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谢添从影近60年,曾扮演《林家铺子》的林老板,《洪湖赤卫队》的张副官,《新儿女英雄传》的张金龙,《六号门》的马金龙,最令人难忘的是近八十岁那年在《老人与狗》中扮演的邢老汉。他导演过《茶馆》、《锦上添花》,《甜蜜的事业》获第四届“百花奖”最佳导演奖,《七品芝麻官》获第四届“百花奖”最佳戏曲片奖。他晚年拍摄的电视剧《那五》在全国首届电影制片厂电视剧评比中获奖。他还为苏联影片《我们好象见过面》配音,曾一个人配24个角色的声音,令苏联导演钦佩不已。半个多世纪的电影艺术生涯中,他在30多部影片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导演了20余部影片。  相似文献   

2.
1996年金秋10月,第19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的评选结果格外引人注目:最佳女演员奖的桂冠戴在了在故事片《红樱桃》中饰“楚楚”的19岁的小姑娘郭柯宇头上。这样,“19岁”的“百花奖”竟如此凑巧地迎来了一位19岁的“百花影后”。当然,这也是“百花奖”历史上最年轻的一位“百花影后”。夕阳下,专窗*裙子的地正在和小伙伴玩“跳房子”,跳啊跳,竟“跳”这了艺滨的围回:面容滨秀的14岁小女孩是那掺纯冥、透明,好B从大8林走来5年前,第一位把郭柯宇须上荧屏的是北京青年电影制片厂的导演章殊祥。5年后,这位年轻的导演对当时情景仍然…  相似文献   

3.
周益 《今日南国》2006,(16):57-60
在地图上找不到的缅甸佤邦,却因毒品而被全世界知晓。2006年6月26日,国际禁毒日,也是佤邦全面禁种罂粟一周年纪念日。去年的这天,佤邦政府主席向世界公开承诺:2005年后,若在佤邦地区还发现一点毒品、一粒种子,他便提着头去见缅甸政府。而在这个令全世界都兴奋的消息背后,作为国际禁毒志愿者的韩云峰已经用了十年的时间见证并推动了佤邦的变迁。韩云峰是一个画家,曾当过冯小宁导演的美术师,拍过《北洋水师》、《战争子午线》,恐怕连他自己也没想到,他会与金三角的这个叫做佤邦的地方结下不解之缘。十余年来,韩云峰无数次地独自穿过中缅边境那座古老的桥梁,为那里的人们带去现代的气息,也为我们带来了真实的佤邦信息。  相似文献   

4.
《紫日》是冯小宁导演的又一佳片 ,故事情节凄美动人 ,揭露了法西斯主义的罪恶 ,充分展示了人性的凄凉美和战争的鲜艳美。编导游刃有余地进入了个体生命与历史文化语境的结合部 ,朴素而辨证地探寻潜藏在民族群落中深层次的精神历程  相似文献   

5.
汤显祖在多年指导排演“临川四梦”和他人剧作的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导演经验并上升为理论,在中国古代戏曲导演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他的“四梦”题词,是对戏曲导演思想的阐释;他所提出的“意趣神色”,是其戏曲导演艺术的精髓;他撰写的《庙记》,是从导演角度论表演艺术的经典。而且,他在导演实践中注重培育创作集体,注重以艺德育人。  相似文献   

6.
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庄子散文以其浓郁的诗意为后人所称道。清人吴世尚说:“余观《庄子》十余万言,……盖深合乎大《易》尚象之旨,而时出没乎风人比兴之辞。”“《易》之妙妙于象,《诗》之妙妙于情;老之妙得于《易》,庄之妙得于《诗》。”(《庄子解·序》)近人施章说:“《庄子》一书,如其用哲学的眼光来读,不如用文学的眼光来读。因为庄子看宇宙是充满了生命,一草一木,以至一架髑髅,庄子对之都能发生同情,而幻想出他们的生命来。这完全是艺术家的态度。至于庄子本人,也常常用文学的技术来表现那样高超的意境。”(《庄子新探·自序》)闻一多也说:“他的思想的本身便是一首绝妙的诗”。“他那婴儿哭着要捉月亮似的天真,那神秘的怅惘,  相似文献   

7.
其实和你一样:他出身卑微,却心怀远大理想。多年前,他在1983年版的《射雕英雄传》中扮演那个宋兵乙,为增添一点点戏份,他请求导演安排“梅超风”用两掌打死他,结果被告之“只能被一掌打死”。这个年轻时被称作“死跑龙套”的卑微小人物,第一次当着导演的面谈到演技的时候,在场的人无一例外都哄堂大笑,但他依然不断思索。不断向导演“进谏”,直至2002年自己当一回导演。那年,他获得了金像奖“最佳导演奖”。  相似文献   

8.
许晴 《可乐》2010,(4):75-75
演出《建国大业》之前,有不下三个剧本的“宋庆龄”来请我演,包括《大清风云》的导演陈家林,在拍戏时就说:“许晴你应该演宋庆龄。”《红磨坊》的导演、拍《水浒》的张绍林也这么说。他们都是老导演,都六十多岁,对宋庆龄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9.
《北方人》2006,(5)
时间倒退到一年前,2003年11月13日,在敦煌戈壁滩的一个小镇上,“第六代”导演陆川给美国伯克利大学写了一封信,为自己不能参加他们组织的一次电影聚会而抱歉。当时,他正率领着上百号“电影狂人”,在中国边境海拔4700米的高原无人区拍摄他的第二部电影《可可西里》。2004年10月31日,第17届东京国际电影节闭幕,《可可西里》虽然只获得“评委特别奖”,但陆川表示他已心满意足。据分析,《可可西里》此次无缘金麒麟大奖还有一个主要原因,那就是按照东京电影节惯例,  相似文献   

10.
党内那个不肯改悔的走资派,上台不久,就抛出了“三项指示为纲”的黑纲领,大刮右倾翻案风。在文艺领域内,他们起劲反对革命样板戏和它的创作经验,叫嚷:“文艺界导演是中心”。这究竟是什么货色,它是从哪里来的,有着怎样的兴衰史呢? 原来这是由俄国资产阶级戏剧权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最早“发明”,而后为苏联修正主义者发展而成的一种反动理论。五十年代初有个所谓的“人民艺术家”写了《论电影导演的业务》一文,鼓吹导演的“创作个性”在电影艺术中起“主导”作用,“一切其他参加摄制影片的工作人员的创作劳动能否具有充分价值,电影作品能否达到思想艺术质量,最后都取决于导演”。也就是说,一切得听他的。这完全是与列宁的“党的文学原则”相对抗的  相似文献   

11.
导演姜文首次从镜前走到幕后,将王朔小说《动物凶猛》进行了改编。从王朔评价看来,《阳关灿烂的日子》是他所有小说中改编最好的一部,王朔对电影的喜爱溢于言表,甚至还友情出言了影片中两个军区大院劝架的调停者。导演姜文则作为影片的叙述者和成年的“马小军”娓娓道来属于王朔也属于他的那段少年时光。  相似文献   

12.
《雷雨》的作者、剧作家曹禺曾说:“我常纳闷何以我每次写戏总把主要人物漏掉。《雷雨》里原有第九个角色,而且是最重要的我没有写进去,那就是称为《雷雨》里的一名好汉。我几乎总不能明显地添上这个人,于是导演们也仿佛忘掉他。我看几次《雷雨》的演出,我总觉得台上很寂寞的,只有几个人能跳进跳出,中间缺了一点生命,我想大概因为那叫做《雷雨》的好汉没有出场,演出的人们无心中也把他漏掉。”这话明白而含蓄,严格而谦逊。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13.
90年代中期的中国电影半边发烧增半边瘫痪。不响的电影与很响的电影节匹配,几部影片在电影节上“周游列节”,能否获奖和获什么奖都随着评委的变化而变化。 《菊豆》、《香魂女》、《霸王别姬》、《红樱桃》、《阳光灿烂的日子》和《二嫫》、《红河谷》、《大转折》、《鸦片战争》等精品,带有浓郁的黄土气息,在沸沸扬扬的议论中走向世界,那些“西化”、港台或带有中国式的“娱乐片”在国内影评界却褒贬不一。捧回奖杯的人“容光焕  相似文献   

14.
王安石《易解》与《孟子》的关系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安石推崇《孟子》 ,在他早年所作的《易解》中也多有表露。其中他对“权”、“时”、“才”、“心”等的有关论述直接继承孟子思想而有所发展。王安石这种思想又与他在政治上主张改革相一致 ,是他后来进行改革的思想理论基础。在易学上 ,王安石以孟子思想解《易》是学术新发展 ,对程颐以注《易》来阐述理学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著名作家孙犁,四十年前在《解放日报》上发表小说《荷花淀》时,他的作品就被人们誉为是“一个将要产生好作品的信号”。的确,他所描绘的那一幅幅冀中人民绚丽多彩的生活图景,那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至今还使人难以忘怀。孙犁作品之所以这样充满诗情画意、隽永清新,与他作品中描绘的一幅幅风俗画是分不开的。 一  相似文献   

16.
许多人对徐志摩诗歌的印象,往往都是与他的《再别康桥》、《沙扬娜拉》、《雪花的快乐》一类咏叹调联系在一起的。人们说它飘逸,如同“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说它清丽娇媚,“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说它温柔轻盈,象在半空中娟娟飞舞的雪花,“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说它那一声声咏叹调里,“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又漾着“甜蜜的忧愁”……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之初,国家正式将发展文化产业列为国策,并在“十五”规划纲要中指出:“要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强文化的建设和管理,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为响应这一国策,有一个人乐此不疲。早些时候,由他担任组委会主席的首届中国文化产业论坛在南京成功举办,帷幕落下,馀音绕梁。他就是陈忱,北京诺亚文化产业集团董事会主席,36岁,毕业於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曾经拍过三部电视剧、一部电影。南京论坛结束後,他又马不停蹄地开始了对文化产业新的探索和实践。他与曾导演过《红番区》、《警察故事》的国际著名导演唐季礼开始在国内筹建国际数…  相似文献   

18.
“你自己看不到,所以我拍给你看。”他正是这样一位拍“看不到的东西”给观众的电影导演戛纳电影节将2000年的最佳导演奖授予杨德昌,用以表彰他在电影《一一》中展现的才华。《一一》是杨德昌的第八部作品,此时,距离他投身电影事业整整20年。2007年6月29日,与结肠癌搏斗了7年的杨德昌在洛杉矶去世,享年60岁。年轻时代的  相似文献   

19.
鲁迅一九一九年发表于《新青年》六卷五号上的随感录《五十九“圣武”》,是一篇研究鲁迅前期思想的重要文章。多年来,人们尽管对于能否从它看出鲁迅当时已接受马克思主义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把“刀光火色”一词,当作鲁迅所赞颂的十月革命的代用语,这一点却几乎是共同的。鲁迅这篇文章热情地歌颂了十月革命,这是明白无疑的。但认为“刀光火色”就是他所颂扬的十月革命,我觉得是和原文含义大相径庭的一种错误理解。《五十九“圣武”》,是《五十六“来了”》一文意思的进一步阐述,二文紧密相连,可以说是上下篇。《五十六“来了”》中说:“‘过激主义’不会来,不必怕他;只有‘来了’是要来的,应该怕的。”那么,“来了”到底是指什么呢?《五十九“圣武”》中讲得很清楚:“是刀与火,‘来了’便是他的总名。火从北来便逃向南,刀从前来便退向后,一大堆流水帐簿,只有这一个模型。倘嫌‘来了’的名称不很庄严,‘刀与火’也触目,我们也可以别想花样,奉献一个谥法,称作‘圣武’,便好看了。”这两篇文章里讲的“来了”也好,或叫“刀与火”也好,是指历来统治阶级的穷兵黩武,争权夺利和对人民的残酷镇压,以及广指“从古到今的扰乱”。总之,它不是褒词而是贬词。所以鲁迅讽刺道:如嫌不好看,改称“圣武”,便好看了。明白了“来了”和“刀与火”的含义,就可以进一步看看鲁迅讲的“刀光火色”到底是什么意思。那整段话  相似文献   

20.
一清初著名文学批评家金圣叹在对《水浒》、《红楼梦》、《西厢记》等古典精品的评述中,总结出一种名之为“那辗”的创作手法。他这样阐述“那辗”的定义:“那之为言搓那,辗之为言辗开也。搓那得一刻,辗开得一刻;搓那得一步,辗开得一步。於第一步刻第一步,不敢知第二刻第二步,况於第三刻第三步。於第一刻第一步,真有其第一刻第一步,莫贪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