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通过对中国传统行政思想的相关研究成果的检讨,寻绎出传统行政思想研究的生发途径与内涵框架,分析箴定这些研究成果对中国传统行政思想体系构建的有效性。中国传统行政思想义理的生发实际上是因西方“政治”与“行政”二分的学术话语而产生,但因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积极经世致用的特殊性格使然,中国传统行政思想概念的提出虽似预设为一理念上的价值存有,实际上却是传统政治思想的具体运作,即此扮演传统政治思想的行政实践角色。中国传统行政思想的意义与价值其实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体”“用”关系,在政治与行政分合价值与实践的双重范畴认知下,亦寓涵有一特殊的“月印山川”意像。在这一基础框架和理解视域中,进一步思考中国传统行政思想的内部理路与实践效应,完成视域融合下中国传统行政思想的系统性理论创构。  相似文献   

2.
解桂海 《理论界》2007,1(4):46-47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也是中国民主革命理论的开创者,尤其是他在民主革命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廉政思想,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他在政治意识、政治制度、政治行为等领域进行了深刻的探索,提出了培育国民先进的政治心理、加强行政道德建设、创建五权宪法、实行民主监察制、加强党的建设、推行全民政治、依法治国等廉政思想。孙中山的廉正思想以其独有的特色给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尤其是廉政建设,提供了许多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一段时期内,中国传统文化却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冷落。现在人们开始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研究了基于传统文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优秀传统文化带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塑造、培养大学生优良的人格品德,使传统文化中积极的因素在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略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审视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探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意蕴,提出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中挑战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以转变行政价值观念作前提,以汲取传统行政文化的宝贵资源作桥梁,以健全行政机制为核心,以思想政治工作为手段,是构建有中国特色的行政文化的正确策略。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核心究竟是什么?学者见仁见智,所论不一。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刘泽华先生早在10年前即指出,中国古代社会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在意识形态中,政治思想占有特别的地位,以至可以这样说,它是整个思想意识形态中的核心部分”(《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反思·前言》,三联书店1987年版)。换言之,政治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核心。只有真正把握住这一核心,才能在客观了解、全面认识传统思想文化的基础上,对之作出比较科学的价值评判,并进而思考、解析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刘先生主编的《中国政治思想史》(下简称《思想史》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以翔实的史料、雄博的论析,有力地证实了这一观点。这部三卷本,近150万字的《中国政治思想史》,堪称系统展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之核心的宏篇巨著。具有总结近百年来中国学人研究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尤其是其核心政治思想的成果,体现20世纪时代精神的特质。兹仅从下列五端略述笔者通读这部巨著后的心得: 其一,先秦是整个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当然也是作为其核心的政治思想的源头。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主题形成于先秦而发展、完备于后世。如早在商、周时代,就已产生了王权专制主义观念。《思想史》的“先秦卷”,以较大的篇幅阐析先秦王权专制论,“秦汉  相似文献   

7.
肖起来 《船山学刊》2001,(2):15-17,40
在船山政治伦理思想体系中,廉政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范畴。他在分析和评价传统道德、观念的过程中,结合对吏治得失的认识,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廉政建设的政治伦理规范。这些思想,继承、丰富和发展了儒学“故治天下之要,存乎除奸;除奸之要,存乎治官”(《吕氏春秋》)的重视廉政从严治吏的传统。正确总结和分析船山的廉政思想,对我们今天的廉政建设仍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拟就船山廉政思想的理论特色谈点一孔之见。一、把廉政看作吏治的根本所谓廉政,王船山是将它与廉德、廉行相联系来阐述的。所谓廉德是指个体道德情感上的廉耻心。一…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时代,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面临的重大课题。通过分析当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新媒体环境下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阐明新媒体时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从而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所凝聚的智慧结晶,它不仅是中国人民也是世界各个国家的文化宝藏.它的辉煌成就深深地影响了世界各地,影响了我们的日常生活.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相结合,能够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修养,进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通过阐述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挑战,进而提出了在高校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0.
张霄 《理论界》2005,(11):154-155
政治与行政二分法是由威尔逊提出的,却是由古德诺进行全面的论述.比较他们二人的政治与行政思想对于我们研究传统时期的行政学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西方民主与中国民本之说由来已久,二者各自代表了民族政治哲学的最高理想。鉴于近代以来多有学者将二者混同相比较,本文从权力性质的角度讨论了政治与行政、民主与本民的异同,由此提出民主政治与民本行政共同构成完整的“权力回路”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传统民本行政思想探讨了行政伦理对加强民主政治和民本行政的作用及方法。  相似文献   

12.
钱穆史学思想有几个特点:一是学术研究的创新性,主要表现在中国传统政治非专制论、中国传统社会非封建论、“史心“论、“古史层累地遗失“论。二是“以天下为己任,经国济世“的精神。三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文化史观“、“生命史观“、“变化史观“、通史观念等理论。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法律思想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无讼,无讼就是不通过诉讼的方式来解决纠纷和争端,是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在法律上的反映。传统法律的无讼思想具有注重人际和谐、轻视法律诉讼、重视道德教化、注重犯罪预防、重视贤人政治、轻视个体权利的特点。传统无讼思想作为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对当代中国的法制现代化建设和民众的法律意识都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进行了拓展和创新。具体表现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整合各种社会力量,加强和谐环境建设与廉政文化建设,构建良好社会文化环境,传承、发展与创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5.
辛亥革命早期的革命家中,基督教徒已经成为骨干力量,而孙中山则始终是个忠实的基督教徒;作为革命民主主义的政治家,基督教的宗教意识,是他们进行革命的肯定性精神力量;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中国传统思想与近代西方思想相结合的产物,它的重要基础则是孙中山所吸收的基督教文化;在总结中国近代革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借鉴以基督教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发展中的有价值成果,形成了辛亥革命时期文明的宗教政策,即政教分离的政策,这本身也反映出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民主主义性质。  相似文献   

16.
传统文化心理作为形成并长期存在于我国社会文化生活中的意识形态,对人们的思维习惯、思维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其中崇尚权威作为我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特征之一,是影响培育理想行政人格的重要因素,强化了官本位意识,与培育行政人员的服务精神塑造合理的行政人格形成了冲突,官本位、敬官畏官心理皆由此产生,民众缺乏民主监督意识,从而对行政人员服务精神的确立缺乏有效的监督,进而形成求同的思维方式,要消除崇尚权威的思维方式所造成的消极影响就必须从理念上、制度上和思想上人手,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加强伦理制度化建设,加大对行政人员的监督和约束,开放思想,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7.
传统行政文化在历史上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是实现依法行政,必须革除一切与依法行政要求不相适应的传统行政文化中的落后观念、落后思想及不良心理,本着对优秀遗产继承、借鉴的科学态度,要充分认识传统行政文化的价值,推动传统行政文化向现代行政文化的转型,构建新型现代行政文化.  相似文献   

18.
张蓬 《河北学刊》2012,32(3):144-148
近年来,在中国哲学界出现了"中国哲学"是否合法的疑问,此问题的背后可能缘于依什么样的思考框架来治中国思想作为历史的学问的问题。治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作为历史的学问,学术界有多种做法,如思想史、文化史、学术史、哲学史等。本文以钱穆与冯友兰在这个问题上的见解及其择取根据为例,以期窥探近代以来中国学术的因缘、问题、轴心、轨迹。钱穆不主张以分科之学特别是"哲学"来梳理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精神作为历史的学问;而冯友兰则是以西方"哲学"的框架来重新清理中国传统思想学术的重要代表,其所著之"三史"、"六书",就是以"哲学"史的框架叙述传统,以"新理学"的框架开新。在对钱、冯二位先生的学术乃至哲学观的比较中,我们似乎可以体会到近代以来中国思想学术生长发展的问题与特点。  相似文献   

19.
任剑涛 《文史哲》2007,(2):95-102
在西潮的冲击下所形成的保守主义思潮中,以捍卫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基本价值为己任的文化保守主义构成了“文化卫道”景观。当保守主义透入到现代性政治的抉择时,则形成拒斥现代性政治的政治保守主义,文化卫道就此与政治抉择形成一种张力关系。徐复观从文化保守主义出发,走向了政治上的现代性道路;钱穆的文化保守主义落到现实政治层面,衍生出政治保守主义。前者是局部意义的保守主义者,后者是彻底的保守主义者。仅就这个角度来看,钱穆确实不属于“现代新儒家”的阵营。  相似文献   

20.
网络问政是中国政治文化的新亮点,对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实现网络问政的常态化和制度化是推进中国政治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为此,应探索符合实际的特色性运行模式,整合群众问政渠道.扩大网络问政内容的覆盖面,深化问题答复制与责任追究制,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