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散居回族的“大分散,小聚居”生存特性,使其经济呈现了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特点。散居回族经济是伴随着散居回族的形成和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是回族经济不可分割的主体,其在我国的分布也呈现了多地域、多层次的不同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2.
散居回族的"大分散,小聚居"生存特性,使其经济呈现了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特点.散居回族经济是伴随着散居回族的形成和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是回族经济不可分割的主体,其在我国的分布也呈现了多地域、多层次的不同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3.
回族使用汉语,由来已久。这是历史所形成的。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探讨回族的语言呢? 对回族之使用汉语,众说纷纭。大致归纳为二点:有人认为这是语言的“同化”;也有人认为这是语言的“转用”。持第一种意见的人担心语言的“同化”会导致民族的同化。 我们知道,一个民族使用其他民族的语言,在中国不足为奇。青海省大通县的土族使用汉语。土家族、畲族、满族、仡佬族也放弃了原来固有的本民族语言改用汉语。同样乌孜别克族除老人外,一般都转用了维吾儿语。这种甲民族使用乙民族的语言,不能简单地说成是  相似文献   

4.
白寿彝先生在《关于编写新型回族史的意见》中提出“语文考”的问题。他说“回回常用的宗教语汇、生活语汇,回民在语言表现里的文法形式以及小儿锦等等,都可包含在这里面”。回族的语言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很同意白先生的见解。回族形成于中华大地,是中华各民族大家庭的一员。现在除海南省崖县有少量回族使用一种“回辉话”外,各地回族人民通用汉语、汉文。但在使用汉语时同时也具有本民族的特色。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也在思考之中。惜限于不懂阿拉伯语和波斯语,所提出的问题很可能不尽妥当。目的在于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引起行家们的注意,加强对这方面的进一步研究,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了解和交流。  相似文献   

5.
寺管会作为维系回族寺坊运转的核心组织,对其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功能.寺坊在获取多种运转所必须的各种物资、声誉和威望后,主要用于清真寺学员的吃、住、清真寺阿訇的工资、清真寺的杂项支出,以及与其它寺坊之间关系上的走动、一些宗教活动的举办等.在寺管会运行正常的时候,其财务状况良好,人员比较稳定.但在失调的时候,则正好相反,会造成阿訇的提前离任、清真寺运转困难、寺管会本身的解体、寺坊成员的宗教积极性受到打击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德国著名语言学家雅各·格林有一个精辟的观点:“我们的语言也就是我们的历史。”①对于学习汉语的外籍学生来说, 他们对于汉语的表层意义理解并不困难, 真正感到困难的是对隐含在语言表层之后的深层文化的理解。张永言教授在他的《词汇学简论》一书中谈到词义和概念的关系问题时说道: “词义是具有民族特点的语言范畴, 而概念一般说来是各民族共通的逻辑范畴。”②比如, 作为概念, 冰和玉的含义对于中国人和英国人来说, 在理解上不会有什么差异。但是汉语中, “冰”、“玉”含有高洁、清纯等意味, 所以汉民族用“冰清玉洁”来形容高尚…  相似文献   

7.
自明代中叶以后,西夏文字几乎无人使用,世人极少知道历史上曾有过这种特殊的文字。19世纪初,清代学者张澍首次揭示了西夏文字在历史上的存在。其后,对西夏文字解读至为重要的文献《番汉合时掌中珠》的出世,使西夏语言文字研究方面的成绩颇为显著。20世纪80年代进入西夏语言文字研究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成果颇丰,著作递增,水平超前。本文综合学界研究成果,拟就西夏语言文字结构、语法特点及其史料价值等作出简要评述,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奥斯汀的语言分析方法是通过对语言各种用法之间的细微区别来说明这些用法的不同使用的哲学意义。对奥斯汀语言分析方法的理解,关键要看他是如何运用这种方法去分析具体的语词用法问题的。他对语言各种用法的细致考察,目的不是为了简单地说明字面上的意义,而是要表明,这些用法之间的区别反映了外在事实和世界中的细微区别。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遵守规则、记忆及给与性等方面,详细描述了维持根斯坦关于私人语言的批评性论证,同时,还指出了维特根斯坦对唯我论和行为主义的超越。我们认为,维持根斯坦的这些理论尝试为哲学思考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符号与语言符号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符号的界定、符号的分类和符号的特点.本文从狭义符号角度,把任意性看做符号的根本属性;区别了征候、信号与标志,论述这三种现象与符号的区别;从感知角度把符号分为视觉符号、听觉符号和触觉符号三类,并说明具体科学符号、科学术语与自然语言词语的区别;认为符号有四个特点:(1)符号产生于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2)任意性、(3)约定性和(4)系统性;并重点论述了语言符号在约定性、系统性方面与其他符号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简论荀子的语言哲学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鹏飞 《中州学刊》2002,(4):167-169
本文认为在先秦诸子中 ,荀子对语言和语言学的认识最为深刻。进而分析了荀子的语言本质论、语言发展观、语言功能观、语言结构观、语言规范观及其语言实践活动。文章比较了荀子约定论与西方约定论的区别 ,并简要探讨了荀子语言哲学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地理空间移动是人类基本的空间行为之一.本文分析了回族地理空间移动的基本类型,重点探讨了回族地理空间移动的特点及其对回族的影响,对深入研究大分散状态下回族族群认同及其文化一体形成有积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语言的变异与变化不仅受到语言系统内部因素的影响。还受到一些社会因素的制约。对江苏省一个乡村语音变项的调查表明,为适应城市化所带来的潜在的社会与文化转型,一些乡村社区的居民正在调整自己的语言,而这种调整又因年龄、阶层、性别、语言态度等有所差异。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其多样性正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复杂的社会交往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回族用语作为回族的专用语,通行于回族内部,负载着回族的社会文化、生活习俗以及宗教观念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民族学等诸多方面的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对回族用语的辑录,进而对回族用语的构成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从语言接触理论来考察 ,回族转用汉语主要是语言接触的结果。语言接触环境不外乎这样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 ,有限度的接触 ;第二个层次 ,宽泛度的语触 ;第三个层次 ,纵横度的接触。纵观回族母语的演变历程 ,经历了民族母语阶段、双语阶段和转用汉语阶段。这三个阶段恰恰和语言接触理论相一致。  相似文献   

16.
周瑛 《学术探索》2012,(2):160-162
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与传播工具,促进社会成员之间的有效沟通,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在传播媒介背景下,语言的运用千变万化,受到当前社会快节奏、信息大容量的影响,遵循固有性、求新求异性原则,不断推出全新语言,有些语言偏离了原有的规范,探索新规范。因此,传媒媒介加快了语言系统的"推陈出新",赋予语言更多动力,以适应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本文将结合当前传播媒介发展现状,对传播媒介影响下的语言变化形式进行具体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17.
回族形成的过程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回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里一个非常有特色的民族。她既非华夏大地上土生土长的固有民族,又非纯粹属外来移植的少数民族,更不属于跨界民族的范畴.回回民族是凭借着伊斯兰文化的巨大凝聚力,将不同国度、不同语种的穆斯林结为一体,在中华大地上生根、繁衍,成为我国少数民族中的重要一员。据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回族人口全国约有860多万,在55个少数民族中位居第三,散居在全国大多数县市,而以宁夏、甘肃、青海以及河南、河北、山东、云南、新疆等省(区)分布较多。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她萌芽于唐代。当时来自阿拉伯、小亚细亚…  相似文献   

18.
自元、明时期回族形成以来,回族农业就得到了发展。但是,在封建制度压抑下,回族农业的发展是缓慢、曲折的。下面,对回族农业的发展作一概述。一、回族农业发展的有利历史条件在历史上,回族农业的发展有它的有利条件。首先,元、明时期,中国境内的农业已相当发达,这对于回族从事农业经济,无疑是有力的推动。当时,全国已经形成了纵横交错的灌溉系统,稻、麦、豆、水果、油料、蔬菜等多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已广泛得到种植,粮食亩产量达到六七百斤,套种、轮作等先进的耕作制度也得到推广。在  相似文献   

19.
节日是与特定日期、特定仪式相联系的群众性活动。节日民俗是民族文化特色的浓缩和集中展现。回族的民族节日分为根本性宗教节日、人物纪念日和其它宗教纪念日三种 ,且其节日民俗的日期确定、仪式及衍生事象都有独特的起因和内容 ,适合回族特定的社会和文化环境而具有独特的功能和特点  相似文献   

20.
《新疆社会科学》1984年第4期刊发拙作《试论<敕勒歌>的作者及其产生年代》后,学界有关论著,有不谋而合者;亦有辩难相争者,故使这首古代民歌之研究得以深化。笔者不揣浅陋,再从《敕勒歌》的题解、传承和语言变化等方面谈点拙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