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综合性高等学校有丰富的教学资源,远程教育可以充分发挥高校资源优势,以弥补农村师资和教学资源不足的缺陷,特剐是在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和农村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上,可以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2.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学校配置了基本的网络教室和多媒体教室,软件资源主要有IP接收器接收的卫星同步教学资源,其资源极其丰富、实用,我们可以应用它提供的现成模型,也可以选择其中的单个资源,还可以根据我们实际去组合课件或备课,其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模式可以让我们教师应用自如.  相似文献   

3.
由于我们农村的教学资源、设施和理念相对落后,我们语文教师往往没有根据农村实际和学生的特点,没有充分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4.
2005年,全国基础教育全面进入新课程实验的新时期,教学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没有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再好的课程改革设想都将难以实现。然而,我国在科学教学资源开发方面还很大程度上落后于实验教材的开发,科学教师们深深感觉到教学资源的匮乏。特别是农村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建设,有其特殊性。目前,教学资源的应用比较有限,实验器材缺乏,甚至绝大多数学校没有专用的实验室。本课题的研究广泛吸收了农村的实验,通过实验、对比等方法进行整理,总结了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的方法与途径,为农村科学有效教学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5.
2005年,全国基础教育全面进入新课程实验的新时期,教学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没有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再好的课程改革设想都将难以实现.然而,我国在科学教学资源开发方面还很大程度上落后于实验教材的开发,科学教师们深深感觉到教学资源的匮乏.特别是农村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建设,有其特殊性.目前,教学资源的应用比较有限,实验器材缺乏,甚至绝大多数学校没有专用的实验室.本课题的研究广泛吸收了农村的实验,通过实验、对比等方法进行整理,总结了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的方法与途径,为农村科学有效教学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6.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作为农村学校的科学课,受到地域务件、师资力量等诸多问题的限制.透视农村小学科学教学,发现农村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教学资源.搞好农村学校科学教学,关键是如何根据农村特有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开发和利用丰富的科学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7.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作为农村学校的科学课,受到地域条件、师资力量等诸多问题的限制。透视农村小学科学教学,发现农村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教学资源。搞好农村学校科学教学,关键是如何根据农村特有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开发和利用丰富的科学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8.
由于我们农村的教学资源、设施和理念相对落后,我们语文教师往往没有根据农村实际和学生的特点,没有充分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其实,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宝藏。因此,我们应引导学生铮亮发  相似文献   

9.
周奕宜 《经营管理者》2014,(29):124-125
农村的孩子也有权力受到公平的高等教育,目前农村的高中教育面临生源不足,教育资源缺乏,教师学历普遍不高和教育思想有偏差,教学资源缺乏等一系列急需解决的问题,本论文以普宁市的第二中学(市重点高中)、华侨中学(市普通高中)还有普宁市梅塘镇的梅峰中学(农村高中)为例子,体现出普宁市城乡高中生源差异、师资差异以及教学资源差异等问题,以梅峰中学为具体例子引申出普宁市农村高中教育改革的趋势。启发各地的教育局在制定高中教育政策要从农村的实际出发,重视农村的高中教育改革。从农村的教育政策体制、教育制度、经费投入、师资培养、学生来源、教学资源配置、创新高中创办方式等方面对普宁市农村高中进行改革,从根本上提高普宁市农村高中生的升学率和能力,优化城乡高中教育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推行农村学校布局结构调整政策,旨在合理配置教学资源,促进农村地区教育发展。但在该政策实施的过程中,农村学校学生的寄宿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部分农村学校在经过布局调整后,教学资源分配和教育方式都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学生过早进入寄宿生活,在适应过程中往往会引发较多的问题,如何解决学生寄宿问题,使其健康成长也就成了当前农村学校教育工作的重点。本文将以河北省农村学校为例,针对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引发的学生寄宿问题进行相关的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11.
按国家总体部署,全国各地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下简称“农远”工程)硬件建设特于2007年底全部完成。尽管各地教育行政科研部门以及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学校都在积极探索上述工程建设目标的实现途径,并取得了一定实效.但整体发展并不均衡,有些地方存在的问题甚至相当严重。因此,研究“农远”工程的教学应用问题显得十分必要。 “农远”工程模式二项目学校主要是农村乡镇中心小学和农村完全小学。硬件配备包括卫星收视设备、计算机及其相应外围设备、DVD播放机、成套教学资源光盘等。此外,模式二项目学校拥有教育教学资源外延扩大后的“资源库”,整体教育教学资源则主要包括静态资源、动态资源与传统资源、现代资源四个品种。  相似文献   

12.
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农村课改更是困难重重.要解决这些困难,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和支持.特别是要政府部门均衡配置教学资源,加大对农村教育的倾斜力度,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强师资建设,实行农村教师特殊津贴制度,加大力度培养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加强对农村教学的质量评估和监督力度等.  相似文献   

13.
现代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推动了农村中小学教育的迅速发展,但因师资水平低、思想观念陈旧、教学资源使用的有效时间差等多种原因制约了远程教育资源的运用.  相似文献   

14.
建设丰富的校园网教学资源,对于教师可以扩展知识结构,拓宽学术视野,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对于学生则有利于提高单科学习效果,改善知识结构,提高信息素养,培养自学和主动思维的能力,是高校教师和学生增加信息和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标志。但是,高校校园网教学资源建设情况很难让师生满意。本文对17所高校校园网教学资源建设情况进行了师生问卷评价,客观地显示了校园网教学资源建设的状况,以期能引起政府教育部门和高校对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实施,改变了农村学校教育信息技术设备环境和资源环境,极大地丰富了学校教学资源。多媒体远教资源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创造出了一个声情并茂,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在整合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石庆 《科学咨询》2013,(6):9-10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广泛运用,为农村学校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垫江县高安小学校(以下称"我校")作为国家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学校之一,也是首批重庆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应用研究实验校。经过有效的管理和实践运用,我校师生充分享受了国家优质教学资源,较好地解决了学校基础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等基本问题,有力地推进了我校义务教育改革发展和学校教育教学的规范管理。一、建立各类制度,健全管理体系。现代远程教育不仅为农村学校带来了先进的教育教学设  相似文献   

17.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这样说过:“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他的话形象鲜明地指出了课外阅读在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小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里充分强调了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的重要意义,并且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指明了方向。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在开发学生课外阅读资源方面应该有着不同的方向。在农村,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独特的地域特点,这是我们课外阅读资源开发的优势。我们如能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丰富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空间,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们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新课程理念思想的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高效地开发和利用农村小学语文课外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18.
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以来,为我们偏僻山区的教育,提供了内容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同在蓝天下,共享好资源,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大大地缩短了城乡孩子们在教育起跑线上的差距.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育的公平.远程教育为农村孩子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内容,灵活的学习方式,给农村孩子搭建了成材的桥梁,带来了成材的希望.  相似文献   

19.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广泛运用,为农村学校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垫江县高安小学校(以下称“我校”)作为国家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学校之一,也是首批重庆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应用研究实验校。经过有效的管理和实践运用,我校师生充分享受了国家优质教学资源,较好地解决了学校基础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等基本问题,有力地推进了我校义务教育改革发展和学校教育教学的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20.
《科学课程标准》强调:"科学学习要以科学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的,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农村小学教育条件与城市学校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却潜藏着丰富的、具有乡土特色的科学课程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