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式,也是一种新型旅游活动项目,是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基础上有机地附加了生态旅游观光功能的交叉性产业,是当今旅游新需求的必然产物。本文在分析闽北发展农业生态旅游所具备的条件的基础上,从旅游者需求心理、市场需求等方面分析研究了闽北农业生态旅游巨大的市场潜力,并提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对闽北农业生态旅游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农村生态旅游的发展,能够拉动农村经济,提升农民经济收入,更好地促进新农村建设。农村生态旅游的发展,要与当地文化结合起来,重视生态开发的平衡性,在保护当地历史文化传承、地质地貌的前提下,创建农业生态旅游景区,使农村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农业生态旅游的基本特点,然后重点分析了农业生态旅游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有效的应对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黄亚泉 《办公室业务》2012,(17):191+196
本文围绕农业旅游的经济特点、与旅游经济的关联到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认识到发展农业生态旅游是助长旅游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生产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对食品的需求,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和质量,农业强国建设成为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智慧农业作为农业现代化的一种新形态,正在成为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的新风口。本文通过对我国农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智慧农业建设的路径和可行性,旨在为推进我国农业智慧化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
杨丽 《决策与信息》2010,(10):105-106
农业旅游是为满足人们多元化旅游需求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旅游产品,准确分析旅游市场的状况对旅游产品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重庆市农业旅游市场发展现状,通过对农业旅游市场环境进行SWOT-PEST矩阵分析,提出了重庆市农业旅游市场的开发战略,即政府主导、形象带动、客源市场转化以及一体化营销战略。  相似文献   

6.
李江一  秦范 《管理世界》2022,38(2):84-99
当前我国农地流转市场发展的瓶颈并非供给不足,而是缺乏需求.因此,如何创造有效需求是进一步促进农地流转市场发展的关键.本文利用2015年和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DID)考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简称"新型主体")能否成为农地流转的需求引擎.研究发现,新型主体既能通过自身农地需求直接拉动农户出租土地,又能促进农户投资间接带动农户租入土地.但农户的农地流转决策与务农比较收益有关,非平原地区务农比较收益低,新型主体以直接拉动效应为主,而平原地区务农比较收益高,新型主体以间接带动效应为主.在各类新型主体中,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自身农地需求大而具有显著的直接拉动效应,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互助联合能带动农户之间的农地流转,而农业企业暂不具有显著的农地流转效应.最后,本文发现新型主体可通过促进农地流转提高农地整体利用率,并进一步提高农业产出和农户收入.研究表明,新型主体能成为破解农地流转需求困境,进而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户收入的有效抓手.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收入不断增长,消耗需求也在更新换代,加上政府积极宏观引导,推出了"黄金周"节假日,为城乡居民休闲消耗提供时间保障,许多工商企业纷纷加大投资力度,抓紧开孕育发生态旅游资源,增加城乡居民选择的旅游天地。我国东部沿海省份捉住时机,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已见效果。本文通过对生态旅游农业解析生态旅游农业的内涵,分析了其作用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我国生态旅游农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基于全国1394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调查数据,本文着重从信息获取、信息需求及二者之间的匹配度分析了我国现阶段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化发展状况和存在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结果显示,目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具备较好的信息基础设施条件,绝大多数拥有电脑并安装了宽带。但其信息获取意识不是很强,信息获取渠道比较单一。由此导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需求与政府部门信息服务供给有些脱节,在信息获取过程中存在获取困难、准确性差、不够及时及不能满足生产经营需要等问题,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等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难以尽如人意。据此,应努力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息获取意识,拓展其信息获取渠道,进一步激活市场在信息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郑风田  程郁 《管理世界》2005,(7):64-73,93
专业化、规模化和特色化是世界农业发展的一种趋势。近年来,国内外的实践也证实农业产业区是一种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方式。从微观角度看,农业产业区内各经济主体进行了专业化的分工协作,交织在区域社会关系网络之中,创造了难以模仿的竞争优势;农业产业区将小规模的分散经营者聚合在一起,形成了小规模经营者与大市场的有效连接机制,实现以小搏大。从宏观角度看,农业产业区有利于区域合理分工和布局,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市场的波动性。本文在对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反思的基础上,对产业区为什么会产生竞争优势进行了理论分析与案例解剖,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从农业产业化到农业产业区战略调整应该注意的问题与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0.
郭其友 《科学咨询》2003,(21):12-12
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核心是通过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在重点发展信息化、高科技、资本技术集约型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能够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由于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客观存在一种相互联动的发展关系,新型工业化战略的实施在加快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同时,也势必给农业开辟广阔的发展前景,农业部门应充分利用这一发展机遇,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1.
“农家乐经济”健康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正>“农家乐经济”旅游的雏形来自于国内外的乡村旅游,它是中国传统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所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兴的都市农业项目,既是乡村旅游的一种形式,也是休闲农业的项目之一,其旅游主题既是民俗旅游又是生态旅游,是农业经济与旅游经济的有机契合。一、“农家乐经济”的经营特点与发展优势笔者以为,“农家乐经济”的经营特点主要体  相似文献   

12.
<正> 观光农业旅游,又称旅游农业休闲农业,是以农业活动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交叉型产业,它既是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高效农业形式,又是旅游业中的一个新型品种,是旅游业在新的经济发展环境和生活条件下的一种延伸,是当今人们追求“个性化”、“生态化”,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心态的自然流露。  相似文献   

13.
江西乡村旅游发展中的景观保护与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消费方式,是农业生产与旅游活动的有机结合,而乡村生态旅游是以乡村景观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本文分析了江西乡村旅游发展中的景观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开发与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城市快节奏生活的紧张感,促使人们向往悠闲的田园风光,休闲农业让人们有一种充分回归大自然的感觉,它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形态,目前、城固的传统农业正处在向现代农业转变时期,休闲农业为这种转变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政府应充分利用秦岭、巴山、汉江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引导农民和社会各界投资发展休闲农业,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徐乔梅 《科学咨询》2009,(20):32-32
生态旅游作为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模式,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同时,生态旅游是实现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抉择,也是实现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生态旅游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我国生态旅游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6.
王聪 《经营管理者》2013,(11):21-22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城郊农业举足轻重。城郊农业是指位于城市周边地区的环城圈农业。它以城市为依托,以城市需求为导向,以生产经营鲜活、优质、安全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为主导,集区域化、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和高效化于一身,在城市郊区生产蔬菜、肉、  相似文献   

17.
本文按照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的背景做了系统性的分析,同时有针对性的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所面临的现状及制约因素进行了探究,最后对该体系在新时代下的发展路径做了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生态休闲农业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在加快农业转型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传承传统文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但从目前发展状况来看,在规划、宣传、投资、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进行深入思考与研究,针对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与对策,保障生态休闲农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荆州市立足现代农业发展,顺应农业农村发展形势,大力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充分激发农业生产潜能,  相似文献   

20.
农业综合开发是政府支持和促进农业发展的战略性措施.通过对江津区农业综合开发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的阐述,在分析了制约农业综合开发原因的基础上,从加强领导、促进规模经营和发展主导产业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促进农业综合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