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当代中国人口》2005,22(5):28-31
近年来,各地不断加大对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是农村独生子女和双女家庭的奖励优惠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稳定低生育水平和促进农村发展的政策措施,为初步建立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机制探索了新路。以下是部分省份的做法,特别是政府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农村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的困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9 2 5”公开信发表以来 ,重庆市乃至西部地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但长期以来农村独生子女父母计划生育奖励优待无法兑现 ,在发家致富方面面临困难 ,养老保障难以落实 ,已经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对党和政府的形象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 ,不断完善农村计划生育社会保障体系 ,促进全面小康建设。  相似文献   

3.
超低生育率阶段的区域人口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人口转变的实现和完成,越来越多的地方进入了"超低生育率"发展阶段,未来时期的人口发展战略面临着何去何从的抉择。以辽宁省辽阳市为案例总结区域人口转变的阶段和特点,指出辽阳已经出现"意愿性超低生育率"现象,带来了人口发展风险问题。随着计划生育风险家庭和残缺家庭的增多,辽阳的公共财政压力已经感受到巨大挑战。人口安全要求坚守计划生育的"底线伦理",降低计划生育风险家庭和残缺家庭在整个计划生育家庭中的规模和比例。未来的区域人口安全发展战略必须考虑确立的两个基本点是"优先健全人口结构、兼顾控制人口增量",不鼓励农村一女户放弃二胎生育指标,尽快建立独生子女家庭风险防范的社会机制和独生子女困难家庭公益救助机制。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普兰店市人民政府出台《实施办法》中规定,“符合《辽宁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但自愿终身只生一个,且办理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计划生育家庭,财政一次性奖励300元”。  相似文献   

5.
为了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使独生子女父母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引导人们自觉主动实行计划生育,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在北京市大兴区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进程中,积极开展了对独生子女父母政策性奖励与补偿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计划生育家庭基本情况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吉林省人口计生委于2003年7月至11月对全省领证独生子女家庭和双女家庭进行基本情况调查,对计划生育家庭贫困原因进行分析,对救助贫困计划生育家庭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人口》2008,25(2):45-46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力针对当前人口问题,提出以下建议:建议一:积极开展优先覆盖独生子女和双女户计划生育家庭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8.
关于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家庭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6年对吉林省4个县级市的调查,发现农村获得计划生育奖励扶助的家庭中,属于响应党和政府计划生育号召的家庭约占一半,其余属于生育上自然原因形成的符合奖扶条件。获奖扶家庭中属于独生子女父母的接近70%,其次是双女家庭父母。接受奖扶者的年龄多集中在61~63岁,男性居多,老两口健在的约占3/4,其余为丧偶。接受奖扶的老人身体健康状况一般较差,和子女分开单独居住的超过3/5。多数家庭把奖扶金用于补贴家庭日常生活或者看病,对奖扶金作用评价很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河南滑县积极探索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新机制,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工作上迈出了新步伐,推动了人口计生工作深入开展。深入开展调研创建养老机制通过深入调研发现,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1.8%。其中,60岁以上计划生育家庭老年人1700人,吃、穿、住、医、乐、葬无保障的200多人。因子女少而缺少照管的现象,严重影响着群众生育观念的转变,对现行计划生育政策造成很大冲击。滑县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人口计生工作机制,探索建立了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吃、  相似文献   

10.
我国人口转变模式及其形成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否完成了人口转变,这还是一个有争议的题目,从人口统计数据分析,我国已经完成了由传统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向现代的人口再生产类型的人口转变过程。社会经济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是人口转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口早期教育暨独生子女培养示范区"项目的启动和实施,适应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形式的要求,既能稳定低生育水平,又能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通过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平台,秉承新的工作思路:坚持以人为本,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纳入改善民生的全局部署,为广大群众提供"恋、婚、孕、生、养、育、教"诸方面的优质服务,适应了广大人民群众渴望养育一个健康、聪明孩子的心理取向;弥补了优生筛查、出生缺陷干预与3~6岁教育之间的断档问题;面向所有的婴幼儿,让他们都能从自己的起点出发,拥有均等的塑造人生的权利。人口早期教育和独生子女培养是人口计生系统特有的行业概念,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行业特色,从理念推广到内容设计再到目标人群的干预,有一系列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人口》2005,22(5):15-18
“十五”期间,“少生快富”扶贫工程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的确立,为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增添了新的活力。抓住机遇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意义重大而深远。为此,国家人口计生委组成了一个7人小组,于2005年10月27日至11月2日赴浙江省绍兴市和温州市进行了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13.
《当代人口》2002,(4):24-30
今年9月我国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也公布施行。这是我国、我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我们的计划生育工作开始了一个以法治为基本特征的新时期;标志着长期以来,计划生育主要依靠政策和地方法规开展工作的历史的结束;标志着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将获得长期、稳定、普遍的效力。《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颁布实施,是新时期进一步推进我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上台阶的重要保障。为了深入宣传、贯彻《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以及有关的法律法规,我刊组织了有关方面的一些领导、专家,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以及有关的法律法规中一些方面的内容进行深入研讨,以帮助大家理解和掌握《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以及有关的法律法规的精神。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独生子女与独生子女户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宋健 《人口研究》2005,29(2):16-24
近几十年来 ,中国的“独生子女”与“独生子女户”成为与计划生育政策有关的一代特殊人口与一类特别家庭。对二者界定的不同标准造成了对其规模估计的分歧和深入研究的困难。根据 2 0 0 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估算出我国现有独生子女数量约为 90 0 0万 ,其中城市独生子女的数量远远高于农村。独生子女之间彼此婚配 ,有可能会形成广受关注的“四二一”家庭。研究显示 ,大城市中独生子女间的婚配概率似乎更高一些 ,但对于全国并不具有普遍意义。由于严格意义的“四二一”家庭的出现取决于多种因素 ,其大规模出现的可能性并不大。对“独生子女”以及“独生子女户”的关注 ,主要来源于对“独生子女”养老能力的质疑和对“独生子女户”养老需求获取满足的前景的担忧。国家目前正在通过“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等措施帮助“独生子女户”逐步消除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5.
江西省新余市为有效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势头,扎实开展了“关爱女孩行动”,实施了有利于计划生育,有利于女孩健康成长的“三项爱心工程”。一是爱心成长工程,为女孩捐款12万多元,救助失学女童350多人:为农村独生子女、二女户学生减免50%学杂费,共计17.735万元:为城区独生子女减免入托保育费:有1285名农村独生子女户、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人口》2005,22(5):25-27
河南总人口已达9717万,乡村人口6908万,占71.1%,农村主要依靠家庭养老,相当一部分农民群众仍希望多生。我们深切的感受到,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解决计划生育家庭的现实问题,这是推行计划生育的治本之策,特别对河南这样的农业人口大省尤其重要,必须责无旁贷地做好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17.
一、基本情况 汉阴县地处陕南中部,全县辖18个乡镇、184个行政村(居委会),总人口28.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6万。全县共有计划生育户1761户,其中独生子女户515户,双女结扎户1246户。自1991年开办计生养老保险至2001年底,县、乡各级财政共投入25万元,为500户农村独生子女户和双女结扎户办了养老保险,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计生户的后顾之忧。然而,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不  相似文献   

18.
黄德明 《人口研究》2004,28(1):80-81
《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明确规定 :对获得《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妻 ,按照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规定享受独生子女父母奖励。税费改革后 ,由于配套的计划生育政策没有及时出台 ,农村欠发达地区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正处在非常窘迫、甚至举步维艰的境地。独生子女父母牺牲了自我 ,而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可 ,同时又不按法律、法规兑现独生子女父母奖励 ,极大地挫伤了独生子女父母实行计划生育的积极性 ,群众对计划生育工作满意度趋于下降 ,时时引发群众信访 ,不利于安定团结 ,更不利于稳定低生育水平和提高农村欠发达地区的计划生育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9.
1 计划生育系列保险经营管理体制的现状 据中国人民保险总公司人身保险部的统计,计划生育系列保险目前已经覆盖了全国所有省市(西藏也已起步),其中独生子女保险的承保已达1500多万人,收取储金7亿多元;计划生育平安保险承保80多万人,收取储金1000多万元;计划生育养老金保险的承保人数过百万人,收取储金达3亿多元。我国经济较富裕的江苏、浙江、上海、北京等地都是计划生育保险大户。江苏省自1989年大面积推广计划生育保险以来,共承保180多万人,约占全国承保总人数的1/10,储金占全国的1/7。独生子女教育婚嫁金保险已成为江苏人身保险业务中的一个主办险种,共承保60多万人。该省农村双女户结扎夫妇养老保险的承保率也高达75%。浙江省计划生育保险于1990年取得突破性进展,现投保人数超过100万,储金加保险费收入共达1亿元以上。北京的优势险种是独生子女备用金保险(即独生子女两全保险),现已承保53万多人,占全市独生子女总数的52%以上。上海市的计划生育保险一直稳步发展,目前总共承保75万多人。受江苏、浙江、上海、北京等地人保公司计划生育保险迅速发展的影响,中西部地区该项业务也开始步入轨道。 据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宣教中心的问卷调查,许多被调查者把计划生育保险归入党和政府为民“办实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提出要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道路,为此,我们要把人民群众的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家庭利益与社会利益、自身利益与子孙后代利益有机统一。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推进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健康持续发展。与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相伴而行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以及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险制度,经过近30年的艰苦探索与不断完善,为我国控制人口数量,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本刊特撷取不久前在广州召开的“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暨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险论坛”精粹,为广大读者提供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