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民工就业培训调查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参加就业培训是农民工顺利实现非农就业的关键,调查显示: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低,主要以初中、高中文化程度为主;政府部门、用人单位和农民工对就业培训的投资力度较弱,大多数农民工只能从事简单体力劳动;现有劳动力就业培训市场不规范,农民工对其表现出极大不信任;就业培训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构建以农民工、用人单位和政府部门为主体,培训机构、培训市场和就业市场相协调的就业促进型培训模式。利用这一模式,提高农民工综合素质,加大就业培训的投资力度,规范劳动力培训市场建设。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就业培训的投资决策模型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为基础,建立农民工就业培训的投资决策模型。在模型的基础上,以武汉市的抽样调研数据为依据,对农民工就业培训的相关成本收益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农民工参加就业培训后的收益是影响农民工就业培训意愿的主要因素;采用交叉表和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民工就业培训决策的个人特征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和打工年限等个人特征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农民工就业培训意愿。  相似文献   

3.
女性就业与发展困境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就业是妇女获得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式 ,因为就业的期望以及工作中产生的问题和挑战是刺激人们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从而获得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但是 ,经济的、社会的、生理的因素限制了妇女就业以及进行人力资本再投资的机会 ,而且这些因素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所以 ,克服妇女就业和发展的障碍需要政府制定政策支持妇女教育和培训 ,防止用人单位在雇用、培训、晋升等环节歧视女性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山东省临胸县城关街道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县计划生育药具改革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改革药具管理体制,形成了规范管理、严格监管、优质服务、满足需求的运行机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避孕节育、生殖健康的多样化需求,为促进人口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抓好业务知识培训。聘请县站专业人员对街道、村两级药管员进行系统培训,全面掌握各种档簿表册的填报、装订、存档,使用药具人员的发放、随访及药具咨询等应知应会内容。抓好药具发放工作。  相似文献   

5.
宁本荣 《西北人口》2003,(2):48-51,54
本文以目前上海市女性从业人口的分布、文化素质、工资收入与就业教育培训等基本现状为出发点,分析上海建设国际大都市过程中女性就业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上海建设国际大都市过程中女性就业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就业是民生之本,国家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当前我国的就业政策必须从加快经济发展,扩大就业空间;加强劳动者素质培训,提高就业能力;改变传统就业体制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市场配置;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等方面有序地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7.
就业是民生之本。十八大报告高度关注就业问题,进一步明确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的就业目标,即"就业更加充分";将促进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提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提出了新时期的就业方针,即"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强调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从促进就业、鼓励创业、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失业保险对促进就业的作用等方面,进一步明确了加强就  相似文献   

8.
计划生育服务站是为育龄群众提供宣传、技术、药具和培训服务的重要阵地,深受育龄群众欢迎。为计划生育工作上水平、上台阶发挥了较好作用。但必须看到,大多数基层计生服务站,存在着重技术轻宣传,重药具轻培训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朝鲜社会主义人口法则的核心内容首先要符合社会独立性与人口集团的正常发展要求,并有计划地扩大人口规模。人类社会需要实现人口数量与质量的均衡发展,并随着社会进步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社会主义人口法则的核心内容还包括劳动力人口的完全就业以及人民群众的社会物质文化福利水平的不断提高。根据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求以及社会发展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口政策,推动人口持续发展是社会主义建设重要战略性课题。朝鲜基于科学分析人口在社会发展的地位及作用,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始终将具体国情与人民群众自主性需求作为重要依据,制定了科学有效的人口政策。以此为基础,朝鲜成功解决了保持人口合理规模、调整人口结构与分布、提高人口素质水平等领域面临的诸多问题,为社会主义强盛国家建设提供了人口保障。  相似文献   

10.
《世界经济导报》1983年12月12日刊登邬沧萍的文章,题为《不能不及早计议的几个人口问题》。文章认为,大力提高我国农村人口和少数民族人口的素质,劳动力就业和就业培训,人口发展目标和人口老化,是应予及早计议的人口问题。 文章认为劳动力就业和就业培训是一个紧迫的人口问题。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大,增长势头猛,在人口中的比重越来越高,持续时间长,这种情况在半个世纪内是无法缓解的。据估算,如按男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产业结构转换与大学生就业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运用因素分析法,比较分析了行业构成变化与大学生就业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大学生在不同行业中具有不同的就业特征,高校毕业生供给总量与结构受产业结构转换质量的制约.作者认为,提升产业结构转换质量和水平,改善大学生就业供给结构,加大就业技能培训体系建设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实现再就业的一个可行途径是社区就业。目前,发达国家的社区就业份额约占就业总人口的20-30%,发展中国家的社区就业份额约占就业总人口的12-18%,而我国只有3.9%。针对下岗失业人员的剧增和社区就业的巨大发展潜力,从中央一直到苏州市都将社区就业与下岗再就业紧密联系起来,将它作为努力开辟就业门路,积极创造就业岗位的一个途径。在苏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支持下,2003年8月,本文作者对苏州市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社区进行了实地调查,取得了很多宝贵的资料。在总结经验的同时,也发现了一定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即领导必须重视;需要大力挖掘潜力;重视制度的执行;针对4048的培训必须切实展开,并保证其效果,社区岗位的培训是突破口。  相似文献   

13.
人力投资:解决结构性失业的战略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变、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由此引致的结构性失业在城镇失业中已占相当大的份额,并日趋突出。借鉴发达国家对付结构性失业的经验,加强对人力的投资将是解决我国结构性失业的一项长期政策选择。为此必须:(1)强化就业培训有关法规的贯彻,推动人力培训制度的建设。(2)加强培训机构与企业、劳工部门合作,促进就业培训基地的建设。(3)开辟培训资金的筹措渠道,增加人力资本投入,扩大职业培训范围等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就业与就业促进问题实证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民从农村来到城市,从事着各种各样的劳动。在中国的产业大军中,农民工数量在迅速增长,农民工日益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由于户籍等原因,作为就业弱势群体的农民工比城镇劳动力面临着更大的失业风险和保障缺失。他们的就业状况究竟如何、他们参加失业保险以及受到就业培训的状况如何,如何促进农民工的就业是值得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本文以北京市为例,就农民工的就业与就业促进问题进行一些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今年以来,河北省定陶县杜堂镇计生办以"落实群众路线,转变干部作风"为主线,强化国策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效能意识,从宣传教育、优质服务、政务公开、生育关怀四方面人手,吹出阵阵清风。刨新模式吹"宣传教育风"。杜堂镇把对育龄群众的培训由人口学校搬到村居广场、企业车间和田间地头,抽调工作人员巡回授课80余场次,培训育龄群众4000余人次;大力优化户外宣传环境,在辖区16个村居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胶州市人口计生局将“计生服务进万家”活动和“科室联村”活动有机结合,自2009年3月上旬以来,坚持开展送培训下乡活动,通过到镇、村和基层人口计生干部开展面对面互动式培训,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深受基层干部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17.
2006年3月27日,《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从农民工工资、就业、技能培训、劳动保护、社会保障、公共管理和服  相似文献   

18.
建立我国就业质量量化评价体系的步骤与方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就业质量是就业过程中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并取得报酬或收入的具体状况的优劣程度。对就业质量进行客观评价并不断提升就业质量是当前就业领域一项突出而紧迫的任务。本文认为,建立我国就业质量量化评价体系包括三项重要内容:设计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就业质量评价标准、制定就业质量评分表。依据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和评分表,就可以对就业质量进行规范的评价测量。  相似文献   

19.
2003年7月,我市率先在全省成立了计划生育协会就业扶助中心,协作培训计生家庭子女一技之长,有8972人,其中女孩户家庭2731人。为确保计生家庭子女能优先进企业,建立了计生家庭就业人员信息库,并在职业中专为建立了就业人员培训基地,将部分计生贫困女儿户的年轻人输送到沿海经济发达的知名企业就业。  相似文献   

20.
孔令锋 《西北人口》2010,31(3):73-77,85
通过对1991-2007年就业状况的研究可以发现,中国的就业增长在宏观产业领域主要产生于非农产业,在微观经济单位主要产生于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和非正规就业部门.而导致就业增长缓慢的根本原因在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依靠投资拉动的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复苏并不一定能够带来相应的就业复苏.在经历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技能不足所导致的结构性失业有可能成为我国失业的主要形式。为了促进经济复苏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业增长应成为宏观经济管理的优先目标,为此应在城乡统筹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和个人创业、加强城乡一体化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建设等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