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对我国30年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进行理论考量,改革是解放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根本途径,科技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而"科技的活力在改革",改革是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的先决条件和动力源泉,由改革推动科技进步进而才能达到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正因为如此,从根本动因和终极意义上讲:改革是中国解放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的经济发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煤矿经济作为传统产业经济,在改革时代,将会在时代的驱使下不断借用科技的力量来实现自我转型,从众多的现代产业经济中不断找寻自身的稳步发展之路。本文将以煤矿经济发展为核心,思考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煤矿经济的必要性,指出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煤矿经济的原则,探讨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煤矿经济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改革是为了改革掉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各项规章制度,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企业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由之路,深化企业改革是提高人才效益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巨大动力,提高企业人才效益是促进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张力伟 《管理科学文摘》2012,(28):145-145,150
农业科技政策是国家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统筹城乡真展的准则,其以科技推广为基础,使科技转化为农业发展的推动力,影响农业发展的速度,规模与效果。依靠科技推动农业发展是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巩固农业基础性地位的关键。构建完善农业科技政策体系,是我国推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动力。  相似文献   

5.
新形势下加强科技工作是科技发展和改革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是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是科技工作"与时俱进"的客观要求.本文从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立科技创新体系,促进经济构调整等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一、正确理解和把握《科普条例》的时代内涵,不断为科技创新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科技竞争已成为国际综合实力竞争的焦点。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在发展上掌握主动。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是科技进步表现的两大特征,相辅相成,并驾齐驱,共同推动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新解  相似文献   

7.
农业科技是农业的第一生产力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是推进当前农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和提高农民收入的决定性因素 ,是关系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要任务 ,也是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实现党的根本宗旨要求的具体体现。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进入“九五”期间 ,福州市认真贯彻科教兴农战略 ,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科技型、集约型高优农业 ,全市农业逐步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初步建立了现代农业产业结构 ,形成水产、畜牧、花卉、果蔬、食用菌等产业为主导的外向型农业发展格局。逐步构筑了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现代农业产…  相似文献   

8.
胡馨誉 《决策》2014,(10):I0010-I0011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扩大就业的重要引擎,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的战略选择,是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生产力的客观需要。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  相似文献   

9.
当前,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把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国家战略,加快科技事业发展,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以利于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在国际经济、科技竞争中争取主动权。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有资料显示,那些把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国家战略的发达国家,其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10.
文化产业具有创新驱动、产业融合、生态增值、低碳经济等特点和功能.文化的传承和传播离不开科技, 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会推动文化生产方式、 文化业态和文化生产力的充分发展. 当前,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 极大地增强了文化的创造力和传播力, 催生了一系列新兴文化业态和新的表现形式, 这是文化产业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部分. 推动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必须坚持以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 增强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提升文化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徐锐敏 《经营管理者》2012,(14):210-211
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由之路,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必然要求,更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但是,就文化产业自身而言,同样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紧迫任务。文章以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单位西泠印社集团综合改革为案例,从"发展理念,运行机制,科技进步"三个方面论述了文化产业如何实现转型升级这一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12.
科技创新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科技创新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根本推动力,可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开发出满足市场需求的新产品。美国经济长期以来之所以能够保持快速增长,主要原因在于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当今国际经济竞争的核心是技术竞争。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主要取决于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规模、范围和效果。只有科技含量高的产品才会有高附加值。  相似文献   

13.
创新是国家强盛的源泉,是民族复兴的基石,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推动科技进步、坚持科技创新已成为新时期我国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强国必由之路,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抉择。随着竞争环境的日趋激烈,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技术创新是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正>当今国际日趋激烈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科技进步与发展的竞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缔造者,我们敬爱的四化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谈到科技重要性时,明确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随着科技在人类社会进步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科技新闻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那么如何开拓科技新闻领域,科技新闻有什么特点,怎么取得科技新闻宣传的最佳效果等等问题,本文将就此进行探讨。 科技新闻的目的与内容:  相似文献   

15.
《科学咨询》2004,(5):22-24
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其核心和关键在于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与标志,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因此,在当代历史条件下,要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不断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必须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这是解放科技的内涵,也是激发最先进的生产力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正> 一、跨国公司是世界科技进步的主要推动力量 众所周知,跨国公司本身是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应用现代先进技术从事大规模生产和专业化生产的企业必然要以世界市场为目标来组织生产和销售,而正是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企业的全球化生产经营得以实现。二战后的科技革命使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使生产和资本进一步国际化,并为跨国公司的大力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这场汹涌澎湃的科技革命浪潮的弄潮儿正是跨国公司,它是冲浪好手,一直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甚至在一定程度左右着这场革命。  相似文献   

17.
刘延东 《科学咨询》2009,(17):I0001-I0001
科技创新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动力和源泉.一部社会发展史,也是一部科技进步史.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民财富的增长和人类生活的改善越来越有赖于知识的积累和科技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科技进步和创新是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大力推进我国的科技进步和创新,是我们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先进文化是人类进步的结晶,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结晶,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科学的大众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它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也是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对文化建设也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我们党要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必须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创新.  相似文献   

19.
<正>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级科技人才的主要阵地,也是发展新知识、孕育新技术的主要源泉,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基石和源泉作用。高校与企业的科技合作是加速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方针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企业技术开发能力、促进企业科技进步的重要途径。因此,研究和探讨高校与企业科技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加强渝港两地科技与经贸合作,经过紧锣密鼓的筹备,渝港生产力促进中心已获科技部批准,这是全国首家香港与内地共同组建的生产力促进中心组织。渝港生产力促进中心暨重庆生产力大厦已于2003年12月30日在渝北新牌坊隆重开工奠基。“渝港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建立,是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内地与香港(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优势互补,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措施;组建“渝港生产力促进中心”将全面推动重庆、香港两地科技与经济的实质性合作和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