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管理科学文摘》2008,(19):119-120
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的职业倾向进行了实证研究。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职业倾向没有显著的年级差异,但在性别上差异显著,与女生相比,男生的职业兴趣更为广泛。此外,研究结论表明,大学生在某些"热门"专业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那些所谓的"冷门"专业。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对大学生提出以下建议:了解自己,扬长避短;开阔视野,拓宽就业渠道;找准职业兴趣,避免频繁跳槽。  相似文献   

2.
王芳  徐汶波 《科学咨询》2008,(15):70-70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在就业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些现象反映出大学生对于"如何进行职业选择"这一问题还缺乏足够的思考.本文从大学生"如何进行职业选择"入手,对影响"职业选择"的因素及如何开展"职业选择"进行了分析,以期对大学生能有所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3.
职业成长与离职倾向:职业承诺与感知机会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构建了职业成长对离职倾向的关系模型,实证分析了职业成长对离职倾向的作用机理。识别了职业成长与离职倾向关系中的两个重要调节变量,即职业承诺和感知机会。通过对九个城市961名企业员工的调查,采用回归分析处理数据,研究结果表明:职业成长对离职倾向具有很好的预测作用,职业成长四个因素对离职倾向均存在显著的影响;职业目标进展与职业能力发展交互作用于离职倾向;职业承诺越高的员工,他们对自身的职业能力发展、晋升速度越加关注,更可能会因为职业能力发展受限和晋升速度缓慢而产生高的离职倾向;随着员工感知机会的增加,职业成长对离职倾向的预测作用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4.
采用卡特尔16PF人格量表,对北京林业大学某专业的64名同学的人格特质和成绩进行了调查,根据结果对学业优等生和学业不良学生共计30人进行了测量和比较, 结果表明大学优等生和学业不良学生在稳定性、自律性、有恒性、敢为性、怀疑性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次级人格因素方面,焦虑性和理性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应用人格因素方面,从事专业有成就的人格因素和学习成长能力因素上也存在显著差异,说明非认知因素对大学生的学业成就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了以一个"基本准则"和38个"具体准则"为基础,较为完整的会计规范体系.该体系基本上倾向于以原则导向为基础特征.会计职业判断的弹性空间加大.而内容详尽的会计准则无法替代专业判断.作为贯穿会计工作全过程的会计职业判断,主要解决"是什么"、"在何时"、"如何做"等问题.上市公司如果能恰当地进行会计职业判断.则能优化资源配置;而滥用职业判断,则会使资源配置发生扭曲.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不同专业类别女大学生对就业观的影响调查研究,得出结果大多数女大学生面对压力时情绪容易波动,但可以调节;就业取向是选择有固定收入的工作;就业倾向是根据个人兴趣爱好选择;就业目的是为了生活保障和实现个人价值;就业方向是选择符合自己的兴趣,有发展空间的职业。  相似文献   

7.
学界对消极情绪与员工创造力的关系远未达成共识, 本文采取权变的观点, 将组织认同和职业认同的调节作用引入到消极情绪与员工创造力的关系分析框架内, 以472名高新技术企业员工为对象的调查研究显示: (1) 在控制人口学变量后, 消极情绪对员工创造力具有显著负向影响. (2) 无论是组织认同, 还是职业认同, 都增强了消极情绪对员工创造力的负面影响.即高度认同自己的组织或职业的员工, 在消极情绪体验下, 更倾向于减少创新行为表现. (3) 组织认同与职业认同的交互作用对消极情绪和员工创造力的关系也具有调节作用, 在“双高” (高组织认同高职业认同) 条件下, 消极情绪对员工创造力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在两种“一高一低”条件下, 消极情绪与员工创造力的关系不显著;而在“双低”条件下, 消极情绪对员工创造力有显著正向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将引入组织认同、职业认同的调节作用, 有助于厘清消极情绪与员工创造力的关系, 增加理论模型的解释力, 为员工创新管理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文章首先阐述本文的职业能力概念,区别于就业能力。在此基础上,以职业能力的认知契合作为切入点,剖析高校与企业在大学生职业能力问题上的错位现象,认为职业能力的提高是高校和企业的共同责任,高校应当在保持人文精神的前提下,提高社会地位和课程改革,适应"职业中介人"的角色;企业应该加强与高校的合作与交流,完善内部机制,提高识别大学生职业能力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采用龙立荣教授编撰的"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对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0~2015级大学生进行测试,数据分析表明,年级、性别和工作经验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有显著影响,总体上看,大学生在自我评价、信息收集、选择目标、制定规划和问题解决等5个维度的变化呈现一致趋势,即:大一学生的各维度得分较高,大二学生相对大一学生明显下降,大三学生、大四学生和工作后的学生呈稳步上升趋势,但各维度具有时间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张琦 《经营与管理》2014,(7):145-149
笔者采用随机整体群抽样方法,对28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深入探讨场独立型认知风格与场依存型认知风格的大学生,在创造力及其各维度上的表现差异,以寻求认知风格指导下的大学生创造力替提升机制。结果表明:场独立型认知风格的大学生创造力整体倾向相对较高;在创造力的冒险性与挑战性上,高于场依存型认知风格的大学生,而在创造力的好奇性上,场依存型认知风格的大学生则高于场独立个体。  相似文献   

11.
根据教师角色理论编制"大学生教师角色期待及教师角色行为评价问卷",对随机选择的45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文理科学生对教师的角色期待没有差异,但是对教师角色行为的评价存在着显著差异;女生在师生关系和人格特质因素上的期望显著高于男生;三年级学生在教师专业学识、师生关系因素上的期望显著高于二年级学生;所有学生对大学教师角色的期望和现实角色行为的评定在所有因素上差异显著,其中差距最大的是关注或参与学生课余生活和教育理念维度两个因素。  相似文献   

12.
研究武汉大学学生爱情倾向的差异性。方法:基于斯腾伯格的爱情三角理论编制问卷对武汉大学不同性别、学科、年级、恋爱情况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1.武汉大学学生总体倾向于亲密+承诺的"伴侣之爱"类型;2.武汉大学男生爱情态度中的激情成分显著的高于女生;人文学科学生的承诺成分显著的低于社科、医学和理工学科;大二学生在各维度的得分显著低于大三学生。结论:武汉大学学生爱情倾向存在性别、年级和学科差异,但总体上爱情倾向是积极的。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11~2013年间的麦可思(Mycos)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本文测度了大学生与其父辈间的代际流动性并对其影响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样本大学生同其父辈之间,存在较强的代际教育和职业流动性,"官二代"的代际相关性更强。回归结果和稳健性检验均表明,高考分数可以显著影响未来的收入水平。父母一方为国家公务人员的毕业生,第一份工作的收入要显著高于样本平均水平,影响程度比高考分还要大,说明"官二代"身份在就业市场上有很强的工资溢价能力。具有城镇户口的子女在就业市场上也有显著优势,平均工资要比农村户口子女高出8.7%。  相似文献   

14.
盖庆恩  赵文铖  王美知  胡雯 《管理世界》2024,(4):138-157+214+158-169
职业是影响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的核心因素,促进农业转移人口有效融入城市需要理解农民工与城镇本地职工职业差异的基本事实和影响机制。本文在描述农民工和城镇职工职业差异动态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其分解为同化效应、组群效应和经验积累效应3类影响机制,并评估了相应的影响程度。实证结果表明:首先,2005~2015年职业隔离指数从0.369下降至0.325,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存在职业趋同;其次,同化效应和组群效应能够显著促进农民工与城镇职工职业趋同,且组群效应贡献度更高,但经验积累效应会显著抑制职业趋同;最后,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在就业上技能互补,农民工进城就业比例与城镇劳动力市场的工资水平正相关。本研究可以为高质量推进农民工城市融入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职业规划发展的调查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生涯规划是人力资源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如何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就业来说,起着关键的作用。本次调查采用封闭式问卷对北京地区大学生职业规划发展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从分析职业生涯与大学生就业的关系入手,提出了3个建议:1.鼓励青年学生建立职业取向意识;2.高校应加强面向市场的职业指导;3.在高校开设职业规划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急需大批高素质创新型医学人才。为满足社会对创新型医学人才的需求,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采用国际通用的职业兴趣调查问卷、霍兰德职业倾向量表、卡特尔16种个性测验、团体智力测验、威廉斯创造能力测验和我国庄明科等修订的社会技能量表,对我校2011年度入学新生进行测试,以了解医科类大学生的基本情况、理想和信念、个性特征和人格倾向、职业兴趣、职业方向和职业能力,通过评估–指导–发展–再评估的方式,构建医科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早期综合指导模式,以期为医科类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职业价值观一般反映主体其对职业的态度与信念,随着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不断激化、我国教育体制与社会就业环境的变革,高校该如何更科学地对大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引导大学生树立符合社会主流观念的职业价值观,已成为重大课题。大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价值观有深远的指导意义,会深刻影响未来的职业生活。本文通过分析高校的职业价值观教育的现实意义,探讨其在大学生职业指导中的重要作用,并探讨了随着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变化,高校应当在职业指导中合理地把握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新变化,强化职业价值观中的责任观、地位观、幸福观教育以引导大学生进行科学职业规划。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活是大学生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其间的决策会影响他们的整个人生和职业生涯。大学生在做决策时更独立,在这期间,职业决策是他们人生的重要决策。本研究通过对大学生职业决策方式和职业决策困难的量化研究,从大学生个体出发,验证得到大学生职业决策方式在性别、年级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针对灰色营销进行道德培训的实验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道德培训为操纵变量,以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学生为实验对象,研究了灰色营销的道德培训对人们灰色营销道德判断和行为倾向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针对灰色营销的短期道德培训能够显著改进被培训者针对灰色营销的道义论评价和目的论评价,但是不能降低其灰色营销行为倾向;第二,尽管针对灰色营销的短期道德培训能够改进人们针对灰色营销的道义论评价和目的论评价,并且后者对人们的灰色营销行为倾向也有显著影响,但是它们不能中介短期道德培训对灰色营销行为倾向的影响.本文最后讨论了研究结果的理论贡献与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20.
金丹  赵青  古瑛 《科学咨询》2023,(10):53-56
为探讨高职学生手机成瘾倾向与认知情绪调节的关系,以及压力水平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笔者采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认知情绪调节量表、大学生心理压力量表,对971名大学生进行了测量。研究结果表明:积极情绪认知、认知情绪调节两变量均能显著负向预测压力水平和手机成瘾倾向;压力水平显著正向预测手机依赖;压力水平在积极情绪认知、认知情绪调节与手机成瘾倾向之间的部分中介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