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重视流动儿童少年的教育问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流动儿童少年人口的教育问题必须受到重视 ,流入地政府和教育部门要从全国的高度认识流动儿童少年的教育问题 ,流入地的学校要采取措施吸收流动儿童少年入学 ,以更好地发挥流入地的教育资源优势 ,要允许流动人口开办“打工子弟校” ,从事流动儿童少年的教育工作 ,同时 ,对各种“打工子弟校”要加强管理。在“入学率”和“巩固率”统计中 ,要改“户籍人口”口径为“常住人口”口径 ,以促使流入地更好地关心流动儿童少年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2.
引导人口有序流动,促进城市化健康发展,对于促进人口与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人口计生工作进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新阶段之后,开展人口空间分布与合理布局问题研究已成为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要立足国家中长期发展,尽快组织开展人口空间布局战略研究,抓紧编制人口发展空间规划,以期为引导人口有序流动、促进人口合理布局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明确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努力做到“四个抓”:即抓责任落实、抓部门联动、抓利益导向、抓队伍建设,确保了全县人口计生工作的健康发展,推动了人口计生工作迈上新台阶。2005年海南省澄迈县荣获“全国维护妇女合法权益试点项目二等奖”;2006年被国家人口计生委授予“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称号;  相似文献   

4.
应玉萍 《西北人口》2006,(5):64-64,F0003
如何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机遇,做好农村人口计生工作,是统筹解决人口问题面临的新课题。本文立足浙江省杭州市的实际情况,对新农村建设形势的人口计生工作作出思考。提出把“建设农村生育文明”作为新农村人口计生工作的战略目标,把深化完善农村“新家庭计划”作为重要载体,把加强农村人口宏观战略研究作为重要任务等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人口问题。2006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指出,“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已经进入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把农村作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重中之重,将人口计生工作纳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是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一、充分认识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宣传教育的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在2003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就明确提出要把努力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势头作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十一五”规划纲要进一步强调,要采取综合措施有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问题。这为我们做好关爱女孩宣传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开展关爱女孩行动,是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举措,是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内在要求,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载体,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的发布,标志着人口计生事业迈上了新的发展阶段,人口计生工作的服务内容、服务方式都将发生历史性转变,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建设服务型人口计生机关,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口计生部门应深入思考和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8.
"后人口转变时期"我国人口问题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末,我国人口发展进入了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增长率”为特征的“后人口转变时期”。本文首先对“后人口转变时期”我国人口发展的特征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时期我国人口问题面临的挑战,并对“后人口转变时期”我国的人口问题的解决特别是计生政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全面推进人口计生工作“两个统筹”,是国家人口计生委李斌主任提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一二三四”总体思路之一。“两个统筹”:一是统筹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二是统筹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关系,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推进“两个统筹”,应注重“七个结合”。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河北省辛集市人口计生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为主线,找准“三个点”,构建“三个机制”,推进了人口计生工作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十二五”时期是推动首都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推动北京市人口和谐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特大城市要合理控制人口规模,大中城市要加强和改善人口管理。北京市委市政府将调控人口规模列为“十二五”时期的重大任务,为人口计生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2.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吉林省召开了"全省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会议",与会的有关领导、主办单位、相关部门和学术界从理论高度和实际工作出发,分析和探讨有关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一系列问题,目的是要准确把握《决定》的精髓,澄清理论误区,客观地分析当前的现状和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对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提出具有普遍性和前瞻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口计生工作,李克强副总理在视察人口计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肯定了人口计生工作取得的成绩,深刻分析了当前人口计生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对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对于全面做好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要将学习贯彻李克强副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一项重大任务.与筹划安排好2010年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切实提高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认识和能力,推进重点难点人口问题的统筹解决。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阐述“全面做好人口工作”时,特别要求“注重发挥家庭和社区功能”。国家人口计生委把“提高家庭发展能力,促进家庭幸福和谐”列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构建人口均衡型社会的重要内容,并明确“家庭人口文化”建设是“十二五”时期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2010年1月5日,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总结并肯定了2009年全国人口计生工作取得的成绩,安排部署了2010年的重点工作,明确了编制“十二五”规划、深化综合改革、落实“四项任务”、强化“四项建设”等重点任务。全国人口计生系统应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抓住机遇,改革创新,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开创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天津市警备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和国家《关于开展军地人口和计划生育“双管双助”工作的指导意见》,积极探索新时期军民共建人口计生工作的方法途径,指导蓟县深入开展以“信息联通、管理联接、服务联动”为主要内容的机制创建活动,有力推动了军地人口计生工作的共同发展,有效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和部队全面建设。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提出要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道路,为此,我们要把人民群众的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家庭利益与社会利益、自身利益与子孙后代利益有机统一。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推进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健康持续发展。与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相伴而行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以及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险制度,经过近30年的艰苦探索与不断完善,为我国控制人口数量,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本刊特撷取不久前在广州召开的“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暨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险论坛”精粹,为广大读者提供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8.
“十五”以来,贵州省出生人口性别比出现失衡并持续攀升,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已升至127.02,形势十分严峻,成为新阶段我省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之一。为此,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将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列入工作重点并提出了具体目标和要求。  相似文献   

19.
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提出走中国特色统筹解决人口问题道路的历史命题。现实中的人口服务管理事关多方,目前统筹协调的体制尚处于探索之中,问题不少,难度不小。如何统筹解决人口服务管理与城市发展转型的问题,无锡的“人口机构统筹型”管理新体制提供了他山之鉴:以人口计生委为平台统筹队伍,共享信息,协调部门是合法,合理,合情的选择。本刊征得课题组同意,特将其调查报告刊登如下。  相似文献   

20.
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到中央《决定》出台后,陕西省西安市综合治理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工作力度逐年加强。尤其是近三年来,在实践中逐渐探索出综合治理、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工作机制的“四项统筹”和“七大体系”,为全市人口计生事业的全面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