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青少年在享受网络带来的方便与快捷同时,也面临着各种问题的困扰,网络成瘾便是其中之一。网络成瘾不仅是个体的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究其原因往往涉及很多方面。本文旨在从社会工作专业视角出发,利用优势视角、生态系统理论等对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进行分析,并且进一步探究解决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近年来政府越加重视与青少年相关的工作领域,因为社会的长远建设和进步与青少年的发展离不开.青少年社会工作就是一种以青少年为服务对象的社会工作,在近年受到广泛关注.此文从四方面探讨青少年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概念,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现状及时代特征,青少年社会工作方法探索,希望借此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本土发展提供相应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网络同居亚文化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同居是一种以网络为媒介,以性吸引为基础的青少年亚文化现象。本文从社会转型、消费文化、社会问题等角度对网络同居现象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网络同居这种青少年亚文化现象蕴涵着青少年对交流的渴望、对性知识的窥探和对两性关系的嬉戏;同时折射出青少年在性知识方面的贫乏、性教育的缺失以及青少年辅导与服务的缺位。  相似文献   

4.
随着农民工进城务工,农村出现了大量的留守青少年。本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和观察的方法,首先阐释了农村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发展特点,在此基础上对农村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后,从社会工作的角度阐述了社会工作在农村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方面的发展,其中主要包括青少年社会工作在农村发展的现状与期望,对未来农村留守青少年社会工作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期望通过此次研究吸引更多的人关注留守青少年。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社会工作是国家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工作发展的重点。民政部作为社会工作的牵头负责和综合协调部门,一直高度重视青少年社会工作发展。今后一个时期,要站在国家社会治理创新和社会工作整体发展的战略高度,进一步深化认识,加快推进青少年社会工作发展。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自杀现象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自杀意念率较高、明显的性别与地域差异、低龄化趋向、易受感染性、冲动性、原因的阶段性是其特点。导致青少年自杀有认知偏差、青春期内在冲突、不良个性特征与心理疾病等个体原因,有家庭结构残缺、关系不融洽及教养方式不当等家庭因素,有学业压力、教师素质、同伴影响的学校因素,同时与社会文化、现代传媒不良影响有关。社会工作介入的策略包括:倡导生命教育及形成预防机制以预防,采用区分对待、安抚陪伴、初次评估及支持系统的建构以干预。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各方力量为此做出巨大努力。专注于提升青少年福利的青少年事务社工,成为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各类新鲜事物的不断出现,社会诱惑的不断增多,青少年的成长教育逐渐成为社会的主要任务和问题之一。因此,青少年的社会工作对于当今时代来讲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我国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文章从叙事疗法切入,来探究叙事疗法的内涵,并探究叙事疗法在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网络成瘾与社会工作的介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成瘾不只是一个生理或心理的问题,它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对于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理解,可以借鉴人在情境中的理论,同时从生理、心理与社会等多个面向综合审视。由此,对于我国日渐严重的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应对,则需要超越生物医学模式,逐渐引入社会工作的理念,注重其成瘾的社会情境与内在潜能的作用。本文讨论了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0.
教育不仅仅具有正向的功能,同时也会呈现负向的功能,并且教育负向功能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从教育的负向功能出发,以逆向的方式考察教育,通过这一方式指出教育的局限性,可深化对教育的认识、从更完整的意义上去把握教育.将教育的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同时纳入教育研究者与决策者的视野,有助于我们从多维的视角考察教育,在全力探索实现教育的正向功能途径的同时,正确地评估可能产生的教育负向功能.通过对教育正负功能双重机制的把握去构架教育理论,把教育理论体系构建在教育的本然状态的基础之上,无疑会大大增强教育理论的解释力和适用度,使人易于理解教育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并进一步洞见教育的本质内核.体认教育的负向功能,有利于发现教育功能的全域,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为青少年的和谐、健康发展营造安全、良好的教育氛围.  相似文献   

11.
学校教育制度应该促进农村学生的向上社会流动,然而在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教育制度以城市教育为中心,优先发展城市教育,以"市场能力"和学业成绩作为学校选拔规则,以及重点学校制度对农村学生获得高一级教育机会的制约,导致了对农村学生的"教育排斥"。教育制度的城市化、市场化、精英化取向是转型期农村教育社会分层功能弱化的制度性原因。将现阶段农村教育主要功能定位于促进农村学生城市化和社会地位升迁,确立教育制度的正义原则,实现对农村学生的"差异补偿"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思路。  相似文献   

12.
当前农村青年婚姻市场上,以"家庭地理位置"和"家庭经济条件"为分层标准,农村男青年被划分为不同的层级。不同层级的男青年在婚姻市场上有着不同的处境:较高层级的男青年拥有较大的择偶主动权,中层的男青年也基本能够进入婚姻,较低层级的男青年择偶困难,成为大龄未婚男青年的风险较大。因此,形成不同层级的原因是性别比失衡使得农民经济上的分化在婚姻市场上凸显出来,市场经济冲击下的农民择偶观念理性化,打工潮加剧了农村婚龄人口性别比的失衡。  相似文献   

13.
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通过对青年爱弥儿的道德教育的论述表达了他关于青年社会交往的观点。《爱弥儿》中的青年交往观主要包括青年社会交往的必要性、青年社会交往的基本原则以及青年在社会交往中的具体行为表现等内容。卢梭的青年社会交往观以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为基础,虽然带有一定的空想性,且主要针对的是18世纪的法国社会现实,有其时代局限性,但对于现代青年社会交往仍具有重要启示意义,特别是青年参与社会交往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青年社会交往应讲求一定的艺术和方法等观点值得加以借鉴和参考,使其对现代青年社会交往发挥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2011年,中国青年参与的重大事件与新闻时事热点较多,从青年的国家0-3属感和民族自豪感、道德、媒介参与、择业、婚恋、健康等方面进行描述可发现青年社会心态的基本状况。2011年青年社会心态存在着炫富心态时有抬头、社会泄愤情绪外显、择业“薪资-兴趣”取向上徘徊、择偶“利益-情感”取向上冲突、健康知与行之间脱节等问题。所以,应从建立健全政策法规和工作机制、缩小两极分化差距、拓宽利益诉求渠道等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来引导和培养青年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分化是青年公益事业发展的外部条件.在政府和市场之外逐渐形成的第三领域为青年公益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多元化的需求和青年群体的参与促进了青年公益事业的发展。但是,目前青年公益事业仍然面临着制度困境、资金困境和人才困境。通过社会创新、完善的制度设计、建构多元的融资机制以及公益组织的自我完善等途径可以有效促进青年公益事业的发展。鼓励和发挥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树立"四位一体"的消费观教育体系,是考量"90后"大学生消费观教育的现实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复杂性理论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思维方式对青年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埃德加·莫兰的复杂性思想在重塑人的概念方面所提出的某些观点,特别是其对青年和青年问题所给予的特别关注和深度介入,则直接将青年研究引入复杂性视域。青年猴、青春化、青少年阶级,是莫兰提出的关于青年问题的三个相互联结的概念,或可称之为三个“青年假说”,其中蕴涵的认识价值对青年研究有着特别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青年的文化认同问题,可以从历史的、社会的、心理的等多维视野和知识学架构来把握。青年事实性文化认同中的差异和矛盾以及建构性认同中的关系性特征是当前青年文化的重要议题,当代中国的青年文化认同是多层次、多维度的,并不存在各种青年群体共有的、贯穿诸领域的实质性认同。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青年的文化认同问题,可以从历史的、社会的、心理的等多维视野和知识学架构来把握。青年事实性文化认同中的差异和矛盾以及建构性认同中的关系性特征是当前青年文化的重要议题,当代中国的青年文化认同是多层次、多维度的,并不存在各种青年群体共有的、贯穿诸领域的实质性认同。  相似文献   

19.
Prevalence studies have indicated that a significant percentage of school-age youth exhibit problem or pathological gambling behaviors. However, to date there are few guidelines to assist educators in identifying those at risk and incorporating harm-reduction strategies into school curricula. This paper proposes using the Pathways Model of pathological gambling (Blaszczynski, 1998; Blaszczynski & Nower, 2002) as a harm-minimization strategy to guide social workers and other educators in effectively assessing, discriminating, and managing discrete subgroups of youth problem gamblers in educational settings and referring them to appropriate services. The Pathways Model asserts that a multiple range of specific psychological, biological, and socio-ecological variables interact at differential levels to form three distinct routes leading to the manifestation of superficially similar phenomen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symptoms. It is argued that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evance and psychological implications of each separate pathway will greatly assist in the application of early intervention and prevention strategies, designed to effectively minimize the potential harm associated with youth problem gambling behaviors.  相似文献   

20.
Following a trend of decreasing youth violence crimes in the 1990s, incidents of multiple victim shootings on school campuses by juvenile perpetrators brought renewed focus on the youth violence problem. Tougher criminal justice policies indicated a change in purpose of the juvenile justice system from rehabilitation to punishment and accountability. Effects of this change on the well being of youth should be a concern of social work, especially given the large number of students choosing school social work as their focus. This study surveyed all schools of social work in the continental US, Hawaii, Alaska and Puerto Rico about their perceptions of youth violence and the methods they are using to educate their students about the problem. Findings indicated a wide diversity of perceptions and methods used to address the problem. Suggestions for incorporating juvenile violence into the curriculum and giving students interested in working with this population experience are offer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