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国当前城乡就业都面临巨大压力的情况下,劳务输出工作,作为城乡广大失业人员的一条较为有效的就业渠道,应成为劳动就业部门的一项主要工作。宜宾作为劳务输出县,自1993年以来,已累计组织输出11万余人,创劳务纯收入2个亿,实现了县委、县府本届政府组织输出十万劳务大军,创劳务纯收入1个亿的战略目标。为促进我县经济发展,稳定全县就业局势、保持社会稳定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实践中我们感到这项工作中也还有不少问题,主要是仍  相似文献   

2.
古蔺县是贫困山区的农业县,全县有29个乡(镇),总人口为74.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8.1万人,占总人口的91.9%,农民人均收入只有1024元。为了使全县农民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去年以来,古蔺县委、县政府根据全县农村劳动力42万人、富余劳动力21万人,劳务开发前景广阔的优势,决定把劳务开发列为推动全县农业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要求各级各部门把劳动开发工作作为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县委,县政府认真调查分析了全县劳动力资源状况后,计划用5年时间培训完全县的尚未外出务工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城镇无业居民、下岗失业人员共7.7万人,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分别开展职业指导和培训1.1万人、1.6万人、1.6万人、1.7万人、1.7万人。并从2004年起让不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了解掌握务工基本常识和1-2门技术。同时该县还制定了新增输出8000人,其中县内转移1500人的2004年劳务开发目标。培训和输出目标制定后,该县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县委、县政府、县教科局、劳动保障局、农业局等12个部门签订了培训目标管理责任制,同时把任务分解到乡镇,乡镇...  相似文献   

3.
苍溪县幅圆2330平方公里,辖39个乡镇,778个村,71个社区,全县人口78万,其中农村劳动者35万人.由于工业基础薄弱,是典型的传统农业大县,劳务经济成为苍溪县的支柱产业,农村富余劳动力每年转移就业达29万余人,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问题凸显.近年来,针对农村劳动者转移就业的现状,苍溪县不断探索新的就业方式,着力化解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衍生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4.
洪雅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丰富,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该县把农村劳务开发作为发展地方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2004年转移农村劳动力5万多人,实现劳务收入2.5亿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980元。劳务开发已成为洪雅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途径,劳务经济已成为洪雅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洪雅县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经历了从简单的向外输出务工人员到着力提高转移质量和组织化程度,再到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的发展阶段,形成了“培训——转移——服务”的发展模式。——加强培训,提升素质,全面增强劳动力的就业能力。洪雅县劳动保障部门重视发挥职业学校的主阵地作用,试行“一校两制”,既是职业技术学校,又是劳务开发公司,并整合社会教育资源,以职介机构和乡镇农技校为辅,以村社培训为补充,目前全县已建立劳务开发培训基地13个,近年来培训各类实用人才2.2万多人。按照企业用人需求开展“量身订做”订单式技能培训,先后与30多家劳务合作单位签约,涉及石化、铁路、服务、缝纫等各种行业,共安置就业3万多人。截止目前,全县已有1万余名农民工通过培训取得了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培训...  相似文献   

5.
宜宾市翠屏区总人口78.3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27.8万人.劳动力资源丰富.是全市劳务开发、劳务输出重点区。、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坚持把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作为服务农村、服务农民、解决“三农”问题工作的重点.把劳务输出工作作为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突破口.全面加强领导.不断创新思路.牢同树立城乡统筹就业、劳务开发产业化的理念.基本形成了“培训、输出、维权”三位一体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宜宾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贫困山区县。全县97万总人口中,农业人口占87万,农村劳动力近60万,常年可供输出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为15万人以上。如果这15万富余劳动力不能从农业转移到其它生产领域,那就不仅不能成为我县的人力资源优势,相反会制约经济的发展。县委、县府领导针对我县工业基础薄弱,在现阶段还不能完全以发展乡镇企业来为这15万富余劳动力寻求出路的实际,立足于走劳务输出的路子。在1993年的县"两代会"(县党代会县人代会)上明确提出:把劳务输出作为发展宜宾县经济、尽快实现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战略举措,力争到1994年全县劳务输出累计5万人、创劳务纯收入5千万元的目标。为此,提出了"领导重视、政策优惠、培训对口、输出落实、跟踪管理"的二十字方针。"领导重视"。1993年县政府成立了以县长为组  相似文献   

7.
如何引导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就业,解决大量农村劳动力滞留在农业生产领域,已成为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最近,笔深入乡镇,走村串户。对营山县劳务开发和劳务输出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8.
巴中市总劳动力有235.82万人,农村劳动力175万人。近年来,常年在外的农民工多达77.5万人。去年以来,巴中就业局针对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出现的“民工荒”、“抢工潮”,及时采取整合全市劳务资源、大力发展劳动派遣业,狠抓“培训—就业—保障”一体化的劳务派遣新模式,全面提升劳务组织输出水平,取得显著实效。今年上半年,已实现劳务派遣540人,并将他们的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费、劳务收入、劳务税及派遣组织管理费全部带回市内,实现农民增收、社保增费、财政增税、就业服务部门增效的多赢目标。完善劳务输出网络体系——设立劳务派遣机构。市就业局以职介中心和训练中心入股的方式成立了专门从事劳务派遣工作的劳务公司,负责对劳务人员的招收、派遣、劳务代理等全程服务。公司与职介中心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优势互补,形成了职业介绍与劳务派遣工作一盘棋。——建立农村劳动力资源数据库。针对劳务人员流动频繁的实际情况,巴中市充分发挥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基层平台的作用,对全市农村劳动力总量、外出人员数量、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及分布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建立起常年在外务工人员数据库、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资源数据库以及每年新成长劳动力数据库,做到劳动力资源整体情...  相似文献   

9.
巴蜀短波     
成都推进城乡就业统筹 今年以来。成都市把做好农村劳动力培训、开发和就业工作,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有效途径,列入年度目标任务考评的重要内容狠抓落实。通过1至6月的努力,全市农村劳务输出转移规模60.6万人、劳务收入23.17亿元、实用技术培训25.36万人、劳动技能培训18.24万人,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67.33%、60.82%、61%、60.8%。最近,市委、市政府组织召开全市农村劳动  相似文献   

10.
广元市元坝区是1989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县级区。全区23万余人,农村劳动力11万人,其中剩余劳动力3万余人。为搞好城乡劳动力资源的统筹管理,我们狠抓了乡镇劳动服务站的建设。今年2月,区政府专门发文,对乡镇劳动服务站的编制,经费,人员等做出了明确规定。全区28个乡镇到目前为止全部完成了建站工作。为使乡镇劳动服务站的工作逐步走向正规化、制度化、规范化。区就业县局与乡镇站签订了目标责任书。以加强业务上的指导和帮助。还举办了站长和工作人员培训班,帮助他们学习劳动政策。在工作上要求各站对本乡镇农村剩余劳动力做好登记建卡工作,外出务工人员《就业登记卡》的发放工作,城镇失业人员调查摸底工作及职业介绍,  相似文献   

11.
江安县就业局在县委、县政府和县劳动保障局的领导下,积极搭建工作平台,强化服务意识,全面落实就业再就业各项扶持政策,完成和超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连续多年获市上评比一等奖。今年完成城镇新增就业2344人,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实现就业104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8%以内。狠抓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江安县19个乡镇和22个街道社区按照“六个到位”要求组建了劳动保障工作机构,配备了90名工作人员,并建立了就业再就业工作台帐、信息库及数据库,对劳动保障工作实行动态管理。全面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截止今年11月底,全县共核发下岗失业人…  相似文献   

12.
深入推进农业向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发展.必须着力解决从农业生产领域剥离出来的劳动力就业问题。近年来,成都市青白江区结合深化统筹城乡和工业区发展实际.实施积极举措,加大农村劳动力输出转移就业力度,促进了农民收入和农业效益“双增”。截至2008年底,全区农劳输出转移规模达9.43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8.6%。劳务收入达8.88亿元。  相似文献   

13.
近日,从吉林省驻外劳务机构工作座谈会上获悉,面对严峻的就业大环境,2009年,吉林省将确保330万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实现全省农民人均劳务收入1800元。据了解,去年吉林省共输出农村劳动力328万人,农民人均劳务收入为1750元。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留守农民劳动技能,提升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树立自主创业意识,崇州市就业局近年来主动协调相关职能部门,以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失地农民的劳动合作为基础成立农业劳务合作社,旨在通过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有效解决农业业主生产管理环节的"瓶颈",积极探索出的一条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升"的有效途径.目前,崇州市已成立农业劳务合作社12家,带动就业3600余人,较成功地解决了当地农业乡镇在开展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促进了农业发展方式、经营方式、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转变,推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  相似文献   

15.
古蔺县劳动保障局承担劳务开发工作以来,紧紧围绕“大力推进劳务开发战略,实现城乡劳动力充分就业、推动县域经济发展”这一战略工程,以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把劳务市场开发、农民工培训、劳务转移输出、维权保障工作不断引向深入,精心打造出了古蔺县劳务品牌。近两年来,全县开展城乡劳动力培训12.7万人次,实现劳务转移输出18.1万人,2004年实现劳务收入5.2亿元,2005年实现劳务收入7.68亿元。创新思路古蔺县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全县总人口80.1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4.3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21.5万人。过去全县劳务转移输出存…  相似文献   

16.
成都市青白江区劳动保障局今年以来采取多项措施,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并取得实效。该区建立和完善了区、乡镇(街道)、社区(村)三级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大力开展“送培训、送岗位、送政策”到村到户活动;依托市、区网络就业平台和省外劳务基地.收集和储备就业岗位。有效促进城乡劳动力转移输出:大力开发机关企事业单位、乡镇(街道)、社区的公益性岗位.有效解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7.
安岳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县.农村劳动力资源多达80余万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扩大输出转移规模.狠抓技能培训.保障民工权益.使全县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迈上了四个“新台阶”;技能培训迈上新台阶.培训农村劳动力每年达1.1万人;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达州市着力"五大转变"推进劳务开发工作,成效明显,2014年上半年,全市劳务输出143万人,劳务收入64.13亿元。一是输出方式由自发外出向有序输出转变。通过狠抓"达州劳务"品牌培育,强化订单输出,突出用工针对性,在巩固沿海老市场的同时,积极拓展中西部市场。二是务工形式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通过"订单、定向、定量"培训方式,培训技能型农民工8300人,培训合格就业率达97%。认定49家单位为职业培训基地,培训岗位1000余个。三是劳务开发由面上推进向基层延伸转变。健全市、县、乡、村四级网络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建设标准化乡镇(街道)、村(社区)就业社保平台。四是劳务开发由就业向创业转变。健全五大创业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农民工创业扶持政策,全市新增农民工回乡创  相似文献   

19.
正射洪县地处四川盆地中部,总人口101万,其中农村劳动力47万人,人均耕地不足0.6亩,是一个人多地少、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的劳务大县。今年4月以来,射洪县就业部门对全县的农村劳动力资源、转移就业情况等进行了普查。截至目前,全县已实名登记入库的农村劳动力总数为37.47万人,其中,外出务工30.93万人,占82.54%;自主创业5188人,占1.38%;在家务农6.02  相似文献   

20.
邻水县国有企业共62户,职工总数13091人,下岗职工4000人,占职工总数的30.6%。县以上集体企业32户,职工总数4258人,下岗职工2130人,占职工总数的50%。县委、县府对实施再就业工程十分重视,县府先后发出了《关于转发广安地区行政公署〈关于实施再就业工程的通知〉的通知》、《关于做好再就业工程服务工作的通知》把再就业工程和就业服务工作提到了县委、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做了大量工作,通过5条途径促使下岗职工再就业收到了较好效果。一是挖掘企业内部潜力,走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