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红帽子”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嘉靖、万历年间及以后的一些西北边疆史料和甘肃、青海的一些地方志中,常常出现一个叫作“红帽子”的部族,许多到裕固族地区搞社会历史调查的人也听到过关于裕固族人和“红帽子”人打仗,并赶跑“红帽子”人的传说,在研究土族和裕固族历史时也常常碰到这个称号。然而因为大多数史料在谈到它时或是只言片语,或语焉不详,使人无法知其详情。“红帽子”族象一闪即逝的流星,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从而留下了关于红帽子人的族属、居住地及下落的谜。  相似文献   

2.
“金牌制”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牌制”是明朝中央与西北少数民族进行茶马贸易的重要制度,也是明朝中央羁縻少数民族、安定西北边地的重要措施。由于史籍记载互异,讨论研究明代茶马贸易者或避而不论,或将错就错。本文拟对“金牌制”推行的时间、“金牌制”的内容及颁发的面数,“金牌制”的性质作一粗略考究。  相似文献   

3.
“节儿”考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节儿”一词,在敦煌及新疆米兰出土的藏汉文文书与简牍中屡屡出现。国内外藏学界对此多有论述,然至今未能取得一致意见,且可商之处甚多。笔者不揣谫陋,辨析各家之说,提出拙见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4.
“五朵金花”是一部歌頌白族人民新的生活的彩色故事片,我看后很受感动。一开头,影片就讓我們看到了白族人民幸福欢乐的生活圖景。在詩意盎然的蒼山脚下,洱海之濱,一对对白族青年男女在彩蝶紛飞的蝴蝶泉边漫歌对舞,无限欢乐。而“三月街”“繞三灵”場面的相繼出現,更是五彩繽紛,匯集成了花的海洋,把幸福生活的写照提到了更高峰。接着,許多愉快、热烈的劳动、生活場景,随着白族青年爱情故事的展开在銀幕上展現了出来:在水庫工地,在煉鉄爐边,我們看到到处是热情地劳动着的人群。而一些年青的姑娘們,她們鑽进深山老林  相似文献   

5.
藏族饰珠“GZI”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藏族的珠宝、玛瑙等料珠佩饰中,“Gzi”一直是个比较神秘的料器。不仅是藏族有关“Gzi”的传说使人感到诡秘怪诞,就连某些藏学家和考古学家,诸如意大利的杜齐和中国的童恩正等人,在谈及“Gzi”时,也是语焉不详。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对“Gzi”从各方面考察一番。  相似文献   

6.
“朵麦基巧”沿革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清末民初,十三世达赖喇嘛在西藏昌都设置了"朵麦基巧"(昌都总管)这一行政建制.但学术界对昌都总管府的设立时间、管辖范围、历任总管情况及其政治、经济、军队、司法、邮驿制度等并没有取得一致的看法.文章在查阅大量藏汉文史料书籍的基础上,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朝鲜族少年徐香花为人们誉为全国少年儿童歌坛新秀。她在1984年全国首届民族杯小歌手比赛和1985年全国小百灵歌咏比赛中,都荣获一等奖。她的独唱录象已经介绍到40个国家。夏日的一天,我来到延吉市新兴小学5年级3班,见到了这位12岁的女孩儿。她身着粉红色的大翻领衬衫,舞动在胸前的红领巾辉映着青春的火焰。她身材修长,脚步轻盈,椭圆形的小脸儿上,闪动着一双机灵明亮的秀眼,颇象一株水中芙蓉,周身荡漾着美的旋律。她的班主任南英子老师热情地介绍说:“你看,她就是徐香花。”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自作者来稿——《西游记中“西梁女国”故事的形成与素材来历探索》中的第八、九两部份。作者在原稿的《写在文前的话》中说,《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将一个当时已流传几百年、渊源于民间说唱的“唐僧取经”的故事作胚胎,大加改造写成的长篇章回体市俗小说。其主旨基本上是对佛道等宗教持批判态度的。由于受历史时代局限,书中提到西陲地域、国、族乃至地方风物传说等,至今尚未多见有专文探讨过的就是“西梁女国”故事。作者认为,探明这一中古年代位于祖国西陲的“女国”与中原的交往、关系和影响,不仅可以对吴承恩创作选材、构思有进一步了解,而且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汉藏两族人民留于民间的友好情谊。因而,无论从古典文学、通俗文学、民俗学研究角度,还是从民族史学研究角度来看,本文所进行的探讨,“未必就全无裨益”。基此,作者分别就:从《西游记》里的“西梁女国”溯谈到《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里的“女人国”;“西梁女国”素材来例探源;“西梁女国”、“女人国”故事文字中反映出的汉藏人民间悠久交往情谊等内容分作九个题目进行了较为广泛和深入的探讨,并“附带点滴建议”,全文三万余言。作者希望藏汉等各族学人、海内外专家和广大读者“多予绳教”。鉴于刊物篇幅所限,我们仅选登全文的第八、九两个部份,并冠以新的题目,供读者一飨。并向作者表示歉意。  相似文献   

9.
前言 1961年,我国著名戏剧家田汉同志写了一个话剧:《文成公主》。这个话剧热情地歌颂了我国历史上汉藏两大民族的兄弟友谊;热情地歌颂了为发展汉藏两大民族的兄弟友谊作出了卓越贡献的一位妇女——文成公主。这个话剧在当时演出,对于巩固和加强汉藏两大兄弟  相似文献   

10.
太平寨考略     
宋平岭南后,于左右江溪峒立五寨,太平寨为其一.关于太平寨的治所,学术界多将它定于今广西崇左.笔者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及自己观点,认为太平寨的治所应该在今龙州附近.  相似文献   

11.
藏纸考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纸的出现,不仅使记录知识、传播知识的工具实现了藏纸考略改革,而且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并对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了重大作用。探讨藏族造纸的历史渊源和发展历程,对藏族的造纸史、印刷史、图书史、科技史和文明史的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在现有的史料和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对藏纸生产历史作粗略的考证。在造纸术还没有传入吐蕃之前,藏族曾经使用过树皮、石片、羊胛骨头、木板、竹片、羊皮等作为书写载体。那么造纸术究竟何时传入吐蕃和开始生产藏纸的呢?据《旧唐…  相似文献   

12.
打箭炉锅庄考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代四川“茶马互市”崛起,宋、元、明三朝以其制先后在四川西部的雅州(今雅安)、碉门(今天全)、岩州(今沪定岚安)设市,以茶易马,开通了我国西南通往四川甘孜和西藏的“丝绸之路”。明末清初,打箭炉市取代碉门、岩州市后,自宋代以来的“茶马互市”,被以边茶为中心的汉藏贸易所代替,打箭炉锅庄贸易就是在这个历史  相似文献   

13.
随着清代八旗制度的全面实施,大批赫哲人被编入八旗,成为披甲旗丁。出于强化清王朝统治的政治需要,清政府相继把赫哲旗丁由三江流域迁往北京、盛京、齐齐哈尔、黑河、珲春等地驻防,致使清代赫哲人的分布范围远远超出了三江流域。康熙五十三年,赫哲人以旗丁身份首次迁入珲春。乾隆至同治年间,又有一定数量的赫哲人迁入该地。到清末,珲春赫哲人已达1682人,成为当地少数民族之一。  相似文献   

14.
元代第一任帝师八思巴,是历史上一个著名人物,有关介绍文章和研究论著已经很多。但笔者感到有些问题,仍有深入研究的必要,例如,关于忽必烈敕封八思巴为帝师的起因以及帝师制度的历史渊源;敕赠八思巴的封号、谥号和印章;元代专门教授八思巴字的蒙古国子学校和帝师寺,等等。对这些问题,不少文章和论著虽有涉及,但有的语焉不详,有的论述难以令人疑窦尽释,仍需做进一步探讨,因而试作考略,以为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15.
吐蕃王朝于七世纪初崛兴后,厉兵秣马,驰骋征战,在用武力统一了青藏高原诸羌部后,又相继展开了近两个世纪的对外扩张,先后统治过非藏血人口数百万。在此两百多年的时间中,青藏高原戎马倥偬,风云干戈,吐蕃威名震慑中亚。为此,当代的部分中外历史学家和藏学专家,曾对当时一度称雄中亚的吐蕃藏血人口数,给予过相当的关  相似文献   

16.
西瓯与骆越到底是同支异名还是不同支系,这在壮族史研究中是一大疑案。如果从南朝梁人顾野王在《舆地志》中有争论的异称算起,迄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了,至今依然众说纷云。解放以来,壮族史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这一讼至今未息。1980年出版的《壮族简史》认为,“壮族主要来源于土著的西瓯、骆越”,持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之说。1987年出版的《广西左江流域崖壁画考察与研究》,又“觉得颜师古关于‘西瓯即骆越’的说法比较符合历史实际”。两书皆属权威著作,何者为是?此中混乱,究其原因,盖由于历来的史家只在史籍的不同议论上各取所需,各抒所见,而没有从文化语言学、民俗学、民间文学  相似文献   

17.
公元7世纪中叶至8世纪末,唐朝、吐蕃、阿拉伯构成了整个亚洲的政治格局.吐蕃与阿拉伯的角逐,导致了藏族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接触与碰撞.之后,藏传佛教的宽容和西藏宽松的社会氛围,使西域穆斯林陆续移民西藏,最终成为“蕃克什”(藏族穆斯林);而我国历史上,尤其是清代回族的入藏和清军的入藏,逐渐形成了后来的“甲克什”(汉族穆斯林).本文依据各种文献,以及作者的第一手调查材料,对西藏的这两种穆斯林族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城址问题是吴、越文化的内涵之一,向为治越史者所关注。本文拟就浙江境内的吴、越城址,择其要者,试为考辨,敬请方家指正。越国都城史载越王勾践自吴获释以后,为雪国耻,采用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图霸业。其中迁都于会稽山北,就是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公元前490~前489年,范蠡受越王勾践之命,经过实地考察,选择了“四达之地”的“平易之都”-今日的绍兴市区,发动民众,建造了一座小城和大城。小城就是勾  相似文献   

19.
舟曲藏族民歌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舟曲藏族由于地处主流藏族文化的外层区域,且其生活环境大都是在深山丛林和高山地带,因此他们传承和发展了与自己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不同于主流藏族文化的本土民族文化,其中的音乐文化是最典型、最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一部分.当地的民歌长期以来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由于文字和语言相脱节的原因,音乐种类的名称、来源及其原意已不被人所知.本文针对以上这种情况,结合当地的藏语发音,试着从当地人的习惯称谓及不同的曲调形式对民歌种类作了梳理.  相似文献   

20.
"山戎"考略     
"山戎"的称谓,是和中华民族的"崇山"习俗相关联.而历史上北方各游牧部族如匈奴、东胡、蒙古,自古至今都传流着这一浓郁的民族习俗.所以"山戎"一词,是对古代中国具有浓郁"崇山"习俗的北方各游牧部族的"泛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