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社会等级制度与乡村财政危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社会等级制度的视角 ,在历史和现实的纵横关系中综合分析以农业为主的乡村财政危机 ,认为造成乡村财政危机的一般原因是 :等级制度、资源分配不均、人口增长、就业压力、机构膨胀和税费增长刚性 ;特殊原因是 :体制、战略、政策和等级市场 ;提出乡村财政危机不断恶化的根本原因是 :社会等级制度下的财富分配不均与财税分配不均 ,在高等级阶层的人口增长与就业周期压力下 ,所形成的税费负担超过乡村经济的正常承载能力 ,导致乡村财政危机 ;解释了“黄宗羲定律”形成的一般原因 相似文献
2.
姚耀富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75,(4)
灯烛高挂,香烟缭绕。在所谓“诗礼簪缨之族”的贾府里,正在举行一年一度的祭宗祠仪式。在场的主子们面对祖宗遗象,按着大小次序,“分了昭穆,排班立定”。待到仪式开始,谁个主祭,谁个陪祭,谁个献爵,谁个献帛,更是按照严格的规定,该怎么动就怎么动,没有一个敢越雷池一步。这,就是《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里,所描写的体现肃穆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的场面。 相似文献
3.
社会资本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资本形态,对个人和社会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影响。文章首先简述了社会资本的概念界定、测量方法及最新研究进展,以及一个基础性的因果分析框架。然后,分析和梳理了社会资本跨学科研究的四条进路,即对企业组织、公共参与、健康与幸福感的影响,以及跨时空的比较研究。最后,提出社会资本研究的三个理论方向以供探讨:第一,如何将具有中国特色的"关系"研究与社会资本研究进行更紧密地结合;第二,更充分地考虑嵌入于个人自身的资源与嵌入于结构位置的资源的不同,以及这一不同对社会资本的调用和作用效应带来的影响;第三,如何从接受方和给予方的双重视角来分析社会资本,特别要关注给予帮助者的动机(比如为了集体利益的利他动机),这是理解个人如何走向社会、实现微观到宏观转变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4.
《信息日报》曾经刊载了一篇文章,题为《迟到十七年的判决》── 35年前,一个学石油炼制的青年周永臣不辞万里来到西北兰州,怀着一腔赤诚,甘为祖国的石油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仅仅三年,“文革”开始了,周永臣因莫须有的“窃听敌台罪”被捕,继以“反革命”嫌疑被判入狱三年……刑满释放后,周永臣背着破铺盖卷回到了原籍。谁知,望眼欲穿的父母没有等到儿子回家就相继离世,此间,他大哥也含冤自尽。备受精神摧残的周永臣住在一间 5平方米的窝棚里,形影相吊,凄风苦雨,开始了长达 27年的拣破烂的生涯。 “文革”结束后,周… 相似文献
5.
中产阶级的研究一直是社会学界的热点,本文则根据统计资料从阶层规模、职业结构以及受教育程度分析了中国中产阶级研究与中国社会结构的不对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低产阶级的概念,并且从收入特征、职业特征、消费特征、闲暇生活、受教育程度以及社会心态等方面分析了低产阶级的社会特征,探讨了低产阶级所具有的社会稳定的基石、代表当下中国社会的主流消费等社会功能.最后提出低产阶级研究将深化对中国社会结构的认识,并将成为中国社会结构研究本土化的一个新切入点. 相似文献
6.
本刊经常收到许多青年同志来稿。有的写得比较好,采用了;有的写得比较差,或者不合本刊性质,退还了。对各地青年同志积极投稿,热情支持,我们很感谢。但由于人力所限,退稿时往往不能提出具体意见,对此,我们深表歉意!为了答谢各地青年同志的热情支持,也为了反映青年同志在科学研究中的一些情况,我们特地邀请了十多位经常关心本刊的青年作者谈谈他们在科学研究中的心得和体会。这些体会,也许对一些青年同志有所启发和帮助,也许能鼓舞青年同志更加努力写稿,更加积极地参加学术研究和学术讨论。同时也希望能引起学术界前辈的注意和关怀,从而更加热情、更加积极地为培养新生力量,为建立一支又红又专的理论队伍贡献自己的专长。 相似文献
7.
侯才从政治哲学的双重维度分析了马克思的政治哲学,他指出,从狭义上讲,马克思政治哲学中包含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从广义上讲,整个马克思哲学就是一种地地道道的政治哲学,“实践唯物主义”则是马克思对自己的政治哲学的一种独具特色的表述。李德顺认为,为了卓有成效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首先应当明确政治哲学本身的基本问题,明确政治哲学在西方及中国兴起的现实原因,从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两个方面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王南湜认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应当是一种现代政治哲学,即说明一个正常社会的基本条件。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归属在现代政治哲学的论域中,则是这项研究当前最迫切和最实际的问题。吴晓明认为,作为近代政治哲学代表的黑格尔哲学揭示了政治事务中的“社会现实”,马克思则批判地拯救了政治哲学通向社会现实的道路,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现实”的重新发现,并给予今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以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英国古典经济学奠基者亚当·斯密在他的《国富论》中,提出了一个人们熟知的论点:在自由竞争条件下,虽然每个企业主追求的都是个人的经济利益,但他们的利己行为汇合起来,却会产生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结果。这就是著名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这个论点是有一定道理的。自由竞争的市场对于商品生产者确实有一种自动调节的作用,它通过供求变化、价格涨落、盈利亏损,引导着企业的经营活动,实现社会劳动在各类产品上的分配。但是,这种论点未免把问题绝对化、理想化了,它只强调了企业盈利动机同满足社会需要相一致的方面,却无视二者相矛盾的方面。首先,这里设想的那种完全的自由竞争在当今资本主义世界并不存在,随着资本的积聚和集中,垄断成分日渐增加,少数大企业可以凭借垄断地位限制竞争、影响价格,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其次,那只“看不见的手”并不十分神妙,它的调节往往是事后的、被动的、不稳定的,难以避免生产的周期性震荡和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再次,有些企业的微观经济活动直接损害着全社会的利益,如生产和出售毒品、黄色书刊 相似文献
9.
在明代复古主义运动蓬勃发展之时,后七子领袖李攀龙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口号:“唐无五言古诗”。口号一经提出,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人赞成,有人反对,有人附和,有人保留,异见纷呈而莫知归趣。这个口号的确切含义和真实指向究竟何在?它是在怎样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提出的?它与明代复古主义思潮有什么关系?本文试图对此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屈原才高见忌 ,被发垢面 ,问卜于太卜郑詹尹。屈原的问题 ,似乎要卜士替他做一种选择 ,何去何从 ,拿不定主意。问题的提出 ,似乎是一种意志的自由选择 ,然而 ,答案又似乎已经蕴涵在提问之中 ,似乎是明知故问———不是一个逻辑的蕴涵式 ,而是意志的决断已经在做出选择之前定好了。于是 ,屈原的问题 ,不真的是经验选择 ,真的拿不定主意 ,而是一个意志的命定问题 ,而这种命定 ,又是屈原作为屈原的自由的体现 ,所以聪明的卜士诚恳地说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用君之心 ,行君之意 ,龟策诚不能知此事。”卜士之不做选择 ,实际上把选择的权力交还… 相似文献
11.
日本由地震引起的核危机证明了人类不能把自然看作与已无关的质料世界,人与自然之间是互相生成的对象性关系,科技是人实践活动的方式之一,但是,在资本逻辑的主导下,科技的片面发展造成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对立,这种对立对人和自然都是一种伤害,人类社会进步的基本途径是实现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积极扬弃.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罗伯特.达尔是西方多元民主理论的创立者和最主要代表。他从分析“麦迪逊式民主”理论出发批评了“三权分立”理论,主要想通过宪法上的分权和制衡方式制约权力的观点,提出了他的社会制衡的思想。实际上,麦迪逊本人并不反对社会制衡,他通过对“党争”的分析恰恰说明,在大型共和国内,人口差异及数量繁多的党争有利于促进共同利益,自由的共和国不仅有赖于政体形式,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还有赖于多元主义社会的生成。对于权力的制约要依赖于一种对抗性的权力体系,这既包括国家机构内部权力与权力之间的互相制约,也包括社会对国家权力的制约,同时还包括各种社会力量之间的相互控制。 相似文献
16.
17.
宋伟红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4,(1)
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是从数学的结论出发,追寻问题的起源“为什么”。我们称之为结论教学。当今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我在教学中对于能力培养,训练学生思维的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变结论式教学为数学的思维过程的教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就像科学家探索数学结论那样学习数学,我们对之称为数学过程的教学。 过程教学是从物种起源上研究。学生先根据教师提供的一个可探索或可讨论的情境,经过探索、归纳等数学活动得到结论,我们实践表明:过程教学对于深刻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大有好处,下面仅就我在立体几何课的过程教学的实践来说明一下“过程教学”。 立体几何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的课堂教学,便是采用过程教学的较好的一例。 首先,我向学生提出问题:你想没想过两个平面平行时,和直线有哪些可能的位置关系?从中你能看出什么样的规律性问题? 由一个问题的提出使得学生们进入一个探索过程。由于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 相似文献
18.
雍铮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75,(4)
《光明日报》一九七五年二月六日刊载了关于刻有秦始皇二十六年统一度量衡诏书的陶量在吉林省奈曼旗善宝营子古城出土的消息。这次发掘,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我国东北地区考古工作的一次重大收获。 自从苏修叛徒集团背叛了马克思主义,便祭起了老沙皇的亡灵,对内实行资产阶级专政,对外疯狂进行侵略扩张。对我国这块“肥肉”更是垂涎三尺。近年来在中苏边界 相似文献
19.
西方公民社会形成原因探微——兼从中西方公民社会发展史比较谈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公民社会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表明公民社会在西方的发展整体上要早于和优于东方.其间的原因主要涉及三个方面西方国家的最初形成是建立在具有平等合作特征的部落联盟基础之上;西方宗教及其组织,特别是其在中世纪神学政治时期的地位和影响为公民社会的出现确立了相应的精神气质和社会基础;发源于西方的商品经济为公民社会的最终诞生注入了直接影响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