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鲜明的群众性特征,作为一种价值观念、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只有被人民群众所认同、接受,才能充分发挥其引导和规范作用,真正成为具有普遍性、长期性、稳定性的价值体系。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必须努力探索社会主流价值观赢得社会公众广泛认同的一般规律,才能提高广大民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认同和践行程度。  相似文献   

2.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础概念的梳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价值观、核心价值观以及核心价值体系等都是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的基本概念。厘清这些概念,是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前提,有助于人们超越民族、血缘、语言、习惯、地域等方面的差异,消除彼此间的分歧和隔阂,自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流价值体系,增强和谐社会建设所需要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3.
现实的调查显示:高职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表现出高度认同与中度践行的巨大落差。如何促进他们在高度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同时也高度践行,希望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因为高职生追求幸福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共同的价值关注、要素内容和行为范式,在高职教育中可以尝试寻求二者的融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方面的内容为二者的融通提供了操作的切入点和可行方式。  相似文献   

4.
道路认同指涉民族成员对国族与文化的情感归属、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赞同与认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民族自觉。道路认同的价值指向以尺度、原则、规律、目的的辩证统一,形塑于祖国认同、民族认同、中华文化认同、中国共产党认同的相互联结与层级演进中,诠释民族成员的思想认知、行为意向和价值观念,阐析其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的动机与归宿。作为践行生态文明观、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举措,生态移民的价值指向以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共同提高为价值要求,以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为价值导引,凸显了与道路认同趋同一致的价值理念。就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发展关系而言,三江源生态移民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层面目标实现为价值指向,导引人们对生态文明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承认、情感归属与理性自觉,以此凝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的向心力与感召力。  相似文献   

5.
高校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价值观塑造,除了要结合当代大学生价值观领域的时代特征之外,还必须在教育与认同机制、研究与引领机制、实践与内化机制、监测与保障机制、考核与激励机制上有所创新,才能有的放矢,形成综合效益,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容为当代大学生认同并自觉践行.  相似文献   

6.
王晓丽 《南方论刊》2009,(1):62-63,5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处于人类对生命价值追求的道德评价阶段,内化认同是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道德评价发生作用的契合点。利用道德评价发生作用的三种形式: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内心信念可以有效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7.
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由路径:“转识成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对社会成员的素质有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就必须“转识成质”,切实提高我国社会成员的综合素质,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社会成员素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而“转识成质”则是通过内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化为人民自觉追求的必由路径。  相似文献   

8.
改善民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固然需要加强国家的舆论宣传和教育.但其确立的最终根源在于社会主义现实基础的不断完善.民生问题作为构成社会现实基础的最基本内容.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基础性的意义.我国当前出现的民生问题,是当今社会心理失衡和影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重要社会根源.必须转变国家发展模式,不断改善民生,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全体人民的价值认同和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9.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规律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必须遵循四个基本规律,即"魅力"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势位"建设规律; "共识"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共识"建设规律; "整合"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整合"机制建设规律: "信念"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机制"建设规律.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新一轮"文化热"又开始在中国出现。这次"文化热"所体现出的文化自觉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经济社会转型的一种自觉。但不可忽视的是,目前我国还存在"文化认同困境、文化价值失范"等诸多问题。提升文化自觉,基本途径是: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保持头脑清醒和坚持理性判断,坚持对外开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以及知识分子与权力行使者首先实现自觉。  相似文献   

11.
论价值、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素芳 《江汉论坛》2002,1(11):26-29
价值,是在商品的交换关系中以货币价格相对表现出来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体现的是商品所有者互相交换劳动的社会经济关系。价值由生产商品的劳动所创造,物质生产要素和一切不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都不创造价值。市场经济的分配就是价值分配,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由价值规律支配的市场价格就是对商品所有者经济利益分配的手段和实现形式。价值、剩余价值、资本,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范畴。  相似文献   

12.
从价值到文化价值--文化价值的学科意义与现实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孙美堂 《学术研究》2005,3(7):44-49
本文在分析文化价值概念的基础上,指出研究这一范畴的学科意义文化价值研究是文化哲学和价值哲学研究具体化和深化的必然结果,也是哲学"价值论转向"的关键;文化价值的研究有助于给哲学正确的定位.文化价值研究的现实意义则是由于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价值冲突、困惑和危机,现代人的这种生存境况客观上把文化价值的研究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13.
舍勒将现象学看作是对本质与此在问题的考察,这种考察可以划分为实事现象学、行为现象学和关联现象学。在他看来,对本质性领域的通达,就像胡塞尔在其认识论中通过一门理性认识的感知学说来进行一样,在价值论中也可以通过一门情感行为的价值认定学说来实现。舍勒认为情感活动先天地指向特定的价值对象,而对价值的认定在实事现象学的意义上只意味着一种特殊的质性;只有在行为现象学之中,亦即在接受性的情感行为之中才直接给出其意向相关项:在意向感受之中给出单个价值内涵,在偏好或偏恶之中给出更高或更低的价值,在爱与恨的行为之中给出价值的等级秩序。而在关联现象学上价值的本质性联系却奠基于一种纯粹质料的秩序,也就是舍勒的质料先天主义。后者的功能化才是价值作为一种功能性存在的基础。于是,价值认定依赖于价值存在。由此,舍勒的价值论面临着各种内在困难与外在误解也正根源于未能清楚阐释这种纯粹质料的秩序及其奠基关系。  相似文献   

14.
蒋海益 《江汉论坛》2002,3(7):39-42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着重对生产要素职能(功能),尤其是资本职能(功能)进行价值分析。在人类社会早期,劳动作为唯一要素决定价值;在现代生产过程中已是多种要素功能互补共同决定价值。所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绝不是“价值一元论”。把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重新诠释为“功能价值”分析,既符合马克思的本意,也将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探索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价值、本原及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是人们实践的社会性所表现出的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经济学的“价值”和哲学的“价值”有着共同的本原———社会性的一般人类劳动。市场经济中 ,“价值”有着共同的本原———社会性的一般人类劳动。市场经济中 ,“价值”在经济、政治、文化上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 ,在特定条件下生活的个人 ,“价值观”也是多样性的。将个人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 ,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这是哲学“价值论”的一个现实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产业组织结构和价值创造体系在全球范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解构与整合。本文从价值链与模块化的相关理论出发,阐述了产业链整合的机制与动向,并在交易的复杂性、信息可编码识别的程度和供应商能力三要素的基础上,分析了产业链整合的诸形态,重点对价值链与价值模块的整合机制作了较深入的探讨。本文还对我国的IT制造业如何选择适当的整合模式以促进产业升级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信息的价值问题与价值论信息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的价值问题可以从信息的有用性和信息对不同群体的利益偏向性两个方面去加以分析.主要源于信息价值的第一种含义,当信息的价值被过度强调时.就会导致"价值论信息主义",它是一种从"有用性"上对信息的崇拜和"信息万能论".  相似文献   

18.
真正的普世价值决不是某些西方学者所说的早已存在于各种宗教或文化传统中的某些共同的价值原则或道德戒律,而是当代全球化中人类共同生活条件形成的产物.近代以来全球化中的价值认同并不是对普世价值的认同,而是对西方价值这种特殊价值的认同,其结果是引起了普遍而激烈的价值观冲突.要消解包括这种价值观冲突在内的各种全球性问题,必须使当代全球性社会形成广泛的价值共识.即一方面普遍认同在当代人类共同生活条件基础上形成的普世价值,另一方面对各种文化价值观及其所肯认的特殊价值予以承认、理解和尊重.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分析了剩余价值的源泉、生产和分配,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在新时代的中国,尚存在有生产剩余价值的现象.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对坚持我们国家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企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对于人力资本或劳动力的价值的决定,到现在为止的理论都是按照威廉@配第的理论,依据劳动力或人力资本所耗用的费用来决定的.正确的方法应当是按照劳动价值论,从生产角度来分析.人力资本的价值不仅包括维持生存等的费用,而且包括在人力资本再生产过程中耗费的活劳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