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清家具以其特有的装饰符号与结构符号携带一种独具魅力的情态和精神之光,成为中式家具的典范。当代中式家具设计中普遍存在照搬明清家具的造型和装饰元素的风气,而传统形式所蕴涵的意义却荡然无存。依据产品语义学理论对明清家具视觉符号进行语义分析,使传统形式所蕴涵的意义融入现代设计理念当中,在设计中合理融入明清家具的优秀元素,是当前中式家具设计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家具成就辉煌 ,尤以明式家具堪称典范 ,其凭借精湛的技艺、独到的匠心以及简洁的造型赢得了世人的瞩目和称赞。然而面对现代这个与昔日有天壤之别的社会 ,如何让传统家具适应新的发展需求、重现昔日之辉煌呢 ?文章拟通过对传统家具中最具代表性之座椅形成因素的分析 ,并结合现代设计的手法 ,探讨如何走出一条具有中式风格的现代座椅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五千年中华历史文化积淀形成的中国传统家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为了适应现代生活的需求,要对传统家具进行创新设计。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中国传统家具的创新设计,旨在倡导把握中国传统家具文化的精神实质,设计出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和神韵的现代中式家具。  相似文献   

4.
论新中式家具的创新设计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中式家具逐渐成为家具业关注的焦点,其创新与设计研究也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通过对新中式家具概念形成的分析,深入探讨了新中式家具的创新与设计方法,从宏观理念上提供设计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当前现代中式家具产品用料、产品造型、产品结构和工艺、产品营销以及现代中式家具企业存在的产品研发能力不足和设计人员缺乏等问题,提出了以下对策:(1)现代和传统有机结合;(2)拓展视野、创新家具品类;(3)拓宽市场领域、适合不同人群;(4)提升家具消费新理念;(5)提升传统家具文化、创新现代中式家具品牌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6.
在艺术多元化的今天,现代中式家具作为新兴的家具风格,其发展问题越来越引人关注.中国传统家具在现代中式家具传承和延续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传统家具中的明式家具由于它在造型、结构、装饰、材料和工艺等方面的优势和特点,对现代中式家具风格的形成给与了重要的启示作用,使得现代中式家具从中汲取了很多营养从而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7.
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侯敏泽同志在讲授先秦文学理论批评时论到中国古代意象论问题。他认为向来以为“意象”一词来自国外,其实是我们传统中所有的。 中国古典意象论有两个源头:《周易》和《庄子》。《周易》中认为“言”“意”是不能完全被表达的,可以由“象”来表达。“象”比“言”、“意”具有更丰富的表现力。《庄子》要求舍“象”求“意”“言”、“象”仅是“得意”的手段。《周易》重、“象”,《庄子》重。“意”,但这时“意象”还设有作为一个词组出现,仅仅具有对“意”与“象”的关系的论述,但对后世的“意象论”发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意-象-言,是易道之全体大用,贯通于整个中国哲学史。未发已发、本末源流、有无显微、性相体用,以同观之,莫非“意象”,故曰“意象哲学”。与此相应,以“体用一源,显微无间”为特质的诠释,既非“本体诠释”,亦非“现象诠释”,而是“意象诠释”。返之,意象哲学便是以易、道、心三者为本体之一贯的哲学,具有思维圆融性、结构整体性与形态意象性三特质的哲学。以史观之,意象哲学是对中国哲学史的理解和诠释,是“无我”的、“史学” 的、主客二分的“照着讲”,是思维方式与诠释方法;以论观之,意象哲学是中国哲学史的重构与发展,是“有我” 的、“哲学”的、主客一体的“接着讲”,是哲学观与本体论。简而言之,意象哲学是以“意-象-言”这一思维-结构为核心的方法论与本体论,意在揭示传统哲学固有之特质性,从而确立其主体性,彰显其民族性。  相似文献   

9.
从几何家具的创作起因与文化基因引入主题,对几何家具中西方文化基因进行梳理,结合点、线、面的家具基本造型构成要素,融入黄金比例的设计法则,探索点、线、面等元素在几何家具中的造型表现以及给人带来的审美情感,提出了几何现代家具设计的创新方向与设计理念,将之应用于家具设计中,并以笔者所设计的几何茶椅辅以论证,探索现代几何家具的设计路径。  相似文献   

10.
新艺术运动是传统审美观与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新的审美观之间矛盾的产物,对当代艺术中的装饰纹样有重要影响。家具设计是新艺术运动中最典型的设计实践,表现出了强烈的自然主义和象征主义倾向,它反对纯粹装饰主义,强调建筑与家具设计风格的统一与和谐,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方向,在价值论上为当代家具设计精神和价值本质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新艺术运动中家具设计的探索实践,是“系统设计思想”的先声,提出了功能第一的设计原则,设计师表现出了突破传统的勇气与魄力,并催生了家具设计批评这一家具理论分支。新艺术运动对我们今天进行的独创性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纹饰是经过长期设计积淀而形成的具有独特艺术形式的二维设计。传统纹饰在仿古家具中的平面革新应该受到设计师的重视。平面设计师应大胆革新,针对中国传统纹样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应用和创新方法进行探索和研究,为现代家具设计开拓一条新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2.
传统图案与中国现代家具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现代家具,人们喜爱其简单的结构,但却希望它们能够承载更多的历史与文化,所以对现代家具进行适当的装饰符合社会的需要.合理的装饰,在美化家具的同时,也使家具具备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结合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立足于传统文化基点上,对传统冢具的丰富多彩的表面装饰进行分析、借鉴,从而归纳出传统图案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方法,同时提取出传统装饰图案的人文精神、装饰要素、造型要素(色彩、肌理、纹样)等,并且运用在中国现代家具的设计中,从而使中国现代家具有自己的创新和民族风格.  相似文献   

13.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传统家具受到西方家具的冲击和影响,一方面中式传统家具被西方列强带到西方国家,在西方开始传播,另一方面西方家具也进入中国,在中国开始流行.近代中西家具的这种交融对中国传统家具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形成了新型的"海派"家具,"海派"家具是中国继明式家具和清式家具以后的又一重要家具发展里程碑.  相似文献   

14.
对“意象”的产生与发展进行了梳理与反思,指出了“意象”是中国人体悟自然与人及其相互关系的必然选择与智慧;“意象”理论的发展经过了《易》象同体→言以成象、象以尽意→得意忘象、得意忘言→意之所承、象之图载→忘言得相、忘象得意→奢靡形似、华丽新奇→理气合一和超以象外的发展过程。并对书法意象理论从哲学与美学、书法意象史层面的研究进行了再思考;从书论层面揭示了书法意象的主要规律为书法形、势与态之象来于自然,皆从自然会悟意化而得,且经过了意形到意理再到意神的发展过程;书法意象的表现贵于澄神静虑、适意任情、意在笔先且字字意别;书法之法得于法象而取意;汉字之六书奠定了书法意象的文字基础;书法意象具有人书合一的寄情性;六书体的产生皆来源于意象;书法意象贵在神、心、气、手相合不二等主要结论。进而探讨了书法意象体系的宏观建构,并指出了书法意象理论研究应包括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5.
意象包括属于意层面的情与理和属于象层面之物与事四个核心要素.要生成意象,意与象自身的存在乃是先决条件.创作主体在或受外物触发、或欲表达内在情志时,常先择象以为载体,通过审美加工来将个体之意寄托其中,以构成观念形态的“意中之象”;继而,其借助于文字等媒介将其外化,构成以文本形态存在的“着意之象”.当文本意象得以构成并有效传播后,读者一方面通过阅读对其进行理解、阐释,另一方面,在个体创作中有意加以借鉴、模仿,从而构成读者意象.对这种构成过程进行解析,有助于作者与读者明晰意象的生成、传播与接受问题,认知文学本体性的构成要素,把握其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16.
苏式家具作为人类家具设计史上的瑰宝,它所蕴含的设计理念值得现代设计借鉴。文章从现代设计的视角分析了传统苏式家具的设计理念,研究了苏式家具设计理念与现代设计理念之间的共同点,提出了苏式家具设计中所蕴含的值得现代设计学习的优秀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7.
意象是艺术语言的基本符号,和所有符号一样,它也有自己的能指和所指。它的能指是“意的象”,所指是“象的意”,它们共同化合成有意味的形式———意象,意象是主观之意和客观之象的符号统一体。  相似文献   

18.
诗歌要抒情述志,情感的抒发忌直露,尚含蓄,借助相宜之景物、意象,将情感呈现出来,这才有诗味。可以说,意象是诗歌的生命。意象包含主体的“意”与客体的“象”,含“意”之“象”不再是现实中的客观物象,而带有主体情志,《琵琶行》借助琵琶、江水、月亮、红色的枫叶、白色的荻花等意象,传达出了作者复杂的感受。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中国古典哲学《周易》中的“象”、“数”、“理”阐述了意象的审美特征,以及在形态、空间、色彩、韵律等层面上的意象性所赋予中国绘画的审美与艺术构思表现的特色,即意与象的统一说。意象是主观与客观的辩证,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一心物统一思想的展现,它囊括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成为中国绘画不可动摇的法则。  相似文献   

20.
意象作为诗的本体,在其组合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结构性空白。这种意象空白,有四种形态:一是意象内的空白,表现为象显而意隐;二是意象间的空白,表现为象断而意连;三是意象外的空白,表现为象止而意生;四是“直白诗”的空白,通过主体内心冲突的展示,表现为以某种情绪性或者意绪性情结存在的空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