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认清文化认同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之间的关联,分析文化认同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中面临的困境和危机,探讨基于文化认同视角而进行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对于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归属具有重要意义。走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危机和困境,一是建构师生主体间的身份认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每个环节,突出学生主体性;二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在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的优势;三是抓好网络文化认同建设,形成虚拟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的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是关系到国家各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社会主义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以及和谐社会构建的重大问题。当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缺失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针对这种现状,亟需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方法的创新,最终达到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网络传播重构着当今社会的传播方式、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基于对政治、文化、经济的认识、理解和赞同的大学生国家认同同样面临解构与重构的挑战。在网络传播自由性、匿名性、开放性等特质影响下,大学生群体的政治认知模糊、文化自信弱化、实践行为无序等问题日益突显,并直指大学生国家认同建构。面对大学生国家认同日益突出的多元化、矛盾化和盲目化趋向,高校应分析和把握网络传播和大学生国家认同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和搭建网络实践平台等方面来促进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由于长期以来西方国家有计划的文化战略的影响、大学生缺乏文化自觉意识以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失效,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存在认同缺失现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促进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阵地,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强化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形成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当前,大学生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尚存在理性认知欠缺、情感认同缺位和知行脱节等现象,应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为依托,加强理论灌输和引导,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性认知;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加强文化熏陶和滋润,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情感认同;以日常修养和社会实践为平台,反复沉淀与固化,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行为认同,实现知行统一,以期构建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当代大学生国家认同状况影响我国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应注重国家认同问题,从而促进大学生对国家政治、国家文化、国家历史的认同.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要推进国家意识形态建设、落实国家民族团结进步政策、结合国家重大纪念和庆典活动.  相似文献   

7.
价值多元化视阈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认同危机与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急剧转型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极大变化,出现了许多认同危机,特别是核心价值认同危机。然而,核心价值认同是关系到社会安定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和文化因素。大学生是推动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和潜在力量,因此,考察大学生核心价值认同危机的表现形式,分析产生核心价值认同危机的原因,提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塑大学生价值认同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多元一体”的多民族国家,政治认同始终是现代国家构建的核心主题.伴随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民族之间矛盾与冲突的变化,致使中国各民族政治认同面临新问题和新挑战.我国现代公民文化的培育和国家政治认同交织在一起,呈现出继承与创新、变革与重构的复杂态势.公民文化作为一种现代性、包容性的主导政治文化,成为加强和完善多民族国家政治认同的文化基础和新型资源.发展公民社会、培育公民意识、建构公民身份、维护公民权利,形成现代公民文化体系,是建构多民族国家的政治认同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创新初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由于受生存背景、民族语言、宗教、习俗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少数民族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在新环境、新思想的相互碰撞中,其民族认同意识逐渐强化,而国家认同意识相对淡漠.对此,本文提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情感教育与国家认同教育相结合,发挥节日等象征性符号在国家认同感建构中的作用等措施,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教育.  相似文献   

10.
分析把握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状况,是提高社会主义价值观培育针对性、时效性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对抽样调查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处于良好水平,其中"个人层面价值准则"的认同度最高,"国家层面价值目标"的认同度其次,而"社会层面价值取向"的认同度相对低一些。且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认同存在性别、年级、学校层次、学科类型、城乡生源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排序与行动是人类生活的主要表现,价值排序与伦理行为是人类道德生活的主要表现.价值排序既是人类道德心理的外在表征,也是道德主体伦理决策的内在体现.对于价值排序的不同判据以及文化多元化、经济全球化、世界网络化、媒介数字化等对当代中国的价值排序和核心价值观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当前,中国社会的价值排序出现了诸多困境,表现在政治认同的式微、文化安全的威胁、道德冲突的加剧、宗教信仰的失范等方面.因此,在各国普遍重视文化安全、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国家核心价值观的情境下,我们以价值排序的学理依据阐释核心价值观“何以可能”和“何以建设”的基本问题,从价值先验、历史经验和国情体验三个层面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和排序依据,从而拓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视域和建构机制.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命题,也是党的十七大强调的重要战略之一,当代大学生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设的中坚力量和积极推动者。因此,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的实效性,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由于受环境、民族语言、宗教、习俗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少数民族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在新环境、新思想的相互碰撞中,其民族认同意识逐渐强化,而国家认同意识相对淡漠。对此,本文重点分析了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特殊性和紧迫性,并提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教育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中国民族认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给世界各国、各民族带来机遇的同时,也造成了民族认同危机等问题,如国家认同意识的下降、族群分离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兴起、民族问题国际化等。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公平、合理、开放的社会结构,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从而促进各民族的社会整合、增强国家认同,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主要内容体现为对民族国家的认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以及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长征精神源于红军长征的伟大实践,属于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范畴,是当代中国政治体系和政治价值形成的重要精神源泉。作为当代中国独特的政治文化,长征精神有利于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坚定革命理想信念、培育实事求是精神以及贯彻群众路线,从而有利于推进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国内16所高校大学生国家认同的现状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国家认同总体状况较好,绝大多数大学生对于中华民族和伟大祖国有高度的认同感。但也发现,部分大学生存在对祖国传统文化认识不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制度了解不深和认同不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信心不足等问题。加强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基于存在的问题采取系列措施,多管齐下、协同推进,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相似文献   

17.
新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途径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状况,对于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和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新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状况的调查,分析了目前大学生的认同现状,提出了新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教育要通过认知认同、情感认同、行为认同和环境认同四个方面实现。  相似文献   

18.
现代多民族国家建设的核心意图是培养各民族对国家的整体认同感。对于多民族国家而言,作为文化共同体的民族与作为政治共同体的国家存在着冲突,这种身份差别扩大了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张力。在国家建构中,多民族国家设计了不同的民族整合方案,其中苏联利用了"族群联邦主义"的政治化族际整合模式,澳大利亚采取了"多元文化主义"的民族整合政策,这两种民族整合方式在缓解旧问题的同时又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民族认同问题和国家认同危机。现代国家建设中的民族整合双重困境为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下的民族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在处理国家与少数民族问题上,必须强化国家能力建设,培养民族的向心力,提升民族的国家性。  相似文献   

19.
卫发智 《国际公关》2023,(22):55-57
文化认同是一个具备现代性价值的哲学问题,也是全球化进程中各个民族与国家面临的现实问题,在新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背景下,文化认同建设重要性不断提升,必须坚持意识形态领域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不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系统构建,全面助推中国文化认同建设。  相似文献   

20.
中国信仰常常为民间信仰、民族民间信仰与宗教信仰三大类型,并且把中国人这三种信仰方式与国家、社会、个人等重要概念相提并论;在这些信仰类型及其互动的过程中,如何践行社会主义主流核心价值观,建构与核心价值观公共认同及其共识的信仰方式,将是核心价值观如何在信仰层面得以实践的重要方式与社会基础与重大问题,特别是在连接国家与信仰者个人之间的社会价值观层面,真正建构社会层面的信仰认同,使每一种信仰方式都能够体现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此乃当代中国信仰实践与信仰共识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当代中国信仰复兴与建设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