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那是1949年初夏的一个夜晚。月色溶溶,星光闪闪。山泼黛,水挪蓝,翠相挽。泰国的首府曼谷在一片朦胧之中,充满了诗情画意。在一幢并不很大也并不豪华的小楼房里,有一对中年夫妻坐在沙发上相对无言。先生名叫美厚,是位著名的华侨领袖,担任着暹罗华侨各界建国救乡联合会会长。太太名叫金素娟,是位著名华侨和实业家之女,有著泰国国籍的大家闺秀。他们早就结合在一起了,而且已经有了6个儿女和一个幸福的家庭。此刻虽然庭户无声,万籁俱寂,但是先生和太太的心里都并不是那么平静的。先生心里想著——这个秘密已经到了必须向她说的时候…  相似文献   

2.
在金岳霖先生看来,林宰平“是一个了不起的中国读书人,是我惟一遇见的儒者。”在孤傲的梁漱溟先生限里,他是“衷心尊敬服膺的一位长者”,“其人品之可钦敬,其学识之可佩服,为我一生所仅见”。而在马一浮、熊十力、梁漱溟、汤用彤、胡适、钱穆等著名学者的传记或回忆录中也常常能见到与林宰平交往的记录。  相似文献   

3.
贾兰坡先生住在北京西郊二里沟,他贸经工作过的中国科果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学研究所後面的家属楼里。笔者前往拜访的那天,走到那座普普通通的红色砖楼下才发觉忘记了贾老的具体门牌。当时是上午九点半,环顾周围,静悄悄的,只有三位学者模样的人边走边专注地小声讨论著什么。只好硬著头皮打断他们了。“对不起,请问贾兰坡先生是住在这座楼吗?”“你问贾先生?啊,对对。他就住那个单元二层中间对著楼梯那个门。”回答我的那个人花白头左,戴一副黑框眼镜,看样子也有五六十岁了。不知为什么,看到他给我指路的那热情的神态,我突然想…  相似文献   

4.
<正>一、近三十年名家治学之道研究著作概述20世纪90年代,我国出版了两部研究社会科学名家治学之道的大书。一部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编写的《中国社会科学家自述》,此书汇集了文史哲等近百个学科的450余位著名社会科学家撰写的学术生涯自述,在20世纪的中国独一无二,可谓当代中国社会科学史著的珍品;  相似文献   

5.
“勤学务实,巧思求新”——评李衡眉著《昭穆制度研究》王仁厚著名历史学家、前《历史研究》主编田居俭先生在为李衡眉教授的《中国古代婚姻史论集》(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版)一书所作的“序”中说,李衡眉“是一位值得称道的具有个性特色的学者”,在学术上,“他...  相似文献   

6.
认识蔡建国是在1996年8月下旬在北京举行的首届中国青年科技发展论坛的大会上。那天,一位戴著眼镜的青年人文质彬彬地走上请台,作《跨世纪青年人才的素质》的专题演亩他以亲身经历,讲述了在海外求学的中国青年的孜孜追求。他的话音刚落,报告厅就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他就是蔡建国,是日本新写国际情报大学副教授、日本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会前代表、旅外青年学者中华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在会议的间隙和以後的时间*,我们有几次长长的交谈……1987年率月,在淡淡的夜色兴,一架飞往东京的航班从上海扛桥机场腊空而违,还过帕窗,出…  相似文献   

7.
1997年6月16日,香港大会堂两个展厅里整齐有序地摆放著300幅香港上百位知名书画家的精品。下午3时,‘后港书画界迎接香港主权回归”书画展正式开始。在主获嘉宾剪彩之後,司仪宣布:请本次书画大展的召集人和主持者、香港亭学会主席、庚子书书订会友、香港著名书画家、漫画家郑家缜先生致辞。在热烈的掌声中,一个身著西装、年逾古稀、身板硬朗、神形飞扬的老人走到众人的面前——他‘就是郑家缜先牛。郑家镇,祖籍海南琼山,1918牛出生在香港。如果从祖父那一代移居香港算起,家镇应是件港郑家的第三代了。郑家缜的祖父和父规都是商人,…  相似文献   

8.
为诗而奔忙     
捧读《中国当代新诗潮论》(梁云著,春风文艺出版社,1998年2月第1版),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这是因为此书的作者是一位“熟悉的陌生人”——虽说她大学时代学习的学校和中文系,也是我读于斯、长于斯的精神家园,但,我却一直未曾见过她。按鲁迅先生的说法...  相似文献   

9.
直到那个下午,我才知道,王文心先生不只是一位编辑,一位人文工作者,亦是一位画家、书家,甚至音乐家。那个下午,办公室里很静,七月的阳光打在玻璃窗上,又跌落屋里,撞响桌上的瓶瓶罐罐,以及那尚未干透的墨迹。 应编辑朋友之约,我采访了王文心先生。 我与王文心先生相识是在1985年,那时,我还是个文学青年,住在一座偏远的矿山。一  相似文献   

10.
1997年2月27日,中国政协八届五次会议在京召开。在饭店里,我注意到一位操著连云港口音的老人。在外多年,难得听到家乡话,上前一打听,他果然是我的同乡。我们在一起吃饭,攀谀,越来越熟悉,在我的脑海中,这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任助理总干事的形象也越来越丰满。兄入国民拉府主计由,“三杨关豪”名目全国;成功湖n,联合国同仁双日潼位中国口年举杯畅饮1942年冬,拿到复旦大学毕业证书的杨天全,到国民政府任预算专员,在秘书处工作。为对付当时物价恶性高涨,杨天全翻译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所著《通货膨胀下会计处理})一书…  相似文献   

11.
1992年春节,中国山东省第一位由政府批准去台湾交流的文化使者──高小崇先生,应原台北市长黄大洲先生之邀,出席在中山纪念堂举行的“台北市民俗艺术月迎春挥毫大会”。高先生此次访喜.在台北。新竹两地,先後4次举办个人画展,为旧友新交作书10O除件,台湾《中央日报》、《中国时报)以及电台都做了报导,社会各界反映强烈,誉其为“目前书法界无出其右者”的“国宾级大师”。高先生的到来,遂成为大会的焦点人物。由於40除年的隔阂,也出於亲缘和语言的关系,与会者对来自大陆的书法家,有著特别的心情,求学者、探询者、求签名者不…  相似文献   

12.
1998年12月19日,中国文学天空上的云彩被享有“学界泰斗、文化昆仑”之誉的作家、学者钱钟书先生驾鹤仙去带走了一大片。一年过去了,这一年里到底有多少人写了多少怀念他的文章,恐怕一下子难以统计。然而,这种热闹非他所愿,先生在生前要比他死后寂寞的多。 钱钟书先生1910年11月21日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县城内一书香世家。父亲钱基博先生曾任清华大学、圣约翰大学、光华大学、国立蓝田师范学院等校教授,是一位学富五车、桃李满天下的著名国学大师。钱钟书从小受到家学的  相似文献   

13.
孙龙父先生是扬州文化界、教育界的著名人士。他精古文,工书画,善篆刻,以道德文章著声士林。生前执教于扬州师院中文系,任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教书育人,敬业爱生,为古代文学的学科建设出力尤多,劳绩布在人口。值先生逝世20周年之际,本刊特发表此文,以寄缅怀之思  相似文献   

14.
我认识王遐举先生还是在1980年中国书法学校成立的大会上。当时我在中国书法学校办公室工作,王遐举先生是学校聘请的高级讲师。我一边主持学校的工作,也同时聆听王遐华先生的理论讲演。王遐举先生即是我的同道,也是我非常尊敬的老师。王遐举先生“师古不泥古”,在潜心研习传统书法艺术的基础上博采众家之长,独辟蹊径,不落里形成了独特的书法艺术风格。王遐里先生的书法植、行、草、隶、篆皆工,尤以议书、行草书见长。其亲书独树一日,庄肃厚重、有汉魏古风,阳刚之美超越等伦。其行草书以凝重求飘逸,以刚劲求湎逦,博雅精深极具神第…  相似文献   

15.
在安徽农业大学校园内一栋老式灰色将军楼里,住着一位腿有点跛的76岁老太太,她是国际蚕桑学界知名学者、教授,她叫徐静斐,是中国美术巨匠画坛宗师徐悲鸿先生的长女。徐静斐生母蒋碧徽1978年病逝于台湾,而比徐静斐仅年长6岁的廖静文,是徐静斐的继母。这位把毕生精力奉献给徐悲鸿绘画事业的伟大东方女性,用她高尚的人格魅力演绎出一对继母女之间感人至深的亲情之歌。这两位徐悲鸿生前至亲至爱的女性一脉相承大师有口皆碑的高尚人品,增添了巨匠传世之作的无穷魅力。不久前,笔者专程采访了徐静斐。  相似文献   

16.
最近,台湾资深作家墨人(张万熙)先生赠长篇小说(红尘)。读后,深感“姜还是老的辣”。在越来越轻飘飘、软绵绵的小说世界里,(红尘)显得博大精深而不同凡响,令人刮目相看。墨人先生的新著一百二十万字的长篇小说(红尘),是一部民族浩劫的伟大史诗。作者痛心撰写,读者含泪赏读,爱我中华,哀我中华。悠悠苍天,高其有极,奈何五千年煌煌青史,竞蒙此祸结灾连?墨人先生才学兼众科之长,而尤潜心于中华文化之哲理阐释,毕生沉浸浓郁,含英咀华,发为文章,其书满家。四五十部文学创作之中,我以为(红尘)最能不朽。先生史识卓越,…  相似文献   

17.
孔德懋女士和孔德成先生姐弟俩是今天尚健在的孔子77代嫡孙。而自从孔德成40多年前定居台湾後,大陆的孔子嫡传後裔,就只有孔德懋女士了。1989年夏天,在北京西便门小区一楝楼房里,我们叩开了孔德懋女士的家门。慈眉善目,满头鹤友,孔德懋女士看上去根本不像年逾古稀的老人。她举止文质彬彬,说话平易和蔼,透著大家闺秀的风范。特别是她那熟悉和亲切的浓浓乡音,使我们这些从山东老家来的“不速之客”与她一见如故。“何当再近共话夜”在人类历史上,很少有家孔子这样复杂而有影响的人物。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  相似文献   

18.
也许我们在这个“术语时代”里,理论的压缩饼干吃得太多了,当第一次读到曹锦清先生著的《黄河边的中国——一个学者对乡村社会的观察与思考》一书时,我顿时耳目一新,如饮清泉。这是一本以今天极为少见的文体写就的社会调查报告,纯白描式的写作,给人的感觉是像泥土一样朴实。  相似文献   

19.
在古城西安西大门的路上,有一组巨大的‘孙绸之路”群雕列於街。0,气势浩荡,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个个踌躇满志,坚定威严……一位来自河西走廊的青年人,东进西出古城时,习惯地要在此漫步或驻足。在这里,他看到了一群中华先民满载著华夏民族文明的物帛,带著中华文化的精气神、带著有西北人大巧若朴的睿智心,从这里从发,走向西域走出国门,走向了世界;他仿佛听到了阵阵光民们不容萱疑的心声:有志者事竞成,中华民族是卓绝和优秀的民族。他疑思著、畅想著,他的心潮起伏,一次比一次更强烈地被震撼著……公元1998年,面临滥砍滥伐造…  相似文献   

20.
李一飞 《湘潭工学院学报》2006,9(6):F0003-F0003
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主攻唐宋文学是热门,论著可谓汗牛充栋。王友胜同志所著之《唐宋诗史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6月版)自辟蹊径,心有独得,无论是研究领域开拓的宽度,抑或是研究成果达到的深度,都可以在琳琅满目的唐宋文学研究成果殿堂里,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