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召开的中共十三届七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提出了今后10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任务和方针政策。认真回顾反思“七五”,总结历史经验,对于统一思想,促进牡丹江市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七五”期间,是牡丹江市经济发展的最好时期之一。预计1990年实现社会总产值(1980年不变价,下同)比1985年增长50.8%,年平均递增8.6%;国民生产总值比1985年增长30.9%,年平均递增5.5%;国民收入比1985年增长34.5%,年平均递增6.1%;工农业总产值比1985年增长51.9%,年平均递增8.7%。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和工农业总产值分别提前一至二年实现了第一个翻番。农业连续5年获得好收成,1990年粮豆薯总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工业在困难较大、客观不利因素不断增多的情况下,实现了速度与效益的稳步增长。199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乡以上)比1985年增长47.6%,年平均递增7.9%;实现利税比1985年增长32.9%,年平均递增5.9%;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比1985年增长98.2%,年平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提出了“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经济的方针”,并指出“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脱离国情,超越国力,急于求成,大起大落,是40年来最重要的教训”。“必须深刻记取这个教训,任何时候都坚持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牢固树立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强调,“必须始终坚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方针”,并把这个方针当作一条“对今后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3.
发展是一个社会变迁的过程。发展研究(development studies)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的一个学科群。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是一个正向的社会变迁过程。对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研究,是发展研究的一个新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稳定发展是人们所关注的热点。影响稳定发展的因素很多,总的说来可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经济的,一类是非经济的。稳定发展的研究,就是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及其协调关系的研究。经济发展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的时期  相似文献   

4.
论基础产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薛扬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批准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1994年的"经济工作,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大力调整经济结构,推动技术进步,积极开拓市场,提高经济效益,控制通货膨胀,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  相似文献   

5.
谷雨 《社会》1990,(12)
社会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也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在政治环境安定的前提下,社会能否良性运行,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还要取决于社会系统内部经济结构和社会系统外部生态环境结构之间的相互协调,因此,从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看,经济结构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配合是实现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必要前提,是任何社会都致力于追求的重要价值目标。本文就社会稳定与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辩证关系作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6.
试论经济与文化协调发展黄禄银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应当妥善解决经济与文化的协调发展问题,使之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这对于搞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强综合国力是全国人...  相似文献   

7.
建国4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既有令人振奋的迅猛发展时期,也有使人痛心困惑的历尽艰难时期,而实事求是地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建立健全经济法制,就是历史和时代提出的重大法制建设课题。它不仅是当前进一步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迫切需要,而且是长期稳定经济、稳定政治、稳定社会,顺利进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要求。纵观我国经济发展的全过程,毋庸讳言,我国40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历史,同时也就是一个连续不断地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和整顿的历史。1956年9月,党的第八次代表大会提出的问题之一,就是“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这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的。实际上是对前一时期经济建设工作的一次调整。1957年2月,党中央政治局通过《关于1957年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指示》,提出“必须在1957年对建  相似文献   

8.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些不稳定因素,如:粮食供求关系紧张,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猛,货币信贷投放过多,煤电油运供求紧张等情况,中央采取了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避免了经济出现大起大落,保持了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  相似文献   

9.
调整经济结构是实现经济发展和增长的基础,也是加入经济全球化大循环的必然选择.我国的经济结构在经济转型中存在着诸多矛盾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与市场经济的矛盾;企业经营机制与市场经济要求的矛盾等.经济结构不合理会给经济的发展造成很多困难,很可能使我们丧失知识经济时代所带来的机遇.我们必须坚持经济结构调整的原则,探讨调整经济结构的对策,以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11.
李铜山 《社科纵横》2011,26(2):39-43
中国现代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必备的支撑体系,包括政策法规支撑、科技服务支撑、要素投入支撑、资源环境支撑和产业组织支撑;而要形成这些支撑,就必须有的放矢地采取强力落实惠农利民新政,强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强力形成多元投入机制,强力加大资源保护力度,强力拉长农业产业链条等多种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维护高校稳定是确保国家政治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高校稳定面临的问题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高校稳定工作。因此,维护高校稳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阶段性成功,但也曾几度改革,几度“失控”,几度“失调”,尤其是近几年与宏观经济高度增长相伴的却是许多微观主体特别是国有企业一直处于疲软状态,经济效益明显下降,亏损企业日益增多,国家财政调控能力减弱,金融改革滞后且秩序混乱。无论是“看得见的手”还是“看不见的手”,都没有实现对宏观经济运行的有力指挥。因此,本文力图从动态系统角度,运用科学的方法论原理,探讨如何建立一个能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稳定有序的宏观调控系统。本文的指导思想是,在一个矛盾复杂而尖锐的领域里,为…  相似文献   

14.
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的影响下,我国农业生产发展面临的冲击不可低估,进而将直接影响到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保证广大农民收入的不断增长,这不仅直接影响到以扩大内需为主拉动经济增长方针的实施,而且也关系到整个社会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事关党和国家的全局.针对农产品价格走低、外出务工机会减少、人力资本质量不高和农业资源脆弱及自然灾害等制约因素的影响,科学指导返乡农民自主创业;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拓展增收渠道;提升人力资本在增收中的作用和夯实农民增收的基础,确保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良好是必须采取的正确对策.  相似文献   

15.
孟庆亮 《学术交流》2004,(8):98-101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盯住美元保持了相对的稳定,保证了宏观经济长期快速增长,促进了外商在华的直接投资,同时也为港澳和亚洲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面对现阶段国际经济利益冲突、巨额国际储备、长期贸易顺差等造成的人民币升值压力,我国应采取改革汇率机制、平衡贸易和资本项目等综合措施化解。  相似文献   

16.
温淑春 《社科纵横》2008,23(1):132-135
维护社区稳定与安全,也就是维护和创造一种和谐稳定安全的社会生活环境和生活空间.从舆情研究的角度来看,社区的稳定与安全是影响舆情的重要因素,维护社区稳定与安全的工作实践具有重要的舆情疏导功能,对于人民群众来说,维护社区稳定与安全是实现舆情疏导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试论新时期我国政党制度对政治稳定的作用张福兴郑风政治稳定是我国社会转型期最高利益,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在我国占有重要地位。“中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摆脱落后状态,必须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①只有稳定,才能做好各项工作,集中精力搞建设并...  相似文献   

18.
实施区域中心城市带动,建设辽宁中部城市群,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构建和谐辽宁的重大举措。以沈阳为中心的辽宁中部城市群,是连接辽东半岛开放型经济和辽西沿海城市群的重要枢纽,也是环渤海沿东北地区城市化水平较高、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密集地带,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雄厚,经济关系密切,极具发展活力。鞍山作为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和辽东半岛开放型经济的重要连接带,在建设中部城市群经济区中负有重任。我们要做好“三篇文章”:一是加快经济隆起。充分发挥鞍山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打造全国乃至世界精品钢材基地,努力发展得更快更好一些…  相似文献   

19.
论区域协调发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区域协调发展对中国这样多民族的大国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政治问题。论文诠释了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分析了中国区域经济的演变与现状,探讨了区域协调发展的指导方针,阐释了党中央有关宏观区域经济的政策。  相似文献   

20.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问题受到特别重视(如将其确定为今后1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导方针,设置专题阐述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基本政策,设置专题阐述精神文明建设、政治体制改革、党的建设问题等),是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的一个显著特点。这里,我谨就此问题谈几个不成熟的观点,期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