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西藏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历史变迁与发展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西藏农村劳动力转移是西藏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由于历史和制度等因素作用,西藏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历程滞缓而漫长,整体呈现出数量少、形式单一的特点。然而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宏观经济大背景的改变,农村劳动力非农业就业的渠道和机会得到极大增加,西藏特殊的地理环境、农业和资源状况以及西藏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形成的现实环境,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从而形成当前西藏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七大主要特征,面对今后西藏农村劳动转移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思考与研究。  相似文献   

2.
胡云生 《回族研究》2004,7(1):48-57
河南回族掌教制度历史变化呈现出的特点,有和全国其他地方共性的东西,也有自己的中原特色。一方面,掌教的职权由政教合一逐渐发展到纯粹的宗教管理,与官方关系愈来愈淡薄,由开放走向封闭;另一方面,掌教制不断地进行调适,掌教内部权力模式逐渐由单一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随着掌教制度的变迁,权力在国家和宗教之间,以及在回族内部之间的不断调整变化,对回族内部松散的联系进行整合和维系,不仅使伊斯兰教在回族内部得以不断地延续和发展,而且加强了对回族认同范畴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马帮是云南自古以来直到新中国建立以前各民族商品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依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云南马帮所运输的货物经历了由贵重物品为主向以日常必需品为主的转变.秦汉时期,主要以贵重物品或奢侈品为主;唐宋以来,由贵重物品为主向以日常必需品和盐、茶、铜等大宗物品为主转变.近代民国时期,云南马帮积极参与走私物品、军用物资的运输.新中国成立后,云南马帮参与过建设物资、救灾物资的运输.  相似文献   

4.
《中国民族》2010,(12):50-51
满族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在中国历史上占有特殊地位。在其两百多年的统治过程中,满族在自身的社会结构、文化传统等方面也经历了巨大变迁,这一点在满族服饰的变迁过程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尤其是清代满族女子的代表服装——旗袍,它由适应游牧民族生活习惯的设计,逐步发展变化,成为中华民族服饰的典型代表,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  相似文献   

5.
尼泊尔西北部洛沃(木斯塘)地区属于藏文明辐射区,是藏文明向南传播、延伸的中间地带,也是南亚文明北传之重要通道。千百年来,洛沃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与中国西藏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间频繁的往来互动,留下诸多遗迹和遗物。从纵向的历史脉络来看,洛沃地区先后曾被阿里古格王国、拉达克王国、贡塘王国统治,同时又几度被亚孜王国、门宗朗王国所征服,其历史变迁极其曲折复杂。后随着廓尔喀崛起,西藏在洛沃地区的影响日益衰微,而尼泊尔逐渐加强了对洛沃的控制,到21世纪初,洛沃地区失去自治权利,完全成为尼泊尔的一个行政区域。  相似文献   

6.
罗莉 《民族学刊》2019,10(1):22-30, 102-104
雅安藏茶特指由四川雅安出产并主要供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藏族等少数民族的生活饮品。自古以来,藏族人民“宁可食无粮,不可食无茶”,茶也是藏族人民的生命茶,藏茶成为藏汉民族团结的纽带。雅安藏茶即南路边茶是中国边销茶的一种,从唐朝时起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经历过兴起、繁荣、衰落、重生与再繁荣。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雅安藏茶产业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与不断改革中完善成长。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雅安新型藏茶产业及其相关产业得到不断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7.
《甘肃民族研究》2006,(1):52-56
这是一个家族的苦难历史,也是回回民族近代史的一个缩影。 小时候,经常听到一些回族老人说,他们是苦芦湾的人。“苦芦湾”在何处?为什么老人们对它是那样的怀念?这些问题常常挂在我的心头。这几年,因工作关系,我接触了一些“苦芦湾”人后裔,也看到了一些历史资料,在人们的言谈中,在一些星星点点的文史记载中,我才了解到了“苦芦湾”这个地方,了解到了“苦芦湾”回民的来龙去脉,也更使我明白了,为什么许多回族同胞提起它是那样的辛酸,那样神往……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与自然的冲突问题日益受到人们关注.本文以广西境内的一个汉族村落--新罗村为例,考察村子的形成、发展的历史变迁,关注变迁过程中的文化与自然的关系.新罗村的过去与现在告诉我们原生态的自然并不能自动满足农耕文化的要求,人们必然要改造自然,为文化的植入培养温床,从而才能有生存空间;现代文明的冲击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冲破了原有的文化与自然的平衡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政府行为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传统文化中客观上维持了文化与自然平衡的神秘主义的内容必不可免地随之淡化.在当前发展趋势下,文化对自然的这种不自觉关系还将加深.  相似文献   

9.
黎族文化历史沉淀深厚,保存完好,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瑰宝。一个地区的民族文化是这个地区生命力的象征,黎族文化也不例外,其斑斓多姿的文化深刻影响着黎族文学的创作,很多文学作品中我们都能看到黎族文化的变迁、记录、传承与保护,鲜明的体现了黎族文学创作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0.
张毓 《中国民族博览》2016,(10):145-146
竹笛是我国传统民族乐器之一,由于其音色优美、表现力丰富、内涵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被人们所喜爱,但是真正了解它、深层次熟悉它的人却寥寥无几.本文旨在通过对竹笛的历史起源,以及竹笛的发展变迁和它的内部构造、种类、音色特征和美学价值等多方面进行了简单的概述,使人们能够了解它、熟悉它、学习它,以及更深入地体会到竹笛在演奏中所蕴含的内在美.  相似文献   

11.
竹笛是我国传统民族乐器之一,由于其音色优美、表现力丰富、内涵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被人们所喜爱,但是真正了解它、深层次熟悉它的人却寥寥无几。本文旨在通过对竹笛的历史起源,以及竹笛的发展变迁和它的内部构造、种类、音色特征和美学价值等多方面进行了简单的概述,使人们能够了解它、熟悉它、学习它,以及更深入地体会到竹笛在演奏中所蕴含的内在美。  相似文献   

12.
瑶族民间法经历了从旧石牌制到新石牌制的变迁,两者都是适应解决纠纷,维护瑶民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的需要而产生,在内容上存在不少相似之处,但产生的社会背景各不相同,在内容形式上、实施手段和处罚措施上也存在差异.瑶族民间法的变迁启示我们,民间法是调整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社会秩序,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规范之一;新时期进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要充分重视和引导民间法与国家法的对接和沟通.  相似文献   

13.
杨柳青年画历史悠久、流传广泛,制作工艺精良,是民间年画中的精品,同时也是中华年画艺术的典型代表.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杨柳青年画的生产和发展受到了严峻挑战,尤其是传承和保护问题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在分析杨柳青工艺变迁的基础上,提出这门古老民间艺术的传承问题,并结合工艺与时代发展两大元素,提出杨柳青年画传承发展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4.
独龙族世居独龙河谷两岸,自元代有最早记载开始,以其特殊的地理、生态、人文吸引了众多学者的视线,作为我国“直过”、跨境和人口较少民族,近年来受到党和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在对学术史深入梳理的基础上,本文结合历史考证、民族学研究成果和团队田野调查,将独龙族由元至今七百余年分为四个时段,进行了文化变迁的历史人类学解读,基于文化的现代性理论探讨了不同变迁阶段的文化特征.认为,这个长期受高山峡谷阻隔、隐世而居的民族,在从漫长历史长河走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经历了由应变到思变、由被动到主动的观念嬗变.  相似文献   

15.
韩国有许多传统音乐深受中国的影响,而“笙簧”就是两国文化交融的一种见证。韩国的古代王朝历史一般分为三国时期、统一新罗时期、高丽时期和朝鲜时期四个阶段。韩国笙簧最早的文字记录出现在三国时期,真正开始发展则是在统一新罗时期。朝鲜世宗时期是笙簧的全盛期,使用范围最广、数量最多,但此后由于多种原因进入衰退期。即使现在经过一系列的改良,也并未如其他传统乐器一样得到很好的推广。  相似文献   

16.
文章依据作者对群科扎萨旗的调查和历史资料,从“文化主位”的立场,引述群科扎萨旗蒙古人对青海蒙古历史文化变迁过程的不同看法,考证群科旗的地域分布,分析了近代青海蒙古衰败及其文化变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转型期,壮族民间文化变迁经历了高度政治化、国家引导下的恢复发展和国家、市场、社会三者博弈中变迁三个阶段.国家、壮族民间社会和市场三者间的互动性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壮族民间文化的变迁过程,三者的互动关系不同,壮族民间文化的实践方式和存在状态亦不同.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壮族民间文化保护与开发过程中,在国家和市场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的同时,回归壮族民间社会在壮族民间文化中的基础和载体地位,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周炜 《中国藏学》2005,(3):176-183
西藏的语言规划是我国语言规划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围绕"藏语文工作的指导管理机构及社会职能部门"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分20世纪70年代以前、80年代后期、1990年以来几个阶段,分析西藏藏语文管理机构创立、调整以及完善的过程及其特点,以从一个侧面展示西藏自治区成立40年来藏语文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追寻万秀村的历史印迹,探讨村域集体经济的发展脉络及其运行规律。研究发现:宗族公有和村社公有是宗族共同体和村社共同体维系运转的历史产物;农业经济中的互助合作运动及其制度变革是成功的;公社体制下的农业经济在历次政治运动中一直保持增长态势,但这一体制下的村域工业副业经济远不如农业经济发展的成功;双层经营体制下,村域农业经济空前发展,但村域工业经济发展并不顺利;随着城市化快速推进,房地产租赁和服务业上升为村域集体、尤其是城市文明辐射范围内的村域集体收入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20.
本文系统探讨了近百年来韩国华侨社会的形成、变迁及特征,从政府对华侨的关注及政策的改进、中韩民间经济贸易关系的加速发展、韩国华侨扩大对外交流的努力、华侨学校的再兴等方面阐述了中、韩建交后韩国华侨社会的变化,指出中、韩两国人民的相互移居对两国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