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幸福生活更浓郁、更久远。感受、创造与享受幸福固然重要,但只有不断提升幸福经营力,幸福才能持续。幸福经营力,就是能让自己的幸福产生乘法效应和持久效应的能力。真正的社区教育,能够提升居民的幸福经营力。  相似文献   

2.
冯宇平 《南都学坛》2009,29(3):139-140
一、生命教育对大学生幸福人生的作用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涵是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人的价值、人的生命的真正意义,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终极信仰的追求,养成大学生的关爱情怀。大学生生命教育以帮助大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建立积极的生命价值观,提升生命质量,推动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形成,获得幸福人生为宗旨。从心理学来说,幸福是人的一种体验,也是一种能力,幸福能力的提高需要教育。生命教育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构建大学生的幸福人生。  相似文献   

3.
幸福感知力是幸福力的基础性构成。对幸福的感知能力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幸福程度。幸福感知能力强的人,对已经拥有和正在拥有的非常普通而又平凡的事物会感到幸福,在没有失去的时候就懂得珍惜。反之,一个  相似文献   

4.
珍视生命,善待人生是做人的基础,也是一种待人待己的哲学,更是一种安全文化价值观的诠释。安全文化应该注重的是人人对生命珍视的每一个环节,由细节决定结果。对生命的珍视是仁爱的播洒过程和幸福的享受过程,因此,我们提出善待生命,不仅是生产活动中的原则要求,而且是实现安全、舒适、高效地从事一切活动的全民共有的愿望。  相似文献   

5.
生命是幸福的基点。本真的幸福是生命完整性的凸显,是人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对有利于其生命存在和发展的需要得到满足的主观体验。生命幸福的获得需要道德的呵护与指引,而现实的学校道德教育却使幸福背离了生命,不仅导致幸福的异化而且造成学生生命意义的缺失。因而,学校道德教育应该向生命回归,承担起生命走向幸福“监护人”的重任,引导学生去追寻原本属于生命的幸福。  相似文献   

6.
周国平 《社区》2003,(14):1-1
一 人生有许多出于自然的享受,例如爱情、友谊、欣赏大自然、艺术创造等等,其快乐远非虚名浮利可比,而享受它们也并不需要太多的物质条件。我把这类享受称作对生命本身的享受。二 愈是自然的东西,就愈是属于我的生命的本质,愈能牵动我至深的情感。例如,女人和孩子。 现代人享受的花样愈来愈多了。但是,我深信人世间最甜美的享受始终是那些最古老的享受。三 有钱又有闲当然幸运,倘不能,退而求其次,我宁做有闲的穷人,不做有钱的忙人。我爱闲适胜于爱金钱。金钱终究是身外之物,闲适却使我感到自己是生命的主人。 有人说:“用钱可以买时间。”这话当然不错。但是,如果大前提是“时间就是金钱”,买得的时间又追加为获取更多金钱的资本,则一生劳碌便永无终时。 所以,应当改变大前提:时间不仅是金钱,更是生命,而生命的价值是金钱无法衡量的。  相似文献   

7.
正为什么有的人积极乐观,有的人却整天愁容满面?幸福与不幸福,是因为我们拥有的东西不一样,还是因为我们的心理感受不一样?据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我们"对幸福的感知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幸福程度,那么我们该如何提升自己的"幸感力"呢?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正宽容别人,其实是给自己的心灵让路。只有在宽容的世界里,人,才能奏出和谐的生命之歌。要想没有偏见,就要创造一个宽容的社会。要想根除偏见,就要首先根除狭隘的思想。活得糊涂的人容易幸福;活得太清醒的人容易烦恼。清醒的人看得太真切,凡事太过较真,烦恼无处不在;而糊涂的人,不知如何计较,虽然简单粗糙,却因此觅得人生的大境界。我们喜欢仰慕着别人的幸福。乍一回首,却发现自己也被别人仰望着、羡慕着。只是,你的幸福,常在别人眼里,却不在自己心里。  相似文献   

9.
当下,幸福作为一种教育文化被众多学者引入学校,通识教育成为培育大学生幸福人生的一个重要路径。通识教育的功能重在教化,即通过通识课程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信仰、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使学生对人类文明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有深切的体验与感受,能够在与自然、与自己对话的过程中体验到幸福。让大学生过上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关键是"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在办学实践中的落实,当务之急是在大学通识教育中加强生命教育、人文教育和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10.
在探讨人之生命本真的问题时,必须联系到人之“生”与“死”两个方面,所以,虽然每个人之人生都显现为生命在时间长河中一维性的流逝,但却内含三重性:一是生理性血缘生命;二是人际性社会生命;三是精神性超越生命,此之谓生命本真。人们只有真正意识到并自觉地从生命的三重性出发安排人生,才能引伸出正确的生命意识,拥有合理的生活态度,减少人生中的痛苦而获得幸福与快乐。  相似文献   

11.
说幸福     
"让人民享受更多幸福"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最吸引人眼球的话语。幸福成了一个高频率被热议的词语。幸福是什么?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生活经历的人,都会有不同的答案。我以为,幸福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生命体验,一种人生责任。幸福是一种生活态度。《现代汉语词典》对幸福的释义为,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温家宝总理在与网友交流时对幸福下了这样一个定义:"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我认为,幸福就是一种感觉,一种心理上的满足,一份轻松的心情和健康的生活态度。幸福的核心是对自己生活的满意度。幸福是一种自我感受,它不在远方,也不在梦里,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里。平平安安是幸福,家庭和睦是幸福,被人信任是幸福,拥有希望是幸福……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社会,休闲对于人而言尤显珍贵。休闲不仅为个体生命意义的获得提供了前提条件——健康的生命存在,还为个体生命意义的获得提供了基础——精神的自由,和场景——生活世界及其途径——休闲体验。而休闲教育必须担负起引导个体树立正确的休闲观,掌握休闲技能、技巧等,从而使个体追寻生命的意义,并且在享受休闲中使生命的意义提升。  相似文献   

13.
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不应以知识、技能介绍为主,而应以价值观引领为主。其中,在充分考虑大学生已有的基本素质的前提下,引领大学生对人的生命进行全面、系统、根本性的认识是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基础内容。这种对人的生命的认识是将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融合起来,用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方法认识人的自然生命、精神生命以及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的统一。这种认识会引领学生真正体会到人的生命是身、心、灵的结合,进而使大学生深刻意识到人的生命色彩在于责任和意义的融入。  相似文献   

14.
"幸福在哪里?它不在柳荫下,也不在花丛中。它在辛勤的工作中,它在劳动的汗水里""幸福不是毛毛雨,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这些歌曲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普遍的真理:人的幸福是靠自己创造的。幸福创造力是幸福力的核心,它和人的创造性活动紧密相连。创造性活动对于幸福力的意义,不仅在于提供了达到这一目  相似文献   

15.
生命的存在是教育得以进行的首要条件,而丰富、发展人之为人的生命力正是教育的本真所在,故此,只有把生命教育纳入教育活动的核心之中,才能使整个教育充满活力,更好地发挥教育之作用,实现教育"为何而生"的终极目的。当前我国高校关于生命教育的理论探讨渐趋深入,但存在着操作性、体系性不足的问题;在实践层面存在着生命教育体制不健全、高校心理咨询与干预能力有限等问题。应当重构一个以关怀为核心的完善的生命教育体系,提高大学生的生命认知水平,加快生命伦理法律化进程,并把生命伦理教育纳入到高校德育内容和评价机制之中。  相似文献   

16.
给予     
……给予最重要的意义并不在于物质方面,而尤其在于人性方面。一个人能给予另一个人什么东西呢?他把自己的一切给予别人,把自己已有的最珍贵的东西给予别人,把自己的生命给予别人,这不一定意味着他为别人牺牲自己的生命,指的是他把自己身上存在的东西给予别人,把自己的快乐、兴趣、同情心、谅解、知识、幽默、忧愁——把自己身上存在的所有东西——表情和表现给予别人。在他把自己的生命给予别人的时候,他也增加了别人的生命价值,丰富了别人的生活。通过提高自己的生存感,也会提高别人的生存感。他不是为了接纳才给予。给予本身就是一种强烈…  相似文献   

17.
生命教育是在生命活动中进行教育,是通过生命活动进行教育,是为了生命而进行教育。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信仰问题是关系到每个人安身立命和如何对待生命的根本问题。所以,开展生命教育首先应该关注人的信仰问题,这是每个个体生命存在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在中国许多省市都开始了生命教育的活动,以应对青少年出现的严重的生命困顿,如生活中的盲然和人生的无奈,以至陷入了网瘾、斗殴、吸毒、自残、自杀、凶杀等等对生命极不负责、极不尊重的行为之中,断绝了自我宝贵的生命。生命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体制化的生命教育则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澳大利亚,中国台湾地区纳入国民教育系统的生命教育是从1997年开始,而中国大陆由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牵头(如上海、辽宁、湖南等)的生命教育约从2004年始,至于云南省提出并实施的"三生教育"则是从2008年8月份启动的。从总体来看,中国生命教育的发展极不平衡,对许多重大问题的认识也不统一,而各省市自治区在推广实施方面更是参差不齐。一般而言,生命教育当然是以"生命"为核心的教育,是作为主体的"生命"(教师)以"生命"的丰富性和发展性为教育内容,对每一个个体之"生命"(学生及全体社会公众)的教育。本期专栏编发了关于生命教育的几篇文章,重点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较深入地探讨了生命教育的一些重要的问题,期望引起学术界及教育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在中国许多省市都开始了生命教育的活动,以应对青少年出现的严重的生命困顿,如生活中的盲然和人生的无奈,以至陷入了网瘾、斗殴、吸毒、自残、自杀、凶杀等等对生命极不负责、极不尊重的行为之中,断绝了自我宝贵的生命。生命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体制化的生命教育则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澳大利亚,中国台湾地区纳入国民教育系统的生命教育是从1997年开始,而中国大陆由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牵头(如上海、辽宁、湖南等)的生命教育约从2004年始,至于云南省提出并实施的"三生教育"则是从2008年8月份启动的。从总体来看,中国生命教育的发展极不平衡,对许多重大问题的认识也不统一,而各省市自治区在推广实施方面更是参差不齐。一般而言,生命教育当然是以"生命"为核心的教育,是作为主体的"生命"(教师)以"生命"的丰富性和发展性为教育内容,对每一个个体之"生命"(学生及全体社会公众)的教育。本期专栏编发了关于生命教育的几篇文章,重点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较深入地探讨了生命教育的一些重要的问题,期望引起学术界及教育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前在中国许多省市都开始了生命教育的活动,以应对青少年出现的严重的生命困顿,如生活中的盲然和人生的无奈,以至陷入了网瘾、斗殴、吸毒、自残、自杀、凶杀等等对生命极不负责、极不尊重的行为之中,断绝了自我宝贵的生命。生命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体制化的生命教育则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澳大利亚,中国台湾地区纳入国民教育系统的生命教育是从1997年开始,而中国大陆由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牵头(如上海、辽宁、湖南等)的生命教育约从2004年始,至于云南省提出并实施的"三生教育"则是从2008年8月份启动的。从总体来看,中国生命教育的发展极不平衡,对许多重大问题的认识也不统一,而各省市自治区在推广实施方面更是参差不齐。一般而言,生命教育当然是以"生命"为核心的教育,是作为主体的"生命"(教师)以"生命"的丰富性和发展性为教育内容,对每一个个体之"生命"(学生及全体社会公众)的教育。本期专栏编发了关于生命教育的几篇文章,重点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较深入地探讨了生命教育的一些重要的问题,期望引起学术界及教育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