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对制度科学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制度对社会运行、社会发展的作用,探讨了创建制度科学的理由,设想了制度科学的研究主题所涉及的7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包括制度形态与结构、制度功能、制度创新、制度关系、制度执行、制度评价及制度文明。  相似文献   

2.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调研,论述食品标签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之间的边界与关系的总体呈现。显性的正式制度和隐性的非正式制度之间的边界并非一成不变,非正式制度可能向正式制度转化,前提是非正式制度必须充分基于本土文化特征。二者之间并非单纯的某一种关系存在,而是复杂关系的总体呈现。一方面,正式制度排斥了非正式制度,挤压了非正式制度实践的空间,冲击了地方性知识;另一方面,非正式制度实践保护了小规模生产者,维系了地方性知识,构建了不同于主流制度信任的其他信任体系,弥补了正式制度不能实现的消费者期待。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制度及其功能,运用制度经济学理论,研究了建筑施工企业科技制度变迁和两种主要方式: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并分析了制度变迁的特殊形式、制度创新及其内容和形式,讨论了制度变迁与创新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4.
谏官制度是古代官僚制度的重要配置,其中宋代谏官制度最为发达。梳理了古代谏官制度的流变,分析了宋代谏官制度的内容及其发达的原因,阐明了谏官制度对当今制度建设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保举制度是中国最古老的选士任官制度之一,同时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的选士任官制度,不愧为制度“常青树”,且对专制时代的中国政治产生了深刻和深远的双重影响。即使中国进入近代时期,保举制度被公开、择优考试的文官制度逐步取代,但保举制度作为非正式制度依然存在,并实际发挥着一定的作用。文章梳理了中国保举制度的渊源,描述了二千多年来保举制度的流变,阐述了保举制度在选拔任用诸制度中主次地位的变动,指出了其作为一种人事制度,既适用于选士领域,也适用于任官领域,并从制度变迁的角度概括了中国保举制度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6.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制度性缺陷与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肯定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成效的同时,分析了这一制度存在的缺陷,指出正是这种内在的制度缺陷造成了制度实施效果不理想、运行困难.文章从制度经济学和社会保障等理论层面分析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制度目标、制度机制、制度内容、制度环境等方面的缺陷;并从实际层面对这些制度性缺陷所造成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进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方向和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7.
可持续发展制度实施的困难与制度范式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可持续发展制度实施的困难与制度功效损失的原因,可持续发展的困难来自制度功效的损失,这不仅是由于制度统计与制度实施存在一定的“时空差”,也是制度安排与制度实施的“坐标错位”及制度信号的“乱码”。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可持续发展制度范式的构建,探讨了可持续发展制度范式的理论基础及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思维模式等。  相似文献   

8.
晋商制度系统的开放性与制度配置是一对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统一体。一方面,晋商制度系统的开放性决定并影响其制度配置;另一方面,晋商一系列制度配置充分体现了制度系统的开放性。文章提出了晋商制度系统开放性的内涵,并从以上两个角度出发论述了晋商制度系统的开放性与其制度配置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9.
宅基地制度是保障农民住有所居的基础性制度。本研究梳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宅基地制度变迁历程与演进脉络,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构建了宅基地制度变迁的分析框架,并对宅基地制度历史变迁的基本进程进行了理论化阐释,总结了宅基地制度的历史变迁规律与演变特征,探讨了宅基地产权配置调整是宅基地制度变迁的不变主题,多方主体共同影响着宅基地制度变迁的内容和方式,宅基地权利配置能否有效嵌入社会经济发展关系到制度变迁的可持续性及宅基地制度的活力,提出了未来宅基地制度变迁的发展趋势,为未来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制度变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通例.如何促进制度变革,实现国家的善治,是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论域.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提供了制度变革的宏观历史视野和研究方法,制度经济学丰富了制度变革的微观理论分析框架,但从制度效率维度考察制度变革存在明显的局限性.探讨制度变革,不能仅依据制度效率的维度,而必须引入新的分析工具,这个新的分析框架就是制度内容和制度形式的维度.英国议会的演变历程佐证了制度形式与内容的“变”与“不变”,而中国改革开放中的渐进主义则回答了制度变革的理想方式问题.  相似文献   

11.
虽然以社会医疗保险为核心的医疗保障制度在我国的真正建立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但之前传统的医疗保障制度早在建国前就已经出现。考察这段历史过程有助于认识中国医疗保障观念和政策的沿革,对目前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具有历史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前大学生公费医疗保障制度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和需要,其存在的问题日益显露。因此,大学生的医疗保障制度亟待改革。建议补充和完善以下政策和制度:一是尽快建立起统一、独立、多层次的大学生医疗保障体系;二是政府有关部门要制定相应政策,改善商业医疗保险的经营环境,给予充分的政策支持;三是建立适度的费用控制机制;四是完善高校弱势群体的医疗保障制度;五是建立健全畅通的经费投入和结算制度等。  相似文献   

13.
建立城乡统筹的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全体国民病有所医,是完善中国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针对现行医疗保障制度中存在"城乡差异"的突出问题,结合大连的数据,对现行医疗保障制度的现状及其城乡差异的表现予以分析,并提出统筹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的对策建议,如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快整合各种医疗保障制度、构建多渠道医保筹资体系等。  相似文献   

14.
建立城镇居民医疗保障体系是实现全民医保、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文章以构建城镇居民医疗保障体系的背景为切入点,对当前试点地区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健全完善我国城镇居民医疗保障体系的选择路径。  相似文献   

15.
监管和自律是克服医生道德风险的主要途径,医疗领域的特殊性决定了克服医生道德风险的最根本途径在于自律而不是过度监管,政府对医疗领域的过度干预会对声誉机制产生“挤出效应”,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医生的道德风险。制度安排的关键在于改革现行“管办不分”的医疗卫生体制以及医院等级评定和医生职称评定制度,同时放松政府对医疗服务价格的控制,彻底解除卫生行政部门与公立医院的“父子关系”,以恢复医疗供方市场声誉机制。  相似文献   

16.
医疗保险制度应完善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扩大城镇医疗保险覆盖面、建立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设立专项风险准备金、改变医疗保险制度的筹资模式、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险制度等针对SARS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制定我国农村医疗保障法既有现实必要性,又有重要意义。农村医疗保障立法有助于提高农民对农村医疗保障的信任度,有助于农村医疗保障资金的筹集,有助于加强对农村医疗保障基金的监管,有助于理顺农村医疗保障管理体制。然而,目前我国农村医疗保障法律法规明显滞后于医疗保障事业发展需要,主要表现为:立法体系不完备,立法层次偏低,法规实施机制不健全。对此,我们要深刻把握立法规律,提高立法层次,完善法规体系,改进立法技术,积极推进我国农村医疗保障立法进程。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讨论了我国现行医疗纠纷解决机制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针对目前参与医疗纠纷解决的两类主体状况,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提出了医疗纠纷解决机制应建立包括审判机关、行政机关、行业协会以及仲裁机构等多类主体在内的多元组合模式,并在构建医疗纠纷多元解决机制的基本制度和主体构成方面进行了分析与论证。  相似文献   

19.
民国时期医学教育分布不均的现象十分突出,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民国政府一方面提出了大学区制改革,虽然大学区制改革的主要目的并非为了调整医学教育分布,但其客观上起到了调控的效果;另一方面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捐资兴学的措施,以期对医学校的分布起到调控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医学校分布的调控并不成功,分布不均现象仍然存在。分析这一调控过程对当前的医学教育分布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简称紧密型医共体)是我国现阶段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路径和关键举措。文章基于紧密型医共体的监管现状,以史密斯模型理论为框架,从政策目标、执行机构、目标群体和外部环境四个方面对紧密型医共体的监管困境及问题进行剖析。结果显示,政策目标模糊、执行机构协调性不足、经济与技术环境作用有限等因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紧密型医共体监管效果。针对存在问题,应完善监管政策体系、明确执行主体权责、促进目标群体参与、优化社会技术环境来推动紧密型医共体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