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北是少数民族的故乡,当地的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在改造自然与适应自然的生产斗争中,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与灿烂文化,从而促进了东北地区的开发与进步,并为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与繁荣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从国内其他各地移植来的客籍居民的贡献也是不容忽视与低估的。这种客籍居民是指以汉族人民为主体,同时又包括其他少数民族在内的人民而言。汉族人东来,为时甚早,而且越往后代越众。直到清末,竟然反客为主,不仅成为了客籍居民的主体,而且也成为整个东北民族之主体。这样,移植甚早而又人数众多的汉族人民,不能不对东北的开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见东北开发史是东北各族人民的共同开发史,东北的各族人民,不论土著或是客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对东北的开发,起过大小不等、程度各异的促进作用。既然如此,那么作为客籍居民重要组成部分的东北流人,对东北的开发与保卫,自然也是不容忽视与低估的。  相似文献   

2.
肃慎作为东北的古老民族,曾参与了周初平叛和康王北伐,并发挥了重要作用,肃慎族也因此而受到周王朝的重视和礼遇.周王朝非常重视对东北的经略,封召公于燕以统治幽燕以北的东北地区,争取逃至东北的殷商遗民,团结东北土著民族,打击殷商反叛势力.  相似文献   

3.
正大连方言属北方方言中的胶辽官话部分,但与东北方言有很大差别,反而与一海之隔的烟台方言十分相似。大连方言没有一声调且带有较重的鼻音的发音特点,被大家戏称为"海蛎子味儿",并因此在东北方言中独树一帜。大连方言的第一大特点是"土",闯关东移民带来的满溢泥土气息的语言在  相似文献   

4.
鸦片战争后至清末,到东北北部地区的关内移民日益增多,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族人民筚路篮缕、胼手胝足的艰辛劳动,改变了这里极其落后的面貌。农业生产有了较快发展,增进了与关内地区的经济联系,为工商业发展提供了原料和商品市场。清末东北北部民族资本工商业的兴起奠定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积累了资本和经验,形成了民国时期民族资本工商业发展的格局。民族资本、华侨资本开始投资于近代工业,在若干行业出现了民族资本厂家。东北北部地区民族资本是在东北北部近代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既区别于外国资本、又区别军阀官僚资本的一种资本形态,是不具有垄断性的自由资本。所谓“商办”企业就是民族资本,其  相似文献   

5.
清末民初,东北进步人士纷纷创办报刊,启迪民智,宣传民主革命思想。沙俄、日本殖民势力和东北当局为防止进步思想的传播,联合扼杀进步报刊,东北报业处于白色恐怖笼罩之中。在这段历史时期,东北报业所发挥的积极历史进步作用,及其自身所具有的局限性,值得我们认真总结。  相似文献   

6.
正锦州地处辽西走廊中部山海关外,由于这个地区是交通要道,过往行人频仍,关里关外方言在这里交汇。史书记载,清朝时,北方的满族南移,八旗中的正白旗在此落户,跑马圈地、占庄为王。清末民初,河南、山东一带又有大量移民涌入辽西。时间一长,南北相融、满汉联姻,在语言上,便形成了一个南北相  相似文献   

7.
薛勤 《求是学刊》2016,(6):114-120
在清末民初的东北的历史语境下,传统与现代杂糅,在这一理性化背景下的文学活动也表现出同样的社会思想取向,即近代理性的渗透和现代性要素的培育,这是文学发生各种文体变化的思想背景,也是现代文学的生发根源。从文言、旧白话、欧化白话到现代语体,是清末民初二三十年间东北小说文体变化遵循的基本路径,发生了一系列包括小说观念、结构技法、阅读期待等在内的变化。外来小说的文体示范带动了小说体式、技法的变化,为东北小说文体注入了新的元素和活力。新式教育为新文学打造了队伍,培育了东北小说创作、阅读、传播各环节的新生力量,推动了东北现代小说文体的选择和养成。  相似文献   

8.
东北方言通过词缀、叠韵的使用以及语音的高低起伏变化,使拟声词不仅用于叙述,而且用于描摹和抒情.词缀配合语音的轻重格式变化延长了生理之"气"的运行过程,从而使心理之"气"即情感的表达更为夸张和透彻.叠韵和儿化及语音的高低起伏格式一起强化了语义,折射了东北人的生活趣味.拟声词的大量使用体现了东北人以情感和感受为核心的文化取向.东北民俗喜剧语言的押韵方式是对传统诗歌押韵方式的反叛,它在字数和句数上没有限制,词义、词性不讲究对仗工整,常用仄声韵,韵脚后附加助词或词缀,以及随时换韵和一顺边口的特点都和东北文化的快乐和狂欢特征具有同构关系,体现了东北文化的独特气韵.  相似文献   

9.
《语言自迩集》是一部反映清末北京方言口语词汇面貌特征的历史文献,其中英文注解与汉文注解并重,真实地记录了当时北京口语里的特有词语、特有的读音或特殊含义。该书对研究清末北京口语词汇、北京方言词汇史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本从九个方面对人口变迁和语言演化的关系进行了考察,指出:历史上的人口变迁是语言演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移民引起方言的消亡、更替、融合、并用等变化。语言演化的种种不同形态,跟移民数量的多寡、迁徙过程的久暂、迁徙距离的远近,以及移民和土著的文化背景等有关。  相似文献   

11.
利用清人范寅的《越谚》,对比绍兴不同年龄层的词汇使用情况,可以考察绍兴方言词汇的变化.一百年来绍兴方言词汇总变化率在30%左右,而青年人的词汇变化率在50%左右,显示了近二三十年来词汇变化的速度加快.绍兴方言词汇变化的总趋势是向共同语靠拢.社会推动词汇的变化,词汇的发展变化又有力地折射着社会的发展.透过绍兴方言词汇一百多年来的演变,我们不难看出绍兴人在物质生活、文化生活、语言生活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满语是满族的民族语言,随着满族入关,满语经历了由"单一民族使用"到"满汉两族通用"的繁荣时期,然而随着满汉两族的文化交融以及汉语语言的文化强势性,在满语和汉语的语言接触中,满语的官方地位逐渐下降并最终被汉语代替。直至今日,满语已成为了"全世界识讲满语者不足百人"的一门消亡语言。归根究底,满语的消亡是由语言接触引发的演变,也是一种语言在接触中受到另一种语言侵袭的一种现象。  相似文献   

13.
王东 《唐都学刊》2006,22(5):81-85
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是南北朝时期代表北方语言特色的重要文献。从汉语词汇史研究的角度把该书的词汇分为上古词语层和中古词语层,其中中古词语层又包括南北朝时期通行的书面词语、佛教道教词语、实际生活的歌谣词语和方言词语、以及郦道元自创的新词等几个方面,以期对《水经注》词汇性质有清楚的认识,为深入研究该书词汇系统以及南北朝时期北方语言提供参考,也为专书词汇研究提供某些个案经验。  相似文献   

14.
东北方言的AA式叠音动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文振 《学术交流》2006,(11):153-157
东北方言中存在着相当数量的叠音动词,其中以AA式的最为典型。这类动词从构成方式上看,可分为叠字的和叠词的两类;从语音形式上看,均为重轻型;从语义内容上看,可分为动作行为、言语声音、状态变化、心理感受等各类;从语法特征上看,它们既不同于叠音状态词,也不同于单音动词的重叠式,它们与后两者是形同而实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王新青  孟海 《社科纵横》2012,(11):90-91
突厥碑铭语言、回鹘文献语言、喀喇汗王朝时期突厥语代表着突厥语发展的四个历史阶段。通过词汇分析可以看出,突厥碑铭语言和回鹘文献语言,以及紊有突厥语言活化石之称的西部裕固语的基本核心词汇仍然保留在突厥语之中,大量外来语词汇不断地融人突厥语之中,遂呈现出一定的历史层次性。  相似文献   

16.
丁斌余 《社科纵横》2013,(1):356-357
语言的基本特性之一就是它具有变体性。同一地区语言变体在相对同一的地区会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或差异增大,或趋同。本文以温州方言为例,同一方言社区中人在交流和使用方言时,对各自地区方言的取舍和融合,来探究这些社会因素对方言变体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郝彦杰 《生存》2020,(12):0079-0079
本文从词形和词汇意义两个方面的差别简要分析了交城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差异。认为交城方言词汇和普通话词汇,无论是在词形上,还是语意上,都存在较大差异。而正是这些差异才表现出交城方言独特的词汇特点。  相似文献   

18.
《社科纵横》2015,(10):142-145
随着东北各方言类娱乐形式在大江南北的广泛传播,一些东北方言的表达已然成为现代生活的流行语。本文运用以安娜·威尔兹彼卡(Anna Wierzbicka)为代表的波兰语义学派所提出的文化脚本理论对东北流行语中的"必须的"进行了语义解释,意在揭示语言中所隐含的文化规约以及这一推崇背后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在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国家为了易地扶贫而产生的移民社区主要以政府搬迁为主而形成。移民社区由来自不同地区的移民组成,因而具有社区构成混合性的特点。同时,因为来自不同社区的社员存在着在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文化特质上的差异,而他们又缺少形成"共同意识"的基础,所以它又具有文化的异质性特点。移民社区的特点决定了社区的发展方向,有利于移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改善生活质量主动性的提高,在城市化和现代化的推动下,社区的变迁将不断加快并向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第三社区"转型。对少数民族移民社区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进行个案解剖和研究,揭示少数民族移民社区在时代背景下的特征及趋势,对推动当前移民问题和社区发展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初至40年代中叶,日本对我国东北进行了近40年的移民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和痛苦,中国人民痛失世代赖以生存的土地,被迫沦为日本移民的佃农及长工。刺刀威逼下的疯狂劫掠与欺压,使中国人民倍受凌辱与伤害。日本移民亦成为日本移民侵略政策的受害者和牺牲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