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契丹奚车考     
本文专论10世纪初的契丹常用交通工具──奚车,认为其既有承袭匈奴、高 车、乌桓等族的穹庐成份,又有模仿汉式取自中原的构造,相溶民族和地域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契丹是我国古代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它所建立的辽朝曾统治北部中国二百余年,大体上与五代、北宋相始终。在辽朝灭亡以后,契丹人逐渐被其他民族所同化,在历史上消失了。有人认为,现在东北的达斡尔族可能是契丹族的后裔。 契丹族虽然从历史上消失了,然而契丹人的某些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却保留了下来。这里所介绍的只是表现在饮食方面的点滴而已。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契丹族的狩猎经济进行了考述,认为狩猎经济始终是契丹族社会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同契丹族形成、发展和消亡的历史始终相伴相随,是契丹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经济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4.
契丹媵婚制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媵婚是我国自上古以来就长期存在的一种婚姻制度,指女子出嫁,须以同姓娣侄随嫁。契丹婚姻制度史上存在过媵婚制,而且经历了族外婚、对偶婚到一夫一妻制这样一个过程。契丹族的媵婚制包含的既有媵女,也有媵臣、媵侍等,而且契丹公主还有媵地,即公主头下州。从总体上说,契丹媵婚与中原媵婚、北方民族媵婚不无相似之处,惟有公主媵婚与众不同,并随着辽代社会总体性质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既反映了契丹民族文化独具的特点,也体现了辽代社会前进的风貌。  相似文献   

5.
关于契丹的婚姻制度,过去有些同志曾论述过。他们或把契丹的婚姻制度,说成是部落外婚制,或认为是“严格的氏族外婚制,部落内婚制”。我认为这两种说法都没有阐明契丹婚姻制度的实质,契丹的婚姻制度,应是胞族外婚制。  相似文献   

6.
契丹民族文学传承至今受多种传播因素的影响,本文从文学传播学视角出发,探讨契丹文学传播动因。契丹贵族雅好文学是契丹文学生产和传播的主要动因;文学传播离不开传播媒介,多样的文学传播媒介成为书写载体;契丹贵族崇佛、敬佛导致佛教发达,僧人学养颇高,是文学传播的又一动因;中原文学对契丹族文人有着深刻的影响,并潜移默化影响了契丹文人的文学创作;游牧民族文学的原生态魅力促使汉族文人对契丹民族文学的接受,推动了其时契丹文学的传播进程。  相似文献   

7.
梁黎 《中国民族》2008,(2):9-14
北京农光里是社科院老一辈学者集中的宿舍区,刘凤翥的家就在这里。他的家不算大,却是全世界收藏契丹文字最多、最全的地方。当今世界上,被公认为对契丹文字研究卓有建树的只有四个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的刘凤翥、内蒙古大学的清格尔泰教授、辽宁省博物馆的历史与文物考古学家阎万章和日本人丰田五郎。  相似文献   

8.
本文梳理了迄今已知的契丹语“卯兔”的六种不同文字载体形式,包括两种汉字记音、三种契丹大字形式和一种契丹小字形式.通过对契丹文的文字学剖析,将其记录的契丹语音形式进行到位的构拟;再将这些契丹语的拟测结果置于阿尔泰语源学的广阔视野中加以检验,从而得出了契丹语“兔”的不同语音形式的各自语源地位.而这样的结果又可以对阿尔泰语源学的精微化,以及蒙古语族的理论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50年前的一天,中国人民解放军165师204营的20名军人奉命从辽阔的北方跋涉千里来到边远闭塞的大山深处——湘西,支援当地建设。50年后的今天,当年的20人中留在湘西的恐怕只有吉林人陈殿军了。  相似文献   

10.
两汉时期匈奴确曾"寇盗"过中原边郡,其主要目的是为获取农业、手工业产品以补充其生活生产所必须.他们之所以南下入塞,有时亦为展示武力,以迫使中原拿出更多的产品.史实反复雄辩地证明,中原对匈奴地区的畜牧、狩猎产品、匈奴对于中原地区的农业和手工业产品,需求都非常强烈.无比坚韧的经济纽带维系着历史上中华大家庭中各兄弟民族的紧密联系,也是中华民族形成的重要基础之一.共处同一祖国大家庭的兄弟民族虽曾有过矛盾和冲突,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敌人",而是互为依赖不可分离的同胞手足.  相似文献   

11.
金元时期契丹人姓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契丹人有其特定的姓氏和名字,它反映本民族特有的风俗习惯、时代风尚和伦理道德等,是契丹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契丹人建立辽朝政权后,开始采用汉名,甚至改为汉姓,说明中原汉族文化对契丹民族文化的强烈冲击和影响。我国学术界已有人对契丹人姓名文化开始研究,但多是在辽朝时期,很少涉及辽亡后契丹人姓名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契丹族建国后,用本民族的名字作国号,称大契丹。公元九三八年,契丹改国号为大江。九八三年,辽又改国号为大契丹。一○六六年,契丹又改称大辽,直到一一二五年辽国灭亡。 中国历史上辽是唯一的反复更改国号的朝代。有辽一代二百一十八年(九○七——一一二五),称契丹国共一一四年,称辽国共一○四年,约各占其半。所以,南宋叶隆礼奉诏撰  相似文献   

13.
近世纪以来,达斡尔族的族源被越来越多的民族学家认为契丹,这是我国民族学研究的发展结果。笔者试就民族习俗的继承性和“民族习俗是区别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撰文补充“契丹说”,不当之处,望学者指正。  相似文献   

14.
对于“四”、“八”等数字概念在古史典籍中的真实含义,学术界一直没有公论。本文在考察契丹族文化渊源的基础上,从天文学角度出发,对“四楼、四时捺钵”及“八子、八部”等数字概念做了新的阐释,认为“四楼”、“八子”等乃是古代四时观念的物化、人格化,成为指导契丹族及其它北方民族生产生活的时序节令  相似文献   

15.
契丹在10世纪初建立了强大的辽政权,对当时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游牧和农耕两种文明的碰撞下,契丹社会习俗中既留有本民族的特色,也蕴涵着中原农耕文明的文化内涵.婚姻关系作为契丹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在维系社会秩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契丹人的离婚与再嫁作为其婚姻关系的一种反映,对契丹女性的身心都产生了较大冲击.契丹人的婚姻中...  相似文献   

16.
耶律履、耶律楚材父子词作传世不多,但他们却是金源词坛契丹族词家的杰出代表.耶律履家族自辽代耶律倍至金代耶律履以及由金人元的耶律楚材,在北方的契丹文化、女真文化、蒙古族文化与汉文化相互融合的过程中,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耶律履父子又都是重要的文学家,他们的出现,为金代词人队伍的构成增添了新鲜血液;而且他们的词文学作品,将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清雄雅健、质实贞刚与汉文化的蕴藉多情有机融合在一起,为中国词文学史增添了奇异的审美要素.  相似文献   

17.
在契丹社会文化中,河流因素占有重要地位,进而形成了河流文化.契丹社会的河流文化不仅存在于神话、传说等民族记忆里,也充斥在四季捺钵、改易江河名称和河神祭祀等政治生活中.它的形成既与契丹民族“逐水草而居”的经济生活方式息息相关,亦受河流文化汇聚机制以及早期人类对河流敬畏与崇拜的影响.契丹社会的河流文化是中国古代以长江、黄河...  相似文献   

18.
孙伯君 《世界民族》2006,11(4):44-52
本文考证蒙古国肯特省契丹大字刻石上的文字为纪功铭文。由于国内外现存有确切可解读年号的契丹大字刻石非常罕见,因而此刻石具有极高的文献和史料价值。本文首先介绍了此刻石的发现过程,其次结合《辽史》对相关历史事件进行了考察,最后对照汉字、女真字以及已经解读的契丹大字,对石上所刻文字进行了初步释读。  相似文献   

19.
契丹的瑟瑟仪和射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契丹的畜牧经济基础和萨满教的流行,加上长期的草原游牧生活,形成了具有强烈民族特点的契丹礼仪,其中主要有祭山仪、拜日仪、柴册仪、再生仪、瑟瑟仪和射柳。 本文拟就契丹的瑟瑟仪和射柳略做考察。 瑟瑟仪,是祈雨射柳的礼仪。既是契丹民族的古老习俗,也是辽代统治阶级十分重视的一  相似文献   

20.
我国素有“诗国”之称,神童中的诗童大有人在。他们年纪很小,但聪明过人,才气横溢,能诗会文,创造出很多优秀的诗歌作品。这些小诗宛如一朵朵怒放的小花,点缀在我国古代诗歌的百花园中,使整个百花园异彩纷呈,春意盎然。其中,元代契丹族诗童——耶律铸所创作的小诗,就是众多小花中的一朵。耶律铸(公元1221—1285年),契丹族人,元代著名诗人,系元代政治家、成吉思汗的得力大臣耶律楚才之子。诗人23岁时就涉足官场,官至领中书省事,并先后三次任中书左丞相,在元世祀当政之际,显露出他的政治才干。他曾主管过制定国法,编写国史的工作。他一生著作很多。现存诗歌七八百首,著有《双溪醉隐集》。(?)诗写得平易流畅,清新朴实,有不少反映现实,同情人民疾苦的好诗。诗人在其父的影响下,自幼就聪颖好学,善作诗文,才华出众,并常与比他大30岁的著名诗人元好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