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现藏大英图书馆的西夏文文献大都残破不堪,为其定名是一项浩繁的工作.本文对现已出版的<英藏黑水域文献>进行考察后,找出3片属于<维摩诘经>的残片,编号分别为Or.12380-0617(K.K.II.0230.kk),Or.12380-3016(K.K.Ⅱ.0244.qq),Or.12380-3492(K.K.Ⅱ.0244.ooo),并对其进行汉文翻译.  相似文献   

3.
明末著名思想家李卓吾深受佛学,尤其是《维摩住经》的影响,这全面表现在他的思想、行为及文学批评之中。《维摩诘经》对其人生方式的影响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一是恣意任性,游戏人间的狂放态度;二是怀入世之心,言出世之语,行世间之事一是强烈的教主情结。而卓吾思想与《维摩诘经》的联系,较为显裕的有:“佛、魔不二”论及“人间净土”论两点。在文学批评上,卓吾的批评活动同样深深带有《维摩信经》的印痕,这从《水许》批评中的“游戏”说,“佛、魔”税及《杂税》等论述文艺的有关内容中可略见一斑。本文认为劳分析李卓吾思想性格的形成及其文学批评的特点,从《维摩诘经》的影响入手,是一个最为直接而切近的着手处。  相似文献   

4.
当代人间佛教是与《维摩诘经》、禅宗一脉相承的思想体系。自太虚大师倡导以来,因其契理契机,已经成为当今佛教的发展方向和主流思潮。文章依据《维摩诘经》的"不二法门"思想,详细阐释了佛本与人本、神圣与世俗、超越性与人间性等当今佛教的重要问题,消解了它们之间的对立与矛盾,认为佛教理论并非二元对立的矛盾性结构,而是超越一切对立的圆融性体系。  相似文献   

5.
东晋士人的人生态度和行为方式体现了“身名俱泰”,“仕隐兼修”的价值趋向,而《维摩诘经》 中倡导在现实世界寻找佛国净土,鼓励在家居士的思想,正是迎合了东晋士族文人的这一普遍心态。无 论是张湛的“至虚”学说,还是《世说新语》中东晋士人的双重人生态度,都可以视为维摩在家居士思想的 诠释。  相似文献   

6.
千百年来,李广的形象一直活在人民的心里,这不能不与司马迁卓越的文笔有关。《史记》博大精深的思想、奇伟瑰丽的内容、别具一格的形式和无比宝贵的艺术经验已经融化在中华民族文化的血液和灵魂之中,因而对我国今后的文学艺术仍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赵红 《西域研究》2007,(1):52-56
本文校录了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新公布的敦煌写本《法华经》残卷,从俗字的角度论证了此写本为古写本的真实性,并从书法、避讳字两个方面对写本时代进行了初步推断。  相似文献   

8.
睡虎地秦简《诘》篇是志怪小说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渊源性文献。作为巫术之书,其中志怪因素较多,不少条目已具有志怪故事的雏形。特别是其中的鬼怪形象、驱邪巫术及部分条目中体现出的叙事结构、人与鬼怪的交通模式等皆深刻影响了六朝志怪小说;其中的一个条目或片段在六朝志怪小说中已经形成一种类型化、规模化的书写。《诘》篇与志怪小说同属于巫文化,这是两者发生联系的重要原因;巫术的生活化特性和民间传播的特性也促进了巫术的故事化,促成了志怪因素向志怪故事的转化。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佛教史上,《十轮经》曾两次被翻译。《大方广十轮经》的译者不明,翻译时代大致在六世纪初以后、隋建国之前。《大方广十轮经》早期的传播以三阶教为中心,隋开皇末,三阶教受到打压,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该经的流传。唐高宗永徽二年(651),玄奘重译《十轮经》。这次重译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译本内容的完善上,更重要的是玄奘以他亲履印度、中亚诸国的经历,以及他在当时佛教界的崇高地位,从源头上肯定了《十轮经》的经典性质,并将其归入中国佛教界已有重大影响的《大集经》系列之中,从而大大提升了该经在中国佛教界的地位。此后,《十轮经》受到了众多高僧大德的重视,其义理方面与其他大乘经典的矛盾也得到了合理的解说,流传愈益广泛,对民众的宗教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老子》何时称经?又何时演变为《道德经》之名?古来就有争议。考之典籍可知:《老子》书题以“经”名在史迁之后刘向之前;而《老子》书名演变为《道德经》更在班固之后,萌发于汉末三国的边韶、葛玄,形成于魏晋之际的王弼、皇甫谧。  相似文献   

11.
贺玉萍 《云梦学刊》2010,31(1):110-113
北魏洛阳石窟维摩变寄寓了北方士人的文化理想,体现了士人放旷不羁、向往自由的精神,它与庄重神秘的宗教题材有相当大的反差,说明佛教在汉文化核心区域发展过程中,在题材和精神上都受到河洛文化的影响和改造。  相似文献   

12.
《高僧传》延续了《左传》、《史记》以来的"记梦"传统,对梦文化及梦文学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书中所述帝王、传主、他人等不同类型之梦,展露出特定的文化习俗与社会心理,印证着中土与佛教两种文化的共生互融。书中诸梦虽有区别,但其要义都在宣扬佛教义理,沟通现实与超验世界,而不同类型的梦境描写也在审美、情节及题材方面丰富了《高僧传》的文学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兰天 《人文杂志》2003,(5):151-154
《四十二章经》历来被认作是中国佛经的“第一译” ,但在近、现代却受到了广泛的怀疑 ,当代许多学者在论述佛教初传时 ,对其采取了回避的态度。本文通过对《四十二章经》的版本考释、不同版本的文字、思想对比 ,并通过对当时社会佛法流传状况的分析 ,确认它为定稿于东汉明帝至桓帝初年 (公元 1世纪中后期至 2世纪中前期 )的整理当时社会上流传的佛法而成的“编译”之作 ,定稿人不详 ,由此肯定了此经在中国佛教史上“第一译”的地位 ,并明确将其列为《阿含》类小乘佛典  相似文献   

14.
中国《茶经》与日本《吃茶养生记》异同比较特点明晰,《茶经》对日本《吃茶养生记》有直接影响,日本对中国《茶经》养生思想有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王新水 《兰州学刊》2005,50(5):91-92
竺道生离开长安南归至建业后,阐发"一阐提人皆得成佛"和"顿悟成佛"等思想,与僧肇思想的差异不言而喻.但从他长安时期仅存的著作维摩诘经注来看,其实已有这些思想的萌芽,与僧肇已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新学术》2007,(1)
南宋学者真德秀的《文章正宗》是文学史上第一部编选《左传》的散文集,按辞命、议论、叙事共选133篇。选文以“明义理,切世用”为文学宗旨,宣扬《春秋》的“微言大义”,注释文字自始至终贯穿了理学家的文学思想,对后世文学选本重视《左传》文章的编选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大连理工大学典籍英译研究所姜怡、姜欣两教授以《茶经》《续茶经》英译为研究个案,从美学视角分析译者怎样把握“美译”的内涵。探究典籍英译的美学思想和译者在翻译实践过程中的审美取向,不难发现,译者选用或清新、或朴素、或凝练、或俭约的语言在译文中重现了原文的词句美、音韵关和篇章美,塑造了茶典籍英译的独特韵味。  相似文献   

18.
19.
管先恒 《江淮论坛》2014,(2):183-186,192
作为中国古典小说艺术代表的《红楼梦》在文学伦理学研究方面有巨大价值,其文本在伦理选择、伦理禁忌及伦理环境等方面都呈现出深刻的伦理意义。曹雪芹在创作过程中表现出的伦理责任和伦理倾向等也可以在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的观照下得到诠释。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的一些经典中有关于中国早期历史发展的叙述.以<太上老君开天经>为代表的道教经典认为,老君开启人类世界,中国早期历史是老君的教化史.这些叙述和正史记载有着差异,形成了独具宗教色彩的历史表述.其原因在于道教借书写宗教历史之手来提高自身地位,以应对佛教的挑战和试图成为官方宗教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