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现存文献来看,上古汉语似乎是以单音节为主的。但是周秦时期的一些诗歌,例如《诗经》、《楚辞》,却记录了大量的双音节单纯词(即传统所谓“连绵字”)。从文献观察,这些双音节词在当时,尤其是在后来的汉代,又以意义相同、语音相近的单音节词出现。本文分析了见于《离骚》中的这种双音节词现象,认为双音节词的单音节化是上古汉语历史演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事实。  相似文献   

2.
汉语词汇从以单音节词为主发展到以双音节词为主,这是由于受到汉语基本韵律的制约,从而促使汉语词汇基本单位的构成形式多为双音节.这样双音节和双音节组合的四字格多数都固化为惯用语.因此,三音节词处于相对特殊的位置.对于在原有双音节词后加(+性、+化)而构成固定三音节词的研究数量很多,但有关三音节词其它方面的研究并不多.三音节词是汉语词汇发展的一个重要现象.由于三音节词数量庞大,本文的研究范围限定为“V不住”形式.先从原型“V住”来比较看,“V不住”形式的词汇化结果.  相似文献   

3.
汉语词汇复音化新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汉语词汇复音化新论杨琳一汉语词汇在音节方面从古到今的一个显著发展趋势是单音节词汇比重日趋下降,复音节(主要是双音节)词汇日渐上升,最终取得了绝对优势,这一演变现象通常称为词汇的复音化(为论述方便,下文也用“双音化”这一术语)。关于汉语词汇复音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文章根据冯胜利对汉语韵律词的划分,从语言的声学角度上对不同结构单音节、双音节和三音节韵律词在自然语流中的时长分布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单音节韵律词中感叹词时长最大,单音节+轻声构成的单音节韵律词中首字的时长次之,并列使用的四个单音节韵律词中首字时长最大,尾字其次;在双音节韵律词中首字的时长均高于尾字,在五种双音节韵律词中总时长以感叹语最长,复合式次之;在三音节韵律词中,首音节最长,尾音节次之,中字最短。对比单、双、三音节韵律词总时长,发现韵律词的总时长与音节的个数关系不大,而与语义紧密度和情感关系更大。  相似文献   

5.
所谓联绵词 ,是由两字联绵起来 ,成为一个声音组织 ,不可分割地表示一个意义的双音节单纯词。它不能分析为两个词素。简言之 ,它具有语音的连贯性、语义的不可分释性和构词的单纯性。单音节词占主导地位 ,这是古代汉语的实际。突破这一实际 ,为汉语带来新的转机的是双音节词的出现。联绵词就是较早出现的双音节词中的一种。然而历时几千年 ,同是双音节词中的复合词蓬蓬勃勃地发展 ,一跃而居于汉语词汇的主导地位 ,而联绵词虽发端较早 ,却始终处于陪衬地位 ,原因何在 ?究其根源 ,是因其与生俱有的局限性所致。与双音节复合词相比 ,联绵词自身…  相似文献   

6.
所谓联绵词 ,是由两字联绵起来 ,成为一个声音组织 ,不可分割地表示一个意义的双音节单纯词。它不能分析为两个词素。简言之 ,它具有语音的连贯性、语义的不可分释性和构词的单纯性。单音节词占主导地位 ,这是古代汉语的实际。突破这一实际 ,为汉语带来新的转机的是双音节词的出现。联绵词就是较早出现的双音节词中的一种。然而历时几千年 ,同是双音节词中的复合词蓬蓬勃勃地发展 ,一跃而居于汉语词汇的主导地位 ,而联绵词虽发端较早 ,却始终处于陪衬地位 ,原因何在 ?究其根源 ,是因其与生俱有的局限性所致。与双音节复合词相比 ,联绵词自身…  相似文献   

7.
论汉语词汇双音节化的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世上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一样,数千年来,汉语的三大组成部分——语音、词汇、语法也经历了沦海桑田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汉语词汇的音节构成上,就是由单音节逐步发展为双音节。汉语词汇为什么会由单音节转变为双音节?汉语词汇又为什么绝大部分只能转变为双音节而不是多音节?这是汉语史研究者长期关心的问题,也是文字改革工作者饶有兴趣的课题。汉语词汇由单音节转变为双音节这种倾向,早在甲骨文时代即公元前十五世纪到公元前十一世纪就已经初露端倪。从殷墟甲骨卜辞和殷代铜器铭文来看,当时汉语词汇中占绝对优势的是单音节词,而复音节词则处于萌芽状态,并且屈指可数,如“上帝、刍正、乍册、今日、易日”等等。到了西周、春秋时代,一个引人注目的变化就是在铜器铭文和《尚书》、《易经》、《诗经》、《左传》、《国语》等典籍中出现了一批复音词。以西周铜器铭文为例,就有“甬甬、乔乔、臣妾、且考(祖考)、鳏寡、子孙、二三、对扬、丕显、夙夕、夙夜、出入、进退、小大、多寡、远迩、左右、甸车(田车)、善夫(膳夫)、学宫、既望、威义(威仪)、百生(百姓)、三事(三司)、册命、不吊、不廷(不庭)、师氏、者侯(诸侯)、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五四以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中的词语为例,分析了现代汉语双音节化主要的三种途径:单音节词扩充为双音节词,三音节或多音节调压缩为双音节调,调组凝固为双音节词。并从词汇规范和修辞运用两方面对音节选择提出要求,分析汉语构调音节规范中出现的问题,指出规范是发展的,规范讲大众化。  相似文献   

9.
双音节合成词是由单音节词(词素)结合而成的,参与造词的词素由古汉语单音节词转化而来。本文通过对《汉语大辞典》“征”字条下所收录的107个双音节合成词进行分析,认为:这些单音节词(词素)所反映的事物、行为、情态影响着双音节合成词的结合及其结合方式。  相似文献   

10.
原始汉藏语的音节结构和构词类型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承认原始汉藏语构词类型中存在单音节→双音节和双音节→单音节两种模式的基础上,指出不能武断地认为原始汉藏语的构词类型是以双音节单纯词为主的。文章从3个方面对原始汉藏语音节结构和构词类型进行了探讨。第一,汉藏语中大量的双音节单纯词由单音节词按一定的模式演变而来,证明了单音节词的原生性;第二,汉字作为文字具有固定的单音节的读音,不能任意地读为双音节词;第三,必须区分词中的语法成分和非语法成分,不能把带有语法化成分的双音节词看成单纯词。  相似文献   

11.
远古汉语的词义基本上都是用单音节来标示。“汉语构词法的发展是循着单音词到复音词的道路前进的。”汉语词汇从单音节词演变为以复音节词为主的原因,是词汇史研究的重要课题,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学者们的关注,至今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中语音简化引起词汇复音化,吸收外语词汇引起词汇复音化的说法,很欠妥当却广为流行,前者还出现在近年出版的一些教科书中。郑文贞先生曾经指出:汉语词汇复音化是为了解决“新词大量增加而语音的音位、音节有限的矛盾”。但他没有专文充分论述这个观点。同时这个观点也还不够全面。唯物辩证法认为,…  相似文献   

12.
词的长短     
汉语中的词一般都不长。有的只由一个音素构成,如“一”、“五”、“鹅”等,这可以算世界上最短的司;很多是由单音节构成,如“我”、“刀”、“走”等;但大部分是“大家”、“同志”、“学校”之类双音节词;象“布尔什维克”这样的5个音节的词是极罕见的。  相似文献   

13.
词汇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尤其是一般词汇,常处在变动之中。古今汉语词汇之间,除了继承的一面,还有发展的一面。了解这一点,可以帮助我们防止以今律古或古今混淆。随着语言的发展,古代的单音词大都变成现代的多音节词。据有关统计,战国时期的作品中,多音节(主要是双音节词)只占词总数的四分之一左右;可是在现代白话文中,多音节词巳占到了四分之三。简而言之,多音节词代替单音节词,特别是双音节化是汉语词汇发展的一种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14.
汉语不少方言形容词除了用副词表示程度的高低以外,还可以用其它语法手段来表达,主要是重叠和声调屈折。其中又包含多种类型,如单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单音节形容词声调曲折、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兼声调曲折以及双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双音节形容词重叠兼声调曲折等。  相似文献   

15.
双音节在汉语流程里有它显著的一条发展脉落。它并不是语言产生伊始的产物,而是在社会日渐丰富,语言日趋超载的情况下孕生的。先秦是双音节发展的非凡时期,因为前有甲骨文底蕴的积淀,同时社会文明的繁华造就了单音节语言不胜负荷,为避免同音多义词带来的不便,大容量的双音节词在适当环境里茁壮成长。《诗经》是这一时期语言的忠实记录,我们不难看到这部经书里数量繁多的双音节词。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叠音词。如:丁丁,翘翘,天天,祁祁……它们的特点不仅在于同一音节的重叠,更使人迷惑的是“振振公子”“振振”为什么就解释为“仁厚貌,”而现代汉语中根本没有“振  相似文献   

16.
语素在语音形式上的分类张松林语素(morphcme)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多是构词单位。语素按语音形式,分为单音节语素、双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一、单音节语素单音节语素,是指一个音节自成的语素。它是汉语语素的基本形式,也是汉语语素的一个特点。根据单...  相似文献   

17.
世界各民族的语言都有同音的语素或词。人类用有限的音节、音节的组合表示数以万计的词语的语音形式,必然形成同音的语素或词。当用拼音文字记录下来,一般是形成同形同音(简称双同)现象。汉语的同音的语素或词,如果是单音节的,其声、韵、调完全相同;如果是多音节的,其重音格式也完全相同。汉语中的双同的语素或词,用表意的汉字记录下来,有很多部分形成异形同音的语素或词,才和裁形成异形同音词;睬和踩,公式、工事和攻势分别形成异形同音词。有很少部分形成双同的语素或词。如a津和b津(语素例和词例皆选自《现代汉语词典》),形成双同的语素;a安b安c安,a作文c作文形成两组双同词。现代汉语的语素以单音节为主,词语以双音节为主,因此单双音节的语素或词形成的双同的现象比其他多音节的要多。词语的双同现象,给我们学习汉语语汇带来困难,容易混淆多义词和同形同音词(或语素)。为掌握好同形同音的语素或词,下面着重说明现代汉语单双音节的双同的语素或词的形成、特点和辨析方法。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汉语单音节动词在较多句法结构中受到限制,受到限制的原因以往研究多从韵律来进行解释,但单双音节动词在指称化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对立差异。单音节动词指称性弱,指称化难;双音节及多音节复合动词指称性强,指称化易。在需要指称化的句法结构中,单音节动词由于不能指称化而受到限制,不能使用,而双音节及多音节词可以使用。单音节动词指称化受限的原因又与汉语词法、句法特征密切相关。其中,双音节及多音节动词词法结构中存在“词内句法结构”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正> 象汉语的其它方言一样,潮汕话中也存在着相当多的“土”味十足的方言词。这些词有的本字尚待考证;有些则并不难确定。这些词中有单音节词,也育复音节词。复音节词中尤以双音节词居多,例如“东司(厕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期吴语与官话动词重叠的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在<金瓶梅>、<红楼梦>等明清北方作家创作的白话小说中,单音节重叠"VV"占优势,双音节重叠"ABAB"占优势,"AB-AB"极少,而在<鼓掌绝尘>、<型世言>等明清江浙籍作家编纂的白话作品中,单音节重叠"V-V"占优势,双音节重叠"AABB"占优势,"AB-AB"要比"ABAB"多.这似乎表明,在近代汉语中,昊语动词重叠的发展演变进程比官话要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