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世说新语》中记载了这样一个小故事:魏武帝曹操欲接待匈奴使者,自认相貌丑陋不威武,便令手下假扮自己,自己则操刀站于一侧。事后,曹操曾派人打听匈奴使者对魏王的印象,结果对方回答:"魏王雅量无比,但魏王背后那个操刀人才是真正的英雄!"使者是真有眼光,即便曹操披上个麻袋片,也丝毫没有影响到他看出曹操那光彩照人的英雄风度。风度,语出《后汉书·列传·窦融列传》:"尝独详味此子之风度,虽经国之术无足多谈,而  相似文献   

2.
<正>《习近平用典》中提到,"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这句话出自宋代诗人吕本中所著的《官箴》。梁启超在他的《新民说》中也不吝赞美之词:"近世官箴,最脍炙人口者三字,曰清、慎、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必须能够做到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经得住考验,正对应着"清、慎、勤"三字。清,指的是清廉,两袖清风;慎,指的是慎重,周密考虑;勤,指  相似文献   

3.
正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论语·宪问》)孔子说:"君子之道有三个方面,我都没有做到:仁德的人不忧虑,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惧。"孔子说他没有做到,但是子贡认为他已经做到了,说:"老师说的其实就是他自己啊。"  相似文献   

4.
<正>《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战略思想的经典之作,时至今日,它仍然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战略思想产生着深刻影响,在古今中外的战略学界被奉为圭臬。修道保法思想,更是《孙子兵法》最珍贵的闪光点,是孙子提出的道法规范体系的使用原则。《孙子兵法·计篇》曰:"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这里的"道、天、地、将、法"五事即孙子提出的道法规范体系。在此基础上,孙子曰:"善用兵者,修道而  相似文献   

5.
刘畅 《领导文萃》2010,(4):98-101
<正>李鸿章的一生,伴随着清王朝走过风风雨雨四十载,从鼎盛走向衰落,直至灭亡。无论生前还是死后,他都是个颇有争议的人物。康有为称李鸿章是"维新之同志";梁启超评价他:"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毛泽东在《讲堂集》说  相似文献   

6.
正《官箴》是古代汉族居官格言的著作,主要记载做官的规诫。南宋诗人吕本中(1084-1145)所撰《官箴》可谓古代《官箴》之最,其一卷首条开头即云:"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可以保禄位,可以远耻辱,可以得上之知,可以得下之援。"清乾隆年代四库馆臣称赞此三字"千古不可易,固有官者之龟鉴"。梁启超在《新民说·论公德》中说:"近世官箴,最脍炙人口者三字,曰清、慎、勤。"其  相似文献   

7.
近日,观看动画片《西游记》,突发奇想,认为我们的领导干部可以学学唐僧.唐僧本事不大、弱不禁风,有时还人妖不分、忠奸不辨,常常落入魔手.幸亏如来佛和观音这两位"主管领导"为他选配了能力超常的"工作班子",才使他化险为夷,功成圆满.但总结西天取经的经验教训,唐僧作为西天取经的主要负责人,仍有可取之处.  相似文献   

8.
任性的格调     
正前段时间,任性一词甚火,到处借用之。不过,把炫富、挥霍、玩票当作任性,这样的任性似乎没多大技术含量,或是缺少点思想厚度。这让我想起《世说新语》,那里面的任性事例就很多,看看那帮古代知识分子是如何任性的。张季鹰被任命为齐王的东曹掾,在洛阳,他看到秋风起了,就想念起家乡吴地的菰菜羹、鲈鱼脍,说道:"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  相似文献   

9.
许国富 《科学咨询》2008,(10):39-39
时下各中小学的班训真可谓五花八门.归纳起来大致有,诗歌型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有严肃版的如"生命不息,奋斗不已","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有豪放型的如"超越自我,挑战极限";绅士型的"严肃活泼,开拓进取","团结进取,勤奋拼搏";淑女型的"你努力学习了吗?","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有长篇大论型的"你打算三年后干什么?学生究竟学什么?我认为学三个层面的东西.第一是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第二是会生存的技能;第三是学会与人交往的能力."也的短小精悍型的"静忍".  相似文献   

10.
翻开干部考察档案,时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对同一名干部的评价,前后很不一致,甚至自相矛盾.如上次说"抓落实的力度不够大",下次则成了"有魄力,敢抓敢管,一抓到底";上半年"做群众思想工作办法不多",下半年又"能与群众打成一片".有时在性格评价上也会出现内向和外向的分歧.考察结果何以出现如此之大的变化?笔者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古人与雅量     
正"雅量"一词源于曹丕《典论》:"刘表有酒爵三,大曰伯雅,次曰仲雅,小曰季雅。伯雅容七升,仲雅容六升,季雅容五升。"文中的"三雅"原指三种不同容量的爵(酒器),后泛指酒杯。此典故说的是三国时期,刘表割据荆州,他的子弟骄贵、酗酒,特制了伯雅、仲雅、季雅三种酒器,分别盛酒七升、六升、五升。能以这些酒器喝酒,方为  相似文献   

12.
传统文人士大夫不谈钱,最典型的是《世说新语》所记载的西晋的王衍王夷甫。这位专注于清谈的高士,即便老婆郭氏在他的床边堆满了钱,没处下脚,早上起来也只是叫婢女“举却阿堵物”(把这些东西拿开),口不言钱,因为他心目中“钱”这个字是肮脏的。从此“钱”多了一个异名——阿堵。  相似文献   

13.
纠错     
贵刊2008年第1期《风趣邓小平》一文第66页第6行"迫不急待"的"急"应为"及";《我的政治经历》一文第85页倒数第二行"东两"应为"东西";《领导才能是在"体验"中产生的》一文第154页第19行"己成为趋势"的"己"应为"已"。贵州省质监局徐健纠错  相似文献   

14.
《诀策》杂志前身是《安徽决策咨询》,有个栏目叫"领导艺术".我从上世纪90年代之初就担任县委办副主任,岗位和文字让我对领导工作规律、方法、艺术等有了许多的实践与思考.当时,我的文章每年都有几篇在《安徽决策咨询》发表,有时是我投稿,有时也是编辑约稿.  相似文献   

15.
时下各中小学的班训真可谓五花八门。归纳起来大致有,诗歌型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有严肃版的如"生命不息,奋斗不已","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有豪放型  相似文献   

16.
争有何意     
正英国诗人兰德写过一首《生与死》,被我国三位翻译家喜爱并翻译。这首诗的头两句被杨绛译为,"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现代作家李霁野译为,"我不和人争斗,因为没有人值得我争斗";诗人绿原则译为,"我不与人争,胜负均不值"。从译作来看,三位文人对"不争"都有自己的理解。杨绛不屑于争,李霁野认为没有人值得他去争,绿原认为争的结果没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蔡茂 《秘书之友》2022,(2):41-43
"诏策"在《交心雕龙》中被刘勰归为同一类文体,是皇帝发布政令,弘扬教化的重要载体,属命令性文书,统称诏令.在汉代,命令性公文被分为四种——策书、制书、诏书、戒敕."汉初定仪则,则命有四品: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戒敕.敕戒州部,诏诰百官,制施赦命,策封王侯."①由此可知,诏书是帝王用来告诫、劝勉百官的公文.  相似文献   

18.
帝悉召东宫官属,为设宴会,而密封尚书疑事,令太子决之。贾妃大惧,请外人代对,多引古义。给事张泓曰:"太子不学,陛下所知,而答诏多引古义,必责作草主,更益谴负,不如直以意对。"妃大喜,谓泓曰:"便为我好答,富贵与汝共之。"泓即具草,令太子自写,帝省之甚悦。——《资治通鉴》卷八十,中华书局1956年6月第1版第2551页  相似文献   

19.
十年砍柴 《领导文萃》2005,(11):116-118
明洪武十五年,明朝发生一件很有戏剧性的事情,一个机灵的官员,从嗜血好杀的朱元璋刀下,居然苟全一条性命。《明通鉴》是这样记载的:“丙申,录囚。上命御史袁凯送皇太子复讯,多有矜减。凯还报,上问:‘朕与太子孰是?’凯顿首曰:‘陛下法之正,东宫心之慈。’上以凯老滑持两端,恶之。凯惧,佯狂免告归。”这件事在《明史》中,亦有记载。吴晗先生在《朱元璋传》中,更是引用一些野史,将袁凯侥幸活命,写得很有趣。说到袁凯装疯,朱元璋认为疯子不怕痛,让人用锥子刺他的皮肤,袁凯强忍着,不喊痛。回家后,他用铁链锁住自己的脖子,疯言疯语。卸官回家后,…  相似文献   

20.
正古今中外经典名作的产生,都离不开作家对相关生活的感受和体验。离开了"生活的真实",是谈不上"艺术的真实"的,遑论成为传世的精品名作了。屈原有了和楚怀王的矛盾与亡国的忧患,就有了《离骚》;杜甫有了安史之乱中的痛苦流离,就有了《北征》、"三吏三别";施耐庵深入崇山峻岭攀树观虎多日,就有了"武松打虎"的精彩篇章;曹雪芹有了大家族的破败之痛,就有了《红楼梦》;鲁迅请人讲"押牌宝""推牌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