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国政界和舆论界普遍认为,韩国外交基调已经从“安美经中”转变为“安美经世”。“安美经世”新外交体现了韩国对经济安全的担忧和对“战略模糊”外交的摒弃,其本质是“安美经益”,在实践中则表现为对“安美经美”的追求。从外部环境、特定事件以及国内因素三个维度对韩国新外交的转变动因进行探析,可以发现中韩经贸技术合作以及中韩关系发展在短期内因此而受到的消极影响。但是,“安美经世”外交的实践效用存在不确定性,无法对中韩关系长期发展的大局形成根本性影响。尽管如此,中国仍需采取措施予以应对。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周边国家中,韩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透过韩国历史教科书反观中国是我们认识自身的一条有意义的途径.因为历史教科书是一个社会的支配性话语系统,更是一国对他国主流认知的反映.韩国历史教科书,特别是《高中东亚史》将当代中国描述成一个内战导致分裂的国家、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缺乏政治自由的社会主义国家、歪曲历史的国家、外交上咄咄逼人的国家,也是韩国日益依赖但难以信任的邻居.韩国历史教科书涉华叙述存在选材有失客观、侧重刻画负面形象等诸多问题,这不利于韩国青少年正确理解中国.中国需要深入系统地研究韩国历史教科书,探索通过中韩人文交流机制、公共外交等方式,推动改善韩国人心目中的中国形象,巩固中韩人文纽带.  相似文献   

3.
上海社科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日前召开了“韩国政治经济现状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东北、上海的近40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者就韩国问题研究的进展情况、韩国政治经济状况及发展趋向、中韩经贸关系、中韩政治关系、中韩关系与东北亚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一、关于韩国经济发展的模式 与会者认为,韩国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它的发展模式值得我们研究。韩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既保护了国内的市场,发展了民族经济,又使经济走向国际化。这  相似文献   

4.
韩国是与中国隔海相望的友好邻邦。建交以来,在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长足发展。相近的地理位置、良好的睦邻关系、互补的产业结构,为韩国对华直接投资创造了广泛的发展空间。韩国对华投资起步晚,但发展迅速。每到一个高峰都与两国良好的政治关系密不可分,每出现低谷都受世界地缘政治、经济危机所左右。在中韩建交三十年之际,梳理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的发展轨迹,总结特点与发展趋势,对促进两国经贸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韩国对华投资现状、特点与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韩国是对华主要的投资国之一。韩国对华投资战略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过去韩国对华投资主要是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视中国为制造业基地,生产的产品大量出口。而近来,韩国对华投资战略向占领中国市场为主要目的的投资战略转变,"谁占领中国市场,就立于不败之地",这是韩国企业家的普遍共识。但,韩国企业本地化程度低、中国政府对中小型韩国企业的重视不够以及中韩企业缺乏深度交流合作成了在华韩企发展的重要制肘。对此,韩企的策略主要是积极储备本地核心人才,以商会为纽带加强与本地政府的沟通;而本地政府也需积极引导,加快转换其服务理念,提高办事效率。  相似文献   

6.
19世纪30年代至2019年,韩国民众体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首先,当代体育理念传入韩国,《国民体育振兴法》经历了出台及修订过程;其次,学校体育资源开始了“社会化”过程,学校体育与国民体育并行,从“双体育模式”到“民众体育”有了长足的发展;韩国生活体育的特点是经费充足,以营利性体育场所为生等,对中国民众体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1992年8月24日,中国与韩国正式建交,结束了相互敌对的历史,开创了中韩两国合作共赢的新阶段。30多年来,两国在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成就斐然,但由于两国关系利害相依、朝核问题认知差异、社会文化分歧以及美韩同盟的影响,韩国外交在“亲华”和“疏华”之间来回摆动,形成特有的“钟摆现象”,由此,我国的对韩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其影响。新时代新阶段,中韩关系要在大变局下行稳致远,摆脱忽左忽右的极端摇摆,就要立足长远角度和战略全局,摒弃零和博弈的外交观念和非此即彼的价值取向,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使中韩关系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国际秩序在中美战略竞争、新冠疫情蔓延、俄乌冲突等因素影响下发生了巨大变革,中韩关系也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面临新的挑战,韩国的对外政策包括对华政策,随着政府换届、执政党轮替而出现政策摇摆变化,因此分析韩国对华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以对冲战略为理论视角,从理论和政策层面上,深入分析韩国在中美竞争背景下的对华战略,韩国基于中美相对实力的变迁、不确定环境及可能产生风险的研判、国家利益的考量,经过成本-收益的综合评估确定对华采取对冲战略,提出在中美战略竞争环境下稳定中韩关系,可以进一步在朝鲜半岛无核化等问题上发挥积极作用,在既有合作空间下拓展更广阔的领域,构建起面向未来的中韩关系。  相似文献   

9.
殖民地时期在华韩国流亡文学中的共同主体性,经历了建构与解构、解构与重构的历史进程。在华韩国流亡文人的个体生命自觉和民族主体性是建构共同主体性的根本前提,而在中国的现代语境则始终是其重要的变数。因为中韩志士面临着共同的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在华韩国流亡文学逐渐表现出交互主体与共同主体性建构的特质。这一建构过程大致经过两个阶段:一是辛亥革命和大革命时期,为探索阶段与初步形成阶段,积累了多方面的历史经验。二是全面抗战时期,为成熟与全面发展阶段,主要表现在中韩志士作为共同主体参加中国抗战,进而建构交互主体与共同主体性;在文学活动方面表现为同一主题的共同书写以及戏剧文学的创作与共同演出等。在华韩国流亡文学中的交互主体、共同主体性的建构过程呈现出中韩命运共同体的文化亲和性、互动交融性以及共存发展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韩贸易的快速发展.韩固对华投资也大幅增长.韩国在华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发挥着日重重要的作用.韩国跨国公司将交易从外部市场转移到内部市场,产生了诸如垄断先进技术,损害我国经济利益以及降低引进资本投资的关联效应等诸多问题.对此,应从控制跨国公司转移价格的实施、利用竞争机制合理有效地诱导跨国公司技术转移、规范投资领域、加强监管等方面对韩国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韩国人形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有大量的以韩国人为主人公的作品。特别是“九一八”事变之后 ,由于中韩两国面临相同的历史命运 ,韩国人形象更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热衷于表现的一个领域。本文打算采用比较文学形象学的方法对这一文学现象进行研究 ,希望获得对中国现代文学中韩国人形象变化的把握 ,并且得出对这一变化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中韩建交十多年来 ,韩国企业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 ,大力开拓中国市场 ,不断调整对华出口的商品结构 ,使具有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出口商品比重不断扩大。中国企业应抓住加入WTO的机遇迅速调整对韩出口商品结构 ,同时巩固传统优势商品 ,提高档次和科技含量 ,政府部门也应在政策、法律、融资、信息、人才等各方面对我国对韩国出口企业进行大力扶持 ,以扩大对韩出口商品的规模和效益。  相似文献   

13.
李冰 《理论界》2014,(7):161-163
目前"亚洲四小龙"中最具实力的是韩国。东亚区域合作发展的潜力为韩国经济腾飞提供了机遇。韩国自卢泰愚时期开始,历经金泳三、金大中、卢武铉、李明博几届政府,通过推动东亚区域合作来振兴经济,提高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增进与世界强国的合作关系。韩国是全世界第一个与美国、东盟、欧盟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以下简称"FTA")的国家。在推进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方面,韩国已位于领先地位。目前中韩缔结FTA的条件已日渐成熟。中韩FTA不仅将促进两国经济发展,还将促进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中韩两国关系在各个领域的迅速发展,在韩国掀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在对外汉语教学对象中韩国留学生逐渐形成了数量庞大、不可忽视的群体。对外汉语教学既是语言教学又是文化教学。本文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韩国留学生的文化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战略认同影响中韩关系形态的建构,也影响中韩战略作用的发挥。反思2010年以来的中韩关系变化,思考2012年(建交20周年)中韩关系的定位,需要明确战略认同对两国关系的基础性、规范性及战略性的价值。中韩的战略认同在东北亚地区结构变迁中确立,在体系进程演变中深化,在战略实践中提升,从而成为两国关系发展的特定的规范性基础,它决定了中韩关系的特殊性和中韩作用的独特性。反之,中韩关系和作用的定位,也对中韩的战略认同产生重要影响。沟通与协调、抑制与稳定、预防与调节、引导与建构等功能的强化,不但对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建设具有积极意义,对于拓展与稳固中韩的战略认同,从而构建面向未来的中韩关系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1992年中韩建交后,两国的交往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韩国现代化所创造的奇迹也引起了我国广大学者的关注.综观近些年来韩国现代化的研究现状,其内容非常广泛,主要集中在韩国现代化中的政府角色、财阀问题、儒家文化以及其自身的局限等方面.同时,国内学者对韩国现代化的研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当今社会 ,民主已经或正在取代效率而成为公共行政的合法性基础 ,民主化成为世界公共行政改革的潮流。自 1 948年以来 ,韩国的公共行政改革一直在民主化的道路上曲折前进。从制度变迁的角度看 ,韩国的公共行政民主化在本质上属于强制性和外生式的制度变迁。国内民主力量与官僚之间的斗争 ,以及美国式民主观念与传统的儒家文化之间的斗争 ,不仅决定了韩国行政民主化的进程与特点 ,而且左右着其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晋、南北朝时期,古韩国人对华“朝贡”、“归化”很频繁,但规模并不大。古韩国人之所以如此做,是迫于外部战争和内部权力斗争的压力而勉强为之的,带有权宜之计的性质。同时,加强了两国之间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中国封建王朝对古韩国人“朝贡”、“归化”的过分渲染,只是为了安抚、监督、宣威于边境附近地区的两国人民。  相似文献   

19.
韩国市民社会萌芽于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后在长期的威权统治时期一直保持震荡前行的发展态势。在“汉江奇迹”与美国民主政治思想和秩序的影响下,韩国市民社会获得了快速发展,并促进和助推了韩国政治民主化的转型。韩国政治民主化完成转型之后,得益于宽松的政治环境,韩国市民社会迎来了发展高峰,组织化、专业化程度不断提升,对韩国民主政治的作用与影响与日俱增。韩国市民社会内部也开始分化为“保守派”与“进步派”,参与政治生活的一致性被割裂,加之中产阶级的脆弱性等复杂因素的影响,韩国市民社会的未来发展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20.
刘海涛  洪岩 《理论界》2004,(4):173-173
作为来华外国留学生中的最大群体,韩国留学生的教育管理越来越受到高校留学生管理工作者的重视。本文通过对中韩文化、韩国留学生类型及学习目的的分析,简要阐述了如何做好韩国留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