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略论建构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文化主体性是在历史的发展中确立的 ,并由民族的各个成员共同认可并维护的。确立吐故纳新和与时俱进的自强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意识 ,抓住时代性和传承性这两个基本特征 ,我们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3.
中华文化的历史是一个主体性建构的过程。湖湘文化在"先秦—秦汉"、"唐宋—明清"、"晚清—民国"的中华文化的发展演变过程中,一直参与了中华文化的主体性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4.
关于建构中华民族当代精神文化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发展变迁,需要建构与之相适应的精神文化。建构中华民族当代精神文化,必须科学地解决承传传统的问题,同时,应立足当代中国实践,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目标及当代世界发展的趋势为逻辑起点,并解决好对待西方精神文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主体性道德人格塑造与和谐社会建构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构和谐社会需要每个社会个体主体性的发挥及主体性人格道德品性的展示。塑造主体性道德人格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以人为本、对人的主体性的尊重与维护上实现了内在的统一、在满足并协调主体的利益需要的理论基点上实现了统一、在建构过程中体现了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6.
舜文化是中华民族道德文化之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唯一延续 ,是华夏文明本质的表现。上古时代虞舜的思想和政治作为 ,使古代东方人类社会从野蛮时代过渡到文明时代。以舜为主体形成的道德文化 ,主要表现在家庭人伦、为人行事、仁德政治诸方面 ,是中华民族道德文化之源。在实施法治的同时加强德治 ,必须继承并发扬优秀的道德传统和民族精神 ,推动世界文明的交流与融和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并不存在一种固定不变的本质。全球化的本质具有建构性,它是一种主体性参与其中的现实构成。全球化决不会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允许多样性存在的历史过程,它也不会必然地导向繁荣发展或者萧条衰退,它的方向依旧是一种建构,一种主体性构成。全球化本质研究要实现的,正是对全球化过程必然性外观的消解,使我们的思路回到人类的主体性建构上来。 相似文献
8.
文化主体性是民族自立自强、永续发展的根本维系。文化自信源自文化的主体性。文化自信作为文化自觉的核心要义,是基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认同之上,是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演变、特质和发展趋势的理性把握,对自己文化与其他文化关系的理性把握。屯堡文化具有特殊的研究价值,其充分见证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进程,是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包容性的典型,蕴含了中华文明追求团结统一的国家观、中华民族深厚的家国情怀与深沉的历史意识。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个体的主体意识不断形成和强化,人类生存和发展方式的个体差异愈来愈大,社会的个人化和个体主体的分化趋势也越来越强,人类个体的生存发展遭遇到新的危机和挑战,促使我们不断促进个体意识的适时创新与个体主体性的建构以应对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在市场经济中个体主体的地位作为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定性得以确证,每个人的个体主体性便获得了实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中华民族立国、强国、兴国的思想支柱,是维系民族团结的坚韧纽带,是构建中华民族安全的坚固屏障。尊重多种信仰并存,是建构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前提;关注并促进民族地区发展,是建构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实路径;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取向是建构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终极路径。 相似文献
11.
12.
13.
论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建构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陈金明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16(5):87-90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本质规定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扬弃创新 ,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 ,构成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建构的内在根据。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 ,培育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 ,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能力 ,塑造受教育者的主体人格 ,由此又构成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行动逻辑。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相比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平等性、开放性、互动性、自塑性、差异性等显著特征 ,它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终极关怀理念 ,更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体,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具有主体性。加强学生的主体性,倡导师生主体间性需以教师主体性的提高为前提。从教育哲学角度探讨教师重新认识自己,确认自身的主体地位,缩短并协调外部规范角色与教师个性自我角色之间的差距和冲突,增加师生主体间的平等交往。最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自己。 相似文献
15.
16.
17.
中华传统民族精神的基本特质是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厚德载物的宽容精神、崇仁重义的仁义精神、贵和尚中的中和精神.传统民族精神是以维护封建政权为目的的精神体系,与现代化进程存在着异质性的冲突,但不能因此而抛弃传统精神.历史经验表明,抛弃传统精神等于割断了历史的"脉搏",必然导致民族自信心下降、民族凝聚力减弱,引起社会的信仰危机.因此,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现代建构应扎根于民族传统精神,实现传统精神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18.
文化来源于社会实践活动,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息息相关,包括伦理、道德以及制度等方面.坚定文化自信战略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战略.百年近代史让中华民族进入一个困境,中国共产党在建设新中国所获得的成就让人们重建文化自信.在新社会环境中,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出现新的问题,需要通过高度文化自信来推动其发展,在传承...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西方主体性概念及其发展反观儒学,笔者认为儒学不仅有着对人的主体性的建构,并且是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个层次进行建构的.儒学对人的主体性建构对当前社会出现的种种弊端,及对处理人与自然、社会、自我的矛盾关系有着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西方主体性概念及其发展反观儒学,笔者认为儒学不仅有着对人的主体性的建构,并且是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个层次进行建构的。儒学对人的主体性建构对当前社会出现的种种弊端,及对处理人与自然、社会、自我的矛盾关系有着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