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绿色食品产业竞争优势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构造面板数据模型对中国31个省区和6大区域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和竞争优势进行分析,分析了各省和各区域绿色食品各指标对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带动作用的差异,时间因素的变化影响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差异以及各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个体差异,从而得出各区域的绿色食品产业竞争优势的差异.提出通过调整发展营销战略和科技创新是提升区域竞争优势的关键,由此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运用系统工程的解释结构模型方法,分析得出了我国工程咨询产业共生影响因素的层次结构模型.结果表明,影响工程咨询产业共生的因素具有层次依赖关系.因此,推动工程咨询产业共生的决策,应该结合上述因素关系,在短期与长期制定不同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
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发挥绿色食品龙头企业和品牌产品的示范带动作用,是发展绿色农业和实现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的有效途径;是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加速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和数量型农业向质量效益型农业转变、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有效途径。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可以保护生态  相似文献   

4.
“入世”给我国绿色食品出口提供了巨大机会,而我国绿色食品企业也已具备开拓国际绿色食品市场条件,因此,积极实施国际绿色营销,努力开拓国际绿色食品市场,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型绿色食品产业就成为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5.
产业发展是碳排放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文章基于江苏省1995~2009年的数据,运用协整理论检验各产业发展与碳排放之间的协整性和Granger因果关系,并且建立相应的广义差分回归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研究结论表明,江苏省各产业发展与碳排放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和从产业发展到碳排放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同时发现,江苏省交通运输业和工业发展对碳排放影响最大,而建筑业、农业和服务业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6.
一、内蒙古绿色食品发展现状   内蒙古自然资源丰富,草原、森林、人均耕地、淡水占有面积均居中国首位.具有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该地区与俄罗斯、蒙古国有多个口岸相通,随着中国绿色食品消费的大幅增长,包括俄罗斯、韩国、蒙古国等全球绿色食品需求量和国际贸易的不断增加,为内蒙古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7.
卢卓 《统计与决策》2023,(1):115-119
文章基于高等教育层次结构、技术进步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逻辑关系,从理论上阐述了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并利用2008—2019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借助中介效应模型对二者之间的关系及传导机制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对技术进步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正向促进作用,且在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技术进步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替代核心变量和解决内生性问题后的检验结果表明,估计结果依然稳健。  相似文献   

8.
吕杰  刘传明 《统计与决策》2022,(18):184-188
文章基于2003—2019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了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空间关联结构及其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空间关联网络呈现复杂且多线程的网络结构形态;考察期内,空间关联网络的网络密度明显上升,网络等级度和网络效率逐年下降,“等级森严”的空间网络结构逐渐被打破,空间溢出渠道有所增多,网络连接趋于稳定;上海、江苏、北京、浙江、福建、广东、云南、甘肃8个省份扮演了“中心行动者”的角色,内蒙古、辽宁、吉林、山东、安徽等省份在空间关联网络中处于边缘位置,扮演了“边缘行动者”的角色;在空间关联网络中,北京和天津扮演了“双向引导”的角色,江苏等6个省份扮演了“跟随者”的角色,内蒙古等8个省份扮演了“桥梁”和“中介”的角色,黑龙江等14个省份扮演了“引导者”的角色;相似的需求结构和创新能力有助于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空间关联关系的建立,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空间关联网络中,“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效应是客观存在的。  相似文献   

9.
长江上游地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长江上游地区为例,从农业内部整合型融合、农业产业链延伸型融合、农业功能拓展型融合、先进技术对农业渗透型融合等四个层面,构建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熵值法综合评价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并基于2004—2016年的面板数据,进一步对长江上游地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长江上游地区农村产业融合总体水平从0.2088提升为0.6116,提升了0.4028,在四种细分模式中,先进技术对农业的渗透型融合发展态势最为突出;四个省份中,四川省、重庆市农村产业融合水平较高,云南省、贵州省则相对较低;消费需求、土地流转、技术进步、基础设施、环境质量、人力资本、金融发展等因素都从不同程度作用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各因素因为模式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章提出基于低碳经济视角下的产业安全评价“五因素模型”指标体系.构建了低碳经济产业安全层次结构表,运用功效系数法对我国2004-2014年的低碳经济视角下产业安全进行实证分析,对其发展趋势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1.
消费者绿色食品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问卷调查搜集的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当前我国城市居民绿色食品的消费行为的各种影响因素并建立其回归模型;指出我国城市居民已普遍接受绿色食品消费并愿意承担额外的费用,食品安全已经深入人心的结论;并进一步建立了居民绿色食品购买行为决策模型;最后就绿色食品的推广普及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京津冀地区物流产业集群的影响因素与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流产业集群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一种先进组织形式,是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和融合的有效途径。文章在阐述几种典型的物流产业集群模式的基础上,针对京津冀地区物流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和优劣势,归纳出影响集群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根据不同因素的重要性,结合SWOT分析,得出京津冀地区物流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绿色建筑已经逐渐成为我国未来建筑业发展的大方向,有利于促进我国资源集约利用和自然环境的改善.文章梳理了产业发展要素体系,分析了各要素对产业发展的影响作用,并运用调查问卷和结构方程模型对理论假设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市场环境显著正向影响市场渗透程度及资源利用程度;政府作用显著正向影响市场渗透程度、资源利用程度以及阶段成熟程度;技术环境显著正向影响资源利用程度及阶段成熟程度.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分析中国30个省(除西藏外)的14个产业2002年横截面数据,揭示了经济结构和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文章重点探讨了地区专门化、地区多样化、产业增加值结构多样化等因素的作用.结果表明,一个产业所在省区外部产业环境的多样性有利于产业的发展,地区专门化的影响为负,而产业增加值结构多样化在内陆省区有利于产业发展,而对沿海省区产业不利.专业化、多样化的影响与产业的知识密集性、技术密集性之间没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5.
信息产业发展与其环境密切相关 ,影响信息产业发展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政策制度、投融资体制、法律体系、社会中介服务、社会文化和国际环境等各方面。湖南省信息产业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其环境的滞后 ,针对环境因素对信息产业发展的制约 ,文章从战略高度提出了改善信息产业发展环境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产业发展质量测度为切入点,在提出等权重综合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方法的基础上,给出测度区域产业发展质量不平衡的"空间几何法",从省际和区域整体两个视角对京津冀和长三角的差异变动进行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构建区域产业发展质量不平衡的测度指标体系,探讨了产业发展质量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三地产业发展质量差异变动的协同性明显优于长三角地区;加强政府宏观调控、提高互联网普及程度及交通便利度均可显著降低产业发展质量差异。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我省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发展战略,绿色食品发展很快,已经成为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新亮点。为了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全面准确地反映绿色食品发展情况,监测农村经济发展趋势,为各级党委、政府提供“快、精、准”的统计信息,积极推进绿色食品大省建设,黑龙江省统计局与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经过协商研究,决定从2001年起建立绿色食品全面统计制度。这项制度填补了国内空白。这项制度明确了绿色食品的内涵,规定了统计内容和统计方法。 绿色食品 系指遵…  相似文献   

18.
县域产业结构过度同质化所形成的非合意性产业重叠导致供给侧资源要素低效配置和需求侧市场恶性竞争。产业重叠造成了市场供给过剩的磁性效应,而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区域间产业布局实现高效协同而非产业重叠。有效化解产业重叠并缓解其消极经济影响需要准确识别各县域产业重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中国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致使产业重叠程度空间分布差异明显,从制度经济发展视角分析县域产业重叠的形成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基于产业结构相似系数法测算各大城市群所覆盖县(市、区)的产业重叠程度,并检验不同因素对产业重叠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空间分布方面,东部城市群所覆盖县域的产业重叠程度低于中西部区域,市场化水平和产业成熟度能够有效抑制县域之间的非合意性产业重叠;在影响因素方面,区域产业重叠主要归因于政治晋升与县域竞争,县域资源禀赋和产业政策也是致使产业重叠程度提升的因素。同时,随着中国市场环境容忍度的收缩,一定程度上压缩了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的容错空间,进而加剧了县域产业重叠程度。机制检验结果显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能够弱化产业政策对产业重叠的助推效应,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政府产业政策导致产业重叠的可能性越低。基于产业重叠形成机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在"一带一路"倡议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基于钻石模型提炼相关指标,以2010—2015年陕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相关数据为依托,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研究了陕西文化旅游产业外向型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地区生产总值、邮电业务总量、R&D经费、接待入境旅游人数、政策文件和规定、文物事业总量、图书杂志和报纸出版量、城镇居民文娱消费支出等因素是陕西文化旅游产业外向型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民用航空航线里程、星级饭店数、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文化事业总量、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铁路营业里程等因素作用则较小。基于此展开理论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实现加快提高全国服务业平均水平的目标,对全国各经济区域服务业进行研究,将全国各省市按经济结构相似性划分为八个具有代表性的经济区域来评价。然后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通过从发展水平、产业规模、增长速度、产出效益四个方面,选取包括人均服务业法人单位数、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等多个指标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来评价我国区域服务业的发展。通过实证分析,结合影响各区域服务业发展的相关因素,提出相应的扩大服务业规模、产业结构优化、提高服务业发展速度等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