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我国1978-2009年城镇化率和人均GDP年度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建立反映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增长动态关系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在VAR模型的基础上,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了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增长相互之间的动态影响。为了弥补时间序列数据只包含时间和指标两维信息的缺陷,进一步采用2000-2009年我国31个省市的城镇化率和人均GDP的面板数据,利用横截面、时间和指标三维信息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通过运用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和面板数据协整检验,得出我国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面板数据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从弹性角度分析,认为我国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可以维持7.1%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
收入现状 收入水平低.2006年,内江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为8105元,可支配收入为7492元,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11760元)低4268元,比全省平均水平(9350元)低1858元,在全省21个市州中位列17位;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总收人为465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65元,人均纯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3587元)低322元,比全省平均水平(3013元)高252元,在全省21个市州中位列11.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家对民生和收入分配领域重视力度的加大,社会各界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职工平均工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统计指标的关注度日益提高。本文从指标概念内涵以及核算的角度出发,阐述了人均GDP与平均工资、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以我国1995-2009年数据为基础,对各指标之间内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4.
一、争创中国百强的背景 中国百强县排名自1991年由国家统计局发起,2000年后由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心组织评选的“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核心评价指标主要有8项:人口、国内生产总值、城镇化率、一般预算收入、人均GDP、农民人均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GDP增长率。  相似文献   

5.
李敏 《统计教育》2008,(3):11-13
自本世纪以来,西部地区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西部大开发,带动了西部经济的发展,使西部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是,在整个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取得较大成就的同时,西部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增长,无论是人均GDP,还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民人均纯收入,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本文主要采用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农民人均纯收入等多项指标,对西部十二个地区从1996-2005年十年问经济增长的δ-收敛、β-收敛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6.
《浙江统计》2009,(2):44-45
1.2008年年度浙江省各市及义乌市GDP初步核算数据 2.浙江与全国平均及其他六省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比较 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272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9258元,同比分别增长10.5%和12%,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加993元,连续24年居全国各省区首位.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2000~2007年间统计数据.对武汉城市圈各城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分别从绝对差距、相对差距、库兹涅茨"倒U"型假说、收敛性等角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绝对差距,还是相对差距,考察期间都是扩大的;"倒U"型假说通过检验;δ-收敛证明了可支配收入的离差是扩大的,绝对β-收敛证实了其存在收敛性;在加入反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的经济结构变量和产权结构变量后,三个模型检验都证明了其存在务件β-收敛.且二产占GDP比重和三产占GDP比重与各城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之间正相关,而国有单位职工占总人口比重值则与其增长速度存在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文章利用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对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并分析环境污染对经济发展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与人均GDP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且绝大部分地区环境一收入关系位于环境曲线左半段;工业废水和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变动对经济增长均产生负面效应,且后者的负面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9.
官员热衷GDP增长,是为了政绩,还是为了民生?从GDP增长中百姓是否得到实惠?如果GDP与人民的幸福指数没有关系,为何它能长期成为各级政府的考核指标?文章采用成渝两地的经济数据,以重庆为例,并以成都作为佐证,通过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和Granger因果检验,论证了人均GDP与人均可支配收入是相互促进的正相关关系,并用量化分析的方式对该问题求解.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选取城镇人口、GDP、城市建成区面积、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性支出5个典型因素作为影响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的自变量,利用2003-2013年我国31个省级行政单位的面板数据,建立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回归结果表明:以上5个自变量均会对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造成影响.在此之上,又进一步分省进行逐步回归,考察各个影响因素对于不同地区的影响.分省回归的结果表明:不同省份生活垃圾产生量的显著性影响因素存在差异,且同一影响因素对各个省份的生活垃圾的影响方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定量分析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对服务领导决策、促进二者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中国31个省区市2001-2011年的人均GDP和人均社会保障支出的面板数据作为样本数据,从横截面、时间以及指标三个维度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单位根检验、面板数据的协整检验,得出中国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从弹性角度分析,得出中国社会保障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会促进经济发展水平提高0.87个百分点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我国各省市城镇居民消费与收入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亮  余佳 《统计教育》2009,(12):40-43,48
本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利用了1991—2007年的人均消费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统计数据。对我国29个省市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表明,消费水平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密切相关,其中居民自发消费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呈同方向变动,而边际消费倾向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呈反方向变动,并且城镇居民的自发消费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通辽市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整体实力不断发展壮大,财政收入和城镇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2012年全市GDP实现1691.9亿元,财政收入达到138.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828元.但是,从横向对比看,通辽市与全国、全区及兄弟盟市相比,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上还存在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4.
从生态足迹的角度,根据1978~2008年全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探讨了我国经济与资源环境之间是否存在倒"U"型关系,结果发现:我国资源环境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呈现倒"U"型,处于拐点时人均GDP为19672.6元,表明我国整体上已于2008年跨过拐点,进入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期。并通过动态面板的广义矩估计,详细分析了各类型生态足迹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文章采用1995-2012年中国29个省(市/区)GDP与用电量数据,基于Granger理论对两变量之间因果关系进行了检验,研究显示,其中26个省(市/区)存在从用电量到GDP的Granger关系.再以此26个省(市/区)的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对中国GDP与用电量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电量对GDP的边际效应是非固定的,城镇化水平与该边际效应的非固定性有着方向上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在扩大内需的背景下,文章首先对我国1985~2009年的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进行单位根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和协整分析,进而构建误差修正(ECM)模型,在宏观上探究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的关系;然后进一步分析不同收入组1995~2009年的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的面板数据,从收入差距对消费支出的影响方面构建面板数据模型,进而分析了收入差距对消费支出的影响;最后得出结论及相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7.
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规模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运用协整分析和Granger检验探讨我国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规模变化的影响及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人均GDP、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与高等教育规模存在长期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其影响弹性系数分别为1.380、2.272和1.625;居民收入水平是高等教育规模变化的Granger原因,而高等教育规模并未成为经济发展的Granger原因,高等教育规模与经济发展之间尚未形成一种协调联动的相互促进机制。  相似文献   

18.
孙建 《统计与决策》2016,(12):131-134
文章利用面板单位根检验和面板协整模型、SEVM空间过滤及门槛回归模型研究了中国30个省区碳排放EKC曲线的特征和内在形成机制.研究发现,中国区域碳排放EKC曲线存在明显的双门槛收入效应,人均GDP的阈值分别为6867元和24081元.在高、低收入区域均碳排放EKC曲线均呈倒U型,目前区域碳排放与人均GDP的关系均处于EKC曲线的左侧.在中等收入区域,碳排放与人均GDP呈现对数线性关系.在三大区域,环境变化的内在机制是互不相同的.规模效应与技术效应对三大区域碳排放有显著正向影响,结构效应对中低收入区域碳排放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对高收入区域碳排放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文章依据2011—2020年我国西部地区77个地级市新型城镇化相关数据,建立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的熵值法对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进行评价并分析其空间自相关性,进而采用空间面板回归模型对其影响因素及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分析。研究表明:2011—2020年,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显著提升,且存在空间相关性。本地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对邻近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具有正向作用,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受到邻近地区第三产业产值占比、人均财政支出以及每万人拥有医疗床位数的显著影响;本地每万人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人均GDP、第三产业产值占比、人均财政支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万人拥有医疗床位数和生态绿色水平的提高将促进本地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的提高;本地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万人拥有医疗床位数的提高还将促进邻近地区新型城镇化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在房地产进入去库存化阶段,可以通过住房存量供给弹性这一指标对库存过剩问题进行调控.文章首先测算出我国城市住房平均存量弹性水平为0.266,然后使用面板VAR的方法证实了存量弹性与库存过剩之间的正向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找到影响存量弹性的两个主要因素,并提出城市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和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来实现去库存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