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贞茹 《统计与决策》2012,(14):138-141
要素投入是经济增长主要动因,但要素投入的结构、类型不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也不同。文章利用1980~2010年的经济数据,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相关研究中引入了C-D生产函数模型,主要解决了其要素贡献以及地区结构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资本、劳动投入、金融发展水平及全要素生产率等因素在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  相似文献   

2.
我国经济要素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素投入与经济增长有着直接的关系。文章以近几年众多学者对此问题的研究为背景,对这些研究成果分别作了简述,并分析了各自的得失与利弊。  相似文献   

3.
人们常常利用生产函数模型测算经济增长因素贡献率,但一般方法仅考虑单纯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事实上,在因素分析中,交互影响因素是客观存在的,怎样把这种交互影响值分配到各个因素中去,如实地反映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并分清各个因素的主次地位,有重要意义。为此,文章给出了一种测算经济增长因素贡献率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GDP增长的要素分析中,国内学者一般强调单一要素的作用,如资本的高积累、劳动参与率或技术进步等,并且对不同要素在所研究的特定时期内的贡献率变动趋势缺乏分析;而能源对GDP增长的作用往往被认为是不明显的,这显然与中国政府非常重视能源消耗与GDP增长的关系的事实不吻合。因此,把能源资源引入模型GM(1,4),构建灰生产函数,借鉴"索洛剩余"的思想,对中国2001—2008年期间GDP增长的主要生产要素贡献率进行分解,结果发现:2001—2008年期间,资本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处于绝对强势地位,其产出弹性保持着强进的增长势头;相反,劳动、能源与技术等要素对GDP的贡献率处于绝对弱势,并且劳动的产出弹性保持着直线式的下降趋势,能源的产出弹性则始终处于比较低的平稳状态,技术的贡献率呈现波动性下滑趋势。鉴此,提出了与之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经济增长是一国政治、经济、科技、国防等诸方面实力提高的重要条件。研究促成经济增长诸要素的贡献,对于调整经济增长方式、促进资源充分利用,提高综合国内等有重要作用。从现有的文献看,要对全国经济增长源泉进行精确和详细的分解,尚有一定的困难,因为这不仅涉及到指标选择的正确性,同时也面临统计数据的可靠性和可获得性等因素。本文引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试图通过一些替代的经济计量分析,透视我国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6.
文章利用C-D生产函数,对2000-2013年山东省17地市三次产业的要素产出弹性进行了测算,并结合要素投入构成分析了山东省经济增长的结构动因与存在问题.研究发现:劳动、资本、技术研发三要素对山东省经济增长都产生了正向积极影响,但产出弹性数值和变化趋势相差较大,其中,资本产出弹性最高且表现平稳,劳动产出弹性明显低于资本产出弹性且表现出逐年下降的变化趋势,技术研发产出弹性最低,总体上,2000-2013年山东省经济增长除依赖劳动力增加与技术研发投入外,更大程度上主要依赖于资本投资的拉动.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技术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测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C-D生产函数建立高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模型,对我国1995~2005年间,28个省(直辖市)的高技术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进行测算,并作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8.
利用C-D函数测算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及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强调可持续性发展战略,迫切需要对经济的增长质量进行测算。本文试图利用C-D生产函数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进行测算,并根据经济增长的质量来判断经济的增长方式,最后提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构建了我国1980-2011年的标准化要素增强型能源CES生产函数模型和标准化供给面系统,通过将4方程供给面系统转化为单方程后再采用DE非线性最优化算法的方法估算我国能源增强型技术进步率及要素替代弹性.结果表明:①(KE)L嵌套的CES生产函数形式结构比较符合我国的实际;②我国能源与资本的工程替代弹性估计值为0.345,能源增强型技术进步年均增长率为2.6%.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2000—2020年的数据,构建包含资本、能源和劳动三要素的一般要素增强型的嵌套CES生产函数,采用标准化供给面系统方法进行参数估计,从国家和区域两个层面对要素间的替代弹性、有偏技术进步和技术进步偏向程度进行精确测度。结果表明,国家和区域层面资本和能源的替代弹性均小于1,表明能源与非能源要素可替代程度偏低。从要素效率增长率来看,能源效率增长率呈快速增长的趋势,能效提升潜力巨大;劳动效率增长率最快,但逐年下降,与劳动力价格日益攀升有关;资本效率下降,下降速度趋于平缓。从技术进步偏向来看,国家和区域均表现为资本偏向、能源和劳动节约型,对资本的偏向程度均不断降低。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泰尔指数法对我国研发投入要素的区域差异进行了研究,并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时空跃迁法对我国研发投入要素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研发经费和研发人员的区域差异具有不同的发展态势,区域间差异是导致地区总差异的主要因素,区域内中、东部地区差异最大;我国研发投入要素在空间上呈现集聚特征,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并且这种集聚趋势在不断增强;我国研发投入在空间分布上呈现"集聚"与"分异"并存,且以低-低水平"集聚"为主要时空演化特征;我国研发投入的局部空间结构稳定性较强,具有高度的路径锁定特征。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中国要素份额时变和要素禀赋存在空间差异的经济事实,以新古典生产函数为基础,构建包含时间因素和空间因素的时空异质弹性生产函数模型,并对不同省份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动态演进趋势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要素产出弹性方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要素产出弹性存在较为明显的时空差异性,现阶段大多数省份资本和劳动力产出弹性逐渐稳定在0.6和0.4左右;在全要素生产率测度方面,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以1992年为时间节点,前后呈现出不同的波动特征,1992年之后波动幅度开始减小。  相似文献   

13.
滕泽伟 《统计研究》2023,(10):30-42
本文以服务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共同前沿、Dagum基尼系数和Kernel密度估计方法探讨了碳排放约束下我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地区差异、动态演进和影响因素等问题。研究发现,我国服务业碳排放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特征,总体差距的主要来源是超变密度,其次是地区内差异,地区间差异的贡献率最低。我国服务业碳排放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不同极化特征和“俱乐部收敛”趋势。服务业碳排放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支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外商直接投资对服务业碳排放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作用表现为正向不显著,能源消费结构对服务业碳排放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显著为负,行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显著促进了服务业碳排放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本文的研究对于识别不同区域之间服务业碳排放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差异,实现服务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偏向性技术进步代表技术进步的一般形态,然而,鲜有文献从偏向性技术进步视角分析全要素生产率(TFP)演变的特征及其来源。本文基于标准化要素增强型CES生产函数,使用跨国层面的数据系统考察了偏向性技术进步视角下TFP增长的收敛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第一,国家间技术进步表现出明显的要素偏向,不同类型国家间偏向性技术进步情境下,TFP增长大致以1999年为界,其平均离散程度呈现先缩小后扩大趋势。第二,不同类型国家皆表现出明显的绝对β收敛,发达国家在整个样本期间始终保持条件β收敛态势,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国家的TFP增长经历了先发散后向自身稳态水平靠近的演变阶段,而劳动偏向性技术进步国家的TFP演变趋势与之相反,这与长期依赖资本投入驱动产生的负面效应日益凸显有关。与同比增长率法相比,本文使用几何平均增长率法计算的TFP增长率降低了生产率波动对收敛检验结果的影响,其条件β收敛检验模型结果更为可靠。第三,教育水平提升、产业结构转变、要素禀赋结构优化、经济自由度提升等都有利于促进偏向性技术进步视角下TFP增长,而政府规模过度扩张引起生产率损失,该结论在考虑内生性、因变量选择性偏差和删除样本离群值后亦...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及ML指数测算了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然后通过SYS-GMM动态面板模型研究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①2004-2013年,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出现倒退且不具收敛特征,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明显低于传统全要素生产率,尽管如此,仍有一半左右的工业行业在绿色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实现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②较高的技术水平、合理的产权结构能显著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而资本深化、不合理的能源结构阻碍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③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尚未越过“波特拐点”,外商投资能提升技术进步但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还未发挥,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与企业规模并无直接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