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白建国 《老人天地》2008,(10):22-22
我写《红色珍藏》这本书,最大的动力就是想替红军老妈妈了却心愿,因为我和红军老妈妈之间有一种解不开的结。老妈妈把  相似文献   

2.
谢涛 《当代老年》2006,(12):28-28
邻居中有位70多岁的老妈妈,前不久老伴去世了。 她现在住的房子是已成家多年的三个儿子凑钱给买的。刚刚成家不久的小儿子找到她说:“妈妈,爸爸已经走了,你一个人很孤单,不如把房子卖掉.我也把我们住的旧房子卖掉,这样我们的钱合在一起买新房子,您住到我们家里,我来养着您。”老妈妈同意了,很快卖掉了自己的房子,把钱交给小儿子,住到了小儿子家里。小儿子找三位哥哥开家庭会议,三位哥哥同意了小儿子的意见,老人由他来瞻养,他们一起把给老人—年的生活费交到这位小儿子手里。小儿子还从他妈手中要走了政府给老人每月领取生活费的存折。这位老妈妈才住进去—个多月,新房子还没买,老妈妈就无法忍受小儿子及儿媳对她的无理态度,跑出来住到大儿子家里。  相似文献   

3.
《炎黄世界》2013,(2):19-19
1937年,江苏太仓人陈汝言被淞沪炮声所迫,流亡到了山城重庆。他看到沙坪坝高等学府林立,学生万千,却没有一家像样的书店,便决心开一家好书店及出版社。但他没有开办经费,当时那些支持他开书店的知名教授均度日维艰,爱莫能助。多亏江苏老乡李公朴给他出了个点子:要钱只有找徐悲鸿,他画一匹马就是500元。  相似文献   

4.
1963年出生的黄瞻原是南充一家国有企业的司机,2003年,他所在的企业倒闭了,他因为年龄偏大,学历不高,一时没找到合适的工作,他的妻子梁子颐一直四处打工,没有固定收入,这下一家三口的生计成了问题。因为买不起房,他们一直住在黄瞻父母的房里,和两位老人一起生活。  相似文献   

5.
李起 《伴侣(A版)》2014,(8):48-48
凯拉斯在澳洲墨尔本的一条小街上经营着一家面包店。主要销售三明治,生意很冷清。眼看生计难以维持,朋友告诉他可以转到柏克商业街试试,那里人流大,生意肯定好。凯拉斯心想,虽然柏克街已有一家面包店,而且生意非常红火,但只要自己质量上去了,同样能竞争过别人。但让他懊恼的是转了一圈竟然没有租到一家合适的门店,不是没地方就是租金太贵。无奈之下,他在街拐角处租了一家七楼的餐厅,朋友认为他这种做法无异于找死,而凯拉斯则坚持酒香不怕巷子深,况且这还是一条繁华的街道。经过一番装修后,面包店开业了。  相似文献   

6.
强音 《职业》2013,(16):87-87
熊子强(化名)三年前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建筑学专业,他先后在一家小型建筑设计所和一家大型民营建筑设计所供职,至今已工作三年。这三年中,他明白了一个优秀的建筑师,不光是要谨慎、缜密、逻辑性强,更要有常人所不具备的谋略和能力。  相似文献   

7.
名人的幽默     
有一次,大仲马到德国一家餐馆吃饭,他想尝一尝有名的德国蘑菇,但服务员听不懂他的法语。他灵机一动,就在纸上画了一只蘑菇,递给那位服务员。  相似文献   

8.
急于结婚, 他以一纸《裸捐协议》赢得美人归 刘洪刚是一家通讯公司的维修人员,父亲在他大学刚毕业时去世了,照顾残疾母亲的担子落在了他肩上。  相似文献   

9.
他是一家广告公司的美术总监。35岁,有车有房,收入丰厚稳定,最重要的是未婚。  相似文献   

10.
佚名 《现代妇女》2010,(8):16-16
他是个哑巴,大字不识,家境贫寒。为了糊口,他在村里的一家纸箱厂上班。18岁那年,有一天他骑着自行车进城游玩,繁华的小城让他流连忘返。这里看看,那里瞧瞧,时间飞快地过去了。等他想起要回家时,天已经黑了。他迷路了,回不去了。  相似文献   

11.
<正>接到刘源叔叔的短信,得知光美奶奶去世的消息,我顿时意识到,一位广受尊敬的传奇女性,一位亲历和见证那段既是伟人辈出、风云激荡又是充满曲折坎坷的红色岁月的长  相似文献   

12.
他是一位残疾人,在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的一家酒店当保安。他的左手虽然只剩下一根手指,可是,当别人面临危险的时候,他全然忘却了自己的残疾,纵身跳入河中救人。  相似文献   

13.
《当代老年》2007,(3):1-1
有一位赫赫有名的集团老总,在40岁以前,穷困潦倒,家徒四壁,没有人看得起他,包括他的妻子。但他只身下海,从小本生意开始,在短短的十年内,把一家手工作坊扩张成了资产达亿元的私营企业。  相似文献   

14.
零钱     
慧子 《老人天地》2010,(8):39-39
一名男子走进一家便利店买东西,当店员打开钱箱准备给他找钱的时候,这名男子突然拔出一把手枪,他威胁店员把抽屉里的现金都给他。他的手枪对着店员,店员很害怕,就把装钱的抽屉抽出来给了他。  相似文献   

15.
陈亦权 《职业》2011,(28):26-26
1949年,卡斯特在法国波尔多市创建了一家小小的葡萄酒厂,包括他自己在内,只有30名员工。  相似文献   

16.
一与杨总相识,是在一个冬季的傍晚。用他的话说,他差一点找遍了世界才找到我的。那是一个平常的傍晚,快下班了,突然接到一个电话。他只说他是我的一个读者,一直都在关注着我的作品,希望能与我谈谈。我稍稍有一些犹豫,他说我打了几十个电话才找到你,希望你不要拒绝,晚上我做东,你不要有别的安排。我一时有些感动,答应了他。当我在一家豪华宾馆里见到他的时候,我有些惊诧他的年轻。他高大威武,风度不凡,英气逼人。他递给我他的名片,我才知道他是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的总经理,而这家公司正如日中天,是非常有名气的。他并且还是…  相似文献   

17.
峥嵘 《现代交际》2004,(6):30-31
刚考进一家大公司的档案部工作不久,我就碰上了一件奇怪的事。一天晚上,老总带上我们档案部六个职员到一家比较别致的小酒楼吃饭。刚吃几口,老总突然说这菜不合他的口味,一向举止文明待人宽容的老总脸色不好看了,还骂了几句难听的话。之后竟说:“摔他一只杯子!谁干,我奖他一百块钱!”说罢,就环视了一下在座各位。  相似文献   

18.
他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为了让他上大学,父母卖掉了家里所有能卖的东西,借遍了所有能借的亲戚朋友。为了尽快还清债务,他大学毕业后,没有多加挑选就到了一家那时不被大多数人看好的饮料公司。  相似文献   

19.
张峰 《老年人》2010,(1):38-38
旧时一个人开了一家布店,一连数年,他都用一个短了尺寸的木尺来卖布。有一天,他良心发现.想把尺换掉,做个诚实的商人。但他转念一想,对门的布店是自己的竞争对手.不如先去看看他的木尺再作打算。  相似文献   

20.
阳光 《当代老年》2008,(1):32-33
今年52岁的王达是山东烟台市人。年轻时,他因擅长做思想工作,在一家进出口公司当政工干事。由于他工作出色、积极肯干,1989年,他获得了政工师的职称,并在多个部门担任主要领导职务。1992年,机遇又垂青于他,他被升职为公司总经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