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院美学研究室于10月22日下午召开第二次美学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院内外部分研究美学的教师和中文系各年级部分同学。这次讨论会学习和讨论了马克思的《经济学——哲学手稿》。与会者一致认为,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和《经济学——哲学手稿》等都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美学的重要理论著作,今后要不断学习,深入研究,以  相似文献   

2.
<正> 恩格斯于1844年发表在《德法年鉴》上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一文,是恩格斯运用新形成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所作的最初批判,在考察资本主义社会时,从社会主义的观点提出了某些关于未来社会的设想。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  相似文献   

3.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导言》共由四节组成,包括两大内容——对近代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的批判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学研究方法的探寻.马克思颠倒了17世纪由具体到抽象的经济分析方法,采用“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科学研究方法.利用这种方法,马克思从物质生产入手,对近代资产阶级经济学进行批判,将以往经济学的历史线性结构解构,并将生产各要素按照有机结构重新整合,发现其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4.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认为唯物辩证法的研究方法是从"抽象"到"具体"而不是从"具体"到"抽象",马克思以此批判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将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割裂开来,没有从整体上考察资本主义的社会生活。基于此,马克思进一步揭示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唯心主义实质,在社会历史领域坚持了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提出的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的论点,出色地体现了唯物史观与辩证法的思想光辉,是马克思主义美学与文艺理论的重要原理之一.正确地理解和自觉地运用这一观点,对于深入研究中外文学史和各种文艺思潮的发展兴衰,对于从总体上把握错综复杂的文学现象,建立我国自己的比较文学理论体系,对于在美学和文艺理论研究中坚持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对于在四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努力创造各种条件推进社会主义文艺的持续繁荣,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与人权──重读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张文木近几年人权问题似乎是一个国际性的话题,学术界也开始了对人权问题的研究,下面是笔者在学习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以下简称《导言》)时结合人权问题所作的思考。《导言》是...  相似文献   

7.
关于物质生产的发展同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理论见于马克思 1857年 8月至 9月所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一文中的第四节。在这一部分内容里 ,马克思阐释了物质生产的发展同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问题 ,说明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丰富了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8.
论王亚南的经济规律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王亚南发表了《经济科学论》、《政治经济学上的法则》、《政治经济学及其应用》、《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等文章,阐述经济规律的性质与研究经济规律的方法。这些文章在四十年代是同各种错误思潮的理论斗争中,通过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认识论引导年青的经济科学工作者正确领会和运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方法去研究中国经济问题,体现了王亚南比较完整的经济规律观,是王亚南理论遗产中精华的构成部分;尤其他的许多观点和方法涉及当前经济理论界尚在争议的问题,更值得我们重视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指出:“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但是,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因为如果这样,生产就没有目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第741页)这里,马克思论述了生产和消费的辩证关系,揭示出消费是社会生产的客观目的,这是一条适用于各个社会形态的普遍经济规律。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资本论》序言中写道:“在形式上,叙述方法必须与研究方法不同。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只有在这项工作完成以后,现实的运动才能适当地叙述出来。”许多同志在解释这一段话时,把它与《<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有关政治经济学方法的一大段话联系起来,认为研究方法是从具体到抽象,叙述方法是由抽象再到具体。这种观点事实上否定了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只是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生产决定流通,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有什么样的流通方式和性质;有什么样的生产结构和规模,就有什么样的流通广度和深度。但是,流通并不是完全被动和消极的东西,它反过来对生产起着巨大的能动作用。 一、社会主义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论述生产与分配、交换(流通)、消费之间的关系时指出:“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同要素相互间的一定关  相似文献   

12.
如果我们翻开《政治经济学》各种教科书的新旧版本,会毫无例外地发现——基本上都在研究经济规律,有的教材明确规定政治经济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而且在社会主义部分所研究的经济规律大多是这样几条;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按劳分配规律、价值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等。为什么把揭示经济规律作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这个问题却很少为我们所思考,似乎这已是天经地义之事,其实不然,理由是:  相似文献   

13.
围绕当下正在展开的有关实践存在论美学的争论,重温马克思著作《关于费尔巴哈的论纲》、《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回顾并比较李泽厚、朱光潜、朱立元对实践概念理解的异同,论证了实践存在论美学的马克思主义性质,同时指出董学文等对实践存在论美学的错误理解。  相似文献   

14.
试论《〈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理论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看法认为《〈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理论内涵在于:第一,表述了无产阶级作为旧制度的破坏者和新制度的创造者的历史使命的思想;第二,阐述了先进理论的革命作用。本文认为这两个方面不足以揭示《导言》的理论内涵。《导言》的真实内涵在于,马克思在这里第一次探讨了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道路,除了上述两个方面之外,《导言》还从革命对象的特殊性、资产阶级的特殊性等角度深入分析了落后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实际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经济学的发展总是和批判联系在一起的.中国传统政治经济学侧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却忽视了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研究,造成中国经济学体系事实上的不完整性.本研究在分析传统政治经济学缺陷的基础上,对建构中国经济学的新体系做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用经济学说史的观点探讨了马克思在《导言》中所论述的政治经济学方法。认为《导言》是马克思为他的政治经济学著作规定研究对象和方法而写的。马克思以17世纪和后来的经济学家所应用的方法为例来说明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是科学上正确的方法,马克思在《导言》中,对政治经济学方法的考察始终围绕着创立自己的政治经济学体系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 读《〈资本论〉和资产阶级经济学》(见《安徽大学学报》1982年第1期)后,有两点意见,想提出来求教于该文作者和同志们。一、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来源的问题。作者认为,“《资本论》的经济思想来源,不仅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而且包括对前人一切经济思想的批判吸收和概括。”后者包括批判地吸收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某些正确概念和个别科学论点。”我认为,把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中某些正确的概念和个别科学论点,也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来源之一,是不对的。第一,抹煞了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提出政治经济学应分作五篇。前三篇研究社会生产各个环节,第四篇是“生产的国际关系。国际分工。国际交换。输出和输入。汇率”。第五篇是“世界市场和危机”。显然,政治经济学必须把国民经济与世界经济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也必须联系生产的国际关系来加以考察。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问题。国务院在五届人大第四次会议上提出十项经济建设方针,其中有一项就是“坚持对外开放政策,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19.
人类掌握和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式、多层次和多维度的。马克思曾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指出,人类掌握世界的思维方式一般有宗教的、实践——精神的、艺术的和哲学的四种基本类型。我们是不大容易理解数千年前我们的先人是用什么方式去掌握和认识世界的。在《周易》用什么思维方式掌握世界的问题上,传统的观点认为,《周易》包含着丰富的朴素辩证法,不言而喻是用辩证哲学思维方式掌握世界。近年来,学术界对此进行很多的有益探讨。有论者提出,《周易》掌握世界的思维方式是“取象思维”和“整体思维”;有的则认为是“实  相似文献   

20.
国家哲学是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第一次提出和使用的科学概念,《导言》虽然没有对国家哲学作系统、完整的论述,可他从理论和德国现状出发,阐述了国家哲学是一个国家的“总理论”和“总根据”:国家哲学规制和表征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并且第一次把宗教批判同共产主义革命联系起来,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国家哲学将是历史上最高最完善的形式的论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