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中亚东干文学一方面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因子,另一方面,由于处在前苏联多民族文学的文化语境中,它也深受俄罗斯文化的影响.在俄罗斯文化的历时传统与共时语境影响下,东干与俄罗斯战争文学在英雄主义主题、人道主义的叙事视角及悲剧的审美意蕴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同时,东干战争文学又受中国传统文化、伊斯兰教宗教文化与中国回族独特的民族心理的影响,凸显出一些独特的民族精神个性.  相似文献   

2.
历史文化名城扬州,自古以来,颇多“掀天揭地之文,震电惊雷之字,呵神骂鬼之谈,无古无今之画”(郑板桥语)。扬州本土和客居扬州的文人补察时政,泄导人情,敢鼓敢呼,在不同时代,曾以不同样式,“为时而著”,“为事而作”:枚乘的《七发》开汉大赋劝百讽一的先河;唐代诸多诗人皆借隋讽唐;元代睢景臣《高祖还乡》套曲制作新奇,揶揄百端;明代宗臣《报刘一丈书》抒发积愤,痛快淋漓;清代吴敬梓客死扬州,《儒林外史》也于扬州付梓,分明是揭示文人心态的利刃;……扬州历史文化的丰富营养,培养了一位位讽刺文学的巨擘;扬州政治、经济、民情习俗等社会生活百态,也为一篇篇讽刺作品提供了丰富的活水源头。扬州讽刺文学的杰出成就,树起了我国讽刺文学的一座座丰碑,达到了作家所处时代的最高思想水准和艺术水准  相似文献   

3.
中亚华裔东干文学是世界华裔文学研究中的一个新领域,东干文学与俄罗斯文化存在密切的联系,俄罗斯文化影响了东干文学的语言、题材和风格。研究东干文学与俄罗斯文化的特殊关系,对思考世界华裔文学的相关问题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西方的讽刺文学作品,最早见于希腊罗马古典文学之中,中世纪以后,在荷兰、法国、西班牙和英国等国相继发展。讽刺文学作品题材极其广泛,形式主要是诗、戏剧、小说和小品文。讽刺作家大体分为贺拉斯派和尤维纳利斯派。讽刺文学的"最终目的是暴露社会罪恶",以责备来纠正社会恶习。讽刺文学的表达方式主要有独白、模仿和叙事。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讽刺文学,其美学文化鲜明反映了现实,有较强的刺时救世的教化作用。文章从中国古代讽刺文学发展轨迹切入,探究其外具偏执、否定之形,内蕴"中和"之美,从美学角度和文学史的视角论述"中和"之美辩证和谐的理性精神在讽刺文学体式中的艺术风貌和表现形式,以期对文艺美学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提出世界华语文学的概念,将东干文学定位为世界华语文学的一个分支,勾画了东干文学的演变历程,把民间文学与俄罗斯文学视为东干书面文学发展的两大动因,并从拼音文字、语言、文化等不同层面揭示了东干文学独特的研究价值.由于中国文化是东干文化的母体,因此中国学者具有别国学者无法取代的研究优势,中国研究者能破译东干语中的某些文化密码,在对东干语言、文化、文学的看法上,中国学者提出了与其他国家学者不同的观点,预见了世界东干学研究中中国学派形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中亚东干文学的研究价值是多方面的,论文从独特的东干拼音文字、以中国西北方言为基础的东干语言、将中华文化与俄罗斯文化、伊斯兰文化融为一体的东干文化、民俗色彩、美学风格、作家文化身份等层面,论述了世界华语文学中东干文学独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中国文学的本质特征,就是文学和政治之间缠杂不清的功能性关系."抗战讽刺喜剧"作为一种"文学--政治"之间最具亲和力的个案文类.其产生是特定时代的历史性召唤.它的艺术形态和艺术价值的建立,主要得益于以文化为中介统纳政治和文学,形成文化与政治的双重修辞和互否性批判,达到政治功能和审美效应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9.
作为小说家的张天翼,其创作的精华在短篇小说领域,讽刺幽默小说又是其中的精粹。他的短篇讽刺幽默小说创作之所以能比较成功,除了他的天赋、才能之外,也得益于中外讽刺幽默文学的滋养,没有这个滋养,张天翼也许不能成为出色的讽刺幽默小说家。而他的长篇小说像《鬼土日记》与《格列佛游记》、《洋泾浜奇侠》与《堂吉诃德》的影响关系更为明显,但还不属于"照搬"和"套用",而是借鉴、受启发、类联想和触类旁通,然而,他的长篇之所以不太成功,原因是张天翼与塞万提斯和斯威夫特相比,还缺乏深厚的人生感受和体验,缺乏深厚的历史和现实的根基,缺乏批判的广度和力度,也缺乏驾驭长篇的能力。所以,张天翼的文学贡献、创作优长主要在短篇小说领域,尤其是讽刺幽默短篇的建构。张天翼的个案,给我们提供了经验、教训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回族文学的发展在20世纪有两个不同向度:中亚华裔东干族文学和中国回族文学。解读两族文学中的共有意象和文学成长环境会发现,虽然两族文学同根同源,但在民族性建构方面,东干文学偏向中国汉文化色彩,回族文学注重伊斯兰文化特征。以互为参照系的方式观照两族文学,还会发现东干文学对弥补回族文学发展断裂性的民族文献价值,以及“寻亲文学”、“寻根文学”等两族文学发展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11.
中亚东干文学是世界华裔文学艺苑中的一支奇葩,东干文学的多元文化色彩不但显示了其在世界华裔文坛中的独特性,还启发我们思考伊斯兰文化、中国文化、俄罗斯文化、东干亚文化与世界华裔文学的关系。深入研究中亚东干文学,对世界华裔文学研究具有拓展新领域和填补空白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我国讽刺诗自古以来就有着优良的历史传统 ,古代讽刺诗在题材内容和艺术表现方法等方面对现当代讽刺诗的深刻影响 ;现当代讽刺诗对古代讽刺诗在上述两方面的学习继承与发展创新 ,论述了古今讽刺诗歌的传承、发展的基本流脉。阐明了古今讽刺诗歌之间的历史继承性和新时代的变革性。指明其间的传承与发展有一条清晰的历史脉胳  相似文献   

13.
反讽叙事成为王跃文新著《苍黄》的一大叙事特色,它表现在话语反讽、情境反讽以及结构反讽三个方面;反讽叙事增强了《苍黄》官场叙事的艺术张力和现实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14.
东干族是中国西北回族迁往中亚而形成的一个民族群落,他们以"大分散,小聚居"的生存方式居住在吉尔吉斯和哈萨克等国,形成了独特的"乡庄"文化模式。东干作家通过文学的形式反映着本民族的生存。在东干文学里,"乡庄"不仅是一种地理空间和生存状态的存在,更是一种文化的存在、精神家园的存在,是东干人的民族文化之"根"。  相似文献   

15.
从宗教信仰、伦理道德、民间风俗、中国文学在中亚的伊斯兰化等不同层面,探讨了中亚东干文学与伊斯兰文化的关系,可以看出,其文化资源既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又受俄罗斯主流文化的影响,同时又具有伊斯兰文化的特点。东干文学已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下,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东干族是分布在中亚大地的中国回族移民群体.其创作别具一格,儿童文学也独树一帜.M·伊玛佐夫的儿童文学创作,无论是其审美精神,还是艺术特质,都具有东干文学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7.
探讨反讽暗示的作用及类别,归纳并评述了前人有关反讽暗示的主要研究。指出反讽暗示在与其他语境因素的配合下,对反讽话语的理解起到了提示和促进的作用。反讽暗示内容的研究成果对考察具体语言的反讽实例有着指导性意义,进而为跨文化的反讽对比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