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穷人》时,我突发奇想,改变以往的导课方式,在黑板上写上一道数学题:5+2=?学生马上回答:“等于7。”我意味深长地说:“今天,我们要学习《穷人》这篇课文,可这篇课文中的5+2就不是等于7了,而是等于……大家想知道答案吗?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去读课文吧。”学生开始读课文,时间也一分一秒地过去了。10分钟后,我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大都是从桑娜一家的生活更艰难的角度来说,没有什么更深的感悟。  相似文献   

2.
自然数单位“1”是人类认识最早的一个数,它在数学解题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在进行复数运算、分母(分子)有理化,进行化简、计算、证明等都离不开“1”.1.分母(或分子)有理化常要把分式的分子、分母乘以同一个数1.2.某些化简或计算题一旦“乘以数1”后就会引起“连锁反应”,迅速得出结果3.某些二项式习题常令某数等于1,则迎刃而解.例6证明c+CL+CZ+…+CG+…C卜2”证明设a=b=l代入二项式定理即得2”=Ct+C\+CI+…C:例7计算以下多项式展开后的系数和(Zx’+x‘-3x+l)‘“·(Zx+l)’·(-4x‘+4x+…  相似文献   

3.
数学考试结束后,甲问:“3乘以7等于多少?”乙答:“不知道,好像是35吧,你填的是多少?”甲答:“我想了好半天都想不出来,  相似文献   

4.
1加1等于几     
正有则笑话:老板招聘员工,数学家、统计学家、经济学家来应聘。老板问:"1加1等于几?""2。"数学家回答的不假思索。统计学家严谨答道:"大部分情况下等于2。"经济学家跟老板耳语:"老板,你想让1加1等于几?我就让他等于几。"数学高度抽象,抛开所有约束条件,1加1只在运算上等于2,没有单位、指向和误差,没有确切现实意义,就像张三有个苹果,李四也有一个,加起来就是两个苹果。经济学是一切以假设出发,假定一  相似文献   

5.
“有+VP”1和“有+VP”2二者存在区别:“有1”是动词,VP1只能是少部分单双音节动词,担任“有1”的宾语,“有2”承担三种语法功能,VP2不受音节或性质的限制,结构类型丰富。“有+VP”2结构在殷商时代就已出现,“有”的隐退与“了”的出现有着很重要的关系,“了”的专职身份使得“有+VP”2格式在主流语言中隐退。“有+VP”2复出受方言、外来语、传媒、语言机制、自身优势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拒绝有方     
邵火焰 《可乐》2011,(4):51-51
小妹告诉我,她们单位有个结了婚的男同事,老是有事没事在她面前献殷勤,说的一些话明显超出同事关系。我问:"你觉得他是不是有些居心不良?"小妹说:"虽说他没有什么出格的举动,但是感觉有些动机不纯。""你是不是想要我出面教训教  相似文献   

7.
小妹妹在我家,是个小公主。我呢,只配给公主做仆人。 有一次吃饭的时候,她坐在我旁边,把椅子晃得“嘎吱嘎吱”响。姥姥瞪了我一眼,严厉地说:“别晃了!”,我赶忙解释,“是小妹晃的。”姥姥却说:“她才三岁半,能晃动吗?”  相似文献   

8.
劳动最光荣     
<正>甲我考你个问题。乙什么问题呀?甲你知道什么最光荣吗?乙这还用问?当然是考100分最光荣啦!甲错!乙(疑惑地)考100分不光荣?甲当然也光荣,但我问的是——什么最光荣?关键在一个“最”字。乙那你说什么最光荣?甲劳动!劳动最光荣!乙咦,你怎么突然重视起劳动来了?甲我问问你,没有人劳动……你有粮食吃吗?  相似文献   

9.
同学们,你们说“天下兴亡”的下一句是什么?(台下声音:“匹夫有责”)——不,是“我的责任”。比如说,如果今年高考每个人都额外加10分,那不等于没加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于大家无责。“匹夫有责”要改成“我的责任”,我是这样教我的学生的。惟有这样的思想,我们的国家才有希望。如果人人都说:“学校秩序不好,是我的责任;教育办不好,是我的责任;国家不强盛,是我的责任!”人人都能主动负责,天下哪有不兴盛的国家?  相似文献   

10.
小幽默     
《社区》2009,(26):34-35
他叫我爸爸 有一个菜鸟问我:“MM是什么意思?” 我乱答:“妈妈!”她又问:“PLMM是什么意思?”我又乱答:“婆婆妈妈!” 然后。问她怎么了?她答:“有一个人加我为好友,他问我是‘婆婆妈妈’(PLMM)吗?我说不是。他又问我是‘妈妈’(MM)吗?我又说不是。接着。他就叫我‘爸爸’(88)!”  相似文献   

11.
“2+1”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针对“1”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分布在珠三角05级汽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包含现场授课,巡查、电话、网络联系等评价指标在内的评价体系,并对这些指标进行了一年的探索与实践,对制定和完善“2+1”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编读往来     
1.我在商场逛,随便问一个售货员:“这衣服多少钱?”她说:“180元。”我说:“30元卖不?”她说行,然后就让我交钱,我说:“我不买,就是随便溜达。”  相似文献   

13.
余平 《社区》2009,(9):61-61
现在社会上新词层出不穷,小妹是“80后”,从去年初开始就迷上了当“达人”。我不太明白“达人”是什么意思,小妹告诉我,“达人”泛指在某一领域中,经验丰富、非常专业、出类拔萃的人物。  相似文献   

14.
我家的邻居     
一阵刺耳的敲门声把我从美梦中惊醒。“谁呀?”我懒洋洋的问。“我,请问你家大人在吗?”糟糕,又是她——我那:“吝啬”的邻居。我一下子从床上弹起来,很不情愿的开门,她家里并不穷,但三天两头来借东西,这次也一定是。  相似文献   

15.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青年老是埋怨自己时运不济,发不了财,终日愁眉不展。这天走过来一个须发俱白的老人,问:“年轻人,干吗不高兴?”“我不明白,为什么我总是这么穷。”“穷?你很富有嘛!”老人由衷地说。  相似文献   

16.
时尚慢生活     
李凡 《社区》2012,(23):64-64
最近常被问。“买车了吗?”我点点头。“什么牌子?多少钱?”对方立刻坐直,身体前倾。“凤凰。340元。”“自行车呀?”失笑,坐回原样。“自行车不是车吗?”“是的是的。”问者有的大度地笑,有的则反问我,“有房有车的车难道是自行车?”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职业指导,部分高校已把职业指导课作为必修课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本文就“2+1”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职业指导提出了一些思考,“1+X”职业指导体系以职业指导课“1”为中心,“X”为课程以外的职业测评、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等作为课程的补充和延伸,整合各种资源对学生进行全程、全员、全方位的职业指导。  相似文献   

18.
王朔 《可乐》2010,(11):16-17
“马锐,今天我想跟你谈谈。”马林生看着儿子说。 “我又怎么啦?”马锐一脸不乐意。 “从前,有一段时间,咱们要比现在亲密一些。” “我小时候?”马锐试探性地问。 “对,你还记得么?” “模模糊糊吧,那时我还不懂事呢。”  相似文献   

19.
培养王子     
沈奇岚 《可乐》2010,(12):40-40
妹妹,显然你是长大了。那天吃饭时,你特地坐到我身旁,我就知道你有话要问我,而且一定不是学习问题。果然,你轻轻问我:“姐,你谈恋爱时,家里知道吗?” 我真是羡慕你啊,妹妹。我们那个年代,还没有宽带。如果有网络日记,我想父母就不会知道了。  相似文献   

20.
1.病例情况 患者男性,70岁。主因乏力、头痛、头晕、食欲下降3月余,恶心、呕吐2周,尿少3天于2007年2月5日收入院。患者曾在外院就诊,因肌酐为406μmol/L,尿蛋白+++,诊断为“慢性肾功能不全”,给予“尿毒清”等治疗,症状无缓解而转我院。患者发病以来视力下降、偶有牙龈出血等。查体:体温36.6℃,血压160/100mmHg,慢性病容,贫血貌,双下肢可见散在紫癜,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胸骨无压痛,心肺无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