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些年来国内学术界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着执政理念的概念界定、功能,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内容、核心与本质的定位,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形成的背景、意义和价值导向,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执政理念的探索等方面进行的。这些研究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还需要从研究的内容、方法、视角等方面加以深化和拓展,而这又恰是今后深化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失地农民的概念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梳理了失地农民的概念,构造了失地农民的类型,界定了失地农民的概念.认为目前学术界主要从一般意义上、社会学意义上和法学意义上来界定失地农民的概念,但学术界对失地农民这一概念并没有形成统一明晰的认识;失地农民的类型大体上可以根据失地的意愿和程度进行构造;学术界应当承认在界定失地农民概念时存在分歧的合理性并且可根据各自研究的需要从广义或中义或狭义的角度灵活地对其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3.
当前,学术界对党的执政理念的研究,在执政理念概念的理解,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内涵,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特点、功能,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发展历程等方面取得了进展,但是,还存在着对执政理念含义的研究力度不够,缺乏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演进阶段划分的多维度分析,缺乏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贯彻实施现状的系统性研究,对进一步落实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路径的研究力度不够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的概念是城市化理论的灵魂,城市化的内涵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对于城市化概念的界定,学术界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获得普遍认同的权威定义。分别从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生活方式城市化、制度城市化以及从综合性的角度对现有城市化的定义进行了系统的概括、梳理和评论,并对城市化与城镇化、城市现代化等相近概念进行了辨析,以明确城市化的本质和目标。  相似文献   

5.
“理念”和“道”分别是源于西方和中国古代的重要哲学概念,当我们对两者的内涵、形成和演进进行梳理与比较之后发现,二者具有很强的相通性。这种相通性在我们研究“大学之道”和“大学理念”及其比较中可得到很好的实证。中华文化的思维脉络实为追求“悟道”、“明道”、“循道”的历史过程,在我们广泛运用“理念”概念的同时,有必要弘扬“道”这一中华传统哲学的核心和灵魂。  相似文献   

6.
共产党执政理念的转型与升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执政理念是执政党对其执政活动的理性认识与理论总结,决定着国家的大政方针与发展路线。“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第一次全面转型,表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思维由“夺权与革命”向“执政与建设”转变。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则是党的执政理念的再一次升华。这既是对中国现实的回应,也是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既是黑格尔美学的核心概念,也是黑格尔的艺术本质观,这个定义从“理念”和“感性显现”两个方面的统一揭示了黑格尔的艺术本质论就是形象论。并且对艺术情感本质论的"激发情绪"说进行了批驳。  相似文献   

8.
核心执政理念是执政党全部理论观点、价值体系的最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核心执政理念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改革开放以来,党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逐步深化了对党的执政规律的认识,实现了核心执政理念的重大飞跃。“以人为本”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时代内涵,标志着党的核心执政理念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党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围绕核心执政理念,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重大战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执政理论体系,取得巨大的执政绩效。改革开放30年来党的核心执政理念创新与发展,取得丰硕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与时俱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个成熟的执政党其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有着科学的执政理念。判断一种执政理念的科学性应符合以下几个标准:其一,必须符合执政的一般规律;其二,必须代表社会大多数人的利益和意愿,体现为他们的根本利益服务;其三,必须符合本国的国情和特点;其四,经得起社会实践的检验。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科学内涵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核心理念。如立党为公,执正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为人本等。第二个层次,党的基本理念,如党执政的目标和原则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环境、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第三个层次,党的应用理念,如党的政治理念、经济理念、文化理念等,是党的核心理念和基本理念在各个方面的具体展开。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执政实践中形成的执政理念,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体现了执政的规律和时代要求,从而始终保持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0.
作者在大量阅读由中国人用英语写的、已正式出版发行的报刊、小说、词典等资料的基础上,收集并分析了各种典型的语料,对“中国英语”的语义表达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界定了“中国英语”语义的工作定义,总结出“中国英语”语义表达的十一大特色,并通过比较和对照,从概念意义、搭配意义和联想意义三方面区分了“中国英语”语义和标准英语语义,阐明了“中国英语”语义生成的五种方式:语义扩大、语义转移、语义引申、语义创新以及拼音语义。限于篇幅,本文重点讨论“中国英语”语义的工作定义和表达特色。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内涵与外延刍议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民本"是一个现代学术界创造的概念,许多学术争论源于对这个概念的不同理解.民本思想可以概括为一个核心理念与三个基本思路.核心理念是"以民为本",基本思路是"立君为民"、"民为国本"、"政在养民",据此可以推定民本思想一直是中国古代的统治思想.  相似文献   

12.
江总书记“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 ,是站在新世纪的高度 ,对传统治国理论的扬弃和现实社会的紧密结合而得出的真理性命题。“以德治国”思想是对中外历史治国经验的科学总结 ,符合中国民族特殊心理的国情而提出来的 ,并与传统和外国德治有本质区别 ;“以德治国”思想既是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必然论断 ,也是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求 ,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要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对执政理念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执政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一个基本范畴,是执政的理论前提.中国共产党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执政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四大执政理念,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执政党建设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孔子的依“礼”重“德”治国思想 ,包括“为国以礼”和“为政以德”两个重要治国方略 ,二者有其政治含义和思想内涵。孔子依“礼”重“德”治国思想的基本内容包括 :“礼”“德”相辅 ,“导”“齐”相济 ;“德”“礼”为先 ,辅以“政”“刑”;依“礼”重“教”,以“德”化民。  相似文献   

15.
根据江泽民总书记“要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 ,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要指示 ,该文阐述了我们党现行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成因及历史变革 ;论述了在新形势下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提出了进一步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基本思路 :应巩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 ,坚持和完善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政治格局 ;要理顺党政之间的关系 ,创建党政关系法律化、制度化的新格局 ;应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推进政治体制不断创新 ;要改革党内决策和选用人制度 ,实现党内生活的民主化、制度化 ;应健全党内外相联系的监督机制 ,建立新型的权力关系等  相似文献   

16.
理念转变与党的执政能力提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执政能力是一种流动的政治资源,其流向从根本上取决于对静态的执政资源的占有和开发。由传统的政治理念向治理理念转变,是现代政治学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它与党的执政能力存在着深刻的内在联系。执政资源能否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执政理念能否得到真正的践行,关键在于执政党组织系统的开放程度及其制度化水平,这也是实现党的执政能力增量发展以及执政效能质化提升的基本进路。  相似文献   

17.
"五色"理论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色”理论是中国古代装饰用色的核心理论 ,历代统治阶级对这一理论均很重视 ,并影响了广大下层劳动人民的审美观。它沿用了数千年 ,贯穿整个中国古代装饰史 ,直至今天对现代装饰用色的某些方面仍存在一定影响。因此 ,对它的内涵的了解 ,对它与古代“五行”观念、等级观念关系的研究以及对它的美学意义的阐释是探讨中国装饰史不可缺少的工作。为此 ,笔者结合古文献与工艺美术实践对“五色”理论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论述 ,重新审视某些传统用色观念 ,从中发掘出能够启迪现代艺术思维的审美思想  相似文献   

18.
"依法治党"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法治党"的提法,指"以党规党法治党",或指"以党规党法、宪法和法律治党",或指"以法律治党".这3种提法均不科学.原因在于其对党的领导的性质、内容和领导方式,法的含义,依法治国的本质,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等,缺乏正确的认识;在某种程度上将党的领导内容简约化,党的领导方式单一化,法的含义扩大化,法治绝对化,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片面化.  相似文献   

19.
政府治理是指政府运用公共权力对社会实施管理的过程,“善治”即良好的治理,是政府管理社会所追求的目标。“治理”理论的提出反映了人类政治过程的重心逐渐从极权统治走向法治,从“善政”走向“善治”,对政府管理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汉代在总结秦朝以“武功”、“刑法”治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改革和发展了先秦诸子百家的治国思想,提出了“文武并用”的治国指导方针,成功地实现了由秦尚“武功”重“进取”的“革命”理论向尚“文治”重“守成”的“建设”理论的转变,并把这两种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既用仁义道德治国的“文治”,又用权威、暴力和刑罚治国的“武功”,把握“文武之道”的刚柔之术。“文武并用”的治国方略主要包括以下治国的方案和策略:坚持“以民为本”,实行富民、惠民政策;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和选拔人才;实行富国强兵政策,加强中央集权制,改革财政经济政策,奖励“耕战”,加强“武备”,增强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实行礼法并用、德主刑辅的政策,把德教和刑罚结合起来,既注重礼乐教化的预防作用,又重视法律刑罚的惩处作用;加强制度建设,分权制衡,依法限制官吏的权力;倡导义利统一,把“仁义道德”与功名利禄结合起来,用功名利禄引导人们践履“仁义道德”,用仁义道德求取功名利禄。汉代“文武并用”治国方略的基本特征就是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教化、刑罚和制度结合起来,把礼乐制度对社会的稳定和“武功”对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把利民、治吏、治财结合起来,把富民、富国、强兵结合起来。汉代这种治国方略不仅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谐、发展,也为以后历代帝王治国方略提供了蓝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