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卢卫平 《西部观察》2002,(11):48-48
有一个人当上了官。他高兴得好几天没睡着觉。几天以后,他的心情才平静了下来,才睡着了。可是,他却做了一个梦,一个他认为是个不吉利的梦。因为他在梦中梦到了一个棺材。他认为棺材和死人是连在一起的。他想莫非是这几天要有灾难?想到这,他那由当官带来的喜悦没有了。  相似文献   

2.
徽商大宅院又名西园。 提到西园必提到他的大名。 他大名鼎鼎。 他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歙县以外,知道他的人也很多很多。他的名字嵌在徽园观景楼上的一副金字盈联里.道是:“清风徐徐普天同庆有紫气东来”。这事做得有点胆大。胆大才是英雄本色。别人不敢说的话他敢说。别人不敢做的事他敢做。有人说,他做事不讲章法,几乎随心所欲。其实他讲的是大章法,不是小章法,是模糊数学,不是应用数学。能解决许多模糊不解的难题。他有许多豪言壮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干!大干!快干!”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  相似文献   

3.
迟强 《快乐青春》2014,(3):21-22
他是我分管的病人中比较坚强的一位。他不像有些癌症患者,以绝望、恐惧的态度对待疾病。他很平静,很配合治疗,而且相当用功地学习,一直坚持自学大学课程。他叫阿明,19岁,某师范大学二年级学生,他患的是血癌。  相似文献   

4.
他是个平凡的男人,在一个小城市做“棒棒”。 他有个美满的家庭: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应该说,他是幸福的,他也一直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孩子们。  相似文献   

5.
他和她结婚后,每次聚会,他总是先向我们声明:晚上9点之前,必须回家陪她。因此,我们这几个年轻气盛的未婚男士,总爱对他挖苦一番。可不管我们如何讥笑挖苦,他总是坐在一边,满脸笑意地看着我们。在我们看来,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妻管严”。并猜想他的妻子一定是个“母夜叉”。  相似文献   

6.
南乐山 《中国学术》2003,4(4):19-31
郝大维是仅有的几位通晓怀特海哲学的专家之一,他还活着。对于那些熟知他的人来说,他将永远活着。他对怀特海哲学的博闻深识令人惊异。我认为他之所以关注怀特海,是因为在他看来,怀特海基本上是一个文化哲学家。不仅如此,郝大维还将文化哲学视为所有哲学的首要类比点。  相似文献   

7.
关于赫尔曼·麦尔维尔──美国文学史一章[美]爱德华·斯通他写的全都是一些精彩纷呈的海上故事,尤其是他早期的作品,受到不少读者的青睐。事实上,赫尔曼·麦尔维尔曾经对霍桑讲过,后人提起自己,一定会说“那个与吃人生番打交道的人”;他还说,在他死后,他的小说...  相似文献   

8.
在制服统一的国家地震救援队中,他显得格外醒目,因为他是其中唯一一位身着便装的救援人员。他的真实身份是广东东莞一家企业的老总,名叫陈岩。而在这里,他是国家地震救援队的一名自愿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9.
梁元帝萧绎虽然也是一代帝王,但综观他的一生,他在文化上的成就婆大于他在政治上的成绩,所以论萧绎,首先应肯定他是一位学者,然后才能视他为一代帝王。作为学者的萧绎比作为帝王的萧绎在历史上更有地位.  相似文献   

10.
炎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又称为神农氏。有关他的传说,说法不一。但至少有两点是可以肯定的。第一,炎帝作为华夏民族最早的部族首领,他是历史上的真实存在。他的传说虽然有神话的成分,也有将整个部族的功劳挂到他个人帐上的可能,但是所说的重要的事实比如尝百草,发明农具等,都是可以相信的。第二,炎帝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作用也是客观存在的。就是说,即使他是一个虚拟的人物,一个让华夏民族顶礼膜拜的神,他也内化成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而且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主心骨。因此,当我们研究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时,是不能忽略炎帝的…  相似文献   

11.
1936年10月,鲁迅去世之后,“新月派”出色的文学评论家叶公超如此评价:“他的文字似乎有一种特殊的刚性是属于他自己的,华丽、柔媚是他没有的东西。”“在杂感文里,他的讽刺可以不受形式的拘束,所以尽可以自由地变化,夹杂着别的成分,同时也可以充分地利用他那锋锐的文字。他的情感的真挚,性情的倔强.智识的广博都在他的杂感中表现的最明显。”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最富魅力的伟大人物,也是20世纪世界历史上最具人格力量的巨人之一。他的人格是一面旗帜,他的人品是一面镜子,他象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了与他交往和崇拜他的所有的人。所有这一切都与他的伟大人格分不开。了解毛泽东的伟大人格对于我们培养和塑造跨世纪的革命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唐伯虎是明朝的著名画家。他从小天资聪颖,过目不忘。他6岁时开始上学,虽然攻读的是经书,但更喜欢文学和绘画。8岁时,他不但能出口吟诗,提笔成文,而且绘画也是得心应手,尤其善画人物像。  相似文献   

14.
那天是他六周岁的生日,他特地起了个大早,爸爸答应带他去自助早餐厅。家里的条件不好,他从没去过自助早餐厅,所以特别高兴。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从未从绝对、抽象的角度来规定现实的个人,依马克思的观点,个人之所以是个人,在于他具有类特性,他属于这个“类”。个人之所以为现实的人,还在于他是社会存在物,具有社会特性。更为重要的是个人还与单个他人不同,他具有与他人不同的个人独特性。  相似文献   

16.
山村明月夜     
杨明富 《快乐青春》2010,(10):34-35
他是个乡村教师。 他的学生是一群山里娃。 学生们居住分散,上学要翻山、穿林、过河,走很远的路。为了学生的安全,他和学生约好有月亮的晚上,他接学生到学校上晚自习。  相似文献   

17.
罗强 《快乐青春》2014,(8):21-22
戴尔·克劳福德是美国休斯敦一名老人,今年已经81岁了。2011年12月22日,他在家中清理房间时,从旧照片中掉出一张票据,他戴上老花镜,凑在窗边仔细看。年迈的他看后大吃一惊,这竟是一张罚款单,金额一美元,日期是1953年2月3日,是交通部门开的罚单,罚款理由一栏写着:停车超时。他细细地回想起来,1953年,那是58年前的事了,当时他只有23岁。2月3日,把车开到什么地方了呢?也许是因为年纪大了,他不得不多花一些时间来回忆。  相似文献   

18.
柏拉图有关自然的看法,一般来说是比较混乱的,在很多地方,他的论述都是很随意的,而且往往充满着神话的色彩,因此,很容易让人感到他不是在很认真地解答他所提到的问题。柏拉图自己也确实认为,有关自然的知识只能是或然性的知识,而不能是一种比较确看的知识。或许这种想法对他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他在解答自然是怎样生成又怎样变化的问题时,前后是不一致的,而且也显得零乱和随意。在有些地方,相当令人费解,黑格尔和罗素都曾谈到过这一点。而在另一些地方,他又像是在谈家常一样。比如,他这样谈到神,他说:“神就是善”,但接着,…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革命家,伟大的思想家,从他的思想宝库里,我们可知他对社会主义有一定的认识并心向往之。虽然他的社会主义思想与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有相当的距离,但不可否认他在某种程度上是赞同社会主义的,难怪他多次强调"民生主义"即"社会主义"。我们今天重温他的社会主义思想,不仅仅在于继承他的某些合理成份,而是在新的条件下对发展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一个成熟的文艺家的重要标志是他的艺术个性,而艺术个性的形成又往往在于他对生活、艺术,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独特理解,在于他的艺术感知力。巴·布林贝赫是一位始终踏踏实实站在生活大地上的诗人,他的诗主要是写草原,写用自己心灵抚摸过的草原。他写草原,写蒙古族人民,重在抒发符合民族心理素质和审美观念的特定感情。他是一位看重艺术个性的诗人。在他所建构的艺术世界中,整个地显示着沙原般的质朴、悠悠驼铃般的自然,而在自然之中,让人体味出美的内涵和艺术的灵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