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湾:中国能源供应的未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湾地区是世界名副其实的油库,其能源优势有可能使它成为未来的国际舞台上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在过去20年中,石化工业在海湾地区也取得了迅猛的发展,已成为国际石化业的主力军之一。2004年7月,《经济贸易、投资和技术合作框架协议》,双方一致同意共同启动自由贸易区谈判,这标志着中国与海湾国家的经贸合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海湾地区以其重要的地缘位置,丰富的能源资源,广阔的投资市场,应该成为中国未来能源外交中的首要目标。  相似文献   

2.
中国与海湾地区处于亚洲的东西两端,友好交往源远流长。中海共建"一带一路"将引领双方战略合作关系的未来发展,成为新形势下中国与海湾国家合作的主线,将带动双方经贸、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高新科技等领域合作迈上新台阶,为双方关系不断提升增活力、添动力。  相似文献   

3.
中国与海湾地区国家关系的发展深受国际体系、地区格局的影响,同时也与中国自身外交战略的调整密不可分。在冷战时期,中国与海湾国家的关系深受冷战体制的影响,其具体表现是中国的海湾政策主要取决于中国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关系的状态,海湾地区格局变化和中国自身的战略调整对中国的海湾政策也有一定的影响。冷战结束后,影响中国与海湾关系的因素主要包括国际体系变化、海湾地区形势变化、中国发展战略和外交战略的调整,但中国与海湾地区依存关系加深、中国外交战略调整对中国海湾政策的影响较之冷战时期明显增强。从双方关系的发展趋势看,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将成为未来中国与海湾国家合作的主线。  相似文献   

4.
阿布扎比以其新旧能源开发与生态环保建设的良性运行模式与成效,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事业之典范.它地处生态恶劣的热带沙漠,却是世界上绿化面积最大的城市之一;它是世界主要石油城市,也是世界清洁城市,被人们誉为海湾地区璀璨的明珠.阿布扎比在历经三大能源经济时代中,根据自身特点与资源,分别采取相应的措施,结合生态保护建设,走出了一条边生产边治理、生产与治理相互带动的发展模式,并取得了能源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的双丰收.阿布扎比独特的发展模式,为其带来了经济、生态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石油是当今社会最重要的能源,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美国是世界仅次于俄罗斯的第二石油生产国,然而美国生产的石油远远不能满足国内的需求,每年不得不大量进口,进口的石油又主要来自海湾地区,因此确保海湾地区的油路畅通便成了美国海湾政策的主要战略目标之一.一、海湾石油与美国对它的依赖海湾地区共有8国,这些国家不仅扼守亚、非、欧三洲的汇合处,而且蕴藏着世界上最丰富的石油资源.自1908年伊朗率先开始生产石油以来,到海湾战争前该地区已累计生产石油235亿吨.海湾地区的石油产量在70年代末期曾占世界总产量的34%,近几年虽然面临世界石油消费量减少、世界其他地区石油出口增加、人为限产保价及战争的破坏等因素,海湾  相似文献   

6.
美国对阿拉伯能源战略一直是其对外能源战略的重中之重,从一战到伊战曾经历多次重大调整.中国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与阿拉伯国家开展能源合作时可借鉴这一能源战略,做到扬长避短,通过实行多元化的能源战略、建立战略石油储备体系、建立能源对话合作机制以及扩大阿拉伯产油国对中国贸易与投资的份额使中阿能源合作得以顺利进行,并得到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北非阿拉伯国家为例,首先描述了中国对其投资概况,进而运用国际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对其投资动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我国对其直接投资应采取的类型及产业选择。本文认为,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国家的能源、资源战略多元化及规避贸易摩擦和贸易壁垒是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的中国因素。而稳步的经济发展、相对良好的商业环境及较强的国家竞争力使得北非阿拉伯国家成为中国对非直接投资主要流入地区的根本原因。我国应对北非进行资源导向型投资、出口导向和市场导向型投资和产业导向型投资。投资产业应主要集中于能源、农业、机械制造业及通信产业。  相似文献   

8.
王猛  王博超 《阿拉伯世界研究》2023,(1):25-49+158-159
在2001年至2021年间,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经贸合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双边货物贸易额快速增长,贸易结构稳定,沙特和阿联酋等重点市场持续发挥着领头羊作用。能源联系始终是中阿经贸合作发展的主轴,中国即将到来的能源消费峰值可能削弱中阿经贸的增长推力,但基于巨量油气进口的能源联系对中阿经贸合作的推动作用还将持续。除了阿联酋、利比亚和阿尔及利亚以外,中国对阿拉伯产油国都持有巨额逆差,对非产油国持有巨额顺差。中阿经贸合作整体平衡与个体失衡的背后是中国商贸产品的较短产业链和较低附加值。基础设施建设和相互直接投资是中阿经贸“1+2+3”合作格局的两翼,前者发展相对较快,后者则一直在低位徘徊。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推动阿拉伯国家的工业园区建设,强化中阿在核能、航天、卫星、新能源等高新领域的合作,建立中阿能源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北非阿拉伯国家为例,首先描述了中国对其投资概况,进而运用国际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对其投资动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我国对其直接投资应采取的类型及产业选择。本文认为,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国家的能源、资源战略多元化及规避贸易摩擦和贸易壁垒是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的中国因素。而稳步的经济发展、相对良好的商业环境及较强的国家竞争力使得北非阿拉伯国家成为中国对非直接投资主要流入地区的根本原因。我国应对北非进行资源导向型投资、出口导向和市场导向型投资和产业导向型投资。投资产业应主要集中于能源、农业、机械制造业及通信产业。  相似文献   

10.
石油需求在中国能源发展中以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方式增长.中国的石油外交也成为新世纪中国外交的主旋律.中东石油在中国海外油源中占有特殊地位,中国非常重视发展与中东产油国的能源合作关系.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中驱动国家互动的最基本要素,中国石油外交最重要的考量亦是国家利益,中国对中东产油国的石油外交具有政治与经济利益相辅相成、互动互利的特点.石油对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极为重要,"石油经济"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由此凸现了石油外交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