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高等地理教育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其主要原因是现行的课程分类体系存有缺陷。根据课程论研究成果,钱学森先生关于科学、科学层次划分及其关于地理科学思想,地理科学特征、本科地理教育培养目标,以及社会发展对高等地理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构建本科地理课程“功用分类”体系十分必要。课程功用分类体系是根据地理科学特征,地理课程所具有的功能与用途,以系统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为最终目标,能够对学生地理能力实施层级递进培养而构建的课程分类体系,包括培养地理素养课程、培养地理技术能力课程和培养地理工程能力课程。  相似文献   

2.
周梦瑜  吴梦初 《宿州学院学报》2013,28(4):106-108,111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重视知识学习、忽视能力培养的现象仍然很普遍,为了探索和建立自动化专业本科层次工程能力培养模式、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分析和研究了基本工程实践能力由五类能力构成,参考企业业务流程和岗位设置,提出了一种面向通用工程能力与专业学习、专业相关行业应用相结合,基于学生需求定义“能力组”,分别实施的培养模式。通过对一般自动化专业培养计划的研究,提出了通过建立与能力组相匹配的课程组、学生自我能力培养目标定位与选择,以综合型系统作为能力培养过程对象,开展连贯、系统性培养的实施方案。通过教学改革来实施这种工程能力培养模式,提高自动化专业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3.
为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水平土木工程人才,我校土木工程专业按照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通过解析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在学习和借鉴国内外高校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将核心课程进行重新调整,并改革核心课程的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工程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4.
通过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土木施工课程教学研究",从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环节、评价环节等几方面做了关于如何创造工程环境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的探讨。明确了人才培养方案中应增加施工实践学时,改进施工课程中应用能力培养的方法,建立以工程能力为评价指标的体系。  相似文献   

5.
自2017年以来,教育部大力提倡新工科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现代工程科技人才。高校的实验课程教学担负着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立德树人的重任,其中的基础化学实验课程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的重要课程,改革基础化学实验课程教学,能够使学生增强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6.
综合化与实践化——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等工程教育目标是培养适应工程需要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其课程的设置直接影响毕业生的培养质量。文章从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课程设置的实际入手,分析了现存的两大问题,指出综合化与实践化乃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机械工程材料"课程的系统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原有教育模式由于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无法使学生获得满意的工程能力.探索了CDIO教育模式在"机械工程材料"教学中的应用,在能力本位课程质量观的指引下,将课程实践项目和授课体系有机结合起来,改革旧的教学大纲,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这样能有效提高工程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8.
文章结合工科院校自身特点,提出以"三大特色教育、六大核心模块"为基本框架的立体化教学科研平台新体系结构,三大特色教育:以培养工程意识为主的工程感性认识教育;以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的工程素质教育;以培养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和工程设计能力为主的工程能力教育;六大核心模块:教学互动模块、教研互动模块、实验类模块、实习类模块、设计类模块和创新模块。同时在教学科研体系结构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一套以自控原理课程为中心的、有工科院校特色的立体化网络化教学科研平台。  相似文献   

9.
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We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DIO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等4所大学提出的一种现代高等工程教育理念。它以现代产品的生命周期为蓝本,培养学生的工程科学能力、知识能力、终生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职业能力。在We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引入CDIO教育理念,改革传统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重讲解轻工程和重个人开发轻团队协作等不足,整体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工程管理专业是一门集工程技术和管理于一体的复合性学科,旨在培养具备工程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当前,高校教育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大胆地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勇于直面教学中存在的亟待加以解决的问题,为培养工程管理专业高级人才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CDIO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所创立的一种现代高等工程教育理念。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工程科学能力、知识能力、终生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职业能力。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引入CDIO教育理念,改革传统教学中重讲授轻操作、重个人轻团队的种种不足,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为了培养适合21世纪需要的工程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实施工程教育系级课程改革项目,支持部分大学的工程教育课程改革。佛蒙特大学作为获得资助的六所大学之一,在土木与环境工程系实施了多年课程改革,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系统性思维,全面考虑生态、社会与经济之间的利益统一,同时,开发服务学习课程项目,强调社区服务和学生学习两者并重。课程改革加深了学生对工程师角色与责任的理解,在工程教育课程教学中实现了系统化思维和服务学习的理念,这对中国工程教育课程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机械设计系列课程改革与课程素质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机械设计系列课程改革应以推进课程素质教育为主线 ,打破旧的课程体系 ,调整内容 ,突出设计和工程实用性。注意传统和现代的有机结合 ,运用唯物辩证法阐述课程内容 ,真正把课程教学从知识教育为主转变为素质与能力培养为主  相似文献   

14.
研究生是高等学校培养的高层次人才。本文通过作者多年培养硕士研究生的教育实践,简述了在贯彻因材施教,实行理论与工程并重,传授与训练并举的教学原则,改革课程结构与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着重能力培养和加强学位论文指导等环节的实施,努力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5.
以大众化教育为基本特征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更强调对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本文针对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不同就业去向的学生对课程知识和能力需求,进而明确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学目标,并提出了与此相适应的的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高等院校肩负着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任。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不突出,在此阐述了国内外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情况。长沙理工大学有关院系处室针对道路工程的发展趋势,结合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教育为导向,开展了道路工程系列课程的建设研究与实践。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法和教育教学体系,构建与此相适应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创新能力,对提高我国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将我国建成创新型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17.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是一个国家进步的灵魂和动力。在知识经济时代,大学教育的首要任务应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摆在各高校面前的课题。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技术性、应用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大批的创新人才。因此,本文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特点出发,分析了本专业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探讨了提升创新教育的途径,认为应从思想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教学和开放实验等环节入手,注重创新教育,培养掌握高新技术和现代管理知识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8.
课程创新是高等教育创新的重要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创新,包括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创新,但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生存和发展的还有课程创新。课程创新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其指导思想是学科课程应从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让学生掌握探索知识的方法,让学生对学科课程有广泛的选择空间,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的培养和提高。  相似文献   

19.
"交通规划"课程是交通工程方向的一门必修专业主干课程,该课程理论和实践的要求都很高,对于交通工程专业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以优化课程实践环节的设置为核心,从教学结构与内容调整、课程仿真实验项目设置、课程考核体系等方面提出了课程实践与理论教学协调统一的改革方法,从而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20.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电子信息类专业培养创新型工程人才的重要举措。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容易出现培养体系规范性不够、思想政治教育薄弱、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两张皮”、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教师工程教育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为此,提出一种以专业认证为引擎,课程思政、产教融合、素拓教育、教学团队多元联动的电子信息类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表明,该模式能够有效提高电子信息类专业工程教育质量,助力专业认证顺利通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