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丽珍  朱立言 《兰州学刊》2007,(8):121-124,137
从社会性别的角度审视现行公共政策,把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公共政策是当今一个热门话题.文章从社会性别理论及相应的政策模式入手,对性别中性政策、性别平等政策、性别差异政策和社会性别意识政策一一进行了分析,指出在社会性别意识下我国公共政策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出生婴儿性别比持续偏高的原因,主要在于根深蒂固的传统社会性别意识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社会生活中两性间事实上的不平等.社会性别意识差异源于性别角色分工所导致的收入水平的性别差异以及制度设计和实施中的性别差异.要降低出生婴儿性别比,不仅要努力形成实现男女平等的经济基础,还应倡导现代社会性别意识.  相似文献   

3.
男女平等与和谐社会——从人口性别比失衡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人口发展中性别比例失衡,可能导致未来社会产生因婚姻挤压而引起婚外恋泛滥、离婚率升高、非婚生育、性犯罪和家庭不稳定等社会问题.同时分析了造成我国人口性别比例失调的原因,不单纯是"男尊女卑"传统观念的影响,更重要的是现实社会中存在着男女在经济收入、劳动就业、参政议政等经济社会活动中的若干不平等的事实.提出男女平等是社会和谐的体现,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因此在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过程中,应该采用性别视角分析各类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将男女平等原则纳入立法程序、制度建设和政策主流.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高等教育中的若干性别差异现象出发,揭示了在社会性别刻板印象和社会性别权力结构深刻影响下,高等教育中人们长期习焉不察的性别权力关系;探讨了高等教育机构的性别不平等机制,尤其是高等教育机构时父权社会中性别权力结构的复制和再生产机制.  相似文献   

5.
在男女生理差异基础上,社会与文化以特定的、先验的方式对其性别意义进行了重新表达,使性别超出了生物学领域而进入社会历史、经济、政治和文化范畴,并由此确立了一整套确定两性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的社会性别体制,把男女两性的发展置于一个封闭的系统中,简化了人们的社会知觉。教育要颠覆的正是现有社会中这种由性别转化为社会性别的文化和权力建构中的不对称、不平等的关系,建构一种社会性别公平理念上的教育——既强调性别差异,又基于性别差异来超越性别差异,追求一种对称、平等与和谐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在五千年前就进入了父系社会,产生了重男轻女观念和生育性别选择技术.由于缺乏科学的理论,这些行为和技术可靠性不强,因而在实践斗,溺婴是最主要的性别选择方法.生育性别选择是古代社会人口与资源矛盾的产物,政府对生育性别选择多持不赞成的态度,但由于不能解决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因而政府的干预措施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妇女解放进程的推进及对性别平等的深入思考使"性别差异"成为女性主义理论家共同关注的一个主要哲学问题。他们分别从本质主义和社会建构的视角对性别差异的生成逻辑展开了争论。这些争论及在实践层面对这些理论的践行,诱发了去性别差异的不平等与重视性别差异的不平等。鉴于此,正视性别差异,促进性别差异与性别平等的动态平衡成为推动人类全面发展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视野下性别平等的实现路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也是性别平等的实现过程。实现性别平等,是促进妇女发展、实现社会公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要实现性别平等必须做到:把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并实施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制定强制性、优惠性和福利性政策;完善职工生育和养老保险制度,减少性别亏损。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更加和谐。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反映,同时文化也制约着语言。因此,性别文化差异必定导致性别语言差异,并体现在语言的使用上。性别差异在英语语言中广泛存在,可以从社会文化、语篇分析、社会心理学和社会语言学等方面来研究性别语言差异,分析性别语言差异的形成原因,并得出了英语语言中的性别差异是与历史文化、社会根源、心理因素紧密相连的。  相似文献   

10.
女性主义是19世纪产生于西方,至今仍在发展的一种社会思潮。女性主义虽流派众多,但都主张性别平等。纵观女性主义的三次浪潮,女性主义的性别平等经历了淡化性别差异、强调性别差异、消解性别差异三次嬗变。  相似文献   

11.
顾辉 《学术界》2013,(6):104-114,284
现代化理论认为性别角色观念正在从中国传统的男尊女卑模式向性别平等的模式转变,但是2000年和2010年两期全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显示,在劳动分工、职业发展、婚姻家庭、生育、子女教育等领域,男女平等的观念有所淡化,传统观念有所回潮。传统社会性别观念的回归与当前市场转型中女性的处境和遭遇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市场所倡导的自由竞争、优胜劣汰等原则忽视了两性的生理差异以及基于此的性别分工,使女性更容易遭到市场竞争的淘汰,成为弱势群体;而消费主义引导的女性身体商品化,借助传统文化的外衣,贬低了女性的人格,侵害了女性的权益。性别平等政策的推行和女性权益的保护有赖于国家作用强有力的发挥,但是国家性别政策的超前性和实践的滞后性,使女性对国家的作用也渐渐失去了信心。传统性别观念的回潮正是女性对自身所处弱势地位一种无奈的认同,而重新让女性拾起性别平等的价值理念,关键在于国家推行性别平等的法律和政策在实践层面获得有效的实施。  相似文献   

12.
从社会性别的视角研究人口发展问题,有利于揭示人口问题的根源;社会性别理论提倡性别公正,有利于促进妇女发展,实现两性和谐发展,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发展是人口发展的基础和保证,人口发展得益于社会发展;人口发展中蕴含着错综复杂的社会性别关系,调整社会性别关系是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异常偏高,并且表现出普遍性的特点.笔者认为,造成出生性别比持续升高的原因有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和外生原因.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标本兼治抓紧抓好新型生育文化建设,着力提高妇女地位;严格生育行为管理;调整生育政策弱化男性偏好;加快社会经济发展是根本.  相似文献   

14.
王东  张慧霞 《天府新论》2008,(1):102-106
社会公平是社会政策的主流价值观,男女平等是社会政策诉求之一.但是,社会政策与男女平等并非天然相关.从实践来看,社会政策是一把双刃剑:在社会性别意识缺乏的条件下,社会政策对女性权利的保护可能会"事与愿违",成为巩固男女不平等机制的保护伞;在性别平等意识主流化的条件下,渗透了社会性别意识的社会政策必将成为维护女性权利、实现男女平等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5.
生育性别选择的伦理省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性别选择既是一种受“看不见的手”调节的自然生殖行为 ,又是一种受人为因素调控的行为。人类在生育性别选择上从别无选择到技术上选择自由 ,这是人类生育技术发展和对自身认识的重大进步 ,同时也是对人类生育道德责任的挑战。在现实社会还较严重地存在着重男轻女的性别偏好的情况下 ,人们在生育性别选择上究竟应当奉行个人主义的道德方针还是群体主义的道德方针 ,这是生育当事人必须直面的一个重要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异常偏高,并且表现出普遍性的特点.笔者认为,造成出生性别比持续升高的原因有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和外生原因.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标本兼治:抓紧抓好新型生育文化建设,着力提高妇女地位;严格生育行为管理;调整生育政策弱化男性偏好;加快社会经济发展是根本.  相似文献   

17.
《江西社会科学》2014,(7):238-242
经济全球化加速了人口的流动和民族之间的融合,人们生活在一个日益多元化的社会中,社会身份变得更加复杂。社会性别理论和社会建构理论认识到社会性别与身份的动态性和可塑性特征,促使语言性别差异研究和社会身份认同研究由本质论向社会建构论转向。语言在人的社会身份建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人的社会性别和身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社会化的过程中通过语言的选择和使用建构而成的。身份的动态性和多元化可以通过交际中的语码转换来实现。针对社会性别和身份的动态特征,可以尝试运用动态系统理论对语言、性别和身份开展更深层次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家庭性别角色是夫妻双方在家庭生活中用各自行动建构的性别差异.我国传统家庭生活中"男主外,女主内","男子养家,女子持家"的角色分工,是经过封建政治文化加工并被烙上"男尊女卑"印记的一种社会性别,对社会发展一直产生着影响.改革开放30年来,这一性别分工在我国现代化的社会实践中,作为社会变革的内容,与现代化的社会发展进程发生了重要的关联.  相似文献   

19.
刘庆伟 《理论界》2009,(3):165-166
性别的差异与语言使用者的相互关系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之一.社会语言学考察的性别差异现象,主要是因为社会结构、文化传统、语用心理等因素引发的"社会性别"现象.运用语言变异理论和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考察语言变项和语言态度应该可以使语言与性别关系的研究更为深入.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机会性别不平等的因素分析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衡量性别平等还是表述女性综合发展状况,高等教育机会的公平赋予都是不可或缺的评价指标.本文在描述高等教育机会的性别差异现状基础之上,分析了当代中国影响高等教育机会性别不平等的主要因素,检视了高等教育机会性别不平等给女性就业造成的问题,提出了改善高等教育机会性别不平等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