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搞好国有企业的经营和发展,这既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近年来在国有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发生的腐败现象,不仅阻碍了企业的发展,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而且激化了干群矛盾,影响了社会稳定。因此对国企内部腐败的预防与治理成为当前国企改革的艰巨任务,本文对国有企业腐败的特征、原因及表现进行深入剖析,并从如何运用审计这一反腐利器来防治国企腐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被称为"政治之癌"的腐败在中国的经济转型期日趋严重,对经济的发展、政治的稳定和社会的进步造成了威胁。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对腐败这一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首先对腐败的概念作了较为准确的界定;接着,引用国际透明组织的报告对中国与世界的廉洁指数作了论述;然后,针对我国的具体国情从腐败的成本——收益进行探讨,提出了一套较为符合中国实际的治理腐败的对策,以便从根本上抑制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3.
<正>腐败作为社会一大痼疾,是在人类有了公私产权意识后出现的。它并不专属于特定的社会时期、社会制度、种族人群,而是人类社会进入一定阶段后,无可选择必须面对的社会现实问题。尽管人们对各类腐败问题深恶痛绝,也寄希望于通过严刑峻法、道德教化、制度约束等手段根绝腐败问题,但事实证明,连世界上最为清廉的国家也不敢断言自己并不存在任何腐败现象。当前在我国,随着反腐工作的持续深入推进,一个以政治生态净化为主旨的政治新常态正日渐形成,公务员腐败  相似文献   

4.
当前腐败现象经常发生的根源究竟是什么,制度创新在预防腐败工作中的意义何在,怎样才能通过制度创新有力推动预防腐败工作,这是我们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必须首先从理论上搞清楚的几个基本问题。一、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的根源  相似文献   

5.
可怕的腐败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腐败,被称为"古老的顽疾".从私有制社会产生和政治权力出现之后,腐败现象就与人类文明如影随形,挥之难去,腐败与反腐败构成了人类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6.
正所谓制度反腐,是指通过推进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等制度的变革,消除产生腐败的制度根源,营造保障廉政的制度环境,以达到腐败现象逐步减少,最终消除腐败的目标。制度反腐应遵循四个基本路径:一是要对现实情况进行调查,梳理腐败的主要形式和类别。有的腐败发生在干部提拔、晋升环节,属于买官卖官性质的腐败;有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吴海涛  刘荷 《经营管理者》2009,(17):272-272
综观行政管理的历史,腐败与反腐败一直在政府管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如何有效的遏制腐败,是关乎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兴衰成败的大事。本文试图从新公共服务理论的视角,重新审视了我国当前的腐败现象,剖析了新时期腐败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反腐倡廉的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腐败首先产生在官场。在清朝,由于官员俸禄偏低,官场腐败习以为常。"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就是这种现象的生动写照。收入长期偏低,容易诱发贪污受贿、不给好处不办事的腐败现象。此外,机构臃肿、人员冗杂也是产生腐败的温床。上梁不正下梁歪。官场腐败  相似文献   

9.
商业贿赂已经成为我国市场秩序有效发展的严重障碍,是有损社会市场规则的腐败现象。商业贿赂已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各国都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对其加以治理,通过立法规范、行政监督、社会舆论等多渠道进行惩治。本文通过对世界各国对商业贿赂立法现状的分析,揭示了我国商业贿赂治理上的缺陷,探索我国商业贿赂治理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从利益源头上防止腐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大多表现为特定主体对非分经济利益的攫取,从经济原因上分析,腐败现象的产生与体制改革引起的经济利益重新调整紧密相关。改革过程中,行政权力过多地左右市场,为权钱交易提供了条件;市场机制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导致市场秩序混乱,为腐败的产生提供了空间;体制和管理上的漏洞和薄弱环节,为腐败提供了可乘之机。转型期社会条件下,要有效地防治腐败,就必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善于运用经济手段来防止和遏制腐败现象。为从经济源头上防止腐败,根据目前的情况,应尽快建立健全以下几种经济监督机制。一是改革行政审批许可制。过多过滥…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极其鲜明地指出了反腐败斗争的严峻性和重要性。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然而要想有效地反腐败就必须了解当前腐败的特点。了解了特点,才能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我国当前存在的腐败现象,表现形式虽多种多样,但大体可以分为政治腐败,经济腐败及生活作风、社会道德腐败三大类。一、新的历史条件下腐败的三个重要特点(一)权力成为腐败的重要手段。权力是腐败的重要前提条件。美国学者亨廷顿指出:“而设在掌握政治权力的人和拥有财富的人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一方用政治权力去换取…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开展反腐败斗争,惩治了一批腐败分子,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反腐败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那么,为什么一些腐败现象会久禁不止呢?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有效地对权力进行监督制约,防止腐败现象的产生呢?本文就这些问题作一粗浅探讨。一、腐败产生的主要症结在于对权力监督制约弱化腐败是一种社会的和历史的现象。从根本上讲是剥削制度和剥削社会的产物。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产生腐败的阶级根源和阶级基础已不复存在,腐败现象理应销声匿迹。但事实并非如此。由…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一种游走于规则和程序边缘,在"合乎情理"掩饰下的腐败现象逐渐引起社会重视,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为"边缘腐败",其往往表现为官员以"人情往来""不违反原则"为借口放松心理防线,利用职权或职务便利为自己或特定关系人谋取利益."边缘腐败"是诱发严重腐败行为的温床,也是影响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元凶之一.与一般直接进行的索贿、受贿、贪污行为相比,其更具有普遍性、广泛性、经常性和模糊性,查处难度更大,官员对其自觉抵制的意识较差.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这对新时期反腐倡廉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在更深更广层次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指明了方向.深入分析目前流行于社会的"边缘腐败",进而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已显得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14.
正从流行病的发生征象看,腐败现象内在的扩张趋向,使之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它能够像瘟疫一样迅速传播开来,若无正确预防和科学阻隔,会愈演愈烈,危及社会政治生态的健康发展。在现实中,腐败现象的扩散和蔓延往往带有规律性。深入研究腐败现象传染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了解其复杂的传染方式,有助于探索和建立有效抵御腐败侵蚀的社会免疫系统,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一、上行下效榜样的力量无穷,这是中国妇孺皆晓的名言。明星广告是说明榜样力量的绝好案例。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发现许多企业不惜巨资聘请明星做广告。为什么他们请的大都是明星而非普通的老百姓呢?道  相似文献   

15.
程延 《决策探索》2005,(7):36-38
随着我国反腐败斗争的日益深入,惩治腐败官员的力度也不断加大,官场腐败现象得到了有效的遏制。然而,近年来官场上却出现了另外一种现象——“亚腐败”。它介于一般作风问题和严重腐败行为之间.是一段在权力的廉洁状态和腐败状态之间所形成的一种尚未达到触犯刑律的地步、但权力本身却又并不那么干净的空间。“亚腐败”是一些党政干部作风的不良表现,是诱发严重腐败行为的温床.也是当前反腐败斗争的一个新课题。这种现象在官场十分普遍,主要表现有“十大病状”。  相似文献   

16.
<正>多年来,腐败现象屡禁不止,愈演愈烈,其重要原因就是腐败成本低、风险小,致使一些党员干部麻木不仁、心存侥幸,直至铤而走险。实践证明,加大腐败成本、提高腐败风险既是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的必然选择,也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从严治党、建设廉洁政治的重大举措。在总体把握上,要重点加大以下五  相似文献   

17.
在历史传统上,我们也没有腐败问题。所以我们根本就不用抗击腐败或避免腐败。这是植根于我们的文化中的,我们的文化不相信贿赂、敲诈和腐败。——丹麦驻华大使裴德盛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结构调整和社会变革的历史时期,客观上存在诱发腐败的多方面因素.从目前我国社会腐败现象来看,权力是腐败的轴心,体制机制的缺陷、制度管理的漏洞是腐败的主要根源.因此,依靠制度惩治和预防腐败,充分发挥制度在反腐倡廉中的根本性、基础性作用,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党风和廉政建设问题,是关系到党自身的存亡、国家的兴衰,决定人心向背的大问题。而腐败现象,又是党风和廉政建设必须解决的一个重点。腐败是“和平演变”的一种表现。作为一个政党,腐败不除,难以立本;作为一个国家,腐败不除,难以立国;作为一个政府,腐败不除,难以取信于民,正因为如此,小平同志最近指出:“在整个  相似文献   

20.
公权腐败是世界各国政治生活的重要问题之一。如何将监控、根治腐败现象,各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不懈的努力。我国反腐工作的开展应结合国情,积极推进治理结构变革,加速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以政治国家-市场经济-公民社会为主体的多中心的、自主的、分工合作的新型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