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北京历史街区的市民水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在国家现代化或城市化进程中都涉及用水问题,北京城市用水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北京古城中,历史街区是一个基本用水单元,从民俗学的视角对其进行调查研究,可以发现一些为以往学界所忽略的问题,如宗教公共管理用水、私井用水、政府公共水站和自来水入户等不同时期的用水民俗,以及由它们之间各种关系所构成的北京城市水管理中的政府水治和市民水治的矛盾与协调的不同模式等。北京市民有很强的首都市民意识,现正转向现代国际大都市的公民意识,开展这类研究,有利于促进北京优秀用水文化的建设和现代城市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
3.
老北京风俗     
灯市口早年间,北京灯与市合二为一,始于明代的灯市在老北京东城的灯市口一带。清代又将这“灯”与“市”分开了。“市”归琉璃厂,灵佑宫。  相似文献   

4.
画说老北京     
东长赛街道一幅画的是东长安街。在北京城里,人们对於街道的称呼与其它城市不大相同,普遍地叫做“胡同”。为什麽会如此呢?技书上说,有这样两条原因。其一,“胡同”一词始用於元代,而其本义是蒙古语“井”的意思。也许这与草原上水少有关系,凡人能居住的地方必须有水,所以“井”变成了人们居住地的代称。其二,《宛署维记》中说:胡同本元人语,字中从胡从同,盖取‘胡人大同’之意。”这两条不知道以哪个为准,好像都有一些道理。不过,除了多数称呼“胡同”,也有少数称呼“街”的。东长安街就是一个。东长安街与西长安街是对榇的…  相似文献   

5.
画说老北京     
绘昼盛锡珊(之二)护国寺这一幅画的是护国寺。笔者小的时候就会背北京城各个庙会每月开办的日子──“花市三,土地扇四,白塔寺五、六、护国寺七、八,隆福寺九、十。”其中,要数东庙隆福寺和西庙护国寺的规模最大,生意最红火。当时我们家住在西四,白塔寺和护国寺都没少逛。画面上画的就是庙会的情况,您直是够热闹的吧!护国寺始建於元代,是一座喇嘛庙,原来叫“崇国寺”。清代以後才改名叫护国寺。民国以後,这儿渐渐办起了庙会,从佛事活动为主变成了商业活动为主。在这个大型庙会上,有卖艺的,卖小吃的,卖估衣的,卖百货的,宝…  相似文献   

6.
画说老北京     
绘画盛锡珊西四牌楼这幅画是西四牌楼。什麽是牌楼呢?就是一种木质的或石质的装饰性建筑,可以分为两柱一间、四柱三闲和六往五间几种规格。其中有街道牌楼、山门牌楼、贞节牌楼。西四牌楼是一座东西南北四面的街道牌楼,每一面都是四住三间,木质的柱子,柱子下边是石质的底座。四面加起来一共有十六柱十二间。看上去古朴典雅,雄伟壮观。在明代时,北京城里有几百座牌楼,始建於永乐年间。其中包括东四牌楼、西四牌楼、东单牌楼、西单牌楼、东长安街牌楼、西长安街牌搂、前门大街牌楼、三座门牌楼、北海牌楼。西四牌楼是一座比较大、也比…  相似文献   

7.
老北京风俗     
  相似文献   

8.
9.
画说老北京     
西直门这是过去的西直门。作为六朝古都的北京,它的城门很有名气,很有规模,也很有点儿讲究.在明清两代,北京内城便有9个城门,即朝阳门、东直门、安定门、德胜门、西直门、阜成门、宣武门、崇文门、正阳门。西直门(元代时叫义和门)位置在内城西北部的角上。由于地理位置和名称的不同,这些城门在车辆和行人的通行上也是有所分工的。比如,运粮食的通惠河在朝阳门外边,一般的粮车就由朝阳门进。门头沟煤矿在阜城门外边,一般的煤车就由阜城门进.杀人的刑场在宣武门外菜市口,一般的囚车就由宣武门出.德胜门的”德胜”二字与“得胜…  相似文献   

10.
11.
老北京风俗     
儿孙满堂四世同堂在北京并不算少。早年间,大宅门里,数十口子人生活在一起,其乐融融过着悠闲的日子。  相似文献   

12.
老北京风俗     
戏园子过去的戏园子既有幌子也有招牌,幌子即是本园园名,招牌则是本园演出的海报。这种海报用大白粉书写当日或近期上演的剧目。  相似文献   

13.
老北京风俗     
过年儿一进腊月门儿,家家忙过年,京城街面上一派喜庆热闹的景象。早年间,腊八粥喝过之后,人们期盼着迎接新年。有一首歌谣表达了这种心情: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推糜黍;二十六去吊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首;三十晚上守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相似文献   

14.
老北京风俗     
  相似文献   

15.
祁建 《北京纪事》2015,(1):83-85
这“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实际上是老北京人在春节期间准备年货的开始。豆腐洁白、简单、干净,能与任何食物搭配,民间有“青菜豆腐保平安”的说法。豆腐既能做“家常菜”,也能入“满汉全席”。从最简单的小葱拌豆腐,到最家常的麻婆豆腐,再到做法复杂的八宝豆腐……一块看似普通的豆腐,却能演化成千万道菜肴。老北京有些饭庄的豆腐也很有名,如同和居的大豆腐、砂锅居的砂锅豆腐、西单富庆楼的鱼头豆腐……都是让人垂涎不已的美食上品。  相似文献   

16.
那年月北京城的商业店铺,有的在门口悬挂年代久远的行业招幌,有的在门窗上撰写商业内容,有的商铺则雇佣西洋乐队大肆宣传赔本甩卖,有的商业店铺不惜花钱利用电台广播节目的间隙传播商业广告。这在当时可是最流行、效果最好的宣传方法。因为那时电台广播是人们唯一的消遣娱乐的精神寄托。  相似文献   

17.
崔金生 《北京纪事》2009,(12):84-85
板儿爷杨兴 我和杨大爷在一个院子里住了近30年,从没见他跟任何人红过脸,吵过架。  相似文献   

18.
胡同,是北京特有的一种古老的城市小巷。在北京,胡同浩繁有几千条,它们围绕在紫禁城周围,大部分形成于中国历史上的元、明、清三个朝代。 正规的胡同,集中在皇宫附近的东西两侧,沿街道由南向北整齐地排列,其中居民多为皇亲贵族。简陋的胡同,大多在离皇宫较远的南北两个方向,其中居民多为商贾平民。 胡同中的主要建筑,几乎全是四合院。这是一种由东西南北四座房屋,以四四方方对称形式围在一起构成的封闭式建筑。根据其中居民社会地位的高低贵  相似文献   

19.
林语堂 《社区》2014,(2):32-32
对北京的第一印象是它的气候。冬季,天蓝得让人无法置信,阳光灿烂,却又干燥寒冷;夏季,雨水充足,凉爽。其次是鳞次栉比、蔚然壮观的建筑群。再次就是在传统习俗影响下的北京人所独具的幽默感、耐性和彬彬有礼。天空澄澈,令人心旷神怡。殿阁错落,飞檐宇脊纵横。黄包车夫们滔滔不绝地说着笑话,幸灾乐祸地拿人开心。宽厚作为北京的品格,融于其建筑风格及北京人的性情之中。  相似文献   

20.
杨旭 《社区》2014,(17):30-30
北京人爱喝茶。串门的一项重要礼节就是——沏茶,北京人也叫“沏水”。先放茶叶后放水叫“沏”,先放水后放茶为“泡”。其实北京人是爱好喝茶,而非乐于品茶。大碗儿、大口,咕咚咕咚的灌——尤其爱喝酽茶的,最爱“大把儿缸子”。过去还有人熬茶:先把茶沏上喝几遍,然后兑水倒进砂壶里大火熬,味浓色重。北京的茶具最讲究也不过是在茶叶罐、大盖碗儿、茶杯、大小茶壶上下点儿工夫。茶壶以小为贵,多为细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