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体参与的要义、逻辑起点及其境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参与是主体对活动的能动性作用过程 ,是能力和倾向的统一。本文对主体参与的要义、逻辑起点及其境界进行了探讨 ,认为主体参与是现代教育的学生观在教学中的反映。教学要发挥其发展学生的功能 ,就必须借助主体参与这一有效机制。学生对活动的强烈兴趣是主体参与的前提 ,学生对交往的积极参与有利于形成和谐的教学环境。发展性教学所提倡的就是主体参与基础上的活动、活动基础上的发展。活动与交往是主体参与的逻辑起点。主体参与实现学生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转化 ,自由意味着权利与责任 ,是主体参与的最佳境界  相似文献   

2.
刘新月 《南方论刊》2005,(9):71-71,25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中,因此要利用数学教学资源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一、创设和谐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热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和谐的教学情景,营造积极向上的气氛,建立和谐的课堂。老师要保持随和的微笑,以充满期待和鼓励的目光对着学生引导学生启迪学生,使学生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对于学生的大胆提问和超乎常规的回答,无论多么的不切实际、多么的荒谬…  相似文献   

3.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认为,交往是一种主体间行为,它是行动者个人之间的以语言为媒介的互动,它注重"主体间"对话的分析,倡导交往行为合理化,强调主体之间平等自然的对话.在教育公平的实践中,作为教师的教育者与作为学生的受教育者之间实施双向平等交往模式,有利于实现教育主体和受教育主体二者之间的和谐交往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我们教师按照新课程标准进行教学。就数学教学来说,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注重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这是数学教学要切实做好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环境学导论"是环境工程专业基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环境学的兴趣具有意要的意义。本论文通过探讨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途径,注重与学生互动,组织野外参观、实习和鼓励参与环保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6.
协同服务是有效改善农业公共服务供给绩效的新型态,包括关系效应、主体效应、共生效应等三重协同效应,是供需主体互动的目标。然而,在供需主体互动实践中,由于信任不足、主体意识不强以及受制于互动偏好等隐性障碍因素,农户不敢、不愿、不能参与互动,互动困境由此产生。互动困境的化解和协同效应的实现,需要加强来自农户的隐性因素的积极作用,营造值得农户信赖的互动环境、激发农户的互动意愿和提升农户的互动能力,以此激励农户参与互动,进而增进协同服务的关系效应、主体效应和共生效应。  相似文献   

7.
"双主互动"是一种符合客观教学规律的科学理念,其要义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它依据现代教学论与主体教育理论的基本思想,强调教学过程整体性、协同性、互动性与共进性,将合科学教学与民主教学的时代精神,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运用"双主互动"教学理念,应营造师生互动的良好情境,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注重教学过程的沟通互动,在合作信任中实现教学相长,达成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讨论式教学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式教学在实践过程中需要认真思考、组织讨论式教学的方法、教师在其中应传授的相关知识,以及教师必备的素质要求。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方能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真正实现师生互动,达到最终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9.
主体性教育理论主张人是教育的出发点;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个体主体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教育的最高目的是把人培养成为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在学生主体性视角下,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应以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先导,以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为重点,以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为保障,以培养学生的主体人格为旨归。基于学生主体性视角,构建"基于课程,面向全体,菜单导引,分段培养"的实践育人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已成为我国教学教育的一个热点,下面谈谈我们在数学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一、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诱发学生主动参与 课堂教学中如何诱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合作。 1.我们认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敢于主动参与,课堂要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师生要建立互相尊重、理解、信任、合作、平等的人际关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提问,勇于答疑,既使问题错误,除及时纠正外,也要予以鼓励,让学生能畅欲言,保护参与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杨福忠 《河北学刊》2012,32(3):136-140
公民有效网络政治参与对提高公民的政治功效意识和政府决策的正当性都具有重要意义。有效网络政治参与是公民和政府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不是单向的,而是处于循环状态。公民有效网络政治参与的实现受政治功效意识、参与广度、参与深度等多种因素影响。实现公民有效网络政治参与,需要通过立法规范国家机关的行为。  相似文献   

12.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启发,分享彼此的思考与理解,交流彼此的情感与体验,从而达成共识、实现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 "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在数学教学中,要完成教学任务,就要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真正达到师生双方的心灵互动式沟通.  相似文献   

13.
实践证明,"高级日语"课程教学中传统模式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有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课堂教学中任务型教学的灵活灌输与渗透可以让"高级日语"课堂焕发生机,使整个课堂处于动态互动的氛围之中,真正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掌握日语综合应用能力,成为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田夏彪 《学术探索》2023,(8):133-140
学校育人是具体、全面和个性化的,为避免其走向抽象化的存在,须把“感性意识”作为培养学生身心发展的基础,从育人主体、育人内容、育人方法上凸显实践性。从育人主体来看,师生之间是对象性的交往存在,他们通过对话交流而在“观看中”超越自我;通过自省激励而在“共学”中丰富个性。从育人内容来看,课程构建和实施要呈现生活性交往敞开,通过综合劳动课程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育身心自由;通过学科融合课程让学生在现象直观中育创新精神;从育人方法来看,教学要注重意味性交往开启,通过情景创设让知识教学走进有余韵的本源世界;通过问题悬置让自然探索走进历史科学,从而让学生的人性潜能在自由发展中绽放出多元丰富的人生和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生活世界"是哈贝马斯交往理性定义的交往世界.生活世界是现实的交往主体、交往主体的交往活动和交往的"理想话语环境"三者的统一和互动.生活世界需要规范化和有序化,即需要管理,管理贯穿于全部生活世界.和谐管理是生活世界中人际交往的协调模式.根据交往理性,和谐管理既是一种语言使用的规范化,又是一种交往关系的柔性协调.  相似文献   

16.
体育教学中要实施素质教育,怎样使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价值,功能和作用,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从而带动学校体育活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主题,也是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教师从教学理念、师生关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考核等方面,努力营造主体性教学的条件,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体现学生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积极思维、积极参与,不断提升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以实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8.
王争 《南方论刊》2003,(8):54-54
如何改革当前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的传统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让学生参与学习,在参与中全面提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9.
严丽坤 《南方论刊》2007,(10):103-104
不少学生为什么在英语学习方面总是不尽人意呢?其主要原因是"兴趣"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组织有效的英语互动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本文针对目前英语教学的现实,提出了如何才能组织和构建有效的英语互动教学。  相似文献   

20.
反思法教学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人说得好:“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现代素质教育强调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反思法强调在教学全过程中师生主动回顾反思;以思促疑,提倡创新,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充分发挥教学反思法各环节的整体互动作用,促使教育观念的转变,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当前,仍有部分学院课堂教学方法陈旧,学生只是被动听课,不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得不到很好的体现;科组教研活动大多流于形式,即使是集体备课,往往只是停留在共同列出教学目标、重难点、考点之类,基本都是在教参可以找到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