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这所人学与众不同之处,一是更加重视数理化等基础训练,更加重视通识教育;二是保证把整个学校能组织到的最优质的教学资源,包括院士,提供给学生。2017年11月27、28日,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相继公布了2017年院士增选结果,这是一份引人瞩目的名单。在总共128位两院院士增选名单中,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有17位校友入选,占比13.3%。另外,该校还有3位校友当选两院外籍院士。此时,距离这所"牛校"第一次本科招生已经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5,(6):34-40
院士问题,本质是知识寻租。笔者认为,解决中国院士问题,应重点放在评选制度的公正合理上,应当将真正符合院士条件的人选为院士,这是解决院士问题的治本之策。如何实现院士评选的公平公正,需要采取综合对策。一是要尽可能公开评选过程。二是要完善和建立一个独立的院士评选监督体系。三是取消院士的有关经济特权和经济补贴,变院士称号为名誉称号。四是国家要重视奖励科研业绩的制度设计。五是院士评选应体现少而精原则。六是院士评选不宜大兵团作战。七是对院士推荐人员和单位也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八是要建立和完善院士考核制度。中国的院士问题,深层次也是中国现代化问题在院士层面的具体反映。而现代化是一个国家历史千年修行的树。其中精神文明是现代化之根基;制度文明是现代化之树干和枝叶;物质文明是现代化之果实。  相似文献   

3.
高科技已成为全球经济的基础,并正在驱动创新和经济增长。在数字时代,取得新兴技术领域的领导地位,可获得巨大的利润、全球市场份额和制定标准的机会。全球科技领导地位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对这一地位争夺也变得尤为激烈。高科技产业对跨境贸易的依赖使其与外贸密切关联,并对脱钩极度敏感。科技战正在成为新的贸易战。美国认为,技术已经成为国家间竞争的关键领域,需要得到严密保护,并要与国家战略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特朗普政府是对中国实行科技脱钩的始作俑者,拜登政府延续了其前任的政策和措施。美国决策者利用了既有的和新通过的法律、规则以及总统权力来对中国实行出口管制、投资限制等“压制性”脱钩措施,到拜登时期又采用了更多的“自强性”脱钩措施,其目的是培育美国自身的技术能力,并以民主价值观的名义联合盟友和伙伴国加强对中国的科技封锁,借以维护美国的科技领导地位。已有迹象表明,美国的供应链正在偏离中国,在计算机和电子行业尤为明显。但是,科技脱钩已带来一系列负面效果,并在美国国内引起广泛争论。如果美国半导体产业的脱钩政策继续下去,它将会失去广大的中国市场,造成其海外销售额、研发支出和投资的收缩,最终可能使美国失去其全球半导...  相似文献   

4.
制造业服务化正成为制造企业转型的一个新趋势,服务已成为制造企业获得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服务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比重逐渐上升.从国际比较看,总体上中国制造业服务化水平较低,制造业服务产出落后于世界主要制造业国家,但中国制造业服务导入比例正逐步上升,提供的业务种类比较全面,服务业务的利润率相对较高.制约中国制造业服务化的因素主要包括内部和外部两方面,从制造业内部来看,制造企业处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服务化的战略认识不足、核心能力缺失等内部问题阻碍了制造业服务化转型;而服务业生产效率较低、服务化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和人才支撑不足等外部环境同样不利于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推动中国制造业服务化转型,要树立现代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融合发展的理念;选择潜力行业进行重点突破;大力推进“两化”融合,为制造业服务化提供技术基础;推动服务业创新,完善制造业服务化生态;打造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鼓励制造企业与服务企业的分工与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5.
2009年8月30日,日本举行了国会众议院第45届选举。民主党以压倒性的优势赢得众议院多数席位,获得执政权力。9月16日,民主党党首鸠山由纪夫当选日本内阁首相,与社民党、国民新党合作组成三党联合内阁。这是战后日本政治史上第一次具备较完整意义上的两大政党轮替,这一历史性的变化,对日本国内政治的结构、格局和生态,以及国家发展战略、发展模式和对外政策方针的选择,必将产生重大的影响。一方面,日本政治将进入以两大政党为中心进行博弈和角逐的格局,另一方面,其发展变化还有很多非确定性,究竟能否就此形成两大政党轮流执政的制度化机制,还需要密切观察。本文将主要从日本民主党政府的对外政策的角度,就其中最为重要的对美、对中政策,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熊琛然  彭邦文  王礼茂 《南亚研究》2020,(1):101-124,151,152
制衡中国在中南半岛国家的影响力是美国、日本、印度等域外大国介入中南半岛国家事务的主要战略目标.科学合理地测度中国和域外大国在中南半岛国家影响力的变化,既是对中国崛起所处地缘环境准确认识的需要,也是中国周边地缘关系研究的重要议题.本文基于国家间实力比例关系和不对称依赖关系,构建了国家对外影响力模型,定量测度了2000~2018年中美日印四国对中南半岛国家影响力.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中国对中南半岛国家影响力呈持续上升趋势,美国和日本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印度相对稳定;第二,中国对老挝和缅甸的影响力在2012年和2016年均出现了下降,同时期的美国、日本和印度对老挝和缅甸的影响力并没有提升,表明中国与美日印对中南半岛国家影响力变化并不存在“我降—你升”的逻辑关系;第三,美日印三国在体系和战略层面给中国对外影响力带来了一些压力,在中南半岛国家层面上对中国影响力提升的影响有限;第四,国家间实力地位高低是决定国家对外影响力大小的主导因素,不对称依赖中获得的影响力大小是决定国家对外影响力大小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