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中国古代国家形成的道路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是中国文明史的开端 ,是中国文明从逐步萌生走向繁荣昌盛的重要时代 ,其内涵十分丰富 ,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有待深入开掘的地方也比较多。其中对先秦社会形态的研究是近年来学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也可以说是一个学术热点。先秦社会形态的研究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大学术工程 ,其主要内容大体包括早期的国家形态、社会结构、社会经济基础、社会政治、社会文化和社会思想等方面。为了推进这一学术领域的探讨 ,本刊邀请国内部分专家学者 ,从不同的学术视角撰写了以下一组笔谈文章 ,并从各自的切入点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以期推动先秦社会形态诸问题的研究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2.
洪水传说与中国古代国家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历史的发展从总体上看,有其严格的规律性和必然性,从单个的历史现象来看却又往往是偶然的.社会历史的发展,实质上是历史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偶然性受制于必然性,必然性则必须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国家取代民族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就其过程来说,也是历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相互作用的结果.以此理论检讨夏代国家的产生过程,我们有了稍许新的收获,兹论说于后,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3.
从三个方面对本论题进行了阐述:其一,综述了中世纪西欧的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法兰克王国(查理曼帝国)、神圣罗马帝国等大国不断兴起、不断分裂,最后走向各自独立发展的民族国家道路的过程;其二,综述了古代中国自秦汉以来在统一—分裂—统一的历史发展中,最终保持了民族统一大国国家发展道路的历程;其三,从四个方面比较、分析与论证了古代中国和中世纪西欧国家发展道路不同的原因和因素,即地理和地缘政治方面的不同、传统政治理想和政治制度的不同、传统思想文化方面的不同、古代民族关系发展方面的不同等。  相似文献   

4.
<正> 建国以来,我国学术界多从阶级和阶级斗争入手,探讨中国古代国家的起源和形成,但在国家的本质特征是与人民大众相分离的公共权力方面,着墨似少。本文试图循此,对中国古代国家的萌芽、演进及其形成,作个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西周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疆域空前广大的一个奴隶制国家。由于中国的奴隶制度在西周发展到了顶峰,其后便进入了奴隶制度崩溃和瓦解的春秋时期,所以自古以来,人们都认为西周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学术界对此有不少论述。但是对于创造西周历史的周民族,却很少有人加以专门研究,本文想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从部落发展成了民族”的理论作指导,对周民族的形成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五位以上的有位贵族依据“官位相当制”,在官僚机构内部担任高官,并在服制即朝服和礼服方面与六位以下官人相区别。有位贵族在政治、经济、法律和受教育方面具有很大的特权,享有一系列的优惠待遇。官人的出身资格大体分为五位以上的官人子孙的荫子孙,六、七、八位的官人之子的位子和除此之外的白丁三种。荫位制是五位以上的有位贵族子孙的主要出身之路。古代日本的学校与官吏出身制度的联系不是很密切,大学的功能与其说是培养任用官吏的机构,不如说是在培养专家的同时,以使五位以上贵族的子刊、广泛了解经学为目的的一种经学传播机构。  相似文献   

7.
现代国家问题是马克思在改造世界过程中面对的一个巨大的难题,其主要表现在于,扭转以往国家理论的思维方式。马克思批判性地继承了黑格尔理性国家的思想,寻找国家存在的根源。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社会发展的某一必然产物。其合理之处在于,超越了近代启蒙运动以来的个人自由主义,以及黑格尔绝对意义上普遍理性对个体限制的自由人联合体,从而在世界的意义上,人类获得了自由。  相似文献   

8.
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引以自豪的传统美德。她是在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伟大的凝集力和向心力。她是中华民族战胜各种困难,永远团结、充满生机的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列宁曾经说过:“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这就告诉我们,无论哪个国家的人民,他们的爱国主义,都可以溯源到最古老的时代。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产生于何时呢?学术界尚无定论。我认为,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形成于国家产生之后,随着历史的发展,爱国主义也不断发展变化。就其内容和特点来分析,可以分为四种形态,即奴隶制时代的爱国主义;封建制时代的爱国主义;资本主义时代的爱国主义以及社会主义时代的爱国主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城市究竟形成于何时?形成过程怎样?目前学术界对此仍聚讼纷纭,莫衷一是。马克思主义认为,城市是一个积极的起创造和组织作用的因素,是生产力地域组合最集中的表现形式。通过对城市形成问题的研究,不仅有益于深入探索古代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且对进一步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消灭城乡差别的理论,认识城乡差別产生,消亡的历史规律也是有十分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国家具有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社会公共管理职能。尽管中国古代国家职能还很不发展,但在许多方面都展现出后续国家职能的雏形,对于从本土资源中寻求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确立适合当代中国国情的国家职能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中国古代国家的起源问题,是一个比较复杂和困难的问题,随着学习理论、反修防修的深入,为解决这一问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列宁指出:“为了真正获得正确处理这个问题的本领而不被一大堆细节或各种争执意见所迷惑,为了用科学眼光观察这个问题,最可靠、最必需、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忘记基本的历史联系,考察每个问题都要看某种现象在历史上怎样产生,在发展中经过了哪些主要阶段,并根据它的这种发展去考察这一事物现在是怎  相似文献   

12.
调处制度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纠纷解决方式.它具体分为为邻里亲朋调处、宗族调处、乡治调处和诉讼调处等形式.调处制度存在的原因为无讼思想的影响、礼仪文化的熏陶、限讼与禁讼以及司法自身缺陷的现实存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臣民所认同的忠孝道德,明显地具有双重特性。一方面,它是臣民的绝对义务,表现为突出的政治强制性;另一方面,它又表现为臣民的精神追求,体现出道德主体精神。忠孝道德的双重性,又导致臣民的双重人格——政治人格和道德人格的出现。这是一种在忠孝道德义务规定下所形成的双重人格,二者是一个相互规定、影响的整体,但由于它们又有各自的特点,故在现实的社会政治领域产生种种难解的纠葛和矛盾。认识到这一点,对于我们理解忠孝道德和臣民文化的本质有重要意义。 从文化人类学、文化学角度而言,人格是指个体化的文化。因而,人格系统中包含着不可分割的两个子系统:一方面,它包含着生理——心理的个体特质,是一种以自我存在为中心的独特身心组织;另一方面,它包含着环境——文化的社会特质,是一种以社会存在为中心的角色要求。文化人类学、文化学是从宏观上定义人格,而这里则是从具体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的女子家庭教育,是最严格、最系统,且备受社会重视的一种教育。其教育形式和内容不但延续几千年,而且其内函和实质对近代中国乃至当今社会,都有深刻影响。如果说,妇女翻身,需要取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包括政治地位、经济地位的话。其文化翻身,特别是取得自身教育和受教育的权利,从旧式家庭教育中解放出来,才是从根本上找到了出路。本文试图对中国古代的女子家庭教育作若干分析,以引起社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中国古代四言诗的产生,目前研究者大多认为,它是从古老的二言体诗演化而来的。实际上中国古代四言诗的产生是在早期二言诗和三言诗的基础上共同演化而来的;并从句式上较深入地探讨了这一演化的具体过程。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的海外贸易肇始于西汉,并有其发生、发展、繁荣和衰微的过程,而每个时期又都受到当时的经济、政治等诸条件之约束。两汉是其开拓时期;魏晋南北朝是其继续发展时期;隋唐为其兴盛繁荣时期;宋元则为其高度发达时期;明清时海外贸易出现了断层与终结现象,乃是封建社会日趋没落和西方列强侵略的必然结果。然而海外贸易作为中外交往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古代中外关系发展史上仍占有突出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文论卷帙浩繁,体大虑周,精论要语,灿若群星。为了建立具有我们本民族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对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的民族特色进行宏观把握是十分必要的。一中国古代文论具有单一的社会本质,即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形态、社会制度在观念上的直接或间接的反映,是地主阶级作为统治阶级,在它的不同发展阶段上的各个不同阶层的人们对文学艺术的理性认识,及其政治、伦理和审美要求的集中表现。而中国封建社会的农业性特征自先秦至清处于超  相似文献   

18.
宗教分为官方承认的合法宗教和未经官方承认的民间宗教两大类。中国古代的合法宗教主要是佛、道二教,民间宗教则种类繁多。合法宗教是正教,而民间宗教往往被视为邪教。中国古代的民间宗教源远流长,其形成并风行的原因主要是弱势人群需要有精神寄托,其教主可分为八种类型。根治民间宗教风行的办法是对百姓“富之”与“教之”,对于违法的邪教教主则应绳之以法。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