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虚拟秩序     
虚拟实践的产生,使虚拟秩序成为当代哲学中的一个新命题.虚拟秩序是虚拟实践者基于网络空间的技术性体验和理性设计而形成的一种群众秩序和一种合规则的关系状态,具有显秩序和隐秩序双层结构.从表面上看,网络空间的自由性不利于虚拟秩序的生成,但是虚拟秩序指向的合目的性、演进过程的规律性以及虚拟实践者的良知和内外压力,使网络空间的秩序得以可能.虚拟秩序的生成是"自在"性与"自为"性的统一.政府与公众建立在公共协商基础上的虚拟秩序供给,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虚拟实践者对平等性和包容性的诉求,为虚拟世界的多元化主体创造理性协商、规范参与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王智慧 《学术交流》2008,1(1):112-117
马克思主义人学认为人的存在方式是根本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实践是人的根本存在方式,活动、语言、时间、文化、理解等都是建立于实践基础之上人的多样性存在方式.实践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它的出发点、落脚点以及价值实现的途径都是现实的人的实践.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多极主体间的交往实践活动,这是一种精神性、生成性交往活动.这个活动以语言作为基本的载体,教育活动在社会时间中展开,它传播与交流的是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政治文化,对这个文化的理解是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关键.实践统摄着上述人的多种存在方式,生成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新的人的存在方式.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存在方式这一命题包括三层含义: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生成;人的本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实现.  相似文献   

3.
自由是在实践中生成的而非预成的,自由生成于人追求真、善、美的实践过程中.实践不仅是人获得自由的方式而且是自由生成的确证,自由的实践生成性从根本上说就是人的自我生成、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实践之真是自由生成的理性方式,实践之善是自由生成的价值方式,实践之美是自由生成的审美方式,只有实现真、善、美三者统一的实践活动才能生成人的真正自由.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历史现既不是决定论的,也不是选择论的,就其本质而言是生成论的.马克思历史观的生成论本质体现在他对人与历史的统一性、人的活动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之中.  相似文献   

5.
胡忠俊 《创新》2021,15(2):29-38
当今信息时代,科学技术进步促进了劳动形态、劳动客体和社会关系的虚拟化进程,劳动从现实的劳动转变为虚拟的劳动.劳动虚拟性主要体现为劳动手段的"数字化"、劳动场景的"网络化"、劳动工具的"智能化"和劳动指向的"创造化".虚拟劳动产生的内在动因在于劳动主体自身特定的需求满足,虚拟劳动产生的外在条件是科技生产力的不断提升.信息时代虚拟劳动的具体形式包括科技研发劳动、信息化管理劳动和虚拟资本的投资劳动.虚拟劳动的特征表现为生产性、交互性、价值性和创造性.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在劳动虚拟化过程中要防范劳动关系的矛盾与对立冲突;防止虚拟资本通过投资活动控制实体产业进而剥削剩余价值;预防劳动者的身心发展片面化、畸形化,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人是哲学活动的主体与载体。人之为“人”,最终表现为人面对世界具有稳定的世界观与价值取向和信仰的拥有。信仰赋予人以意义,人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信仰的存在物。哲学活动最终表现为塑造人的活动与生成人的活动。这一活动以对信仰的消解与生成为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7.
虚拟实践的涵义、特征与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富斌 《社科纵横》2004,19(1):100-103
所谓“虚拟实践”是指人们运用虚拟现实等现代信息技术在赛伯空间中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的一切能动地改造和探索虚拟客体的客观物质活动 ;它既同现实实践一样具有客观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同时又具有自身的新的特征和功能 ,从而突出地展示了人的创造性、超越性和自主性 ,也是人类充分发挥创造性、超越性和自主性的最佳手段和途径。虚拟实践活动极大地拓展和延伸了人的实践活动的时空区域 ,根本改变了人们活动的时空结构以及与之相应的时空观念 ,从而成为信息时代特有的新型社会实践形式。  相似文献   

8.
虚拟社区的自组织特征及其规则生成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深入应用,与现实世界相对独立存在的虚拟世界逐渐建立起来.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主题下,虚拟和谐的建构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虚拟和谐的表现是网络秩序的形成,突出表现在虚拟社区规则的生成和作用.如果说规则是否生成并发挥作用是衡量系统自组织程度高低的标志之一,那么系统是否具有自组织特征也是规则能否产生的条件之一.因此,检验自组织理论对虚拟社区的适用性、探寻虚拟社区的组织特征、发掘虚拟社区规则的衍生模式,创造性地将系统自组织的理念从自然科学移植到社会科学,从现实社区延展到虚拟社区,为进一步研究与现实社会具有相似结构的虚拟社会系统中的自组织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从而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完善虚拟社区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一些学者主张从个人的活动出发来建构历史唯物主义,另一些人主张从社会结构的总体上来建构它.这两种做法都容易把个人和社会对立起来.实际上,无论社会还是个人都应被当做关系来理解.所有的人都是社会关系网上的节点,社会就是各种不同关系构成的多样体系.社会历史研究就是对于这种关系网络的解释,人也通过对社会关系网络的解释而对社会关系网络进行生产和再生产.社会关系一旦形成就会具有超出个人控制范围的虚拟结构,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会破除这种虚拟结构并使社会关系结构得到变迁.  相似文献   

10.
韩强 《求是学刊》2003,30(4):45-51
关于"虚拟经济"的讨论,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学问题,同时也是哲学问题.我认为作为一门学问,用"模拟经济"比用"虚拟经济"的概念,可能更好一些.模拟是人类实践活动中能动性发展的必然结果,从文字到文化、艺术,以至到经济活动,都是人们模拟客观世界,同时又改造客观世界的结果.模拟经济在形式上是"虚拟"的,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它最终受实体经济制约.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在真实的现实世界之中创建出一个全新的、虚拟的网络世界.真实世界中的虚拟,是人类理性的本质反映,是人类超越有限和暂时的生命冲动.虚拟世界中的真实,亦是人的本质属性的表征,是人的存在样态的真实投射.真实世界中的虚拟与虚拟世界中的真实的共同诉求,是人的存在样态的真实流露,是人对物与灵的本质依赖,是人对物质与精神的历史的、现实的和永恒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春晚,洛天依登上央视舞台, “虚拟偶像”这样一种娱乐形式终于“出圈”,进入主流视野.根据爱奇艺《2019虚拟偶像观察报告》,全国有近4亿人正在关注或走在关注虚拟偶像的路上.相关从业者和粉丝这样解释道: “这个行业的门槛正在变得越来越低,虚拟偶像也越来越受欢迎,因为在他们身上,潜藏着我们每一个人最理想的自我.”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虚拟空间,而且今后人类的大部分生活将在这样一种虚拟实在中展开.虚拟实在开创了人类一个崭新的生存空间,也存在把人类带到与真实世界更远的地方的"危险".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看虚拟实在归根到底还是对现实的物理实在的反映,虚拟实在扩大了人类认识和实践的活动领域,虚拟实在既是一个认识过程,更是一个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14.
从生成论的视角来看,自然、历史与人的存在是统一的,都是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中生成的。历史理性就其本质而言,既不是人的先天本质,也不是神的意志,更不是客观的自然必然性,而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之中生成的、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积淀下来的人的理性和社会理性。因此,历史理性并不是一个确定的存在,只能是处于生成的过程之中。在人类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由于人的自我意识觉醒的程度不同,对自身与自然的关系的理解不同,就会形成对历史理性的不同理解。历史理性内涵的发展与人自身的发展是一致的,同样经历了一个从原始的丰富性到近代理性齐一再到现实的丰富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汉语诗性并不只是从大量汉语材料中概括出来的一个概念,而是汉语与中国人传统思维方式"相互适合"的必然产物,有其现实的心理生成机制,是中国人的语言-思维活动的一种鲜活特性.但是,在学理层面上对这种心理生成机制进行描述往往会遭遇来自一些理论"常识"的干扰和否定.本文拟从语言的存在方式及与左右脑思维的关系、语言与文字的关系、语言与原始文化的关系等三个方面,通过对相关理论"常识"的置疑与辨析,破"旧"立"新",对汉语诗性的心理生成机制作出一定的描述.  相似文献   

16.
人之为人的本性 ,属于自我生成的“自为本性”。按照马克思的观点 ,人是靠自己的活动去创造自己需要的生活资料的 ,这是人与动物始源性的根本分野。人作为人的本性就是在这种生存活动中并通过这种活动自我生成的赋有历史性的本性。马克思还明确地说过 ,“人不是在某一种规定性上再生产自己 ,而是生产出他的全面性 ;不是力求停留在某种已经变成的东西上 ,而是处在变易的绝对运动之中。”这就是人的自为本性。从这样的意义说 ,“自为本性”也就意味着 ,人是一种面向未来、永远在为自己开辟未来 ,从不满足既得本性的存在。“未来”对人以外的物…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与人的生成 --马克思历史观的人学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本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通过人的劳动不断地创生的,人的基本活动方式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历史并不是过去发生的事情,也不是主体的认识和想象,而是以人的活动为中心的生成运动。正是生成的过程,使人生存之中不可逾越的极限性转变为人之自由、创造性和超越性的源泉和根基,人类的历史才能表现为不断超越现存状况的现实运动。  相似文献   

18.
论虚拟时空     
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石的虚拟时空在当代的出现,不仅使人们改变了对时空的传统认识,而且也将人的生存带进了一个虚拟性的时空形式中,实现了人类生存从现实时空向虚拟时空的重大飞跃,形成了对虚拟时空这一崭新人类生存形式的新阐释。在由计算机技术所组成的网络化、数字化这一崭新的平台上,人们面对的是一个崭新的虚拟时空。虚拟时空是一个非物理性和非线性的世界,它超越了用"实物符号"表征现实对象的局限,使实践过程所必需的时间、场所被大大压缩,从而使人们的生存实践活动能够获得更为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这种数字化生存方式标志着人类生存时空发生了根本性变革。虚拟时空作为人的虚拟生存的重要存在形式,表现出了虚拟生存运动的时空跃迁。与现实时空相比,虚拟时空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的显著变化:一是时间的可逆化与空间的共享化,二是时间的即时化与空间的流动化,三是时间的弹性化与空间的压缩化。虚拟时空不仅通过将信息权力分散到数以百万计的电脑之中形成一种处处皆中心、实质上又等于处处无中心的新型空间社会,而且也使由计算机网络构成的虚拟社会的活动都能够通过不断地重演来消解时间的方向性和唯一性,使时间的不可逆性发生了逆转。在虚拟技术时代,时空物理性状近乎消失,时空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不断彰显,这不仅实现了主体和技术手段的虚拟,而且也实现了既脱胎现实又超越现实的虚拟实在。虚拟时空的出现,使时空的客观形态不断被压缩,与此同时,时空的人性化特征得到了彰显。究竟应该如何正确地看待虚拟时空的问题主要涉及以下方面:一是虚拟时空的"虚化"与"实在"的问题,二是虚拟时空的"确定"与"模糊"问题,三是虚拟时空的差异与规范问题。  相似文献   

19.
虚拟仿真实验具有沉浸性、交互性和构想性等特点,能使人沉浸其中,如同身临其境,容易形成具有交互效能的多维化信息环境.仪器分析课程具有原理讲解难、仪器操作复杂、台套数少等特点,虚拟仿真技术在仪器分析课程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优势,不仅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手段,而且可以解决高校实验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该文论述了虚拟仿真技术的特点以及在仪器分析课程中光学仪器、电学仪器、色谱仪器及其他仪器方面的应用,并对虚拟仿真技术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正> 企业文化不是人类头脑中同有的产物,它是在企业生产经营,实际运作和长期发展中生成的.它集中表现为职工群体实践的外化和对象化.这种外化与对象化是通过企业各种活动来进行和实现的.在这里,企业的活动便成为企业文化赖以生成、发育的丰富的源泉.潞安的经验表明:正是在对企业每日每时都进行着的生产、经营及其各种公共活动的开发,才使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