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批判继承了中国科举考试遗产,科学取舍西方资本主义公务员考试的观念和方法,主张考试权独立,所有官员包括公职候选人都应考试,从而创立了独特的文官考试学说。他的文官考试思想,奠定了民国时期文官考试制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和政治家,孙中山对文官制度的改革和新型文官制度的构建给予了高度重视和深度思考。“破旧”才能“出新”因此他在完成了对封建官僚制度深刻批判的基础上提出考试权独立以及确立“官吏为国民公仆”等思想作为新型文官选拔制度的核心与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工业革命的推进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文官制度;旧的官吏制度越来越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桎梏;边沁的功利主义学说和自由平等思想为建立英国近代文官制度提供了理论支持;中国的科举制对其文官制度的建立起了借鉴作用。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促进了英国的发展,是对世界政治文明的又一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英国近代文官制度是现代文官创度的基础,它的确立反映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在长期曲折的发展历程中,对英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到了促进作用。对英国近代文官制度进行认真科学的研究,对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公务司制度,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国家考试是国家配置教育资源、评定选拔人才、维护公平正义和实现社会控制的基本制度,目前,国家考试环境和管理制度存在诸多问题,推进国家考试立法,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有序、高效,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考试权是国家考试立法的基点,从权力与权利的两个维度分析考试权,在此基础上推进国家考试立法。  相似文献   

6.
19世纪兴起的英国文官考选制度渊源于中国的科举制,这一制度成为西方各国仿效的蓝本而盛行至今,而沿袭1000多年的科举制此时却趋于衰亡。究其原因是中国科举制中公平竞争原则的完全丧失而文官制吸收了这一原则精华并使之制度化导致。揭示出两者不同结局的本质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比封建制度进步。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宪法对中国而言是不折不扣的舶来品。从1908年清政府颁布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钦定宪法大纲》到1946年南京国民政府的《中华民国宪法》,几十年间,宪法随着政府的更迭在中国大地上如走马灯般变换。这些宪法都或多或少地结合了中国当时的实际情况;同时,宪法的交替也反映了宪政在中国发展的某种必然规律。  相似文献   

8.
人民怎样成为主权者,人民的权利怎样得到保障,这是中国近代宪政历程中不能回避的问题。而近代中国宪法的发展历程,同时也是人民不断要求主权、要求尊严的历程。一部中国近代史,是人民从被压迫者到国家主人的历史,也是人民从蒙昧到意识到自己的权利的历史。宪法不仅是这些变化的表现,也是这些变化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濒临海洋的山东半岛自古以来就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区。明清以来,京杭大运河逐渐衰微,山东交通方式由河运转移到海运,其中港口发挥了重要作用,加之胶济铁路“诞生”,铁路沿线的城镇迅速兴起,使得港口、铁路联动起来,形成了以港口为基础的海运和胶济铁路构成的新式交通体系,揭开了近代山东交通方式的“变迁图景”,带动了山东经济格局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时期的高等文官考试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文官考试是国民政府级别最高的一种文官考试.抗日战争时期,考试院在变通考试原则与考试方法,降低考试要求与录取标准的同时,继续推广高等文官考试制度.战时高等文官考试制度的变通,如考试种类增多、录取比例提高、及格人数相应增加,顺应了当时的需要,为各机关输送了一定数量的中下级公务人员,成为政府选拔公务员的一个重要途径.但由于战时环境的影响,官僚体制下私人政治的冲击,以及考试院虽有选拔人才的权力,而没有真正任用人才的权力,致使部分考试及格人员分发到各机关后,长期闲置而难获任用,一定程度降低了抗日战争时期高等文官考试的成效.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公务员报考人数年年激增。虽然有利于政府吸纳优质人才,提高依法行政效能,但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诸如行政成本上升、价值导向出现偏差、人才配置畸形等。这主要是公务员与其他行业利益失衡、权力本位文化、劳动就业体系不健全等因素造成的,故应加快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人才分流机制的完善,重塑公共行政精神,完善劳动就业体系等。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历史悠久,经历了禅让制、世袭制、军功爵制、荐举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取士制等发展阶段。以隋唐为分界线将其分为"荐举"与"科举"两种制度,比较分析两者之间的利弊得失,以期对今天的用人制度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3.
明清科举制度对民营教育的促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清时期是科举制度实施得最充分的时期。经过明初的反复,科举制度确立起了至尊的地位。官学无法满足大众接受教育的欲求,各种民间教育形式便大行其道,仕宦望族、商人子弟、一般民众的子弟都积极致力于此,形成了文化教育的全面繁荣。其中,科举制度是民营教育发展的关键动力。尽管科举制度的实施存在这样那样的弊端,但由科举促成的民营教育的发展却为明清时期的政治建设发挥过积极作用,也产生过诸多正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科举制的多维观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视角的多元化是近年来科举研究呈现的一个突出特征,本文分别评述了科举研究的人文视角、文化学视角、文化地理视角、文学视角、政治视角和教育视角,在此基础上阐释了研究方法的转换和多元化对教育研究创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送达是诉讼活动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关系到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和程序正义的最终实现。现阶段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七类送达制度,但各种送达制度存在较多问题,尤其是邮寄送达、公告送达、留置送达、电子送达等常用的规定与实践不契合,有必要对送达制度进行改革:细节上完善送达制度;扩大签收人范围;加强对规避送达行为的处罚,从源头上减少送达难的阻碍。  相似文献   

16.
回族与科举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族对汉文化的学习基本上是在科举制下进行的。儒家文化基于其特有的政治和文化优势,通过科举在回族中普及汉语,促成回族内部由思想的儒化以至习俗的汉化,将儒家文化深植于回族的文化生活之中。同时,回族人民积极追求"儒与回相表里,因一以贯之"的思想境界,力求使伊斯兰文化与儒家文化在理论上相互适应,从而确立儒家文化在回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回族伊斯兰文化独具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清末官制改革中官员的俸禄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清末官制改革中 ,清政府在内外力量的推动下 ,经过一系列的酝酿 ,出台并有限度地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旧有俸禄制度的措施和方案 ,以借此达到高薪养廉 ,澄清吏治。但事实上清政府不彻底的俸禄改革如同其不彻底的官制改革一样 ,并不能挽救清政府的命运  相似文献   

18.
文官自诞生之日起,就对社会秩序的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满清政府。但局势动荡,政治失序,为了寻求秩序重建,民国政府又把从中国传到西方的文官制度移植回来,加以变革,在民国肇造,百废待兴的时期,对民国社会的稳定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提出文官群体的概念,并论证何以称其为群体,同时本文认为文官群体在民国时期对社会秩序的重建和维持,对人事制度、法律制度、教育制度、社会风俗等向现代化转型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文官制度在西方社会发展进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本文在全面分析西方文官职业化的特征和形成原因的基础上,对西方文官职业化的历史作用作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价值判断方法引导了民法基本价值从近代民法"安定性"向现代民法的"妥当性"转变。价值判断方法以两种方式发挥引导作用:其一是作为法学通用方法引导立法的价值取向;其二是作为独立的民法解释方法在法的适用领域发挥价值再判断和价值修正的作用。两种方式上的价值判断方法合力推动民法现代化进程中的价值取向改变,实现了近代民法向现代民法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