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主体认识结构是微观认识论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主体认识结构发生了重大变革。社会信息化引起的主体认识结构变革的机制呈现出新特征。  相似文献   

2.
关于“主体认识图式”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浩东 《兰州学刊》2003,8(6):62-64
认识的能动性具有主观方面的根源,主体认识图式就是认识能动性得以产生的主观根源.本文在康德的"先验图式"、皮亚杰的"认知图式"以及库恩的"范式"基础上,构建起我们自己的"主体认识图式"理论.本文试图通过对"主体认识图式"理论的研究,以期不仅仅是原则地,而且是具体地来认识"能动性"的概念.  相似文献   

3.
对审美主体性的阐释是现代美学研究的一个核心性主题。审美主体的生成是一个历史的、现实的发展过程。它呈现出惊异、体验、澄明三种基本精神存在状态 ,具有感性直观性、超功利性、情感性、自由性、创造性等基本特征。审美经验则是认识审美主体特征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人作为主体的矗立不是先天确定的,而是在历史的过程中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主体不断被怀疑、否定、“掏空”与重构.人的自我的确立给现代主体的确立提供了直接的准备.现代主体的确立,为人类带来了前现代人难以想象的繁荣、舒适.同时,现代主体也正遭遇“后现代主义”解构和否定.“人是一个多维存在”,相对于与人相统一、相一致的主体来说,现代主体的生成、建构和创造也是在多维中进行的.  相似文献   

5.
从认识论角度考察主体与文化传统,不难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相关效应。探明这种相关效应的机理,对于提升认识的主体性、增强文化传统的活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   认识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关系系统。一般来说,在这个关系系统中,处于主导地位、规定着整个认识活动过程发展方向的是认识的主体,也就是认识活动的发动者、承担者和执行者,即进行认识活动的社会的人。人作为主体之所以能够认识,是因为人不仅有脑和感觉器官 (认识主体的硬件系统 ),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些天赋的生理器官之上形成了一定的精神结构 (认识主体的软件系统 )。只是由于…  相似文献   

6.
运用语言在于不断地做出选择.语境的存在为话语生成和理解创设了有效的交际处理场,语用过程实则主体对语境做出选择的过程.谈话中,主体往往可以通过语用行为能动地对语境施加影响,运渐引导语境向有利于交际的方向发展.交际者意识的能动性是语境控效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公共部门是一个特殊的机构,在对这一部门进行绩效评估的过程中,尤其是评估主体的建设,对于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效果具有直接影响.效评估的主体建构是多层次全方位的,主要是从多个角度对职工进行评估和考量,但是在评估的过程中,如何对评估主体进行组合,做到既经济又科学,这是构建绩效评估模式的关键,也是保证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效率和质量的...  相似文献   

8.
郑海侠 《理论界》2009,(11):89-90
本文将作为主体的"人"区分为个人主体与社会主体两个层次,并分别考察了其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一方面作为个人主体的"人"正是经过了意识形态的建构才成为了主体,而另一方面意识形态本身就是由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建构并不断被重建的。  相似文献   

9.
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使个人成为个体,有了不同于类主体、群体主体的价值理性的个体价值理性。个体通过自主、有目的、主动、能动、自由的活动,展现他的"主体性",而个体价值理性就是在个体发挥"主体性"的对象性关系即主客体关系的实践活动过程中得以建构的。个体价值理性的建构性特质包括从人是建构性的存在、个体是自己价值理性的建构主体、个体在生活活动中建构自己的价值理性。  相似文献   

10.
彭浩东 《东岳论丛》2002,23(2):118-120
以往 ,在认识的本质方面 ,人们重点研究的是如何把认识置于实践之上 ,而对主体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能动作用和对思维内在的运行机制研究不够 ,没能系统地探索认识的主体根源。这里 ,立足于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能动反映论的基本原则之上 ,通过对主体认识图式的构成要素、功能、特点等方面的研究 ,深入细致地揭示能动反映过程和内在机制 ,以便对能动的反映论作一些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新闻建构:从收受主体出发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受主体对于新闻的建构作用,是基于人们对收受者在收受活动中主体性的发现和承认。在新闻传播过程不同环节的建构行为中,收受建构带有终极性的意义,对于新闻传播的最终结果是至关重要的。但以往人们主要是从传播者角度讨论新闻建构问题,因而收受者的角度便有了特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法务会计是会计、法律等复合交叉的社会专业活动,能够促进会计、法律职业的良性发展,其特定功能和价值的发挥,必须依赖于不同法务会计主体实施的行为活动,分别在不同的区域和边界履行职责,处理和解决主体财产的非法侵占、损害赔偿、保值增值问题,履行主体财产的安全、保值、增值使命.法务会计司法主体具有最后防御保障功能,但不能代表法务会计行为主体的全部内容,要充分实现法务会计使命,必须建构法务会计中介主体,充分解决社会财产纠纷,维护社会产权秩序,保护主体财产的安全秩序和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以来,相继出现的文学主体性理论与主体间性文学理论在建构方向上都是以文哪学活动中的主体问题为思考原点的,目的在于使主体的自由在各自的理论视野内得以确证和伸张.因而,事实上,二者遵循着主体伸张的同一条文学理论建构理路.它们是在这一建构理路之下有着密切关联的两个环节的理论书写.揭示具体文论形态建构的"内在理路"对其研究有着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女性作家的性别主体建构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在摆脱文学政治一体化的思维方式禁锢、告别男权同一性暴力之后,还必须对语言、文化诉求和社会想象进行重组,让女性从男权文化中的欲望客体转变成欲望主体;为了重塑女性形象确立女性主体性,新时期女性作家塑造了女同性恋、自恋、恋物主义等各种不同的女性形象,形成了一个谱系,以此彰显女性生命形式和生存方式的丰富多样,并与菲勒斯中心主义关于女性的想象形成对话.  相似文献   

15.
我国甲骨文字在造型建构中充溢着先民们审美主体意识,主要体现在典型化有审美意象,形式美法则的自觉运用,多样化的构体和构字,用字及书艺方法上。  相似文献   

16.
李林荣 《东岳论丛》2011,32(11):12-18
《伤逝》在鲁迅写作历程和思想谱系中的出现,具有远较其内部故事——"涓生"和"子君"的恋爱悲剧——本身的构思成因更为丰富、广阔的多层面的缘由。鲁迅在写作体裁的自我定位上从小说到杂文的重心位移,在面向新文化阵营的情态取向上从助阵式的"呐喊"到反思性的"彷徨"的思想迁延,在自我的社会意识和人格精神的支撑点上从单一主体的知性力量到关联和凝聚多主体间的情知意统一体的转移和跨越,都在足以代表整部《彷徨》集艺术和思想核心价值的《伤逝》这里,有细切全面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论拟态环境的主体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拟态环境理论从舆论学研究的角度揭示了媒介传播对社会舆论的引导功能.本文在梳理拟态环境与现实环境互动关系的基础上,从传播者与受众两个方面分析了拟态环境建构的主客观特征,提出了建构拟态环境的基本原则和主体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丁玲在1930年代上海时期的创作是一个主体的自我建构过程.透过文本分析,我们发现,丁玲并没有真正完成主体的转变,这在深层次上印证了现代知识分子自我主体的艰难建构。  相似文献   

19.
主体同性文论提出的前提性思考在于主体性理论的缺陷.从主体性文论到主体问性文论的转向,从根本上而言是置换了文学理论形态建构的哲学基点,从而二者在文学本质问题的理解上也存在着重大的差异.其实,主体性文论和主体间性文论的提出遵循着同一条文论建构的路向,也就是说,从前者到后者的转向是主体伸张这一理路之下的文论建构转向.这一转向为当代中国文学理论的建设提供了一些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20.
涂尔干道德社会学的立足点有助于说明现代主体的建构过程,即道德的社会性是理解道德本质和作用的核心,而各种各样的主体形式是一系列社会建构的结果。现代社会越来越注重的个体权利也是社会历史作用的结果,是随着社会的个体化而产生的,个体权利并不具备原始的、固有的自足性,这可以追溯到人格的宗教起源。个体人格的形成过程有助于我们理解现代主体的最重要的来源——个体主义的兴起,这些在涂尔干看来都是社会分类建构出来的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