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沈从文生前很长一段时间受到本国人民的冷落、忽视和误解,如今中国读者重新发现了他,中国和西方的学者都在试图为他的作品重新作出评价,以便确定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应有地位.虽然已有几位西方学者发表过有关这位作家的有价值的论著但是金介甫(Jeffrey C.Kinkiey)的新书《沈从文传》却是迄今任何语种中最透彻、最有学术性、最敏锐的论著.只有金介甫的这一论著才能为沈从文升入现代中国最伟大作家的行列提供一个基础.从文学史的长远观点来看,沈从文可能有朝一日成为世界性的一流作家.  相似文献   

2.
《边城》是湘籍作家沈从文先生享誉国内外的一部经典小说。2005年,美国汉学家金介甫将《边城》重新进行了英译工作。为了给《边城》英文译作研究注入新鲜血液,从阐释翻译观角度对金介甫的《边城》英译本进行了初步分析与研究,并找出其中的优缺点,这也是对沈从文研究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3.
《李白全集校释》是詹锳先生多年研究李白的结晶,全书由詹先生主编,我们几个学生按先生拟定的体例,并在先生的具体指导下,分头去写,现已由先生两次修改定稿。全书约二百五、六十万字,现仅就我所写的部分,谈谈本书注释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聚焦在文化的长镜头─—读韩立群著《沈从文论》李秀金从八十年代初开始,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受海外学者的影响,大陆研究界开始重新评价“久巳为历史遗忘”的现代作家—一沈从文先生,在学术上掀起一股持久的“沈从文热”,至今温度不退,前后发表的有关论文有数百篇之...  相似文献   

5.
<正> 沈从文先先是我国杰出的文学家和物质文化史专家,是一位内涵丰富、深情而又深刻的哲人.他的成就和人格是不朽的.应该让更多的当代人和后代人理解沈从文先生,从他那里受到教益.我们这所地处湘西,曾蒙受沈先生关切的吉首大学,有义务在学习、理解、宣传沈从文先生方面尽力作出更多的有益的工作,为此,特约请海内外深知沈先生的亲友和学者撰文纪念,编辑了这本《长河不尽流——怀念沈从文先生》.全书的组稿、编辑工作由沈从文研究室刘一友和向成国两位同志主持;参加组稿、编辑工作的还有沈从文研究室的孙韬龙、叶德政、张永中同志.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祖籍家世初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正> 随着沈从文作品研究的扩展和深入,人们对于形成沈从文思想艺术特色的因素,从各方面加以探求和追溯.因此,沈从文先生祖籍家世的情况自然引起了研究者们的极大兴趣.但是,这方面的资料却极为缺乏,仅在《从文自传》里有一些零星记载.这些记载涉及而有限,又难以联缀;加之沈从文先生的亲朋大都作古,以致今天沈从文先生家乡的老一辈人也无法勾勒出它的轮廓.笔者为填补此空白对沈从文先生的祖籍家世做了近一年的调查考证,现将所得,撰之成文.  相似文献   

7.
自1934年出版问世以来,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一共出现了四个英译本。其中,以2009年美国学者金介甫(Jeffrey C.Kinkley)的译本Border Town为最新。作为土生土长的美国人,金介甫被誉为"海外沈从文研究第一人"。而作为跨文化的翻译文本,金译本的翻译策略较其他三个译本均有很大不同。受译者的翻译目的和读者接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金译本主要采取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这种翻译策略的选择对跨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小岛久代女士1938年3月6日生于中国大连(她父亲当时是大连化工厂的总工程师),以后在大连甘井子日侨学校和大连日侨学校接受了小学、中学教育,1953年11月至1954年11月在南京师范学院附中念过一年书,1954年底返回日本,1961年3月在日本御茶之水女子大学中文系毕业.毕业后,她曾在香港一家日本贸易公司工作.1964年小岛久代女士考入东京大学大学院专攻中文,1973年获得硕士学位,1976年修完博士课程.小岛久代女士对中国文学,特别是对作为文学家的沈从文颇有研究,她先后撰写并发表过的论文有:《关于沈从文》(1973年、硕士论文)、《关于梁实秋和人文主义》(1982年)、《关于在中国研究沈从文文学的情况》(1984年)、《边城试论——沈从文文学的爱和美》(1984年)、《沈从文文学的“常”和“变”——围绕(边城)和(长河)》(1985年)为了了解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小岛久代于1985年春天游历了吉首、凤凰、茶洞.张家界等地,并访问了吉首大学.回到了日本后,写了《湘西旅行记》.《沈从文研究在日本》是小岛久代女士应《吉首大学学报》之约而撰写的,读者可以从文中了解到半个多世纪以来日本学者研究沈从文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9.
何新文先生的新著《〈左传〉人物论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以下简称《论稿)》,还原了《左传》作为历史文学巨著的本来面目,系统地梳理、总结了《左传》的写人艺术,为新时代文学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何先生很早就致力于《左传》写人艺术的研究。上世纪8  相似文献   

10.
摆在我们面前的,是著名学者叶嘉莹先生的两种著作,一是《中国词学的现代观》(以下简称《现代观》),一是《论词学中之困惑与〈花间〉词之女性叙写及其影响》(以下简称《女性叙写》)。《现代观》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对传统词学与王国维词论在西方理论之观照中的反思”一篇长文,后一部分是前几年在《光明日报》“文学遗产”副刊陆续发表的十五篇“迦陵随笔”。本书站在现代立场,用西方文学理论对中国词学的一些基本、核心  相似文献   

11.
比较文学视角中的经典重读──读《〈红楼梦〉的精神分析与比较》由当代红学泰斗周汝昌先生作序并给予较高评价的青年比较文学学者徐扬尚先生的《〈红楼梦〉的精神分析与比较》一书出版(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6年1月出版),无疑问为近年来日益沉闷的红学界,送来一...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红楼梦》研究学术争鸣述要(下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来是他早已提出的观点 ,这一次是从分析“凡例”的角度再论证。徐复观写了《由潘重规先生〈红楼梦发端〉略论学问的研究态度》 ,以王世禄的笔名发表在香港《明报月刊》1 971年 1 1月第 72期上。徐文说潘重规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有问题 ,批评潘文引用材料断章取义。潘重规没有直接作答 ,而由香港中文大学《红楼梦》研究小组的汪立颖写了一篇《谁“停留在猜谜的阶段” ?———答〈由潘重规先生《红楼梦发端》略论学问的研究态度〉一文的作者》 ,发表于《明报月刊》1 972年第 74期。徐复观同意吴世昌、赵冈的观点 ,认为甲戌本在时间上反而在其…  相似文献   

13.
沈从文研究已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依然有着新的探究空间。《会通与融摄:论沈从文与佛家文化》从沈从文的人生境遇、创作思想和艺术表现上深入地探讨了其与佛家文化之间的因缘;《〈雪国〉与〈边城〉:东方情爱文学的双璧》则从比较文学的视阈出发,指出两者都有着共同的"东方情结",那就是对于美的执著追求;《"去乡"与"返乡":沈从文地域文化观的建构》发掘了沈从文不同时期地域文化的建构与具体构成;《论〈长河〉关于现代社会变迁的叙事策略》则对第三人称叙事视角下的人事互动在文本构成上的价值与意义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沈从文研究已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依然有着新的探究空间。《会通与融摄:论沈从文与佛家文化》从沈从文的人生境遇、创作思想和艺术表现上深入地探讨了其与佛家文化之间的因缘;《〈雪国〉与〈边城〉:东方情爱文学的双璧》则从比较文学的视阈出发,指出两者都有着共同的"东方情结",那就是对于美的执著追求;《"去乡"与"返乡":沈从文地域文化观的建构》发掘了沈从文不同时期地域文化的建构与具体构成;《论〈长河〉关于现代社会变迁的叙事策略》则对第三人称叙事视角下的人事互动在文本构成上的价值与意义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沈从文研究已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依然有着新的探究空间。《会通与融摄:论沈从文与佛家文化》从沈从文的人生境遇、创作思想和艺术表现上深入地探讨了其与佛家文化之间的因缘;《〈雪国〉与〈边城〉:东方情爱文学的双璧》则从比较文学的视阈出发,指出两者都有着共同的"东方情结",那就是对于美的执著追求;《"去乡"与"返乡":沈从文地域文化观的建构》发掘了沈从文不同时期地域文化的建构与具体构成;《论〈长河〉关于现代社会变迁的叙事策略》则对第三人称叙事视角下的人事互动在文本构成上的价值与意义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沈从文研究已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依然有着新的探究空间。《会通与融摄:论沈从文与佛家文化》从沈从文的人生境遇、创作思想和艺术表现上深入地探讨了其与佛家文化之间的因缘;《〈雪国〉与〈边城〉:东方情爱文学的双璧》则从比较文学的视阈出发,指出两者都有着共同的"东方情结",那就是对于美的执著追求;《"去乡"与"返乡":沈从文地域文化观的建构》发掘了沈从文不同时期地域文化的建构与具体构成;《论〈长河〉关于现代社会变迁的叙事策略》则对第三人称叙事视角下的人事互动在文本构成上的价值与意义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由陕西师大和新疆大学等院校编写的《马恩列斯著作介绍(科学社会主义)》一书,最近已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全面介绍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科学社会主义经典著作的辅导材料。全书四十七万字。中国人民大学高放教授为本书写了序言。(新政)  相似文献   

18.
叶维廉先生是我国台湾最早系统研究和评论艾略特诗歌和诗学理论的学者.本文在释读叶维廉先生1957—1960年间发表的《陶潜的〈归去来辞〉与库莱的〈愿〉之比较》《〈焚毁的诺顿〉之世界》《艾略特的批评》《静止的中国花瓶——艾略特与中国诗的意象》等文章的基础上,就叶维廉先生关于"客观应和的事象""沉思的展现""一种独特的诚实""真诗的暗示性"等观点进行综述、比较和评论,进而揭示叶维廉先生在我国艾略特诗歌创作、诗学理论研究与诗歌翻译方面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在中美建交10周年之际,笔者有幸,拜读了美国刚刚出版的蒋相泽先生用英文写的《美国与中国》(“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全书约10万英文字,共200页)。出版者介绍,此书是“从外国人观点看美国对外关系”丛书之一,第一部用中国学者观点撰写的中美关系论著。笔者深感这本书内容新颖,颇有见地,值得一读。蒋先生于1951年在美国华盛顿大学获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捻军起义》(“TheNien Rebellion”)于1954年正式出版。1951年回国以来长期从事国际关系史的研  相似文献   

20.
杂文在沈从文创作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大,但它却涵纳了沈从文思想艺术中的诸多曲折与矛盾。特别是《怎样从抗战中训练自己》这一组杂文,展现了三四十年代沈从文曾经有过的尝试、探索与失败,补充了沈从文由"边地牧歌"转向"抽象的抒情"的精神轨迹。而《沈从文全集》对"杂文"的收集、归纳,又为我们提供了沈从文研究的一条新思路,并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沈从文被经典化的研究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